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產品如何影響孩子的專注力發展?


文/廖笙光〡奇威專注力教育中心執行長

人手一台「智慧型手機」,讓我們的生活更便利,生活裡的大小事都可以用它來解決。不論是工作上的聯絡、訂餐或叫外賣,甚至連買東西都可以用它付帳……。在現在人焦慮的調查中,「忘記帶手機」這件事的壓力值,已經超過「忘記帶錢包」。

然而,不只是大人熱愛3C,小小孩們也不遑多讓。一般我們如果有去餐廳用餐,經常可以看到在孩子面前,都會擺著大大小小不同的3C產品,只為了讓孩子可以乖乖坐在那裡。我們不能否認,這些3C產品真得很方便,但你知道嗎?在美國矽谷的幼兒園,卻是推廣著完全不使用3C產品,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讓我們從孩子的發展歷程來了解,3C對專注力的影響:

(一)兩歲前,別讓手機取代與人互動的連結
孩子在兩歲之前,最重要的是「與人互動」,他們在這個階段會對「人」感到有興趣,只要爸媽一叫他,就會立即轉身看著爸媽,並期待會有好事情發生。這樣的連結,會讓孩子跟「人」產生興趣,等到上學時才會喜歡聽老師說話、跟朋友一起玩,這種專注力就是「參與性注意力」。相反地,如果孩子的「參與性注意力」是連結在「手機」上,即便孩子可以在螢幕上學習,但是「人」要和他互動時卻沒有反應,你覺得問題大不大呢?

(二)3C藍光影響孩子的睡眠週期,導致注意力下降
人會因為無聊、沒事做,所以感覺昏昏欲睡。相反地,過度的感覺刺激會導致大腦持續亢奮,即便是身體已經很疲累,卻怎麼也睡不著。在玩手機、看影片的時候,大腦被動獲得大量的「視覺刺激」,即便身體是躺在床上,大腦卻是正在奔跑,孩子如何能睡得著?

此外,大腦的睡眠週期控制,並非是「時間」,而是「陽光」中的紫外線。研究顯示手機的藍光,只要在睡前看十五分鐘,可能導致睡眠延後一小時。睡眠不足,會讓孩子上學時昏昏欲睡,孩子在上課時也就無法注意老師說的內容。

(三)操作速成的手機遊戲,破壞孩子的耐心與練習興趣
小小孩喜歡經常出現,而重複的事物,即便已經看了十遍,還想要再看第十一遍。這個特質讓孩子可以反覆練習,熟悉自己的身體操作,直到獲得成功為止。只要多做幾次,也就會做得越來越好,從這樣的過程中,孩子學會了耐心和等待,這也就是最基礎的「持續性注意力」。相反地,APP的設計最重要是「好上手」,不需要學習就可以用,讓孩子們可以在最短的時間獲得成就,讓孩子們可以在最短的上手。加上有琳瑯滿目的APP可以跳來跳去的玩,無意間卻破壞孩子的最需要培養的「練習與成就的連結」。等到上學時,一聽到要練習就興趣缺缺,當然很難獲得好成績。

(四) 透過情緒壓力誘發的專注力是錯誤的專心
當我們努力而成功時,大腦會分泌「多巴胺」來獎勵我們,因此也能越來越專心的學習。然而,提升專注力還有另一個「正腎上腺素」,也就是緊張或生氣的時候會分泌的一種物質。當你給孩子玩暴力性的電玩,透過情緒壓力的誘發,當下孩子也可以變得超專心,但卻是在用「生氣」來專心。結果就會導致日後爸媽不「大聲」(兇)說話,孩子就不會專心,而孩子學習「被動」、寫作業老是拖拖拉拉,也總是叫不動。透過3C刺激獲得的專注力又如何稱得上是專心呢?

3C產品是社會進步的歷程,並不是毒蛇猛獸,因此不需要完全禁止使用,只要了解利弊得失。透過電子媒體的教學,更容易讓孩子們理解,也讓孩子更有興趣。給孩子使用3C產品時,要有明確的規範與限制,而不是放任孩子隨時想玩都可以。這裡建議使用「333原則」:

。 3歲以前零接觸
。 一次不超過30分鐘
。 一天螢幕的接觸時間小於3小時(六歲以上)

孩子不是縮小版的大人,特別是孩子的大腦發展尚未成熟時,更需要爸媽的協助才能發展出良好的專注力!

【延伸閱讀】
專注力不只是一件事—認識四種注意力的組合
如何培養孩子專注力?分齡引導策略大不同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