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企業向前行,台灣需要更友善的育兒環境


整理報導∕黃美湄

2020信誼「新世代父親育兒參與度」大調查中發現,影響爸爸育兒投入的因素中,外在環境的支持度特別顯著。平衡家庭與工作,政府和職場應如何攜手共進,成為現代父母育兒最有力的後盾?

政策和需求不對等,影響爸爸育兒的意願和投入
調查發現,雖然新世代父母對育兒觀念有了顯著的轉變,但外在環境的支持並未隨觀念改變而及時趕上。沉重的育兒負擔、政府的育兒措施不足、憂心未來的成長環境,影響了新世代父母生育的意願,同樣也反映在爸爸育兒的投入上。七成的爸爸受政府育兒福利措施不足而影響育兒動力、45%父親認為職場對育兒並不友善(無法準時下班或請假不便)、三成的爸爸因經濟壓力而影響育兒時間和心力的投入。

六成的爸爸認為:增加育兒津貼或托育補助、增加育兒稅收減免福利,增設公共親子館和適合孩子的特色公園、增加教育補助費用和年限、增設公共托嬰中心或共立及準公共化幼兒園、鼓勵企業建立托嬰暨托兒制度等措施都需要加強,超過半數的爸爸認為增加幼兒醫療補助項目、家庭照顧假應給部分工資、擴大育兒照顧喘息服務(臨時托育)類型和補助,也都極需強化。

以願望清單中第2名的增設親子館和特色公園為例,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陳若琳副教授觀察新北市親子館設施,正好呼應了這次調查的供需問題。過往文獻指出,父親擅長的是體能活動,就與日俱增的公設親子館來說,設計太多從女性思維出發,尤其是托嬰中心附設規劃的親子館,活動場域顯得過於「文靜」,欠缺足夠的體能和建構區。除了建議公設親子館可以再充實體能和建構區外,也建議在安排假日出遊時,可以兼顧室內和室外活動的安排。
做育兒有利的後盾,政府與職場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影響爸爸參與育兒的因素中,從外在環境因素、配偶支持度和自我勝任度三方面探討,發現外在環境支持度影響最大,尤其政府育兒福利,和職場育兒支持度都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從七成的受訪者都是雙薪家庭來看,在夫妻職場投入下,爸爸參與育兒的事項也比過往增多,爸爸投入育兒的時間也比上一代增加,但是外在大環境並沒有提供足夠安心育兒的支持。

在爸媽的願望清單中我們看見父母的期待,無論是更積極的投入鼓勵生育措施,從公設和企業獎勵上鼓勵建立托嬰、托兒及臨時托育制度,都是為了讓現代父母可以在職場上兼顧安心育兒。八千位父母的心聲,對企業和政府改善職場環境、增加育兒相關福利的期待,希望政府給予更多關注和行動,和企業主、民間團體攜手合作,一起為鼓勵生育、孕育下一代,創造更美好而友善的育兒環境。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