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閱讀方式發現學習問題─透過大量閱讀與拼音遊戲幫助孩子改善

文/柯華葳(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
行動設計/柯華葳、編輯部

到我辦公室之前,6歲的小寶已經在校園內逛了一圈,撿了一些樹枝和雜物。一進我的辦公室,那在校園玩耍而有的愉悅神情馬上消失,變得落寞,我猜,他知道要來我這裡「做他不喜歡的事」。

我以最親切的表情、姿勢與聲音和他打招呼,卻喚不回小寶那份消失的愉悅。媽媽說:「坐下來,我們要和阿姨聊天。」原來,由於小寶的妹妹喜歡親子共讀,於是小寶似乎是被迫一起共讀;最近媽媽看到4歲多的妹妹可以讀一些字了,媽媽要小寶也試試,但發現他比妹妹差很多;不過,他可以複述故事,還可以討論,可見他故事都聽進去了。

從閱讀方式發現學習問題
我問小寶:「我們一起讀一本書好不好?」小寶是個乖孩子,媽媽一定也在家裡「規範」過他,只見他表情緊張、嚴肅地點點頭。我請助理拿著影印圖畫書中的前3頁,小寶開始讀,我們也開始用碼表計時。助理幫忙我記錄小寶怎麼閱讀,包括他讀錯、換字、停頓或是我幫助他讀的字;我幫他讀是因為當小寶停太久,會忘記前面念過什麼。

大約10幾分鐘後,雖然整本沒念完,但我們必須告一段落,因為小寶已經趴在桌上——他的身體姿勢告訴我,他坐不住了,也讀不下去了。
我說:「不錯,不錯,我們先停一下。來,你說說看,這故事在講什麼呀?」一陣安靜後,我繼續說:「一開始有沒有一隻牛?」「有。」「這隻牛做了什麼?」「然後又出現什麼?」小寶慢慢說出讀過的內容。我確信小寶是讀到故事裡了。

聽懂≠能辨識書寫符號
事後我拿小寶讀的紀錄跟媽媽分享。基於小寶再過半年就要上小學一年級,我提醒媽媽,小寶入學後可能會有一些學習上的難題。
根據研究顯示,有些孩子對辨識與書寫符號是有困難的,包括數字、注音、英文以及音樂符號。但是,他們不是學不到,只是要比一般孩子花更長的時間把字「念」出來。不論中外的研究都指出,閱讀上遭遇困難的孩子,若沒有其他身心方面的問題,除了認字慢,他們對字音的處理也會出現狀況。但是這類孩子通常有兩個特色:
1.聽得懂,口語對應仍屬順暢。
2.可以參與大家的討論,並提出具挑戰性的問題。

這些孩子通常要等入小學後,或開始學習正式的書寫符號時,才漸漸顯露出困難;比較明顯的是,他們書寫較慢,且字形組合較鬆散。但是因為低年級的功課不多,課業負擔輕,許多孩子在媽媽堅持下,仍可以記得所有要學會的東西,包括「字」在內,因此剛入學可能看不出問題在哪裡。有時父母親會認為,才剛入學,過一年或許就會寫得快一些、好一些了。

幼兒階段多帶領孩子閱讀
小寶上學以後,經過正式診斷不一定會是有學習困難的孩子,但是爸媽若能在幼兒階段就及早注意,並在家裡經常透過閱讀,以及用遊戲方式練習語音,將能幫助小寶上小學後對文字的學習輕鬆些。

如果孩子遇上類似小寶這樣的情況,爸媽可以帶領孩子多閱讀,增加孩子的詞彙量,以便增強理解力;還可以找出孩子的其他強項,如音感等,來肯定他。

此外,在入學後,更要注意低年級學習歷程中的不適應和困難,千萬不要以偷懶、不努力來責備孩子。

請你這樣做
想了解5、6歲幼兒是否有閱讀困難,爸媽可先觀察孩子是否有下列行為,並加以引導和鼓勵。
● 行為:與其他行為相較,閱讀時較不安定,動作緊張;讀完顯得很累。
建議:請爸媽不要著急,可讓孩子暫停一下再繼續。
● 行為: 閱讀過程中,閱讀速度緩慢,會省略、替換、停頓、斷詞不當、讀錯。例如,替換字詞,把「眼睛」讀成「眼前」、「用力」變「大力」、「有」念成「可以」、「江」讀「河」等。
建議:平常多帶著孩子閱讀,增加詞彙量。
● 行為: 閱讀後,孩子若要自己說出文中事實或情節的前後關係有困難;但是經過提示,孩子可以說出故事中的要點。
建議:常陪伴孩子一起討論故事內容,耐心聽,不要急著幫他說出答案。
● 行為:有拼音上的困難。遇到新出現的字音,會拼得慢,或是等爸媽幫他念出來。

 建議: 拼音是一個關鍵指標,即使孩子還未學注音符號,爸媽也可以以一個例子為基礎,讓孩子換聲符或是韻符,練習拼音,請試試下面的遊戲:
ㄅㄨ念「不」,ㄇ-ㄨ呢?ㄈ-ㄨ呢?ㄎ-ㄨ呢?……(繼續換聲符)
ㄍㄢ念「乾」,ㄍ-ㄨ呢?ㄍ-ㄚ呢?ㄍ-ㄤ呢?……(繼續換韻符)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