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後安排,先瞭解孩子發展


當孩子進入小學的日子愈來愈近,準小一新生家長們除了對孩子即將脫離幼兒期感到不捨之外,最掛心的就是──每星期有四個半天的小一課後生活該怎麼安排?送安親班還是自己帶?該如何選擇呢? 

課後安排委外約佔七成 

根據信誼基金會2019年〈小一新生學習適應〉調查發現,目前小一新生主要的課後安排(可複選)依序為:「安親班」(39.7%)、「參加學校課輔或社團」(33.7%)、「父母自己帶」(33.4%)與「參加英語補習班」(25.5%),顯見在雙薪家庭居多的社會環境下,安親班、補習班或學校課輔社團是家長的首選,但也有三分之一的家長選擇自己帶,部分孩子會到阿公阿嬤或親戚家(9.5%)。此外,將近五分之一的家長讓孩子參加才藝或運動課程(19.4%),甚至自組共學團(1.1%),顯示家長也相當願意提供孩子全人均衡發展的機會。 

選擇前,先瞭解孩子發展特質 

安排小一生的課後時間,通常家長都會先打聽資深家長或學校老師的意見,但是我們不妨先了解一下六歲孩子需要的是什麼?他們又有哪些限制呢? 

◎他律階段,適當規範提供行為準則 

六歲孩子通常會根據「結果」來判斷事情的對錯好壞,因此,需要大人給予適當且清楚的期望與規則,以逐步學習社會規範;太嚴厲、太放縱或朝令夕改的環境都不好。所以無論家人自己帶或是委外安排,都需要確認照顧孩子的成人擁有成熟穩定的性格,並採取合理的管教方式,才能讓孩子有正當的行為表現,並能為自己行為負責。 

◎偏向好動,適度運動帶來許多好處 

學齡初期孩童需要充足的運動量,不僅可增強免疫力與穩定情緒,還能提升注意力、認知及判斷能力,讓學習效果更好,也可避免因為熱量消耗不足而發胖。美國運動醫學學會與兒科醫學會建議:學齡期兒童應該每天從事60分鐘的中強度運動,所以,課後看顧的場所最好可以提供孩子跑步、球類、跳繩、直排輪等運動的時間和空間。 

◎專注時間短暫,行程安排要有變化 

六歲左右的孩子持續專注做一件事的時間平均只有8分鐘,而安靜坐著不亂動的時間則平均約30分鐘;因此,讓孩子長時間從事靜態的課業練習或待在密閉空間,很可能因為注意力渙散而學習效果不佳。孩子好動,但是又容易疲倦,行程的安排以活潑有變化、動態靜態交錯最適宜。 

◎看重朋友,需要有同儕相處的時間 

這階段孩子會愈來愈喜歡跟朋友在一起,學習理解他人,跟人分享與合作。家長可以盡量安排孩子課後與同儕相處遊戲的時間,讓他們練習交朋友、從各種衝突挫折中成長。 

◎自我意識增強,應尊重孩子的想法 

孩子的自我想法感受愈來愈清楚,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能力與興趣,如果沒有經過討論擅自安排,讓他們沒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或是探索、思考自己想學的事物,會漸漸變得被動,即便是換取到亮眼的成績,長期來看可能是得不償失。在未來的世代,主動學習的態度和自主管理的能力比成績更重要,在這方面,父母不妨多聽聽孩子的意見。 

無論選擇哪一種方式,家長的陪伴對學齡期孩子的成長都是重要關鍵,任何教育能給孩子的,都比不上有品質的家庭教育。老師陪伴孩子一、兩年,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卻是一生。千萬不要把寶貴的親子相處時間完全外包,疏忽了能透過家庭培養的生活常規和能力喔! 

★延伸閱讀:如何規劃小一生的課後時間?課後方案比一比

【焦點話題】前進小學-新生入學準備全攻略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