諮詢/吳振吉(臺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臺大醫學院耳鼻喉科教授)
撰稿/李宜芸
急性中耳炎才需要抗生素治療
一旦診斷為急性中耳炎時,最理想的做法是培養確認是哪種細菌或病毒引發,再看是否給予抗生素,但臨床很難做到。有些國家為避免抗生素濫用,治療準則會建議先觀察,不立即使用抗生素,因為不確定是細菌或病毒引發。
台灣目前相關研究培養出的細菌,大部分為肺炎鏈球菌或者嗜血桿菌等兩大菌種,也因此醫師在看到急性中耳炎時,通常會給予約10至20天的抗生素療程,目的在於先舒緩孩子的疼痛。
由於台灣過去抗生素用得太浮濫,第一線抗生素已有抗藥性,醫師通常會直接給予二線的抗生素如安滅菌(augmentin)效果通常都很不錯,短期使用也不太有副作用或衍生抗藥性的問題。另外也會給予抗組織胺或類固醇的鼻噴劑控制過敏症狀。
中耳積水:時間是最好的治療
急性中耳炎過後,不少孩子仍存在中耳積水的狀況,甚至發生積水還沒退、又因為感冒復發,又要再吃一次抗生素的療程。但急性期過去之後,基本上不需要持續使用抗生素了。中耳積水交給「時間」治療,就是最好的治療。
中耳積水在急性期發作的第一個月內,約有一半的孩子的中耳積水會消退,第二個月又再有一半的孩子可以退,第三個月則可能只剩八分之一的孩子退不了。面對反覆中耳炎或中耳積水的孩子,家長需要耐心的等待,不須過度焦慮。一般來說,在孩子5歲之後,臉型漸長,肌肉成熟,中耳炎的狀況就會減少很多。
由於透過耳鏡就可診斷中耳炎,並不需要進一步的檢查,所以診所醫師即可診治,然而有非常少數積水2至3個月無法退,或半年內中耳炎反覆發作4至5次的孩子,則建議可以到大醫院進一步診治。醫師會安排「鼓室圖」檢測耳壓,若孩子3歲以上,表達能力更好了,也可能安排聽力檢查,評估聽力狀況。
積水難退、影響聽力:通氣管手術
如果觀察到積水並未超過聽骨位置,則還不會影響聽力,也代表已經有空氣進入中耳腔、水快退了,應不須手術。少部分孩子積水很難消退,甚至影響到聽力與學習狀況,則會建議通氣管手術。
◼ 什麼是通氣管手術?需要麻醉嗎?
通氣管手術會在耳膜上裝通氣管,強制讓耳膜兩邊壓力平衡。由於中耳炎會讓中耳內成為負壓的環境,更容易將黏膜滲出液吸進中耳腔,通氣管手術不只是可以讓積水流出,也讓中耳維持壓力平衡,避免中耳再吸入滲出液。
通氣管手術需要全身麻醉,透過顯微鏡或內視鏡將耳膜劃開一小洞,把中耳蓄積的膿水抽掉,最後在耳膜的小洞上裝上通氣管,手術過程一耳只需5至10分鐘。通氣管的作用在於讓兩邊維持通氣,若只劃開耳膜、清除中耳積水但不裝通氣管,耳膜在1至2天內就會癒合,然而耳咽管功能還不好,很可能又會開始積水。
◼ 耳膜打洞會好嗎?會不會影響孩子的聽力?
許多父母會擔心手術風險,一想到要在耳膜上打洞就很猶豫,但這是簡單的小手術,裝上通氣管後,生活一切如常,只需要小心洗澡時盡量不要進水,另外只要戴好耳塞、泳帽覆蓋好耳朵,也能夠游泳。通氣管在半年到兩年內,就會自行排掉,耳膜也會自然癒合,此時孩子年紀又大了一、兩歲,臉型變長了,耳咽管不再那麼水平,肌肉也更成熟,中耳炎就不容易復發。
只有極少數患者在通氣管掉落後,耳膜仍遲遲無法痊癒,但這不須擔心,因為並不影響聽力,也可等到一定年紀再進行耳膜修補手術。太小的小朋友進行耳膜修補手術成功率較差,很可能中耳又會再積水,建議可以等到孩子青春期、身體較為成熟時再進行,成功機率較高。
文章出處/全民健康基金會〈中耳炎頻頻復發,該怎麼辦?〉
延伸閱讀/惱人的中耳炎(上):耳朵痛痛的、聽力變差了…頻頻復發怎麼辦?、
幼兒常見的耳鼻喉部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