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睡眠終極指南

您期望孩子能快快長大、專心學習、在學校跟同儕好好相處嗎?您需要先做好一件事,就是確保孩子有規律的睡眠。透過本專題,我們邀請爸媽一起來關注孩子的睡眠問題,從家庭生活作息、健康飲食、適當運動三方面著手,讓孩子每天都能睡得充足且睡得好,每天都能精神飽滿地迎接挑戰!

兒童睡眠終極指南

您期望孩子能快快長大、專心學習、在學校跟同儕好好相處嗎?您需要先做好一件事,就是確保孩子有規律的睡眠。透過本專題,我們邀請爸媽一起來關注孩子的睡眠問題,從家庭生活作息、健康飲食、適當運動三方面著手,讓孩子每天都能睡得充足且睡得好,每天都能精神飽滿地迎接挑戰!

1孩子睡眠不足,小心後遺症!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您可能認為孩子每天都有準時睡覺,但您知道嗎?只要每天少睡一小時,就可能導致反應遲鈍、記憶減退、注意力渙散,甚至影響精細操作、思考能力和學習效果!快來看看您的寶貝應該睡多少時間才足夠吧!

認識睡眠的重要性
為什麼人要睡覺?如同車子每跑五千公里都要進場保養一樣,大腦當然也需要休息。在白天,大腦為我們努力工作,接收外界的刺激,產生行為、思想和情緒,雖然看起來微不足道,但實質上大腦卻一直保持在亢奮狀態,消耗的能量大約是身體總能量的五分之一!這樣不到體重百分之三的器官,卻要消耗掉如此多的能量,可真是「勞力密集」啊!

當疲倦累積到一定程度時,我們需要休息。在睡眠中,大腦隔絕外在刺激的干擾,通常除了非常強烈的刺激,像地震、高分貝噪音,才會將我們吵醒。對身體的各部位來說,睡眠能夠除去讓人覺得疲勞的代謝廢物,使身體重新神清氣爽。此外,在睡眠中腦下垂體的各種激素分泌增多,生長激素的分泌量在深睡期達最高峰,能修復細胞DNA,促進蛋白質合成,刺激骨骼肌肉生長。所以,雖然睡覺時看起來沒做什麼事,但對身體健康卻是非常重要的!

應該睡多少時間才算夠?
對成長中的兒童來說,確保充足的睡眠更是重要。美國睡眠醫學會建議不同年齡層兒童的睡眠時間如下:
● 嬰兒(4-11個月): 每天約12-15小時(包括小睡)
● 幼兒(1-2歲): 每天約11-14小時(包括小睡)
● 學齡前兒童(3-5歲): 每天約10-13小時(包括小睡)
● 學齡兒童(6-12歲): 每天約9-11小時
● 青少年(13-18歲): 每天約8-10小時

影響孩子睡眠習慣的因素
明明該睡覺了,孩子卻吵著不想睡,讓父母又著急又擔心!先別急,影響孩子睡眠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孩子的天生氣質、睡眠型態、家庭養育方式都有關連,所以建議先觀察,看看您的孩子是屬於哪一種類型:

天生氣質:活動量低的孩子,通常需要比較長時間的睡眠;適應性低、敏感度高和情緒起伏大的孩子,容易睡不安穩或不易入睡。

睡眠型態:有些孩子屬於「早起鳥兒型」,早上能自己爬起來,不太需要爸媽叫喚,但到了傍晚七、八點,就開始逐漸失去活力,十點就愛睏了;「貓頭鷹型」或「夜貓子型」的孩子則是早上幾個鬧鐘都叫不醒,還要爸媽拉起來幫他穿衣服,否則迷迷糊糊坐在那裡,上學一定來不及,但放學回家以後到十點精神都還是很好,一直到十二點才能真正入睡。

家庭養育方式:如果孩子與爸媽同睡,或是家長較放任,孩子很可能受電視/手機吸引,而不願自己提早上床睡覺。家庭不和睦也可能導致孩子的晚睡問題,孩子的心理狀態及所承受的壓力,都是評估睡眠障礙的重要考量之一。

避免睡眠不足產生後遺症
那麼,如果長時間睡眠不足會有什麼問題呢?研究發現,只要每天比正常所需睡眠時間少睡一小時,便會造成反應遲鈍、記憶減退、注意力渙散、學習效果低落、精細操作與思考能力受影響。對兒童及青少年來說,由於睡眠能促進生長,因此長期缺乏睡眠會影響發育,而且這是靠補品也補不回來的喔!

另外,根據研究顯示,常做惡夢、夜驚或夢遊可能造成焦慮症、憂鬱症,甚至產生自殺的念頭,父母千萬不可忽視。一般來說,睡眠障礙除了盡快找醫生醫治,爸媽確實掌控孩子的生活作息,必要時定下嚴格執行的作息時間表,也能幫助孩子調整晚睡的習慣。

睡眠對孩子的身心健康至關重要,父母可千萬別忽視哦!記得多關注孩子的睡眠品質和時間,根據他們的特點和需求,給予適當的幫助。營造一個溫馨安全的家庭環境,讓孩子們每晚都能睡得香甜,充滿活力地迎接每一天!

2想要夜夜好眠?帶孩子起來動一動!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該上床睡覺的時刻到了,但是孩子總在床上翻來覆去,一點也不想閉上眼睛嗎?不妨試試,透過養成運動習慣來改善。您知道運動對兒童的睡眠會有哪些幫助嗎?白天和晚上適合的運動不一樣,該如何根據時段選擇適當的運動,幫助孩子睡得好呢?


文/信誼編輯群
諮詢/林煜涵職能治療師

6歲的小米,自從上個月開始跟好朋友一起固定參加足球課,生活有了明顯的改變。以前的小米,睡前總是需要媽媽講一個又一個的故事才肯入睡,而且動不動就起來上廁所或喝水。現在,小米晚上9點上床,不到10分鐘就睡著,而且安安穩穩睡到天亮。有了運動習慣以後,小米不只是睡眠改善,白天也更有精神了!

白天進行中高強度運動,促進深度睡眠
類似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根據加拿大公共健康機構發表的研究指出,每天進行中到高強度體力活動60分鐘以上的兒童,比不運動的同齡兒童,不僅睡眠時間更長,睡眠品質也更好。當孩子透過規律運動,晚上睡得比較深沉,而這樣的深度睡眠有助於鞏固記憶、修復身體和調節情緒。因為如此,他們在白天會感覺更有活力,各方面表現也隨之提升,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

什麼樣的體力活動才算是中到高強度呢?中高強度活動的標準是持續10分鐘以上會讓人覺得累,呼吸及心跳比平常快,也會流汗。一般來說,跑步、跳繩、游泳或踢足球都是很好的選擇。爸媽可以在白天為孩子安排運動類的課程,也可以在傍晚放學後與孩子一起玩球或騎腳踏車,讓這樣的活動成為每日固定的家庭作息。

睡前鍛鍊核心肌群,安頓孩子身心
儘管適當的運動是有益的,但是,如果距離睡前不到一小時,就不適合進行過於激烈的運動;因為這樣會讓神經系統更加亢奮,孩子反而會很難入睡!

林煜涵職能治療師建議,想要讓孩子在睡前感到平靜和穩定,應該選擇一些需要肌肉持續受力且消耗體能的運動,比如核心運動練習,就是睡前活動的理想選擇。以下是幾種適合孩子的動作練習,簡單有趣,爸媽可以帶著孩子用遊戲的方式一起做:

小超人
讓孩子趴著,肚子頂地,背部用力,同時手與腳要離開地面,彷彿超人飛起來一樣,每次維持30秒。

兒童棒式
讓孩子趴著,用手肘撐在地上,腹部用力收縮,身體向上撐起維持全身軀幹水平,每次30秒。

人體炸彈
讓孩子躺著,雙腳彎曲靠近身體,雙手緊抱小腿,像一顆炸彈一樣。爸媽說「開始」之後,請孩子將頭抬起靠近膝蓋,用力縮起肚子,維持此姿勢每次50秒。 (參見示範圖)


蹲馬步
讓孩子站起來採取半蹲狀態,維持5-10分鐘,刺激大腿肌肉用力。

這些動作練習會促使核心肌群大量出力,有助於穩定身心,進而放鬆入睡。初次嘗試這些運動時,請爸媽不要太嚴格,要求孩子做足時間,先求姿勢正確,再漸進延長時間,最重要的是養成穩定的作息。

規律運動+充足睡眠=健康生活
運動不僅能促進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是養成良好睡眠習慣的關鍵。鼓勵爸媽根據上述原則,引導孩子尋找最適合的運動。同時也提醒,每個孩子的情況都不同,如果睡眠的問題比較嚴重或困擾時間較長,還是應尋求兒童睡眠專科醫師的協助。

參考來源:Statistics CanadaChildrenBMC國民健康署動誌
 

3攝取3種好眠營養素,睡飽不難!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現代生活壓力大,跟大人一樣睡不好的孩子越來越多,睡覺時,孩子也是翻來覆去,甚至作夢磨牙不斷。坊間有許多偏方,喝熱牛奶、多吃香蕉等,這些方法能不能讓孩子更好睡?如何正確的透過飲食改善睡眠呢?


文/呂孟凡 營養師

睡眠對人類的整體健康來說非常重要,特別是在成長的階段,由於睡眠與身高息息相關,所以許多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有許多因素會影響睡眠,這當中當然也包含了飲食,多年來,許多學者都想探討飲食與睡眠的關係,因此,本篇文章將與各位父母分享三樣與睡眠相關的營養素。

Omega-3:開啟孩子好眠模式
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對大腦的發育至關重要,而其中最廣為研究的是EPA以及DHA,兩者間又以DHA對大腦特別重要,發育中的大腦若缺乏DHA會導致神經生成出現問題。有研究發現,飲食中缺乏 omega-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會影響褪黑激素規律以及晝夜節律而擾亂夜間睡眠。血漿中DHA濃度比較高的兒童有比較好的睡眠品質;血漿中DHA濃度比較高的青少年,平時睡著的時間比較早,假日的睡眠時間也比較長;此外成人的研究發現,平常較常吃富含魚油的魚類,睡眠品質會比較好。

DHA主要存在魚油中,因此建議平時可以讓孩子適量攝取富含DHA的魚類,例如:鯖魚、鮭魚、秋刀魚。「適量攝取」是多少呢?建議每週可以讓孩子攝取2份魚類,1份的定義根據孩子的年齡而有所不同,整理如下表:
 
每週魚類建議攝取量
年齡 1份定義
1-3歲 1盎司
4-7歲 2盎司
8-10歲 3盎司
11歲以上 4盎司
1盎司=28.35公克(1盎司為重量單位,目測大約等於成年女性的手指頭食指與中指的大小,但是因為每個人的手大小也不同,所以此種測量法僅供參考)

有些家長會擔心吃魚會攝取到重金屬,一般來說,越大型的魚類累積的重金屬會越多,所以攝取秋刀魚、鯖魚等中小型魚類,就比較不用擔心攝取到過多的重金屬。鮭魚的體型雖然稍微比較大,但是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資料,鮭魚含有的汞也偏低,因此還是可以安心給孩子吃喔!上述對孩子有益的魚類建議份量其實也不算多,按照這樣的建議份量攝取,就更不用擔心會攝取到過多重金屬囉!

色胺酸:深度休息的自然推手
雖然血清素對睡眠的作用一直存在爭議,但目前普遍認為,血清素是一種可以調節睡眠的物質,它會增加深層睡眠,也會提高白天的清醒度。由於色胺酸是製造血清素的重要原料,而血清素又能轉化為影響睡眠的褪黑激素,因此談到飲食和睡眠,很多人都會提到色胺酸。有研究發現,補充色胺酸(1克或更多)會增加主觀睡意並縮短入睡時間,效果對於輕度失眠的受試者更好。最近更有一篇日本人針對年輕族群的研究表示,早餐時攝取色胺酸可以幫助兒童維持白日型晝夜節律和高品質睡眠。

色胺酸是胺基酸的一種,而胺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小分子,因此富含色胺酸的食物主要存在蛋白質類的食物裡,而蛋白質類食物中色胺酸含量特別豐富的幾樣為:火雞肉、白帶魚、香魚、牛前胸肉、鴨蛋、秋刀魚、毛豆仁、紅肉鮭魚、雞蛋。值得注意的是,坊間盛傳的香蕉富含色胺酸是錯誤的,香蕉屬於水果類,主要含有的三大營養素是碳水化合物,所以色胺酸含量非常少。根據美國食品成分資料庫的資料,100公克生香蕉的色胺酸含量只有0.009公克,少到幾乎可以忽視。

維生素D:陽光下的睡眠增強劑
一篇包括 9 篇研究的綜合分析發現,缺乏維生素D,睡眠障礙的風險較高,這些風險包括:睡眠品質差、睡眠時間短和嗜睡。而若看單一研究,大多數研究確實都發現維生素D攝取量與睡眠品質之間呈正相關。維生素D是一個很有趣的營養素,人體就可以自行合成,與飲食中攝取的維生素D相比,皮膚所合成的維生素D在血液中可停留的時間至少多兩倍。因此建議白天可以帶孩子到外面曬曬太陽,幫助維生素D的合成,也有機會幫助睡眠喔!

提醒各位父母,雖然防曬也很重要,然而只要擦了防曬乳,皮膚就不太能合成維生素D。如果希望減少紫外線傷害,又要兼顧維生素D合成,應該怎樣曬太陽呢?可以參考衛福部國健署的建議:在每天上午10點以前或下午2點以後,陽光不是最強烈的階段,不要擦防曬乳,曬太陽10到20分鐘,但注意不要曬傷。

總之,想要孩子睡得更好,可以適度從魚類攝取Omega-3,從蛋白質類食物攝取色胺酸,並藉由陽光合成維生素D。以上內容與各位父母分享,希望每位孩子都能有充足的睡眠,健康的成長!

參考資料:Mediators of Inflammation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2023版美國農業部食品資料中心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4孩子越聽故事越睡不著?正確建立睡前儀式三要點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為孩子建立合適的「睡前儀式」,是大多數家長都知道的觀念。但想要發揮睡前儀式的效果,需要先瞭解睡眠的運作,採取正確的操作程序,才不會幫了倒忙。



文/蔡宇哲 台灣睡眠醫學會大眾教育委員會委員

大家一定遇過這種情況:一整天活動下來,明明看得出孩子很累了卻又很亢奮,要他去睡他不肯,但只要讓他靜下來一會兒,就立刻斷電睡著。為什麼孩子會這麼「番」呢?

想讓孩子睡著,要先切換到睡眠系統
先來瞭解一下睡眠的運作。大腦的運作上,睡眠與清醒並不是同一個開關,打開就清醒,關掉就入睡,而是分別兩個系統、視為兩個開關在運作。白天清醒系統打開、睡眠系統關閉,因此表現很活躍;等到晚上時清醒系統逐漸關閉、睡眠系統打開,此時就會越來越想睡。睡眠與清醒也像是蹺蹺板的概念,哪一方主導,就會表現出哪一種狀態。

然而孩子還沒能學會自我安撫、放鬆之前,會因為活動很開心,讓清醒系統處於活躍的狀態,因此,即使他還感受不到自己想睡,這時候也常會很「番」而且易怒。一旦讓他平靜下來,睡眠系統的力量就會勝過清醒,孩子就會立刻入睡。

從上述例子可以解釋,幫助孩子入睡的關鍵在於引導他平靜下來,所謂的「睡前儀式」目的也在於此。然而有少數家長會在細節上操作錯誤,反而出現反效果。曾經有家長問我說,為什麼睡前說故事都沒有用?大人都快睡著了,孩子依然不肯睡。我問,你是說幾個故事?通常他們都回答,因為孩子聽完故事還不想睡,就講了一個又一個,所以講故事就要講很久。

這也難怪孩子會睡不著了!對孩子而言,聽故事讓他感到有趣,他當然想要聽愈多故事愈好,所以允許講完一個又一個的話,就很容易讓他睡前愈來愈興奮,就像我們大人追劇一樣。

以說故事而言,講完一個故事就好,要讓孩子知道這一個行為之後,接下來就是要放鬆睡覺了,而不是讓他可以無限延長聽故事。

切換、暫留、放鬆,三步完成睡前儀式
幫孩子建立好的睡前儀式,家長們可以從三方面著手:

儀式一│切換
透過環境跟行為來隔開白天清醒的活動狀態,以及接下來要進行的晚上睡眠狀態。有幾種形式是很好的切換,以下分別簡單描述。
1.    降低光線亮度:我家客廳到了晚上,會把原本亮四排燈管改成亮兩排,透過燈光略微調暗,讓孩子自然感受到變化。
2.    區隔空間氛圍:把臥室布置得舒適、放鬆、光線較暗,如此一走進房間,大腦就會接受到暗示,這個情境主要是放鬆與休息。有個重要的前提是,盡量讓臥室跟床是一個很單純放鬆的環境,這樣才會有效。有些家長讓孩子睡前在臥室玩樂、打枕頭戰等,這些睡前行為就會混亂了對於臥室的感受,孩子一到臥室、上床就想玩,並不會平靜下來,當然就不利於放鬆。
3.    進行平靜活動:越接近入睡時間,讓孩子的身體與腦子的活動量都逐漸降低,這是一種漸進式的切換。例如我家在8點過後就停止讓孩子看影片、跑跳類的活動,坐下來一起閱讀繪本或是聊天。透過活動性質的切換,而能讓孩子自然而然的緩和下來。

儀式2│暫留
孩子躺床、熄燈後,如果還沒能立刻入睡,建議進行一個能吸引注意、平靜躺著的事物,大部分人所推薦睡前說故事,主要就是這個目的。

不過要注意,需要從事些不花腦力也不會有強烈情緒的事情,像是讓孩子期待一個接一個的故事、偵探類型故事,或是有強烈情緒描述的故事都不適合。我家常會聽故事的podcast節目,而且也常會講孩子已經聽過的故事,已經聽過的故事既吸引孩子注意又不會花腦力,很適合在這個階段使用。

儀式3│放鬆
一般而言,在進行完「暫留」階段,孩子平靜下來後應該就能逐漸入睡。但有時孩子特別清醒,或是較小年齡還不適應自己獨自躺著,可以再有一些讓他逐漸放鬆的做法,例如播放舒緩的輕音樂,有個聲音在會讓孩子比較安心。

選擇輕音樂有些細節,首先建議是同樣的音樂即可,不需要每天更換新音樂,讓孩子有熟悉感的聲音才是能放鬆的關鍵。可以的話,先有一段播放音樂的時間,同時家長也陪同,如此一來可以增強這音樂的安全感,讓孩子比較不會感到害怕。我們有與音樂人合作錄製了一段好眠音樂,提供給大家參考。

如果是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先讓他練習放鬆技巧,像是透過緩慢呼吸的方式,如此一來在緊張或難以入睡時都派上用場。我家女兒睡不著時,就會透過呼吸引導的音檔來協助。
推薦參考:如何引導自己放鬆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