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 / 康文君老師 採訪報導 / 陳妍希
很多家庭很重視聖誕節,帶著孩子買禮物、布置家裡、規劃聖誕派對。動手布置時,不妨也利用捏塑增加聖誕節令感。怎樣捏出聖誕氛圍?本期特別邀請信誼親子館蘋果老師康文君為您分享捏塑的要訣。
玩黏土,玩出創意與想像力
帶領親子捏塑長達七年的蘋果老師,從長期的活動經驗中觀察到,捏塑可以讓比較過動或是缺乏耐心的孩子穩定、專注,延長冷靜時間,可以讓躁動的孩子緩和情緒,讓容易受挫的孩子提升自信,通常3-5歲的孩子可以坐下來玩捏塑30分鐘,都是值得鼓勵的,家長也可以透過捏塑活動,觀察孩子的投入程度,發現孩子的興趣。
對小小孩來說,捏塑是很容易完成一件作品的方法,會讓孩子喜歡而有成就感。初次嘗試孩子也許覺得有些難度,在過程中可能會說「我不會」,爸爸媽媽可以多讚美、多鼓勵,別急著告訴孩子「不是這樣做!」,蘋果老師說:「捏塑對小小孩是創作啟發,不要太侷限成品的完美度,孩子需要的是鼓勵與讚美,在沒有壓力下的創作是最自然的。」試著欣賞孩子的想像力,放輕鬆享受這段親子時光。
即便是以圖畫書當作主題,作品也不需要一模一樣。經常有媽媽用《雪人》當作聖誕題材,雪人帽子的顏色、身上扣子有幾顆、圍巾的樣式,都可以是開放的選擇。孩子看世界的角度和大人不一樣,「不一樣」就是孩子的優點,給他充分發揮的空間,總有令人意想不到的組合與樣貌,蘋果老師說:「不要在意像不像,捏塑沒有公式沒有標準,手作無價,貴在獨一無二。」孩子充滿驚喜的作品是大人學不來的童真。
玩黏土,玩出聖誕氛圍和生活趣味
生活中有許多素材可以運用,捏塑也是。玩捏塑不需要花大錢買專業工具,家中常見的梳子、水果叉、牙籤等,都是塑形的好幫手。蘋果老師建議可以多利用生活素材,例如扭蛋玩具取出後,外殼先別丟,可以引導孩子透過形狀,來發想用黏土還可以變成什麼?無形中創造力一點一滴的養成,作品完成後還可當作容器繼續使用,除了培養廢物利用的概念,也讓創作成為生活的一部分。
創作靈感除了圖畫書,還可以利用季節性的自然素材。聖誕佈置時,秋冬常見的松果就是很好的素材。用紙板做成圓錐狀,外面包覆上黏土當作嘴巴,加上眼睛鼻子,一隻小刺蝟就出現了。松果的玩法變化很多,還可以一片片撥下來,黏在圓錐紙版上做成屋頂,再用紙板和黏土做成房子,組合起來就是聖誕小屋了。進階版作品還能利用孩子穿壞不用的鞋,將鞋墊裡會發光的LED亮片取出來,放入小屋裡,就能變成閃閃發亮的聖誕小吊飾。松果刺蝟和聖誕小屋吊飾,可以掛在聖誕樹上、掛在牆上,或佈置在桌上,就有濃濃的節日氣氛了,還可以當作聖誕禮物,親手送上滿滿的心意與祝福喔。
松果小刺蝟做法:
1. 利用松果當小刺蝟的身體。
2. 用厚紙板捲成圓錐形,外層鋪黏土 (也可不用紙板,直接將黏土做成圓錐狀),再加上耳朵、眼睛與鼻子。
3. 身體和臉黏起來,再加上黏土做的腳,小刺蝟就完成囉!
松果小屋做法:
4. 厚紙板做成圓錐形,將松果以片狀黏上。
5. 取長條形厚紙板,先挖小洞再捲成圓筒狀,鋪上黏土後風乾。
6. 圓形厚紙板當底,綠色紙剪碎後黏上。
捏塑小秘訣 1、2、3! 1. 雙手乾淨和乾燥:填土怕水也怕髒,玩捏塑前記得要保持雙手乾淨與乾燥。
2. 善用白黏土淨手:捏塑前取小一塊白黏土,透過搓揉可去除手上雜質。
3. 使用冷開水塑形:噴點冷開水在黏土上,形狀會更完整、更易塑形。切記不能用自來水,水中細菌易讓黏土發臭發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