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加入遊戲的技巧


小楷剛上幼兒園,媽媽擔心平常缺少玩伴的他,在團體生活中不知適應得好不好。聽老師說,小凱是個觀察型的孩子,經常會先靜靜地在一旁看別人玩,等別人開口跟他說話他才慢慢加入。

孩子加入遊戲的方式有年齡差異
在群體活動中,有些孩子會默默在旁觀看,等別人邀請他加入時,才慢慢拿起玩具,融入遊戲中,有些則是興沖沖地說:「我也要玩那個!」然後就搶著拿起玩具,不懂觀察別人正在如何進行遊戲,彷彿成為一個破壞者,引來其他孩子的抗議。孩子們到底是怎麼玩在一起的?又該如何加入別人的遊戲?其實和孩子的年紀有很大的關係。

孩子從出生後,便逐漸向外在世界探索。近 1歲時,如果跟同齡孩子在一起,會互相模仿動作,但還不能真正一起玩,這個年紀的孩子與成人的互動反而較多。 

1歲之後,孩子對同齡比較有反應,會去碰觸對方,或重複一些動作以引起對方注意。2歲左右會嘗試用觀看、微笑、發出聲音等方式,表示對同伴的興趣,或更進一步以行動加入別人的遊戲。不過,他們往往是被別人的玩具或食物所吸引,所以常常會直接伸手取物。 

3歲口語進步,互動模式改變 
3歲以後,孩子已經可以喊出彼此的名字,說出他們想要做的事,展露參與活動的意願。這些語言能力上的進步,明顯地改變了孩子之間的互動關係,但他們還是很自我中心,對別人舉止瞭解有限,不一定能適切地回應別人。

這個狀況在4歲之後會改善許多,4歲的孩子會很喜歡和別的孩子一起玩,會積極地加入活動,博取友誼,但因為與友伴接觸的機會增加了,衝突、爭執的情況也漸漸增多。

對於邁向團體生活的孩子,爸媽需要多幫助他學習以語言或非語言,適切地表達自己的意願,並與別人產生良好的互動。爸媽除了示範,更要鼓勵孩子自己做做看。 

社會技巧需要多練習
社會技巧會隨著年齡的成長及語言、動作等各方面的成熟而進步,但還是需要學習。對 3、4歲的孩子來說,與友伴相處玩遊戲就是最好的練習機會。爸媽可以多觀察孩子的反應,給予引導。比如:「你是不是也想玩?」然後鼓勵他說出:「我可以一起玩嗎?」或告訴他:「如果你也想玩,得先問問別的小朋友是不是願意讓你加入。」然後鼓勵他試著徵求別人的同意。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