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當選的是他?如何面對生命中的「不喜歡」?



採訪整理/秦嘉彌

孩子雖然還沒有投票權,但在學校和家庭生活中,因為資源有限,孩子從很小就會面對到自己的想望不一定會被滿足的現象,比如班長只有一個名額、比如班遊只能選一個好玩的地方去玩,那麼,面對不喜歡的結局,家長可以如何幫助孩子思考。

在108課綱關於「核心素養」的三面九項中,金華國小校長曾振富強調,其中有所謂的公民素養,而這個素養有三個可以訓練的方向,第一在低年級要讓孩子在團體中生活;第二孩子要能發現「每個人」都是重要的;第三到了中高年級,孩子要能明白每個人都有他的位子,而在位子上,有權力的同時,更重要的是就有了相對的責任。孩子看見權力好的一面的同時能不能看見那責任重大且辛苦的一面,這個眼光可以幫助他平衡不喜歡失敗的情緒。


從選舉中練習做選擇
在信誼幼兒園中,研究教師陳瑩蓮則分享他們如何帶孩子做選舉及思考結果。在幼兒園會有體能活動時間,進到教室後,老師們會先問孩子過去玩過哪些活動?然後老師會點出當下的狀況:「今天的時間只剩40分鐘,我們來投票,選擇看看這40分鐘要玩什麼活動?」接著老師從孩子提的活動中選出3個比較多數的建議,再請孩子們做選擇。最後的選擇結果一定有輸贏,這時沒選到喜歡活動的孩子就會感到失落,孩子會問:「為什麼?」這時老師會當場解釋選擇的遊戲規則就是要以多數的為準,看哪個票數比較多, 比如結果是10票對6票,那麼就要以10票的為主,這也同時是生活數學的練習。

投票結束後老師還會再跟孩子說,我們的時間總共夠玩幾次遊戲,如果無法進行下一次遊戲,我們就再預約下一次的遊戲時間,這樣孩子便會對下一次有期待。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老師不斷強調與解說的是遊戲規則,這也是曾振富校長強調的,家長在帶未能成熟的孩子認識選舉時,並非事事都要給孩子決定,因為他們尚未成熟,但家長可以在設計過的情境中適度的讓孩子去做選擇的練習,更重要的是帶孩子去認識「民主機制」,雖然不同意這個候選人或這個選舉結果,但要能同意這樣的機制,也就是遵守和認識遊戲規則。

國語實小校長林玫伶也分享:「公民素養在幼小階段主要是認識和體會,孩子還沒有投票權,但要能有了解跟判斷訊息的能力。」從選舉中練習作選擇,從選擇中幫助孩子去建立「全面的」眼光,這將能影響孩子一生的的思考與決斷。


書名:動物選總統
作者: 安德烈‧何德里格斯, 拉瑞莎‧希貝羅, 寶拉‧德斯奎多, 佩德羅‧馬昆
譯者: 曾瀚慧
出版社:上誼文化

 

【延伸閱讀】
大人選總統,我們的小孩都看到了什麼?
一次次「選擇」,帶孩子走進思考的教室
校長與總編輯帶你一起讀《動物選總統》
芬蘭教育:尊重每個孩子本來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