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胖,不只是胖?除了阻礙長高,還會埋下慢性病根源

台灣兒童及青少年是東亞最胖!千萬別小看小時候的胖,有越來越多研究發現,肥胖會阻礙長高、伴隨併發症,甚至影響健康一輩子。

諮詢/劉士嶢(臺大醫院小兒部小兒內分泌科主治醫師、好心肝門診中心小兒科兼任主治醫師)
撰稿/梁嫣純

 
世界衛生組織(WHO)早在 1997年就將「肥胖」定義為慢性疾病,到了2020年,台灣十大死因中有8項與肥胖相關。隨著精緻化的飲食趨勢,肥胖的問題不只影響成人,也逐漸影響兒童及青少年。
 
台灣「小」胖子暴增!多吃少動、含糖飲為元凶
台灣的兒童及青少年肥胖盛行率逐年升高,與30年前相比增加近10%,男生尤其嚴重。另依據世界肥胖聯盟的互動圖表資料顯示,台灣兒童過重及肥胖率男童為15.42%、女童為6.7%,在亞洲國家更是名列前茅,遠高於經濟發展程度相似的日本、韓國與新加坡。「多吃少動」可以說是兒童及青少年肥胖的主因。

根據「2017~2020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約7至9成的兒童及青少年(7至18歲)每天至少一餐是外食。不僅蔬菜、水果及乳製品類等,大幅低於建議攝取量,還有主食過於精緻、富含飽和脂肪、鈉攝取過高及膳食纖維攝取過低的問題。幾乎人手一杯的手搖飲料,更是最大元兇。
 
此外,台灣上班族的工時長,雙薪家庭又多,間接造成孩童需要長時間待在學校和安親班,相關課程也以靜態活動居多,缺少運動的機會,也容易讓孩子的身型朝「橫向」發展。

年輕不是本錢!肥胖兒童也會併發慢性病
小時候的胖真的是胖,也會引發後續極大的健康風險。根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刊登的研究顯示,肥胖兒童有超過一半的機率會長成肥胖成人,而肥胖青少年更是高達7到8成會一直胖到大,不只造成心理的問題,因為肥胖所引發的併發症更是不容小覷。
 
舉例來說,有10至20%肥胖兒童及青少年會出現高血壓,也容易有高血脂而造成動脈硬化或左心室肥厚等血管變化問題。近年來,有越來越多兒童和青少年被診斷出非先天因素造成的第二型糖尿病,不少小病人甚至出現胰島素阻抗症狀之一的黑棘皮症(acanthosis nigricans),透過學校健康檢查轉診後,需進一步使用第二型糖尿病用藥,並監控三高的數值。
 
過重或肥胖的兒童及青少年還會引發睡眠呼吸中止,也有超過十分之一的肥胖兒童及青少年患有脂肪肝,不少已有肝臟纖維化前期的變化。這些肥胖的孩子長大後罹患糖尿病、高血壓、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比正常人高出許多,也會影響到正常發育。

先養胖,才會長高?當心營養過剩阻礙發育
網路上流傳許多「阿嬤養的」梗圖,比喻以傳統觀念盡情餵養的孩子都會特別胖。加上多數家長普遍關心孩子的「身高」多過「體重」忽略了長得矮多半不影響健康,長得胖卻會對身體有不良影響,甚至有不少家長抱持「先把小孩養胖,才有長高本錢」的觀念。

實際上,發育中的孩子要長高,最需要的是均衡營養,把小孩養得太胖、營養過剩,對身高沒有太大幫助,還可能造成骨齡生長過快、提早發育,加上肥胖會影響孩子靈活度、降低運動的動機,更不利長高。
 
更重要的是,肥胖對孩子心理的影響也不容小覷。肥胖孩子容易受到同儕間的嘲笑與霸凌,產生自卑、憂鬱等負面情緒,出現壓力事件的比例也較高。少數青春期的孩子還會自行網購來歷不明的減肥產品,達不到效果還傷了身體和荷包。

文章出處/全民健康基金會〈小時候胖,不只是胖?兒童及青少年肥胖漸增,埋下慢性病根源!〉
延伸閱讀/不想孩子從小胖到大,需要「全家」一起努力我家孩子體重超標了嗎?

焦點話題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