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杏如
生在戰後二二八事件那一年(1947)的我,2003年的SARS可以說是我人生第一次面對整個社會陷入恐慌的經驗。那年的春天,我病危的父親住在台大醫院,我們還是每天進出醫院去探望他,只是得小心翼翼、戴著口罩。公共汽車裡,只要有人咳嗽一下,大家都不自覺地往後退一步。大家都不敢開空調,不管天冷天熱,只開著窗戶。親子館休館,家長要買書、買玩具,都是打電話來書房訂購,然後在門口或車子上取了就走,一點也不敢稍作停留。和平封院是大家的共同記憶,那在窗口求救的身影,彷彿仍在眼前。唯一,我並不記得那時候有那麼嚴重的口罩荒。於今思之,餘悸猶存。
SARS只在少數幾個地方蔓延,是區域性的,但這一次不一樣,COVID-19是全球性的。以我一個行外人的認知,新冠肺炎基本上有幾個特性。第一,發生至今,還釐不清病毒的來源;第二,傳染途徑多元、傳染速度很快;第三,出現的病徵在每一個人身上都可能不一樣;第四,沒有病徵的人也可能帶原,具有傳染力。總歸一句,幾乎就是防不勝防。
面對這個百年來,台灣人乃至全世界必須共同面對的浩劫,身為孩子的父母,也許也是一個可以和孩子共同學習的機緣,我們該怎麼做呢?
機會教育,教孩子學習做一個社會公民
這兩個月來,我們看到政府反應快速、事權統一、決策精準,超前部署,而且社會大眾也都能謹守分際,共同抗疫。光是一個口罩,就有那麼多廠商、義工熱心投入生產,這麼多藥局、衛生所甚至超商參與建立一個方便所有人的發送通路。凡此種種都是一個讓全民能在實質上獲得支持,在心理上能正向思考的作為。
然而,當我們努力避免社區傳播的時候,我們也看到了有人或因事或為旅遊出國,因此陸續成了境外移入的案例,還好畢竟是少數人,否則不只自己曝險,潛在的社會成本和風險也無法估算。有的人排隊領口罩,領不到或不順心,就對協助發口罩的藥師發脾氣或出言不遜。也有的店家竟然因為醫護人員接觸病人“髒”,拒絕送外賣給站在防護第一線的醫護人員等等。身為父母,就可以藉機用這樣的反面教材做公民教育。不要因為不順己意,就遷怒別人;要替別人或大家想,不要隨性而為;要謙和、要學會感謝別人無私的付出。在整個社會面臨這麼嚴峻的考驗時,不可以只指望政府、別人來保護你,照顧好自己是每一個人的責任。當大家都把自己照顧好了,那就會是社會最好的防護網。
把握機會,養成孩子一生受用的衛生習慣
年紀大一點的人可能都還記得進小學唱的一首衛生十大信條的歌,起首就是:「衛生第一條,洗手記得牢,飯前大小便後,一定要洗淨。」以前,就是應卯唱唱,不想如今卻是防疫的重中之重。春節前,大家還開開心心的準備過年,不想年過了,豬羊變色,團拜取消了,進辦公室要量體溫、公共交通工具上幾乎人人戴著口罩。孩子延後兩週開學,專家們在媒體上不斷的現身說法,教大家怎麼洗手。孩子開學了,學校雖然都嚴陣以待,但孩子就是孩子,身為家長的你,一定會擔心,他記得要洗手嗎?真的好好洗乾淨了嗎?一位聖地牙哥大學研究冠狀病毒數十年的病理學家James Robb寫了一篇自保之道。他說,因為我們每天平均會不自覺的去摸自己的口鼻90次,而戴口罩的最大目的與其說是防病毒,最重要的是避免我們總是到處東摸西摸的雙手去碰觸自己的口鼻。想必這也是為什麼指揮官和專家們一直強調洗手重要的原因吧。身為父母,配合政府的宣導和學校的防疫措施,就應以身作則,並每天提醒孩子好好洗手,不要用手摸臉、挖鼻孔、揉眼睛或甚至放到嘴巴裡。趁這這個風聲鶴唳的時候,借力使力,培養孩子一生受用的衛生習慣。
重新反觀自己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
最近《紐約客》(New Yorker)訪問了《Epidemics and Society: From the Black Death to the Present》(瘟疫史:流行病與社會)的作者,歷史學家Frank M. Snowden,談瘟疫如何改變歷史。以今天的新冠病毒為例,瘟疫的流行,立馬就改變了人與人的關係,比如最近各國相互限制出入境;我們會如何對待生病的人和接觸病人的醫護人員?當資源不足時,我們將會如何面對自己的匱乏?凡此種種都在考驗著我們的道德標準。瘟疫也有如一面鏡子,讓我們重新面對自己、面對生死,思考生命的意義和檢視我們的價值觀。是的,這段時間,我們不得不改變我們的生活形態,我們不必出差、我們減少外食,我們不能出國旅遊……,經濟受到嚴重的衝擊,但這也能是一生難得的機遇,一個我們可以奢侈的給自己一點空間和時間,安安靜靜的面對自己,反思我們怎麼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和每天的生活。
放慢腳步,珍惜當下,日日可以是好日
你有沒有想過,拜疫情之賜,我們終於可以放慢腳步,和親愛的孩子和家人好好相處,孩子的平安健康突然變得比分數、成績重要了。天氣好的時候何不帶他們出去散散步、打打球、曬曬太陽?下雨了,那就在家念一本書、玩一個遊戲,如果你的孩子夠大,可以買一份世界地圖,和他們一起看那些疫情嚴重的國家都在世界的哪個角落。也可以在家一起好好吃一頓飯,享受在匆忙的腳步中失落的親情和閒情。維護健康別無他法,吃好、睡飽、多運動。疫情來襲,我們別無選擇,但或者你會發現養成習慣,在家做一頓飯也可以是一種樂趣。
如果我們能正向思考,我們會感恩我們住在台灣;面對生命的脆弱,我們會學習珍惜當下,好好過每一天的日子。我望向窗外,看著藍天白雲,想著在迎接疫情遠離的那一天,我們會過著更健康、更和樂的生活。而今疫情當前,請記得好好洗手、好好吃飯、好好睡覺。
讓我深深祝福
你們、孩子和家人平安、健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