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MPV:爸媽一定要知道的嬰幼兒呼吸道殺手!

雖然近日以來新冠疫情已經明顯減弱,但是一個大家不熟悉的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卻在社區中的幼兒群裡悄悄發動攻勢,爸媽要提高警覺了!



文/周怡宏(資深兒科醫師、信誼好好育兒網專欄作家)


明明快篩陰性,卻高燒又咳嗽?
臺灣多數家長對hMPV較為陌生。每當孩子出現呼吸道症狀時,多數家長通常先篩檢是否新冠肺炎或流感,若結果為陰性,就要慎重考慮有感染hMPV的可能了。

尤其是5歲以下的小小孩,在感染後多會出現高燒不退、嚴重咳嗽及呼吸喘快等下呼吸道感染症狀,使得家長與醫師都感到頭痛不已。最近兒科醫師們發現hMPV病例,甚至多過前陣子盛行的呼吸道融合病毒(RSV)。

關於hMPV,爸媽必須知道的事!
◼ 人類間質肺炎病毒(hMPV)小檔案
其實,hMPV已在人類之間相互傳染已經超過60年了,但直到2001年才被荷蘭病毒學者Van den Hoogen發現。hMPV和RSV同屬副黏液病毒科,是一種單股核糖核酸病毒。

◼ 誰是高危險群?有什麼症狀?
如同其他感冒病毒一樣,hMPV會導致上呼吸道與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的症狀是咳嗽和鼻塞,病毒潛伏期為3至6天,所有年齡層都有可能反覆感染。症狀又以嬰幼兒、免疫系統較弱及年長者身上較為明顯,嚴重可能造成呼吸衰竭。但是因為每個人遲早都會得到,感染後妥善治療不至於太嚴重,爸媽對hMPV要留意但不用過度緊張。

◼ 氣喘兒、小小孩更要留意病情發展
hMPV和RSV病毒多以呼吸喘、咳嗽等症狀為主要表現。研究指出相對於RSV,hMPV更容易導致氣喘發作。再者,RSV具有在小嬰兒較易罹患,以及需要更多呼吸協助,以及較長住院日等特點,相較之下,hMPV則更容易發生在較大的幼兒,也容易造成肺炎,但是疾病嚴重度通常較輕,也較不需要呼吸協助。

夏天是亞洲hMPV流行的高峰期
亞洲的流行高峰落在春季和初夏,西方國家則為冬季與春季,它只會感染人類。hMPV除了經由飛沫傳染,還會透過握手、觸摸他人等接觸傳染,觸碰帶有病毒的物體表面,再去摸眼口鼻也有可能感染。

感染hMPV後常見症狀與感冒相似,大部分為輕症,2至5天即可自行痊癒,包含咳嗽、鼻塞、呼吸急促、發燒,可能合併腹瀉、喘鳴聲、結膜紅腫、中耳疼痛、皮膚疹、肝指數上升等,通常年齡越小症狀越嚴重,特別是具有 6個月以下/女嬰/早產兒/基因類型B 等因素者,可能造成氣管炎、細支氣管炎、肺炎等疾病。鼻腔發炎反應也較鼻病毒嚴重。

無疫苗和特效藥,靠支持性療法
hMPV目前沒有特效的抗病毒藥物,也沒有疫苗可供接種,在感染後的治療以退燒、止痛、止咳、化痰、鼻祛充血劑、抗組織胺,水分補充等症狀緩解與支持性治療為主。此外,如有喘鳴可給與氣管擴張/類固醇吸入噴劑,如有併發中耳炎等細菌感染症狀,則會搭配使用抗生素治療。

感染hMPV會導致食欲降低,進而產生脫水症狀,應該幫助孩子補充水分,也有助於稀釋痰液,避免呼吸道阻塞。可在醫師建議下採取蒸氣吸入及給藥。

如果患者有高燒、呼吸喘快、費力呼吸或喘鳴聲,或者症狀持續超過5至7天以上,則應請兒科醫師再次診視。若是症狀較為嚴重而住院接受治療,可能還會給予氧氣以及靜脈注射給與水分、葡萄糖與電解質補充。

預防原則:勤洗手、戴口罩與消毒環境
口罩無法100%防範hMPV,勤洗手變得更加重要。呼籲家長們,雖然現在已經口罩解封,但對於在托嬰中心、幼兒園與學校生活的孩子們,仍建議勤洗手、戴口罩與消毒環境,才能有效防範hMPV病毒。其他預防建議如下:
 1  勤洗手。以清水加上肥皂至少20秒。      
2 避免以未清潔的手碰觸眼睛、鼻子及口部。
3 避免與生病者(有呼吸道症狀者)接觸。
4 平時保持規律運動、充足睡眠與愉快心情。
5 營養足夠而均衡。有過敏體質者可多攝取具有強抗氧化力富含維生素A、C、D的食物,以及可幫助消炎的魚油、堅果等不飽和脂肪酸食物。
6 避免孩子接觸乾燥冷空氣或燒香、空汙等化學刺激,減少喉嚨與氣管不適。
7 如有感冒症狀,在咳嗽與打噴嚏時應以手帕遮住口鼻,並避免與他人共用杯子與食器,避免與他人擁抱或接吻,感覺生病時在家休息。
8 消毒可能被汙染的物體表面,如門把與玩具,以阻止病毒散布。
9 接受定期身體檢查與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以降低感染風險。

※參考文獻:美國CDC網站

延伸閱讀
預防呼吸道融合病毒感染,嬰幼兒爸媽提高警覺!
感染RSV有哪些症狀?如何照顧?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