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爸爸角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與做法,看看下列的問題,哪一種情形和你家上演的狀況最相似呢?
問題一︰孩子太不像話,媽媽責打了他,他卻哭著找爸爸作「盾牌」時,你怎麼辦?
這時候我這個「盾牌」會先表示同情,安慰他,帶他離開現場,到窗口看看風景。等孩子心情平靜、不哭了,再問他原因,同時將他的錯處點出來,讓他明白是自己犯了錯,下次改過。
我會先安撫他,先接受孩子傷心的情感。隔了一會兒再說︰「寶寶不乖,所以媽媽打你,是不是?寶寶不乖,爸爸也會不高興的。」--指出他受責打的原因,讓他知道不乖是沒有人會袒護他的。
聽到太太在責罵女兒時,我會「跑掉」,然後再從外面進來,聽聽女兒的哭訴。等她一五一十地告訴我之後,我會語氣溫和但面容嚴肅地對女兒說︰「哦﹗原來是這樣子啊﹗妳這樣做,爸爸也會不高興,也會罵妳哦﹗……」我會支持太太,採取相同的管教方式。
我相信媽媽責打孩子一定有她的理由。縱使有所偏差,在孩子面前我仍然會選擇「站在媽媽這一邊」,站在同一條陣線上。因為孩子還小,無法分辨善惡,只能以父母的態度作為判斷是非的依據,如果這時父母的態度不一致,或是有雙重標準的話,最容易給孩子逃避的藉口。即使您不同意對方的處理方式,最好能私下協調,不要在孩子面前起衝突。
問題二︰爸爸每次陪孩子玩遊戲,都毫不客氣地讓孩子輸得一敗塗地。這樣好嗎?
這樣不太好,容易使孩子產生挫折感。我認為不妨也讓孩子贏數次,品嘗成功的滋味,以增加他的興趣和信心。當然,偶爾也要讓他輸一下,嘗嘗失敗滋味,我們再從旁加以說明「只要盡心盡力去做就可以了,成與敗是其次的問題」。從小教孩子正確的觀念,對他將來做人處事會有很大的助益。
我贊成應該讓孩子有輸也有贏。經常都是他輸的話,他不會喜歡找你玩的。有時候也應該讓孩子輸一輸,但最好不要一下子就讓他摔得人仰馬翻。我們可以眼明手快地扶住他,藉機告訴他︰「如果你爬得太高,不小心也會這樣摔下來哦﹗」讓孩子從中體驗一些經驗。當然,如果能積極地鼓勵孩子,給他一種「多吃點飯,等我長到像爸爸這樣,就會贏爸爸」的期待,那就更好了。
我認為輸贏是另外一回事。陪孩子玩遊戲時,應該多注意孩子的反應。譬如比角力時,如果孩子一次比一次更懂得用力,那麼我們應該讓他這種努力獲得某種代價,例如爸爸可以鼓勵他說︰「你的力氣愈來愈大,爸爸要贏你真不容易……。」
其實,好壞很難說,一百個孩子有一百種不同的性格。太過自信的或是過分被寵壞的孩子,我贊成藉機會「修理、修理」他,矯正一下,好讓他知道這個世界上還有比他更強的人。對這種孩子,最好不要放棄這一類的機會教育,否則他不但不容易和兄弟姊妹相處,將來在社會上也比較不容易適應。不過,屬於這一類型的孩子並不多,大多數的孩子都是需要鼓勵的,因此,我們可以善用機會來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例如︰在巧妙的運用當中(不要讓他知道是經過安排的),讓他體會只要好好努力,他也可以像他心目中偉大的爸爸一樣。這對激發孩子的潛力是很管用的。
問題三︰孩子好不容易盼到爸爸出差回來,爸爸卻兩手空空。爸爸出差,是不是一定要買禮物回來?
對這個問題,我的感受最深。因為我常常不在家,無形中也就會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如果我問女兒︰「爸爸要出差去,妳想要什麼東西呢?」她會開出很多項目,但我只會買一件禮物回來。如果事先她不知道,等我回來問我要禮物時,我會告訴她︰「這次爸爸上臺北,帶回一個很有趣的故事(或歌曲),爸爸講給妳聽好不好?……」像這樣的禮物也很好。送給孩子的禮物不一定要有形的,不是嗎?
我想,最好不要一下子就讓孩子感到失望,再說禮物也不一定要買貴的。因此,在能力許可範圍內,我都會買點適合孩子的禮物回來,那怕是小東西,孩子也會很興奮。看孩子玩得興高采烈,我會有一份為人父的喜悅感,無形中也增進了我們的親情和家庭的融洽氣氛,這樣不是挺好的嗎?
我對孩子一向是守信用的。可是一旦我空手回來面對孩子時,有默契的太太就會暗示我叫孩子閉上眼睛,然後她溜進廚房拿小東西或小點心給我,由我藏起來,這才叫孩子睜開眼睛找找看。當然,我會暗示孩子去哪裹找,找到了,全家都開心地樂成一團。平常就買些小玩意兒或食物,這是太太和我的一項「祕訣」﹗
我認為最好讓孩子養成「與媽媽或家人分享爸爸平安回來的喜悅」而不是「期待禮物」的習慣;讓孩子從媽媽忙著準備爸爸喜歡吃的菜肴中,體會家居生活的溫暖和愉快。至於禮物是可買可不買,有好的、值得的或能表示關愛的就買,否則就不買。讓孩子慢慢了解錢是不能亂花的,而人也不可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思要什麼就有什麼。我覺得,能夠克制自己是很重要的。不要以為那只是一點點小事,要知道,小事累積起來,孩子就會被慣壞了。
如果是去遊覽觀光的話,我會多多少少帶點特產回家和孩子共享。但如果是出差公辦的話,那就不一定了。因為出差辦公事不一定會有時間選購禮物,而且任務在身,也沒什麼心情選禮物。在這種情形下回家,我會儘量給孩子替我服務的機會,讓孩子幫忙提公事袋、拿拖鞋,拿毛巾為我擦擦臉……。我會在這時告訴孩子,爸爸忙了兩、三天,回家真好。雖然兩手空空,孩子都能了解。我會要求孩子們「親親爸爸」,然後摟著他們,給他們一個「謝謝你」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