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錯誤為進步的養分──打造成長型思維(學齡篇)


熱門專題
【心理韌性 從小培養】影響孩子一生的軟實力


文/駱郁芬 臨床心理師〡米露谷心理治療所所長

一個人知道自己是可以進步的、有機會做得更好,因而在面對挑戰時願意嘗試而非放棄、遇到失敗時可以調整後再出發,而非認定自己無能為力,這就是「成長型思維」

許多研究告訴我們,具備成長型思維的人,內在更為安定、更有自信、且更能夠學得更深入、獲致更高的成就。

當孩子到了學齡期、進入了小學,面對的事情加倍複雜,我們又該如何持續陪伴孩子,讓他們保有成長型思維,直到我們可以安心放手的那一天呢?

一、關切孩子的感受,而非教他解決
當孩子逐漸長大,生活經驗與生活的領域都日漸擴增,我們就要從「指導者」的角色逐漸退下,先退到旁邊的「陪伴者」,最終退到身後的「支持者」

若孩子長大了,我們還執意要孩子照著我們的方法去做,一種可能是孩子變得仰賴他人、不敢自己做判斷,另一種可能是孩子為了滿足大腦對自主的追求,只好更大力地反抗,造成親子更大的衝突。

事實上,現在的科技進展太快,孩子許多的生活經驗都是我們從來不曾有過的,他們未來所遇到的困難,其實會比我們過去的經歷更加挑戰。

當學齡孩子遇到了挫折或正在面對困難,與其要求他們「聽我的方法」,不妨試試看「聽他的想法」。幾個實用的句子可以試試:

「發生了什麼事呀?」
「你還好嗎?」
「卡住的這個地方,有誰可以請教嗎?」
「真的是好大的挑戰啊,我們去吃個冰淇淋休息一下,心情好一點再繼續?」
「你希望我陪陪妳,還是想要一個人獨處一下?」

而當孩子成功,或是完成了一個階段,也別急著評價他或繼續鞭策他,停下來與孩子一起享受此刻:

「哇!恭喜你,達成你的目標了!」
「終於結束大考,這段時間辛苦了,我們去慶祝吧!」
「這個任務不簡單,無論結果如何,我都見到你的努力了!」

情緒與情感的後援,是我們能給孩子最大的支持,而知道自己被穩穩支持著的孩子,會更能面對挑戰。

二、帶孩子練習問對問題,引發思考
比起知識或答案本身,「找答案的能力」其實更重要。這個道理其實大家都懂:教孩子學數學,不是把標準答案都告訴他就好,而是要讓孩子學會如何解題、如何計算。

生活中的其他能力也是這樣,我們的目標不應該放在直接告訴孩子「對的作法」,而是帶著孩子練習:要怎麼思考、怎麼評估、怎麼決策、怎麼承擔?

我們可以試著這樣說:
「關於這次比賽,你的目標是什麼呢?」
「你這次有什麼計畫嗎?」
「你想要挑戰什麼項目?」
「你對什麼部分有把握、什麼部分覺得比較需要再練習呢?」    
「這次的結果,跟你原本預期的一樣嗎?」
「你覺得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錯,可以繼續沿用?」
「覺得最大的困難是什麼/可能會是什麼?」

這些提問不是考試、不是檢核,而是透過提問與孩子討論,讓孩子習慣為自己定目標,也讓孩子練習計畫與自我評估。透過這樣的思考所提出來的目標,通常孩子會有更大的動力去嘗試。在失敗時也更不容易覺得「都是你害的!」或是「就說我做不到你還一直逼我」的想法,而能在調整過心情後,著眼於下一次的挑戰!

三、擁抱錯誤,把失敗化為進步的養分
最後一個培養成長型思維的大原則,是對錯誤的寬容。

在討論這一項之前,我們可以想像一個情境:孩子拆解了一個小電器,正在嘗試修理它。你一眼就看到了某條線沒有接好,此時你會怎麼做呢?會告訴他該怎麼接嗎?

在我們的成長經驗裡,對於錯誤通常是不太寬容的。學習上我們努力追求正確答案和完美表現,生活上我們被要求循規蹈矩和知所進退。

因為這樣的氛圍,我們也容易對於孩子的「不夠好」感到擔心或焦慮。而孩子也會從這樣的態度中,學到「錯誤是不好的、丟臉的、要避免的」,這樣的心態,容易在錯誤或失敗出現時,出現逃避、否認的反應,又或者因為擔心犯錯,而只挑選低難度的事情來做,甚至用一些投機的方式來避免錯誤。

要避免這種結果,我們可以試著這樣說:
「這次的結果好像跟預期不同,你覺得可以怎麼調整?」
「你原本以為每天練習10分鐘就夠了,但看起來好像不行,你覺得大概多久會比較足夠呢?」
「我知道你真的好想贏,沒辦法成功好可惜。下次還想再挑戰看看嗎?」
「考不好你一定很難受,才會想把考卷藏起來。你覺得這一次怎麼了?為什麼考不到自己的期待呢?」
「原本約定每天看十分鐘影片再寫功課,但我注意到一旦開始看影片常常就停不下來,怎麼調整計畫,可以讓你依照約定關掉影片時不那麼困難呢?」

這些方法,陪孩子一起把錯誤或失敗經驗化為進步的養分,讓孩子理解到錯誤不代表羞恥或糟糕,而代表更了解自己、更了解如何進步,才能讓錯誤的價值最大化!

隨著孩子長大,許多父母最大的衝擊是「孩子『不乖、『不聽話』』了」。孩子小的時候,對於大人的意見或規則,多少還會聽,甚至當大人祭出懲罰時,孩子還「會怕」,但後來,大人的權威越來越不管用,大人的意見,也越來越不被重視,這對全心關愛孩子的大人來說,是很難受、很失落的。

許多大人此時會說孩子翅膀硬了、被朋友影響了,但其實,孩子就只是長大了。

成長型思維,其實是我們帶給孩子的寶藏。孩子在我們的陪伴下,長出了自己的能力、看見了開闊的世界、擁有了展翅的慾望。當孩子翅膀硬了,是因為我們給他的愛與力量具足了,他準備好要起飛翱翔了。

此時,跟自己說一聲辛苦了,泡杯茶坐下來,欣賞孩子飛翔的英姿、自信閃耀的樣貌吧!

延伸閱讀
什麼是成長型思維? 
不怕挫折、樂於挑戰──打造成長型思維(學前篇)

熱門專題
【心理韌性 從小培養】影響孩子一生的軟實力
已複制連結
已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