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駱郁芬 臨床心理師、米露谷心理治療所所長
你也發出哀嚎了嗎?孩子已經居家兩個月,現在還有兩個月的暑假要度過!過去從來不覺得安親班和夏令營的費用繳得這麼有價值…
2020年義大利有個大型線上調查,在居家隔離期間,家長個人和親子間壓力越大,孩子所展現出的行為和心理問題就越多。當一個家庭在面臨居家隔離時,沒有生活、育兒和情緒上的奧援,家長的壓力程度就會節節升高,自然無法支持和協助孩子,孩子的心理和行為問題出現,又帶給家長更大的壓力。
台灣三級警戒持續,隨著北部疫情趨緩,七月中能否解封也有變數,但在暑假期間,相信有很多家長還是不太敢把孩子送到安親班或夏令營,家庭又得持續面臨「孩子得居家,但大人要上班」的狀況。無論大人是轉為在家上班,還是持續需要出門上班,在維持工作要求的同時,要照顧孩子的起居和學習,成為最大的挑戰。許多的親子衝突,就在大家都緊繃而不容易的狀況下,在家庭中悄然(或轟然)上演。
以目前公佈的政策,孩子要九月才會開學,我們就以這幾個月作為一個階段,重新思考:這段難得能與孩子朝夕共處的日子,明年此時回頭來看,我們度過的是什麼生活?達成的是什麼目標?留下的是什麼記憶?學習到的是什麼事情?分別以孩子、自己、及親子三種方向,思考看看。
跟孩子聊聊,調整彼此對生活的期待
在先前學校停課期間,發現很多人的困境在於:如何維持住孩子的學習品質和成效?如何維持住生活規範的要求?
這之中的盲點是:居家防疫,跟正常生活、正常上學的日子,是截然不同的生活模式,很難適用相同的期待與目標,而這個暑假更是充滿不確定性,很難幫孩子安排暑假生活,因此,調節壓力的第一步是:調整出合宜的期待。
可以試著把這段時間的目標設定為:重新與孩子建立緊密的關係(親子)、練習自我負責與責任感(孩子)、正視自己的壓力與情緒,找到調節方法(自己)。
跟孩子好好聊天、逐步練習生活能力(煮飯打掃收拾整理)、放手讓孩子規劃一天生活,甚至是跟孩子找到20種居家休閒活動、發明100種在家運動方式、運用訂購的蔬菜驚喜箱嘗試沒吃過或不熟悉的料理…都是可以做的事情。
家長放寬心,暑假就讓孩子輕鬆學習
面對「暑假學習」這件事,我們也可以思考要如何陪伴孩子、擔任什麼角色:是要陪伴孩子快樂過暑假?或是複習或預習功課的安親班老師?
這些角色很難並存,尤其我們除去課業,還必須是孩子真實生活中的家長,要平衡經濟、要維護健康、要給予情感支持、照顧身心發展……這些過往是分攤在許多人身上的角色,如今要一肩扛起,自然就會備感壓力。
可以回到更核心的思考:學習的意義是什麼?責任在誰?以及在這段時間中的學習,可不可以有不同的樣貌?我希望孩子這段時期真正學到什麼?
很多的學習發生在課業以外。研究告訴我們:真正支持孩子未來生活的適應、身心的健康與平衡,甚至長期的人格和心理發展的關鍵因素,並不是學會多少課業上的知識,而是解決問題的能力、情緒處理的能力、好的親子關係,以及正向的自我價值感,這些東西也會回過頭支持一個人生命中長期的知識探詢。將視野拉開,就比較容易從每天的課程進度壓力中脫身。這個暑假就讓孩子好好輕鬆學習吧!
變動讓焦慮提高,大人也要自我照顧
調整了生活目標、釐清了孩子學習的意義,最後就要回到自己的照顧上。這段時間的變動很多,不確定、無法掌握的感覺,是很大的焦慮來源。
但若感覺到焦慮太多了,壓力好大、胸口悶悶的、莫名的想生氣、很多事情提不起勁、胃口和睡眠都出現變化,此時就需要暫停一下。閉上眼睛慢慢呼吸一分鐘,一邊呼吸時可以想著一邊畫圓;用手指點一點眼周、按一按頭頂,搓熱掌心蓋在眼睛和臉頰上給自己一點暖意;站在窗邊慢慢地喝完一杯水;在做菜、打掃或照顧植物時讓腦袋暫停,只做著手上的事情,假裝忘記那些擔心的事…這些都是每天可做、只需要一點點時間的自我照顧方式。
居家防疫帶來生活很多變動,暑假期間不如把這視為一場跟孩子一起的冒險,鬆綁一些規則、調整一些目標,一起掛上海盜旗,看看幾個月的航程下來,在船上朝夕與共的生活,看見了哪些不同的風景。防疫的過程,別妨礙了跟孩子愛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