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柯教授(圖中)每次出席信誼幼兒文學獎頒獎活動總是親切的和創作者們打成一片。 |
口述/柯華葳 前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
整理/林瑞丹
閱讀教育推手柯華葳,一生都奉獻給了教育。從閱讀教育、到閱讀推廣、師資培訓,在閱讀教育推廣歷程中,柯老師在台灣閱讀推廣上看見了什麼問題?2018年適逢信誼幼兒文學獎30周年,我們訪問了柯教授,對閱讀推廣者她的建議是…。
在台灣,有很多機構在推廣閱讀,您覺得在台灣閱讀推動上,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柯教授:我分兩塊來說。幼兒這一塊其實比較麻煩是爸媽不閱讀,因為爸媽在成長的過程中可能沒有這個背景和習慣。但到了中學以上的閱讀問題,就變成了孩子不閱讀,因為他們可能有好多好多別的事情要去做,其中較關鍵的問題就是因為他們要應付考試。
如果我們只看幼兒這一塊的話,主要是父母親不閱讀,對他們來講就完全無法理解閱讀的重要和樂趣。閱讀推廣的過程中,我們跟他說「親子共讀」,爸媽常常就翻開書本這樣一個一個字去讀,沒有什麼耐心的讀下去,因為這個是「囝仔冊」。怎麼在這一塊突破?就是要讓爸媽了解親子共讀的幸福感。好比晚上要睡覺的時候,爸媽就翻書啊,就讀啊,看著孩子聽著故事睡著是最美滿的時刻,這就是一種幸福感。孩子這個時候願意跟你這樣翻翻書,然後就睡著了,這種幸福沒有幾年,你現在不把握,以後永遠沒有。我覺得閱讀推廣就是要朝這個方向。
老師覺得這麼多的機構在推廣閱讀,但是家長還是沒有辦法充分的享受到親子共讀的幸福感嗎?
柯教授:是的。問題非常嚴重。我們這樣來說吧。我們會聽到身邊的人說:「啊,我就是讀信誼書長大的」,這些讀信誼書長大的,現在變成父母親,他們就想辦法,也把這些東西傳遞給他們的孩子們。不管我們叫這些爸媽是X世代或者Y世代,也不管那些老書,是《媽媽買綠豆》,或者《媽媽》,或者《Guji Guji》,這些書他們的孩子都還是可以讀。所以某種價值觀,或者說某一種信念,其實還是要慢慢的傳遞下去。我們用了不同的方法,來傳遞這些價值觀跟信念。
|
►柯老師代表第28屆評審團將評審推薦獎頒給蕭湄羲《大海小海浪》。 |
所以說讀信誼書長大的爸爸媽媽,他們知道親子共讀,可是太多人不是。但我們也不要擔心,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把不是的這一塊,一塊一塊的補起來。怎麼讓他們知道:要翻開書說給孩子聽。或許會有家長好多藉口的跟你說:「我讀得不好聽」,他或許還會跟你說「有影音故事呀」,那我們就跟他講:「不要啦,你先讀一下,試著自己讀一下」。爸媽或許有很多很多的藉口,其實關鍵就在,他沒有被這個故事吸引,反正是「囝仔冊」。
所以我們推親子共讀,第一就是要讓父母知道,這些圖畫書好玩的地方在哪裡,為什麼孩子看到這個書眼睛會發亮?我覺得一定要讓爸媽看到,小孩看到這個書,眼睛會發亮。所以你要怎麼樣選擇?就是看你的孩子喜不喜歡這本書,他既然有興趣翻開,那你就勉強從共讀兩分鐘開始好不好?然後三分鐘,然後再到五分鐘,最後到十分鐘。我們要求的不多,從兩分鐘開始, 尤其對今天這種滑時代的父母親來說,甚至會覺得兩分鐘,都沒有辦法給。因為手邊一下這裡叮噹,又噹一下,又噹一下,他就會想:「夠了,先看一下手機」。建議我們可以找更多的爸爸媽媽現身說法,看他們能夠怎樣克制自己不去叮咚一下,我們找他來,告訴其他爸媽:「你有什麼方法克制自己?一定把這三分鐘撥出來給孩子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