原創圖畫書,給孩子自信成長的文化土壤

什麼是原創圖畫書?為什麼我們要鼓勵孩子多多閱讀原創圖畫書呢?我們都知道,圖畫書是最適合幼兒閱讀和學習的媒介,從我們的文化土壤中長出來的作品,最可能貼近我們的共同生活和經驗,也最能走向幼兒,成為涵養他們生命質地的資糧。讓我們一起陪孩子共享原創圖畫書的好滋味。


文/張杏如 信誼基金會董事長

1977年信誼基金會發下「守護孩子唯一的童年」的宏願,成立學前教育研究發展中心,開始以兒童的早期教育,尤其是6歲之前的學前教育作為關懷社會的主軸。第二年(1978),我們就在許多兒童文學界先進的鼓勵下,在一片荒蕪中創設了台灣第一家專業出版圖畫書和幼兒教育玩具的出版社。

跨出原創圖畫書第一步-《媽媽》
也許你不知道,那是一個走入書店找不到圖畫書的時代,那也是一個字就等同於書的時代,父母們總是問:圖畫書只有圖,沒有幾個字,也是書嗎?幼兒又不識字,怎麼看書呢?為了讓台灣的孩子也有圖畫書可以看,我們投入了一個在當時看來,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務和夢想。我們在不可能中摸索前進,尋找可能。在距今四十年前的母親節的那一天,出版了由文學家林良先生和畫家趙國宗老師共同創作的第一本圖畫書《媽媽》,跨出了第一步。但在一個完全沒有圖畫書傳統的社會,我們只能慢慢的走。在許多畫家、作家和兒童發展、幼兒教育學者和老師們的支持下,出版了一系列的幼幼圖書,陪伴著許許多多的當年的小小孩一起成長。

為原創圖畫書尋找全新的立足點
但是很快的,我們就面臨了在大量快速引進外版圖畫書和堅持原創之間做出抉擇。根據1989年我們從行政院文建會委託所做的「幼兒讀物系列研究」中發現,台灣給幼兒看的書不只數量非常少,且自創的比例僅10-25%,絕大部分都是外版或改編的書。

1980年代正是台灣經濟開始起飛的年代,社會的富裕和對新教育的期待也給了圖畫書出版一個很好的機會。在一個沒有圖畫書傳統和實作經驗的社會,忽焉湧進了那麼多的好書,一下子打開了大家的視野,對推動圖畫書的了解和閱讀風氣,自然是功不可沒。但不可否認的,這些從已有百年發展歷史的資源中,精挑細選出來的作品,也無形中拉高了讀者的眼界,使開發原創圖畫書不只困難重重,也無可避免的要和世界上最好的作品,一起被評比、一起被選擇,而有了更大的出版風險。甚至創作者在仰望國外的經典作品時,也難免會覺得難以超越,以致裹足不前。是的,那些國外的經典作品的確是一座座等待台灣創作者去攀登的高峰。

但當時的出版社或無意願或無能力投入原創圖畫書的出版,連帶使有志於圖畫書的創作者,沒有可以一展身手的舞台。但是對一個關心幼兒和幼教品質的基金會來說,處在一個充斥著外版圖畫書的社會,致力培養原創圖畫書的創作者和出版原創圖畫書,就成了一個無可選擇的任務。

搭建創作平台-信誼幼兒文學獎
1987年我們創設了「信誼幼兒文學獎」,並以肯定幼兒文學的重要性,鼓勵圖畫書的創作、培育本土圖畫書創作人才和提升創作品質和欣賞水準為宗旨,代表著一代人對孩子的承諾和我們對自己的期許。「信誼幼兒文學獎」三十年了,我們仍然依循著「以兒童為本位、鼓勵創意、培育原創圖畫作家」的初心,繼續著前行的腳步。但你或者會問:為什麼呢?為什麼我們一定要鼓勵原創圖畫書呢?為什麼我們的孩子一定要看原創圖畫書呢?

記得許多年前,我在我們的書店裡,碰到了一個遠從美國洛杉磯專程回台灣找圖畫書的幼兒園老師。美國不是有那麼多的圖畫書嗎?她告訴我,她要找書上有中國臉的圖畫書。因為,她希望華裔的孩子,也可以在書上看到和他長得一樣的孩子,找到認同的對象,因而建立對自己的信心。信心是什麼?信心是孩子能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和別人一樣好;有了信心,孩子才能勇於探索、勇於學習,也才敢於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信心讓孩子迎向前去,跨步而行。

讓孩子閱讀從自己生活中長出來的故事
一個華人孩子的臉,還只是「面子」的問題,文化才是「裡子」。什麼是文化呢?

廣而言之,文化就是一個族群或在一塊土地上居住的人共同的生活方式;包含了語言、文字、社會倫理、人際關係、禮節、儀式、飲食、服裝、節慶、習俗、宗教信仰,甚至兒童觀、價值觀等等,也必然影響著我們藝術和文學的創作。

了解幼兒發展和幼兒教育的人都知道,幼兒要從切身的生活中學,要從具體操作和實際經驗中學。而幼兒還沒有足夠的生活經驗和背景知識,沒有足夠的語言、詞彙和表達能力,自然也還不能用抽象的文字來思考。因此,圖畫書最適合幼兒閱讀;我們更相信,一本從我們的文化土壤中長出來的作品,最能貼近我們的共同生活和經驗。所以,一本春節的故事,相對於一本聖誕節的故事,對孩子就有了截然不同的意義。

生活故事中的在地文化
讓我試著用第一屆信誼幼兒文學獎的得獎作品做例子來回答。《媽媽,買綠豆!》是一個非常素樸的故事,作者選擇用白描的手法,一派輕鬆,卻豐富飽滿。母子倆一起到雜貨店買綠豆、一起煮綠豆湯、做綠豆冰棒,又種了小豆芽的生活片段和居家的樂趣,但確隱含著我們一代傳一代的生活智慧。夏天喝綠豆湯可以消暑解毒,綠豆要先泡過再煮;熱騰騰的綠豆湯可用冷水降溫;吃剩的綠豆湯可以做綠豆冰棒;甚至不小心掉落的綠豆,還可以拿來種出小豆芽。

在畫者筆下,我們看到的是街角的雜貨店、廚房裡的鍋鍋鏟鏟、一個小康家庭的居家方式,親子間自然綿密的親情,這就是我們的生活。現在的孩子已經很少到柑仔店買東西了,媽媽的穿著和模樣也比書中的媽媽時髦多了,但走過三十年,《媽媽,買綠豆!》依然屹立在那兒,打動了一代又一代的媽媽和孩子,成為台灣圖畫書的經典。

讓孩子參與到每一天的日子中,就是最好的學習和浸泡。母子倆的親密互動,處處可以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幸福和自在。做媽媽的用這樣的方式,守護著孩子、守護著童年,也守護著孩子對生命的熱情。從出版到現在三十年了,書中呈現的是我的母親、我和我的女兒都會和孩子一起做的事,那裡面有著代代相傳的飲食習慣、生活態度和智慧,有著一個社會綿延不斷的共同記憶。難怪和孩子一起閱讀《媽媽,買綠豆!》之後,媽媽們都忍不住要帶著孩子去買綠豆,一起煮綠豆湯、做起綠豆冰棒來了。這不是一個「從前從前……」的故事,也不是童話,在圖書的分類上,就是一個生活故事,也自然蘊含了文化。

從原創故事中建立文化認同與自信心
當然,許多原創的圖畫書除了語文之外,並不必然涉及文化的層次,因此文化也不必成為創作者的限制,也不能凌駕於兒童之上。但文化一旦成為原創圖畫書的基底,在語文之外,生活的經驗、情感、取材、故事、畫風等等各方面,都會不同於國外引進的圖畫書。在這個基底之上,會有一種所謂的「共通」,創作者和讀者,父母、老師和孩子之間可以緊密相連的共通。也因此最能走向幼兒,最能成為涵養他們生命質地的資糧。

我們不必也不能自絕於世界兒童文學或圖畫書的寶庫之外,甚至我們應該張開雙臂,來擁抱這個人類共同的文化資產,但我們也斷不能只仰賴國外的圖畫書來滋養我們的孩子。身處一個開放、交流頻仍的國際社會中,我們希望我們的孩子在我們的語言、文化中成長,成為一個認同自己的文化、有文化素養的人,不只是一個自信的孩子,也是一個有文化自信的孩子。

對孩子來說,阿公阿媽的語言是文化,喝綠豆湯、吃綠豆冰棒是文化,到巷口的柑仔店買東西是文化,環境是文化、人情是文化,畫風、筆意裡都有文化。書是文化的載體,書裡的世界自然也不應該只有別人的文化。讓孩子閱讀世界經典圖畫書的時候,也請別忘了,和孩子閱讀原創圖畫書喔,那裡面有著屬於我們生活和文化中獨特的情感,有著你和孩子血脈相連的流動和交融。這樣,他才真正成為我的孩子、你的孩子和我們的孩子。

信誼幼兒文學獎30生日快樂
「信誼幼兒文學獎」三十歲了,從1988年舉辦第一屆頒獎典禮,2018年的4月我們也隆重舉辦第三十屆的頒獎典禮,為得獎者喝采,也為這個台灣最早也是目前唯一的圖畫書獎慶生。許許多多的創作者用他們的努力和心血交織出了台灣原創書亮麗的出版地圖。你不是創作者,但身為爸爸媽媽、阿公阿媽或老師的你,一定和孩子一起嘗過《媽媽買綠豆》的滋味,告訴孩子要《子兒,吐吐》,不然種子會在肚子裡發芽,頭上會長樹;看三隻《劍獅出巡》鎮邪避煞,守護鄉里;和《星期三下午捉蝌蚪》的孩子一起快樂忘我的去放風。或者你曾和《小魚散步》到雜貨店滿幾顆蛋,然後唱一首《紅龜粿》緊來買,回家做蛋炒飯。

沒有讀者,創作者是寂寞的,沒有讀者的作品也是寂寞的,謝謝大大小小的讀者,當「信誼幼兒文學獎」和創作者則走在一條安靜而人煙稀少的路時,有你們一路陪伴,一起走過了三十年。

編者按:
【信誼2020兒童文學月-發現原創故事好滋味】今年是「信誼幼兒文學獎」第32屆,我們特別邀請歷屆榮獲信誼幼兒文學獎的原創作家們,在線上為孩子說故事,還帶孩子「玩故事」,設計一連串在家可以輕鬆做的活動,希望父母能帶領孩子認識原創圖畫書,涵養他們的生命質地。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