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歲女兒想像自己是書裡的主角,正常嗎?
我們家3歲多的女兒自從看了《小荳荳》那幾本書之後,一天到晚把自己當成小荳荳,還要我們用這個名字叫她,她這種反應正常嗎?
雖然我們沒見過您的孩子,但是,聽了您的描述,腦海裡已經浮現出一個可愛的小女孩模樣了。您知道嗎?您的孩子正在發揮她的想像力,模仿、認同一個她有興趣的對象呢!
一般來說,孩子在兩歲之後會出現所謂「象徵性遊戲」的現象,如:抱著一隻玩具熊就可以當小嬰兒似地餵它、哄它睡覺。這時候,孩子其實是把玩具熊看成真的嬰兒般地對待。
而當孩子在故事中看到一個角色,且認同這個角色時,最常表現出兩種情形:一種是將角色當作想像玩伴,比如說,把小荳荳當作自己的好朋友,小荳荳喜歡的事才肯做,一舉一動都要跟隨小荳荳。另一種則是乾脆就把自己當小荳荳,連說話都要套用這個角色的台詞。
象徵性遊戲的內容會隨著孩子所接觸的生活事物而不斷豐富及改變,這一陣子喜歡小熊維尼,過一陣子又有新對象了。大部分的孩子會持續對象徵性遊戲保持興趣,五、六歲左右是高峰期,之後就會減弱了。
由於您例子中的小荳荳是個很正面的角色,您在日常生活中還可以把握孩子對她的接納而善加運用一番。例如:「小荳荳玩了好久,想要休息一下」、「小荳荳長大了,愛吃青菜」。甚至,您也可以自稱是「小荳荳媽媽」,孩子會打心眼裡喜歡這樣的互動,親子間會產生另一層親密感。
萬一孩子認同、模仿的是負面角色時該怎麼辦呢?除了尋找替代的對象外,其實還是可以運用原來的角色,例如:「小強不想每次都把東西弄壞,我們來幫他想一個好辦法」。用這個方式,轉個彎引導年幼的孩子,比直接糾正來得有效哦!
孩子的成長,是一連串的探索、模仿、認同與驚喜,讓孩子盡情發揮屬於他那個年紀裡的想像,盡情學習,是非常珍貴的,父母也需要學習領略孩子所沈醉的天地。
(以上問題由 信誼教養諮詢小組回覆)
一般來說,孩子在兩歲之後會出現所謂「象徵性遊戲」的現象,如:抱著一隻玩具熊就可以當小嬰兒似地餵它、哄它睡覺。這時候,孩子其實是把玩具熊看成真的嬰兒般地對待。
而當孩子在故事中看到一個角色,且認同這個角色時,最常表現出兩種情形:一種是將角色當作想像玩伴,比如說,把小荳荳當作自己的好朋友,小荳荳喜歡的事才肯做,一舉一動都要跟隨小荳荳。另一種則是乾脆就把自己當小荳荳,連說話都要套用這個角色的台詞。
象徵性遊戲的內容會隨著孩子所接觸的生活事物而不斷豐富及改變,這一陣子喜歡小熊維尼,過一陣子又有新對象了。大部分的孩子會持續對象徵性遊戲保持興趣,五、六歲左右是高峰期,之後就會減弱了。
由於您例子中的小荳荳是個很正面的角色,您在日常生活中還可以把握孩子對她的接納而善加運用一番。例如:「小荳荳玩了好久,想要休息一下」、「小荳荳長大了,愛吃青菜」。甚至,您也可以自稱是「小荳荳媽媽」,孩子會打心眼裡喜歡這樣的互動,親子間會產生另一層親密感。
萬一孩子認同、模仿的是負面角色時該怎麼辦呢?除了尋找替代的對象外,其實還是可以運用原來的角色,例如:「小強不想每次都把東西弄壞,我們來幫他想一個好辦法」。用這個方式,轉個彎引導年幼的孩子,比直接糾正來得有效哦!
孩子的成長,是一連串的探索、模仿、認同與驚喜,讓孩子盡情發揮屬於他那個年紀裡的想像,盡情學習,是非常珍貴的,父母也需要學習領略孩子所沈醉的天地。
(以上問題由 信誼教養諮詢小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