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設計巧思:帶孩子認識繪本的設計元素

認識一本書,不只是從故事入手。一本好書,從書籍的外觀、大小就已經展現作者的創作概念,導引孩子進入書中的世界。親子共讀時,別忘了帶孩子觀察書籍的設計元素吧!

文/周婉湘博士《一起讀、一起玩:11個遊戲,陪孩子玩出繪本文學力》作者

從故事的設計元素,看到創作的巧思
書,作為一個可以拿在手上觸摸、翻動、開闔的物體,有其物理特質,這些特性經常被創作者納入整體的設計,成為故事創作的一部分。例如書的大小、裝幀、開闔方向、封面、封底、前後糊貼頁等,這些部件的設計往往都與故事的內容有關。

與孩子共讀時,帶孩子去觀察這些設計,可以增加親子共讀的樂趣,發現更多創作者放入的巧思與故事線索。

認識書籍的設計元素
一本書的基本設計元素,包含了開本大小、裝幀、翻頁方式、蝴蝶頁、封面封底等。

1.開本大小
從拿到一本書開始,就可以帶孩子觀察書的版型大小,有的書比較小本,例如《你醒了嗎?》是幾近正方形的小書;而《動物眼中的世界》則是大開版的長方形繪本。《你醒了嗎?》是給年紀小的幼兒的繪本,這樣的大小與方形,正適合幼兒的小手拿取與翻閱。《動物眼中的世界》則是給大一點孩子閱讀的知識類繪本,文字較多,以圖鑑式的方式呈現不同動物的眼睛看到的色彩與形狀。



有些繪本圖像較為複雜,像是「找找看」類的書籍,經常會用較大的開本,例如《尋找黃色小鴨》帶領讀者沿著萊茵河旅行,圖像上躲藏了豐富的細節,需要大幅的畫面才能呈現。

繪本的長寬比例也是設計的一部分,例如《嘰咕怪》是垂直修長的長方形,用以呈現怪獸直長的身軀。而描繪一條河的旅程的《河流》則是橫向的長方形,當打開書頁時,左右兩邊的頁面會形成兩倍寬的長方形,讓畫面更適合描繪河流縱向的旅程。

●親子可以這樣討論
把家裡的書從大到小排一排,與孩子討論看看為什麼有些書設計成這麼大一本、有些卻這麼小?記得先複習一下每本書的故事,這樣孩子比較能夠推論大小、長寬設計與故事內容之間的關聯。

2.裝訂與翻書方向
書的翻閱方向也是可以帶孩子觀察的設計重點。從封面上文字書寫方向與圖像呈現,我們可以推測出一本書應該怎麼翻讀。例如《慢慢的小樹懶》《貓頭鷹 蝙蝠》這兩本書的大小一模一樣,但一本是上下翻閱,另一本則是左右翻閱。

《貓頭鷹 蝙蝠》描繪的是貓頭鷹一家與蝙蝠一家共享一根樹枝的故事,因此適合畫在橫向開展的頁面上。而《慢慢的小樹懶》是關於小樹懶從樹頂的窩,沿著樹幹往下爬的故事,因此書籍的設計是從下往上翻讀,整本書的每個頁面前後相接起來,就是一棵樹完整的樹幹。



●親子可以這樣討論
先找找看家裡有沒有書的閱讀方向是上、下翻閱,或者是可以雙向閱讀(封面和封底翻開各有一個故事開始,但是兩個角色會在書的正中間相遇的設計)。若沒有,可以去圖書館借閱上面提到的幾本書。另外,還可以帶孩子觀察:有些書是左翻,有些是右翻,這是根據文字閱讀的方向。

遇到這樣的作品時,可以跟孩子討論:為什麼翻書的方向不一樣?你覺得創作者為什麼要這樣設計?翻書的方向或裝訂的方向跟故事情節(或文字的閱讀方向)有什麼關聯?和孩子一起發掘創作背後的秘密。

3.前、後蝴蝶頁
在精裝書的書封與內頁的紙張之間,通常會有一張彩色的紙,將硬紙的書封與較軟的內頁黏貼在一起,這張色紙在書的前後各有一張,叫做糊貼頁或蝴蝶頁。糊貼頁原本為了書籍裝幀而存在的,但繪本的創作者往往會在頁面上做一些跟故事相關的設計,甚至從這一頁就開始說故事,跳過這個頁面有時候會錯失了重要的故事線索呢!





蝴蝶頁是翻開書之後的第一頁,也是闔上書之前的最後一頁,有時候插畫家會用這兩頁揭開故事序幕與放下布幕,有的會用來呈現故事發生的場景與環境。例如《企鵝演奏會》的前、後蝴蝶頁都選用了淺藍色的紙張,奠定故事的色彩基調,帶讀者踏上了南極藍色的冰原。

《貓咪看家》的前、後蝴蝶頁都是主角虎斑貓的黃褐色條紋,似乎意味著讀者正進入了貓咪的內心世界。有些書前、後蝴蝶頁的圖案是不同的,例如《空空的肉包》前面畫的是街道上四間餐廳的外觀,而後面畫的則是如何捏肉包的步驟圖。前蝴蝶頁帶讀者進入故事的場景,後蝴蝶頁鼓勵讀者在閱讀之後也動手做包子,讓閱讀更立體化。
 
有時前、後蝴蝶頁是故事情節的延伸,例如《恐龍先生流鼻涕以後》的前、後蝴蝶頁上都畫了一些恐龍獲得的獎座,還有放在相框裡的照片,但仔細觀察,會發現前蝴蝶頁上的獎座都跟噴火有關,而後蝴蝶頁上都是跟消防隊有關的獎項與照片,顯示了在故事發生前後恐龍生活的變化。

●親子可以這樣討論
帶孩子觀察完封面之後,不要急著翻到書的內頁文字開始朗讀故事,不妨先帶孩子看看書的前、後蝴蝶頁上面有什麼?是不是長得一樣?並告訴孩子這個頁面的名稱。跟孩子說:「我很想知道為什麼作者會選擇藍色的蝴蝶頁,我們看完故事再來猜猜看。」或是:「我在想,前面和後面的蝴蝶頁圖案為什麼不一樣?我們讀完再來看一遍這兩個頁面,看看有沒有什麼新的想法。」讀完故事之後,帶孩子再觀察一次前、後蝴蝶頁,與孩子討論這兩頁是如何跟故事連結,鼓勵孩子嘗試推測與詮釋作者的意圖。

全書閱讀取向,把繪本當藝術品    
繪本教育者Megan Dowd Lambert 在《Reading Picture Books with Children》(暫譯:和孩子共讀繪本)一書中介紹了「全書閱讀取向」的概念,她認為與孩子共讀繪本時,應該將繪本視為藝術品,書中的每個部件的設計,都是故事意義的來源,值得帶孩子一起關注。因此當她朗讀故事給孩子聽時,她會從書的外型開始討論起,再討論蝴蝶頁、書名頁、版權頁等「前置頁面」上的圖片,最後才會進入內文開始朗讀。

當大人在讀一本書給孩子聽時,其實也在示範給孩子看「我們如何閱讀一本書」的方式。如果大人會停下來關注書籍的設計元素,那麼孩子也會學到:原來這些頁面上也是有內容可以閱讀的。下次,當他們拿起一本新書時,一定也會去注意這些頁面中的細節。認識繪本的設計元素,可以讓孩子在設計他自己的小書時,將這些元素放進他的創作中,也更能體會完成一本圖畫書需要的關注的細節。
(註:以上列舉圖畫書為上誼、信誼出版)

延伸閱讀
培養故事力:帶孩子認識繪本的故事元素
奠定讀圖能力:帶孩子認識繪本的圖像語言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