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唱歌袋鼠療法」可以減輕早產兒和母親的焦慮

想讓早產寶寶順利成長,除了善用「袋鼠療法」,芬蘭新研究發現,進階的「唱歌袋鼠療法」更能幫助寶寶和媽媽安定減壓,讓親子關係更親密。


早產兒出生時必須在保溫箱裡做特別照料,媽媽通常沒辦法跟寶寶一起,因此媽媽容易產生焦慮,怕寶寶無法存活下來。焦慮憂鬱的現象,在早產兒越小,或是周數越低時越明顯。媽媽如此的焦慮憂鬱也會對寶寶日後的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芬蘭的大學因此設計了一個試驗,把寶寶放在媽媽胸口,讓彼此有肌膚接觸,稱之為「袋鼠療法」,並且因為效果很好,芬蘭已經把這種對早產兒的照料方式列入標準療程。芬蘭大學隨後又設計了「唱歌袋鼠療法」。

這個研究由24位早產兒母親把寶寶放在胸上對著33-40週的寶寶唱歌或是哼歌,音樂治療師則在旁邊幫忙放音樂,或是找適合這麼小的寶寶聽的歌曲。控制組的12位媽媽,則只做袋鼠療法到寶寶40週,沒特別鼓勵對寶寶唱歌。然後兩組母親都必須寫日記,記錄每天的心情,控制組媽媽還要另外記錄周遭的聲音環境,兩組母親在研究前後的焦慮狀況都被測試記錄下來。

研究結果指出:母親的聲音對寶寶有鎮靜作用,對母親自己則可以減壓。控制組因為沒被特別鼓勵對寶寶唱歌,所以媽媽們都沒有唱歌。實驗組則有85%媽媽在問卷中說,唱歌讓她們心情轉好; 67%說唱歌讓她們遇到困境比較容易解決; 76%說唱歌讓她們整體感覺變好。

而且「唱歌袋鼠組」的媽媽還覺得唱歌讓她們跟寶寶的關係更密切, 90%的媽媽感覺寶寶比較放鬆, 80%的媽媽說寶寶在聽她們唱歌時睡著, 95%的媽媽說唱歌讓她們跟寶寶感情更好, 76%的媽媽說有時候爸爸也唱歌給寶寶聽。所有「唱歌袋鼠組」的媽媽在研究結束後都繼續唱歌給寶寶聽,而且成了全家的美好習慣。這個研究顯示,「唱歌袋鼠療法」對媽媽和寶寶心理都有非常正面的影響,值得新手爸媽仿效。

■資料來源 University of Helsinki江秀雪輯譯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