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教育:尊重每個孩子本來的樣子
採訪整理/秦嘉彌
一個國家的幸福來自領導人還是國民?芬蘭近年的「永續幸福國民」教育研究出現了一個的新的思考,當芬蘭人看見英國脫歐等事件,世界開始不斷出現無法預期的轉變,芬蘭人反思,面對不能預測的未來,其實該改變的是每個人的思辨能力,過去的教育上是否提供了學生足夠的民主素養和公民概念?因為每一個人的選票跟判斷將會影響國家社會的未來。
當芬蘭人開始覺醒公民素養將如何影響國家未來時,台灣和芬蘭的孩子正接受著什麼樣不同的教育引導?曾居住芬蘭六年,出版過多本討論芬蘭教育的作家陳之華和我們分享她所看到的芬蘭教育。陳之華分享,芬蘭教育以小學來說,在學習過程中原本就都有機會參與民主意見的表達,比如學校會問孩子,你覺得學校遊樂場所中的設備滿意嗎?有缺什麼嗎?也許孩子會回答單槓數量不夠、盪鞦韆位子太擠了等等,這些意見透過回饋都會成為學校的運作方向。
芬蘭教育特點:不會給資質優異的人光環
芬蘭小學並不主張大校,而是主張讓學校分布更多、更密集,但每個年級可能都只有2到3個班級,在人數不多的狀況下,今天不管孩子是畫畫或是寫報告,每個人都會被貼出來,而這個展示並不是為了給外人或家長看,當大家的作品都能被展示而不是只獎勵某些被認定的好作品時,孩子會看到自己,也會看到別人。
民主到後來其實是一種尊重,在學習機制中,如果我們平常就能尊重孩子的每一個東西,例如在家中如果請孩子們發表意見,讓每個人都能有機會念出自己的想法,也許這個孩子講的沒有別的孩子精彩,但他也有他的想法,每個聲音都能公平的呈現,這就是隱形的民主素養培養,讓每個人都有發聲的權利。
芬蘭教育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不會給資質優異的人光環,考試成績好,他們也認為沒有必要表揚,當孩子們一起學習一個東西,陳之華分析其實孩子們大概都會知道誰誰誰反應比我快、誰誰誰學得比較好,小孩子本身就知道,此時如果大人特別去獎勵某些學業分數高的人,那麼低分的同學會有種那我還需要努力嗎?我不如人家的感受。事實上學習的終點根本還未到,芬蘭教育認為不需要特別去強化資優而去弱化遲鈍,這些行為對學習並沒有幫助。
不以分數看待一個孩子
在芬蘭每學期都會有老師為學生寫的學期報告,陳之華認為這個報告比分數還具有意義,老師會寫下孩子對科目的學習成果、哪些是這孩子的強項、需要加強的地方等等,不同科目老師給孩子的描繪可能因為科目內容而不同,但常常有些特質會連貫,比如老師會描繪這個孩子是認真的,或是他做學問很專注等等,從不同老師的眼光中可以看到孩子的學習特質。所以當一個孩子考不了滿分,但他很努力想求進步,即使他現在只有82分,但他求進步的態度卻有一天可以帶他到90分,如果他只被以82分被看待,那麼這孩子會對自己的價值產生錯誤的判斷。
芬蘭教育的過程讓孩子變得不會太過「功利」,分數的結果其實只是短暫的,但其實學習卻是很長程很需要保有熱誠的事!「就算到了青春期,其實所有的青春期孩子都是一樣的,不會因為他生長在北歐就不做怪,但在芬蘭有一個最大的差別是,他們會允許青春期做青春期,就讓孩子做本來的樣子,而不會認為你還小就不該怎樣怎樣,這是一種尊重。」陳之華說。
於是在每個人都平等,都找到自己價值時,人越了解自己、越被尊重,他相對才能一樣的去了解別人的需求,對周遭東西反而更有機會看清楚。日後當孩子成長為公民時,他就能帶著尊重的眼光看待事物,陳之華認為,每個社會都還是有既定的左派或右派,但在左右派中間的那一塊才是社會往前進的重點。那一塊有多大,一個社會能培養多少理性、彼此尊重的選民將會是民主成功與否的關鍵。
書名:動物選總統
作者: 安德烈‧何德里格斯, 拉瑞莎‧希貝羅, 寶拉‧德斯奎多, 佩德羅‧馬昆
譯者: 曾瀚慧
出版社:上誼文化
【延伸閱讀】
大人選總統,我們的小孩都看到了什麼?
一次次「選擇」,帶孩子走進思考的教室
為什麼當選的是他?如何面對生命中的「不喜歡」?
校長與總編輯帶你一起讀《動物選總統》
一個國家的幸福來自領導人還是國民?芬蘭近年的「永續幸福國民」教育研究出現了一個的新的思考,當芬蘭人看見英國脫歐等事件,世界開始不斷出現無法預期的轉變,芬蘭人反思,面對不能預測的未來,其實該改變的是每個人的思辨能力,過去的教育上是否提供了學生足夠的民主素養和公民概念?因為每一個人的選票跟判斷將會影響國家社會的未來。
當芬蘭人開始覺醒公民素養將如何影響國家未來時,台灣和芬蘭的孩子正接受著什麼樣不同的教育引導?曾居住芬蘭六年,出版過多本討論芬蘭教育的作家陳之華和我們分享她所看到的芬蘭教育。陳之華分享,芬蘭教育以小學來說,在學習過程中原本就都有機會參與民主意見的表達,比如學校會問孩子,你覺得學校遊樂場所中的設備滿意嗎?有缺什麼嗎?也許孩子會回答單槓數量不夠、盪鞦韆位子太擠了等等,這些意見透過回饋都會成為學校的運作方向。
芬蘭教育特點:不會給資質優異的人光環
芬蘭小學並不主張大校,而是主張讓學校分布更多、更密集,但每個年級可能都只有2到3個班級,在人數不多的狀況下,今天不管孩子是畫畫或是寫報告,每個人都會被貼出來,而這個展示並不是為了給外人或家長看,當大家的作品都能被展示而不是只獎勵某些被認定的好作品時,孩子會看到自己,也會看到別人。
民主到後來其實是一種尊重,在學習機制中,如果我們平常就能尊重孩子的每一個東西,例如在家中如果請孩子們發表意見,讓每個人都能有機會念出自己的想法,也許這個孩子講的沒有別的孩子精彩,但他也有他的想法,每個聲音都能公平的呈現,這就是隱形的民主素養培養,讓每個人都有發聲的權利。
芬蘭教育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不會給資質優異的人光環,考試成績好,他們也認為沒有必要表揚,當孩子們一起學習一個東西,陳之華分析其實孩子們大概都會知道誰誰誰反應比我快、誰誰誰學得比較好,小孩子本身就知道,此時如果大人特別去獎勵某些學業分數高的人,那麼低分的同學會有種那我還需要努力嗎?我不如人家的感受。事實上學習的終點根本還未到,芬蘭教育認為不需要特別去強化資優而去弱化遲鈍,這些行為對學習並沒有幫助。
不以分數看待一個孩子
在芬蘭每學期都會有老師為學生寫的學期報告,陳之華認為這個報告比分數還具有意義,老師會寫下孩子對科目的學習成果、哪些是這孩子的強項、需要加強的地方等等,不同科目老師給孩子的描繪可能因為科目內容而不同,但常常有些特質會連貫,比如老師會描繪這個孩子是認真的,或是他做學問很專注等等,從不同老師的眼光中可以看到孩子的學習特質。所以當一個孩子考不了滿分,但他很努力想求進步,即使他現在只有82分,但他求進步的態度卻有一天可以帶他到90分,如果他只被以82分被看待,那麼這孩子會對自己的價值產生錯誤的判斷。
芬蘭教育的過程讓孩子變得不會太過「功利」,分數的結果其實只是短暫的,但其實學習卻是很長程很需要保有熱誠的事!「就算到了青春期,其實所有的青春期孩子都是一樣的,不會因為他生長在北歐就不做怪,但在芬蘭有一個最大的差別是,他們會允許青春期做青春期,就讓孩子做本來的樣子,而不會認為你還小就不該怎樣怎樣,這是一種尊重。」陳之華說。
於是在每個人都平等,都找到自己價值時,人越了解自己、越被尊重,他相對才能一樣的去了解別人的需求,對周遭東西反而更有機會看清楚。日後當孩子成長為公民時,他就能帶著尊重的眼光看待事物,陳之華認為,每個社會都還是有既定的左派或右派,但在左右派中間的那一塊才是社會往前進的重點。那一塊有多大,一個社會能培養多少理性、彼此尊重的選民將會是民主成功與否的關鍵。
書名:動物選總統
作者: 安德烈‧何德里格斯, 拉瑞莎‧希貝羅, 寶拉‧德斯奎多, 佩德羅‧馬昆
譯者: 曾瀚慧
出版社:上誼文化
【延伸閱讀】
大人選總統,我們的小孩都看到了什麼?
一次次「選擇」,帶孩子走進思考的教室
為什麼當選的是他?如何面對生命中的「不喜歡」?
校長與總編輯帶你一起讀《動物選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