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輸不起,怎麼辦?

志強剛開始加入遊戲的時候,只是嘻嘻哈哈地跟著大家喊︰「剪刀石頭--布--」,胡亂地伸出幾根手指,等著人家判定他的輸贏,至於是勝、是負,似乎並無礙他參與的興趣,好生叫人憐愛﹗曾幾何時,他卻已經變得如此在意輸贏,無論是和兄姊或弟妹猜拳輸了,或是和小朋友捉迷藏被人找了出來,都會讓他耿耿於懷,不肯認輸,甚至大哭大鬧,硬要別人承認這次不算數……。

加強孩子面對挫折的毅力

對於孩子的表現,即使我們父母不加干預,完全不理會孩子這種輸不起的反應,孩子遲早也會自己發展出應付輸局的方法。但是,這種完全順其自然的方式,並不能保證孩子發展出來的一定是適宜的方法。譬如說,有的孩子可能學會逃避所有輸過及可能會輸的情境;有的則以攻擊性行為作為自我防衛。由此看來,父母費心處理孩子「輸不起」的問題,還是有相當必要的。

我們希望孩子對遊戲的輸贏能夠坦然,首先要從幫助孩子逐漸增加面對挫折時的堅毅力著手。也就是說,平日不要過分刻意為孩子排除正常環境中可能遭遇的困境;當孩子遇到挫折時,也不要立刻插手。舉個例來說,當孩子用玩具卡車載運積木時,可能因為載負過多,或是堆放無序,每一拖拉,就有積木滑落下來。這時,我們大可不必立刻插手幫他整理積木,不妨暗中觀察一下他自己怎麼處理。每個孩子都具有求生應變的能力,但在不需要使用的情況下,就不會發展出來。因此,我們一定要耐著性子看他如何解決。如果孩子向我們求救,或是的確需要我們幫忙的時候,也儘量不要直接替他解決問題,最好是和他一起討論,問問他︰「積木為什麼會掉下來?」或是︰「什麼辦法才能讓積木不滑下來呢?」引導他去想,然後讓他自己去執行解決的方法。孩子克服挫折的能力和動機,多半來自曾經遭遇挫折,也體驗過由克服挫折的過程中所得到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因此,在孩子遭遇困難時,我們有必要留給他自己處理的空間和機會。

幫助孩子排除心理障礙

往往孩子輸不起,是因為得失心較重的緣故。有這種心理,是很正常的現象,我們大人有時也難免會如此。其實,得失心是人類所以不斷求進步的原動力之一,原本沒什麼不好,但是,如果孩子的得失心過重,每一場輸贏都讓他耿耿於懷,就需要我們費點心思來幫助他排除這種心理障礙,讓他漸漸能夠超越輸贏的問題,享受遊戲本身應有的樂趣,和體會遊戲所提供的各種經驗。

父母對於輸贏的態度,對孩子往往也有很深遠的影響。因此,我們不妨先自省一下,是不是很在意孩子在遊戲中的勝負;或是自己在挫敗時的情緒,是不是表現得激烈了些,讓孩子只感受到「輸」的消極面。從孩子的身上照映到自己的影象,正是每個人追求成長的最佳助力。換句話說,由於我們有一股幫助孩子克服這種心理障礙的強烈動機,因而也會要求自己超越,為孩子立下好的榜樣。

克服心理障礙的方法

父母除了作自省的工作外,還要注意下列幾點︰

1.為孩子慎選玩伴
在遊戲的過程中,有的孩子只要占了上風,馬上就露出趾高氣昂的模樣,甚至在言辭上硬是不肯饒人;遇到這樣的對手,的確會讓輸的一方無法忍受。因此,玩伴的選擇不可不慎。

2.安排能力相當的對手
孩子的對手如果太強,使他長期處在劣勢,久久不得翻身,也會讓他覺得不是滋味。在我們小的時候,因為玩伴多,如果我們老是輸給張三,心裏的不舒服還可以從贏過李四的結果獲得平衡。現在孩子的玩伴較少,獲得這種平衡的機會也就自然減少了,因此,需要為孩子稍加安排,讓他有個旗鼓相當的對手,好從有輸有贏的結局中,淡化他對「輸」的強烈排斥。
  
3.遊戲前把規則先說清楚
很多時候,因為參與遊戲者對規則的認定不同而發生糾紛,使輸者心生不平而導致輸不起的心理。因此,在遊戲開始前先詳細地解釋規則,也有助於避免孩子輸不起。
  
4.拓展孩子的活動領域
鼓勵孩子參與各種活動,讓孩子從廣泛的接觸中發現自己的興趣和長處。假如能從自己所長獲得信心,自然不會介意一再的失敗。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主張,父母要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道理也是相同的。

事實上,許多孩子都曾經有過輸不起的階段,譬如說,小玫和姊姊兩人約好,以猜拳的方式決定由誰先挑選東西,結果小玫輸了,很不高興。但是,母親並未因而好言哄慰她,只是以溫和卻堅定的態度告訴孩子︰「是妳先答應姊姊用猜拳的方法來決定誰先選的。如果妳覺得這個方法不好,就不要和姊姊猜拳,可以再想其他的解決辦法。現在妳既然已經和姊姊猜過拳,表示已經同意這個辦法,就必須遵守這個約定。」以後再遇到類似的事件時,小玫就自己想辦法,分別在兩張小紙片上畫了○和×,摺起來當作籤來抽,如果輸了,她也就只好認了。

費心安排遊戲的過程

父母也可在遊戲上多費些心思,譬如,儘量安排多人參與的團體遊戲,如此一來,輸贏不會成為截然的對比,孩子自然就不會那麼在意勝負。

另外,還可運用幽默感,將遊戲的結果加以趣味化。譬如說,讓所有的輸家將右手疊在桌面上,由贏家或父母來打。執行這項儀式時,父母可以故意將手高高舉起、慢慢放下,儘量讓在下面的人有機會把手收回去;若是一掌拍到桌面,就故作疼痛狀,逗得孩子笑彎了腰,誰輸、誰贏就變得不是重點了。

讓失敗轉化成積極、正面的經驗

儘管我們想盡辦法增加孩子面對挫折的能力、幫助孩子也有「贏」的機會、藉著趣味性來淡化輸贏,但是,難免還是會有孩子特別在意的遊戲項目或是特別在意的對手,讓孩子因為「輸」而覺得難以釋懷。遇到這種情況,孩子的情緒多半會比較不好,這時我們可暫時不要理他,等他平靜下來之後,再和他一起檢討失敗的原因,看看對手在哪方面比較強、值得學習,讓失敗轉化成積極、正面的經驗。

儘管競爭的事實的確存在於人類社會,儘管我們希望孩子在這個優勝劣敗的自然世界裏是個贏家,但是,遊戲畢竟只是這類競爭的模擬與轉化。在這樣的模擬競賽中,孩子要學習的是面對的毅力、解決的能力和恢弘的君子之風,這些經驗,都將成為孩子在人生道路上一種花不盡的本錢。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