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祖父母時尚育兒

這一代的銀髮族已不同於過去的老人圖像,他們有體力、有能力、有專業,懂得追尋健康樂活,而不是再次被教養責任困住,在帶孫的過程中是如何實現自我,傳承生活經驗和智慧,展現他們的新樣貌? 

諮詢/陳富美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
採訪報導/黃美湄

進入高齡化的時代,雖然人口與社會結構問題令人憂慮,但這一代的銀髮族已不同於過去的老人圖像,他們有體力、有能力、有專業,懂得追尋健康樂活,扮演起祖父母更是享受含飴弄孫的樂趣,而不是再次被教養責任困住。祖父母節剛過,慶祝之餘,讓我們一起來看看,現代家庭的祖父母,在帶孫的過程中是如何實現自我,傳承生活經驗和智慧,展現他們的新樣貌? 

走出悲情隔代教養,祖父母變身銀髮資源
如果你對祖父母帶孫還停留在「隔代教養」的印象,腦海裡浮現的只有爸媽不在身邊、偏鄉資源匱乏,或是祖父母寵溺、小孩不學好、退休後還不能輕鬆養老這一連串悲情負面的圖像,那你就需要看看另一群正向帶孫的祖父母是怎麼安排自己的生活。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副教授陳富美,近幾年從正向心理學來看待祖父母帶孫,發現在高齡化、少子化、雙薪化之下,有更多的健康長輩可以也樂意擔負起帶孫的角色,讓年輕父母能夠放心生育。相較於國外福利國家育嬰制度完善,台灣父母對於祖父母帶孫還是有相當大的需求。研究上顯示,新世代的祖父母能夠評估自己的狀況和子女的意願,在雙方都樂意的情況下,參與帶孫,而且很享受帶孫生活。當這樣的帶孫階段是自主性的選擇,心理壓力比較低,反而能促進長輩的身心健康。資料顯示,先前健康狀況差不多的長輩,後來有帶孫的比起沒帶孫的同齡長者健康狀況更佳。這個現象,也呼應了國外讓養老院與幼兒園老幼交流同樂的成效。

正向帶孫的祖父母們都具有哪些特色?
正向帶孫有兩個重要前提,一個是代間關係良好,另一個就是要有體力。在兩個條件都符合之下,祖父母是怎麼安排自己的生活呢?陳富美副教授觀察到4個特色:

1. 能彈性調整生活。例如:原本加入醫院志工服務,自由參加同學聚會的長輩,決定帶孫之後,仍然能運用自己的好手藝參與服務,在家做好票卡提供志工團隊,或做好聚會表演道具,即使無法親臨現場,仍有參與感,不脫離自己的好友圈。

2. 肯定自己,從容自在。當阿公阿媽一起帶孫時,即使阿媽是主帶,在2打1的情況下,心情比起當媽媽時輕鬆許多,可以有時間買菜、做運動、好好吃飯,甚至有閒情逸致喝個咖啡,讓自己的帶孫生活優雅又從容。 

3. 陪伴小孩有耐心。成為祖父母後,不用趕時間,例如:幫忙接小孩放學時,可以沿路慢慢走,順著小孩的好奇心看看路旁花草和昆蟲,回家還可以討論、查圖鑑。因為有時間,才有好心情,互動的品質也相對提升。

4. 愛用社會資源,邊做邊學。新世代的祖父母喜歡走出家門,很會利用社會資源,像是去圖書館、親子館、公園,都能一邊帶孫一邊學習。而且因為帶孫,和其他家庭交流,又發展出新的社會人際關係。

擁有這些特色的銀髮族,不但創造了自己的精采晚年,也充分感受到老幼相伴及共學的樂趣,在提倡「活躍老化」的時代,無疑是值得仿效的。
 
父母和祖父母攜手愛孩子,讓孩子學會愛人
陳富美副教授強調,年輕父母要把長輩的參與視為「加分」,而不是把責任留給長輩,祖父母也要了解自己的定位和職責是「參與」而不是「干預」,教養的任務最終要回歸父母身上,兩代才能降低衝突,共同把小孩帶好。在共同帶孫的過程中,育兒經驗是可以傳承的,愛與關懷是會潛移默化的,孩子從小有過和長輩親密的相處,成年之後將會成為重要支持網絡,懂得參與對祖父母的照顧與陪伴,在社會上對其他長者也比較能以正向的態度對待,這對於邁向高齡化社會未嘗不是重要的預備。
 

給父母親〜促進祖孫關係的Tips
1. 加強彼此好印象:當橋梁,例如:阿媽知道你回家很認真做功課,說你很棒!
2. 分享近況製造共同話題:跟長輩說,小孩最近很愛打球;跟小孩說:阿媽去學跳舞耶!透過雙向分享來加強了解。
3. 鼓勵聯繫問候:除了安排適合長幼一起參加的聚會活動,平日也讓小孩懂得打電話問候,節日時可以畫卡片祝福。
4. 避免不尊重的行為:不在小孩面前跟長輩爭執,也不在背後說長輩的壞話或埋怨。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