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前的孩子是中耳炎的好發族群,時常復發更是讓父母焦心。面對頻頻復發的中耳炎,有些事爸媽不能不知道:為什麼幼兒容易罹患中耳炎、中耳炎會有哪些症狀、該如何診治與預防…
諮詢/吳振吉(臺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耳鼻喉科教授)
撰稿/李宜芸
小兒中耳炎是父母的噩夢之一,尤其剛進托嬰中心或幼兒園的孩子,面臨「更新病毒碼」以致大小感冒不斷,除了經常流鼻水、咳嗽外,有時還併發急性中耳炎(Acute Otitis Media),急性期過去常留下中耳積水(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退也退不了,又容易復發,讓父母聽到中耳炎就快昏倒。
為什麼孩子的中耳炎頻頻復發?
中耳是耳膜後方的一個空腔,有耳咽管連接鼻咽部,維持中耳的平衡。學齡前孩子因為臉型尚未發育完全,耳咽管短且接近水平,一旦呼吸道感染,病菌容易入侵中耳。
此外,由於幼兒控制耳咽管的肌肉不夠成熟,鼻咽處的耳咽管開口旁也有腺樣體-這是一個充滿淋巴組織的腺體,為身體抵禦病菌的第一道防線。當幼兒因為過敏及頻繁的呼吸道感染,腺樣體容易腫脹、肥大,因而影響了耳咽管的開闔,便會讓中耳積水難退。
中耳炎會有哪些症狀?如何檢查?
孩子則可能出現發燒、耳朵悶痛等症狀,或抱怨聽不清楚、明顯聽力變差、要求電視聲音開大聲一點、父母需要多呼喊幾次才有反應等情況。如果是嬰兒或者還沒有說話能力的小小孩,則可能只會有發燒、抓搔耳朵的動作,但也可能因為不舒服而哭鬧不休、特別黏人。
父母必須多加留意,並帶去診所讓第一線醫師例行性檢查耳朵,以確認耳內狀況。透過一般診所都有的耳鏡,就可以確診中耳炎,並進行後續診治。醫師可以從耳鏡觀察耳朵,一旦有急性中耳炎發生,就能看到中耳充滿液體或膿液,且耳膜紅通通、腫脹的樣子。
中耳炎可以預防嗎?
根據統計,3歲以前有將近8至9成的孩子都曾罹患過中耳炎,6歲孩子幾乎每一位都曾感染過中耳炎。想要預防中耳炎的發生,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感冒。然而,孩子總是需要進學校、在團體中生活,免不了接受各式各樣的病菌考驗。
相對實際的方法,是當孩子感冒時,盡量減少鼻涕蓄積在鼻腔,若孩子年紀太小還不會擤鼻涕,可由父母協助吸鼻子,孩子年紀再大些,若可以接受洗鼻子,也可以幫助清除鼻腔內的髒汙,緩解鼻竇炎或過敏性鼻炎的症狀,進而減少中耳炎的發生。
鼻氣球、吃軟糖可以減少中耳積水?
有些憂心孩子中耳炎後中耳積水遲遲不退的父母,上網查詢到國外有宣稱可幫助中耳積水排除鼻氣球(Otovent),不知道該不該讓孩子嘗試。這個氣球是特殊張力的氣球,非一般氣球,藉由鼻子吹氣可以訓練耳咽管的肌肉。
透過臨床觀察發現,有些孩子練習後確實有些效果,年紀夠大的孩子或許可以嘗試看看,太小的孩子可能無法掌握技巧。此外,想要訓練耳咽管肌肉,也能嘗試吃軟糖,讓孩子多練習咀嚼,但要留意安全,並記得清潔牙齒,避免蛀牙。
提醒:成人中耳積水,小心鼻咽癌
與孩童中耳炎過後容易出現中耳積水不同,成人急性中耳炎緩解後,未必會出現積水,但若有積水,最常見原因是急性鼻竇炎,其次則是鼻咽癌。面對成人中耳炎,耳鼻喉科醫師通常會特別安排鼻咽鏡檢查,以確認病人鼻咽部狀況。建議若有不明原因出現耳朵悶塞、聽不清楚的狀況,應盡速去耳鼻喉科就診。 |
文章出處、圖片來源/全民健康基金會〈中耳炎頻頻復發,該怎麼辦?〉
延伸閱讀/惱人的中耳炎(下):一定要吃抗生素嗎?中耳積水怎麼辦?、
幼兒常見的耳鼻喉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