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的流感與腸病毒

易造成嬰幼兒重症及致死危機的流感與腸病毒,總讓家有小小孩的爸媽聞之色變。尤其現在這兩種傳染性疾病幾乎一年到頭都可能出現,爸媽一定要注意預防;當症狀出現時,遵循居家照護的原則,並避免家中成員交叉感染;更重要的是,了解重症徵兆,以掌握就醫時機。

危險的流感與腸病毒

易造成嬰幼兒重症及致死危機的流感與腸病毒,總讓家有小小孩的爸媽聞之色變。尤其現在這兩種傳染性疾病幾乎一年到頭都可能出現,爸媽一定要注意預防;當症狀出現時,遵循居家照護的原則,並避免家中成員交叉感染;更重要的是,了解重症徵兆,以掌握就醫時機。

1抗流感,應該預先做好的準備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新冠肺炎、流行性感冒、一般感冒的症狀,是不是讓你傻傻分不清?其中,新冠肺炎與流感都會引發大流行,且容易有嚴重併發症,二者同時感染,情況可以更為危及。家有嬰幼兒與老人,一定要特別注意,釐清觀念,做好預防措施、及早施打疫苗,是維護自己與家人健康的不二法門。


Podcast搶先聽》喉嚨痛、咳嗽,症狀都好像?如何分辨呼吸道疾病?有特效藥和疫苗嗎?

諮詢/周怡宏(資深兒科醫師)

台灣因位於亞熱帶,使得流行性感冒(以下簡稱流感)病例一年到頭都可能發生,但是疫情多從十一月開始,可能持續至隔年二、三月。

一張表搞懂新冠肺炎、流感、一般感冒的差別
流感是專指因流感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疾病。事實上,流感病毒也可算是感冒病毒之一,只不過流感病毒比較特殊,引起的症狀通常比較嚴重、病程比較久、容易帶來併發症。另外,由於流感病毒容易發生變異的特性,相對容易引發大流行。

在臨床及流行病學上,流感仍有許多跟其他感冒病毒不同且重要的特點,像是:全身性症狀(如發燒、肌肉酸痛、倦怠感等)比一般感冒嚴重許多;相反的,上呼吸道症狀反而不明顯或較輕微。流感病毒的致病力、毒性或產生併發症的機會,比一般感冒嚴重,尤其要注意老年人、癌症及慢性疾病病患以及嬰幼兒。

然而新冠肺炎症狀與流感相似度更高,從最初疾管署認為,可以用「肌肉會不會痠痛」來區隔,到後來由於新冠病毒開始變異,目前已很難用單一症狀來判斷了。

流感、新冠肺炎(以目前主流變異株Omicron來觀察)、一般感冒都屬於病毒感染的疾病,三者皆以感染上呼吸道為主,症狀重疊度高。新冠與流感病毒都具有高傳染力,可能侵犯所有年齡層,甚至出現嚴重併發症。唯有掌握相關資訊,釐清觀念,才能做好預防措施,及早施打疫苗,則是維護自己與家人健康的不二法門。

●新冠肺炎、流感、一般感冒的必較
 
新冠肺炎
流行性感冒(流感)
一般感冒
病原
冠狀病毒
流行感冒病毒
各種常見感冒病毒
病毒種類
目前主流變異株為Omicron
A、B、C 三型
多於100種
分佈情形
從2019年起流行
可造成大流行
世界性
流行季節
一年四季
一年四季皆有,11月至隔年3月為高峰期
一年四季皆有,多在春秋季
感染年齡
各年齡層皆有可能
多老人、體弱者及嬰幼兒
兒童較成人常見
潛伏期
平均約3-10天
平均約1-4天
平均約1-3天
常見症狀
發燒、喉嚨痛、鼻塞、流鼻涕、腹瀉、疲倦感、腹痛腹瀉、噁心、肌肉痠痛等
發燒、喉嚨痛、乾咳、疲勞、肌肉痠痛
鼻塞、流鼻涕等鼻子症狀為主,咳嗽居次,喉嚨痛不多,發燒很少
肺炎及
併發症
可能併發肺炎,需嚴密注意
可能併發肺炎,需嚴密注意
很少見
治療方式
依病程嚴重度治療
治療繼發性感染
無特殊治療
疫苗接種
有(依流行而變化)

對抗流感,應該預先做好的各種準備
預防流感其實並不困難,下列幾種方法是大家公認,最能有效發揮預防效果的。建議爸爸媽媽在流感好發的季節,為孩子做好各種準備。

●營養+運動,提升免疫力:攝取均衡的營養,並配合適度運動,以提昇身體抵抗力。
● 多補充維生素以及水分:除了平常食物的攝取外,也要多補充水分、維生素C和維生素B群。
● 養成好習慣,平時勤洗手:流感病毒主要是經由飛沫傳染,但也有可能因為接觸患者的口鼻分泌物而傳染,所以平常應該常洗手,並且儘量避免以手接觸口鼻。
● 避免進出擁擠公共場所:沒有必要請儘量遠離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病人外出時請戴上口罩,避免將流感病毒傳染給他人。
● 定期接種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是每年針對特定的病毒株所製造的。因為每年所流行的病毒株不一樣,所以疫苗必須每年接種才能達到預防效果。疫苗的保護作用,接種後幾周後才會發揮,所以應該盡早接種,才可以發揮最佳的效用。
● 其他應注意事項:充足休息和睡眠、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保持心境開朗、切勿吸煙及避免吸入二手煙等。

接種流感疫苗的禁忌與可能出現的副作用
流感疫苗是一種安全的不活化疫苗,可和其他疫苗同時接種於不同的部位,並不會有效力或安全性上的問題。不過也有少數人在接種後,發生注射部位疼痛、紅腫、發燒、倦怠的輕微反應,但一般均於接種後一、二天內就會恢復,嚴重的副作用則極少發生。

然而,已知對蛋的蛋白質或疫苗其他成分過敏者、年齡6個月以下,或過去注射流感疫苗曾發生嚴重不良反應者,應不予接種。懷孕婦女前三個月也不建議施打流感疫苗。在進入流行期後,懷孕四個月以上的婦女,則可經由醫師評估後接種。

依疾管署建議,嬰幼兒流感疫苗的接種方式,必須考慮到年齡因素
6個月以上嬰幼兒接種劑量為0.5 mL
未滿9歲之兒童,若是初次接種,應接種2劑,2劑間隔4周以上,每次接種0.5mL,但若過去曾接種過季節性流感疫苗(不論1劑或2劑),今年接種1劑即可
9歲以上之兒童則不論過去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史,都只須接種1劑
若有接種2劑需求之兒童,2劑可接種不同廠牌的疫苗
 

【推薦書單】

怎麼做,寶寶最健康
作者/周怡宏│繪者/林俐│出版/信誼基金出版社
育兒路上你會尋求偏方、上網找答案、
還是參考周遭同事親友的爸媽經?
本書將深入淺出探討爸媽最關心的議題,
成為爸媽最強後盾,一起為孩子的健康把關。




提升寶寶的自癒力
作者/周怡宏│繪者/林俐│出版/信誼基金出版社
過度依賴醫師的診斷和開立的藥物,
反而會抑制孩子的自癒能力、三天兩頭掛病號?!
學會在「平時」就為孩子打下健康基礎,
才能在生病時給予比醫藥治療更好的支持性照顧。

2被傳染了怎麼辦?流感病程及居家照護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流感高峰期又將臨了!雖台灣因位於亞熱帶,使得流感病例一年到頭都可能發生,但是疫情多從十一月開始,可能持續至隔年二、三月。流感易引發大流行且有致死危機,如有需要,應及早施打疫苗,以維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Podcast搶先聽》喉嚨痛、咳嗽,症狀都好像?如何分辨呼吸道疾病?有特效藥和疫苗嗎?

文/周怡宏醫師(資深兒科醫師)

流感的嚴重性:易引發大流行且有致死危機
流感病毒之所以能不斷的對人類形成威脅,主要是這種病毒會產生突變,使得即使曾經感染過流感的人,也可能對新變異的病毒不具免疫力而再次感染。當病毒產生新的變異,而大多數人身上均無免疫力時,就會發生全國性的大流行。

流感病毒分為A、B、C三型,其中的A、B型常是引起流感大流行的禍首。根據世衛組織估計,在每年流行季節中,全世界約有5~20%人口會感染到流感,其中估計有300~500萬的流感重症病例需要住院治療,約有25~50萬人直接死於流感本身或相關的併發症。在美國,流感的死亡率時常可到4%,到了冬季更上升到6%(其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佔死亡病例80~90%)。

除了公共衛生及流行病學的影響之外,流感對於經濟方面的影響也是極其可觀。以美國為例,據估計每年因為流感所導致的醫療支出及請假造成的工作產能的損失,可高達近兩億美元之多,對於整體社會的影響更是不可小覷。

為什麼會得到流感?哪些族群要特別注意?
流感最主要的傳染途徑是藉著飛沫傳染:咳嗽、噴嚏是散播的方式,口鼻的分泌物則為感染物。病毒通常經由口腔、鼻腔或眼睛的黏膜進入身體裡。

流感病毒進入體內之後,潛伏期只有短短的1~3天,症狀即會出現。出現症狀的患者,3~5天內均可能將病毒散播出去,傳染給他人,患者若是兒童的話,其傳染期甚至會長達7天以上。每當流感病毒蔓延時,一般人被傳染的機率約在10~20%,若是在人口稠密處(如:學校、軍隊及安養中心等),則可能高達50%以上。

不過,必須特別注意的是,流感會感染任何人,尤其以學齡兒童最容易得到,其次是老年人;但導致死亡的嚴重併發症,則多發生在年老的、體弱的人或嬰幼兒的身上。

流感的症狀可依發病的先後時間,分成三個階段:
●發病前:通常會有食慾不振、倦怠、頭痛、腰痛、肌肉酸痛、關節痛以及高燒等現象的出現。

●發病中:咳嗽、打噴嚏、鼻塞、流鼻水、喉嚨痛以及聲音沙啞等,都是最常見的症狀,約持續3~5天左右,還會伴隨全身酸痛的症狀。

●發病後:症狀可能持續二週或以上,仍出現咳嗽以及倦怠情形,如無適當治療,可能會出現嚴重併發症,如支氣管炎、肺炎、腦炎以及心包膜炎等。另外,約有25%的學齡兒童會出現腸胃症狀,如噁心、嘔吐及腹瀉等,嚴重時甚至會出現持續高燒不退、痙攣的現象,造成猝死意外。

感染流感的居家照護及就醫關鍵時刻
感染到流感的孩子,大部分症狀為輕微,但仍有少數在發病過程中的全身症狀較嚴重者(如高燒、極度倦怠、全身肌肉酸痛、劇烈咳嗽、嚴重腹瀉或脫水等),應立即請醫師診視,並給予適當緩解的一般性藥物,或必要時給予抗流感病毒藥物。感染流感時,如果發燒超過一週或是復發,就可能已經不是流感的自然病程,而是流感已經產生併發症,此時一定要再去醫院求診,接受檢查與治療。

至於沒有併發症的流感患者照顧方式,與一般感冒並無不同,主要原則仍在:合宜的退燒處理、提供舒適涼爽環境、保持心情愉快、提高水分攝取等

※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
 

【推薦書單】
    

怎麼做,寶寶最健康

作者/周怡宏│繪者/林俐
出版/信誼基金出版社
育兒路上你會尋求偏方、上網找答案、
還是參考周遭同事親友的爸媽經?
本書將深入淺出探討爸媽最關心的議題,
成為爸媽最強後盾,一起為孩子的健康把關。   
 
提升寶寶的自癒力

作者/周怡宏│繪者/林俐
出版/信誼基金出版社
過度依賴醫師的診斷和開立的藥物,
反而會抑制孩子的自癒能力、三天兩頭掛病號?!
學會在「平時」就為孩子打下健康基礎,
才能在生病時給予比醫藥治療更好的支持性照顧。   


 

3讓孩子遠離腸病毒(上)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根據統計,多數感染腸病毒的人並沒有症狀;某些病患會出現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症狀,少數有口腔潰瘍、手腳與臀部出現水泡及紅疹等「手口足病」症狀,爸媽須特別留意孩子的病徵,也有必要對腸病毒的特點,做進一步了解!

➜Podcast搶先聽》該施打腸病毒疫苗嗎?打了就不會得腸病毒?大人也可以打嗎?

文/周怡宏 資深兒科醫師


腸病毒家族有60幾種病毒,可大致區分為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伊科病毒、腸病毒68~71型等,但目前只有小兒麻痺病毒以及腸病毒71型疫苗可以預防。因此,幼兒感染一種腸病毒之後有可能再次感染不同型的病毒,每年都可能感染或一年感染多次,若併發神經性重症,還可能造成生命危險或留下嚴重的後遺症。所以,爸爸媽媽有必要對腸病毒的特點,做進一步了解。

腸病毒的好發季節與傳染途徑
腸病毒喜好濕熱的環境,在溫帶地區,腸病毒通常流行於夏季,但在熱帶及亞熱帶,因季節不夠明顯,四季皆有感染個案發生。由臺灣全國五百餘個定點醫師監視系統的資料顯示,屬於亞熱帶的臺灣,腸病毒的流行高峰期在春、夏兩季,疫情每年自3月下旬開始上升,於5月底至6月中達到高峰後才會趨緩;而後於9月份開學後,再度出現一波流行。

腸病毒多是經由接觸、飛沫或吃進被含有病毒之糞便所污染的食物而傳染在家庭中和人群密集處,較易造成傳染,像玩具就是幼兒間傳染的常見媒介之一,尤其是絨毛玩具,因為清洗不易,更易帶有大量病毒而傳染給其他幼兒。此外,爸媽要特別注意的是,腸病毒的傳染力始於發病前幾天,在發病後的一週內傳染力最高,不論喉嚨與糞便都有病毒存在,而且腸道內的病毒排出時間可持續數週以上,在糞便中的病毒可存活達8週,連腸病毒疹子的分泌物或出血性結膜炎的眼睛分泌物,都具有傳染性。

腸病毒的病程與症狀
腸病毒潛伏期為2~10天,平均約3~5天,多數感染者症狀輕微且可自然痊癒,病程約為7~10天。腸病毒雖然會引起多種疾病,但大約50~80%的感染者沒有症狀,有些則只有發燒或類似一般感冒的症狀,少數會出現一些特殊症狀,以手足口病和泡疹性咽峽炎為多。

腸病毒少數特殊症狀
   泡疹性咽峽炎 手口足症
臨床常見症狀  ● 突發性發燒,溫度常上升達39~40度;孩子顯得無精打采,但燒退時精神仍屬良好。

 ●口腔咽峽部出現小水泡或潰瘍。
●高低起伏大的突發性高燒。

●口腔發生潰瘍。小水泡主要分布於口腔黏膜及舌頭,其次為軟顎、牙齦和嘴唇;手掌及腳掌、手指及腳趾間,也會有皮疹或水泡出現。有時肛門附近、手肘、膝蓋、大腿或臀部等處也有皮疹發生。
病程 通常會持續5~7天 通常會持續7~10天
對幼兒生活影響 口腔潰瘍時,較大的孩子通常會抱怨喉嚨疼痛,小小孩常有食欲減低、口水溢流和哭鬧、躁動的症狀,這主要是因為孩子吞嚥困難但肚子餓或怕嘔吐所引起。 口腔潰瘍常會導致進食困難,降低孩子的食欲;手腳上的皮疹雖然不痛不癢,也不會結痂,但長在腳底的水泡若太多,可能會影響孩子走路的意願。


針對以上症狀,建議爸媽把握以下照顧原則:

● 口腔潰瘍:孩子吃完東西後立即以喝開水或漱口清潔;給幼兒的食物應改為冰涼而軟質的飲食;水泡若疼痛可依指示給予止痛藥。

● 發燒:多給予幼兒足量的水分補充,保持室溫於攝氏20~24℃度之間,並給予規則性溫水澡;體溫若高於38.5度,必須依醫師叮囑服用退燒藥。

感染者年齡愈小愈危險
大多數腸病毒感染者,症狀都算輕微,但可怕的是,感染腸病毒的年齡愈小者,重症發生率愈高。依據臺灣地區歷年監測資料顯示,腸病毒感染年齡遍及各年齡層,患者以5歲以下幼童居多,約佔所有重症病例90%,但以3歲以下的嬰幼兒為高危險群,重症致死率大約在3.8%至25.7%之間,引起重症的主因為中樞神經併發症,絕大多數都由腸病毒71型引起

延伸閱讀:讓孩子遠離腸病毒(下)
➜Podcast搶先聽》該施打腸病毒疫苗嗎?打了就不會得腸病毒?大人也可以打嗎?

4讓孩子遠離腸病毒(下)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Podcast搶先聽》該施打腸病毒疫苗嗎?打了就不會得腸病毒?大人也可以打嗎?

文/周怡宏 資深兒科醫師

注意併發症的前兆病徵
少數腸病毒病患,會出現嚴重中樞神經併發症,如腦炎、腦膜炎、急性肢體麻痺症候群等,呈現的症狀依受侵犯區域的不同而有差異。若腦幹不幸受侵犯,會出現無法吞嚥、發聲以及嗆到的情形,也可能導致肺水腫,造成立即的生命危險

中樞神經受侵犯的高危險因子為:年齡小於3歲、高燒超過39℃、發燒超過3天、有嗜睡、抽筋、頭痛、嘔吐、高血糖症狀者。通常神經併發症是在發疹2~4天後出現,爸媽必須特別留意,如果出現任一腸病毒重症前兆病徵,應迅速送往醫學中心就醫,以掌握治療時間,避免病情惡化。
 
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前兆病徵 check
感染腸病毒的年齡愈小者,重症發生率愈高,而重症致死率最高可達25.7%,爸媽必須隨時注意寶寶有無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

☐ 嗜睡、意識不清、活力不佳、手腳無力
孩子一直想睡之外,顯得意識模糊、眼神呆滯或疲倦無力,頸部僵硬、肢體麻痺、變得安靜不想動。(上述症狀之判斷,以對比幼兒體溫正常時的活力為準)

☐ 肌躍型抽搐
在睡眠中,幼兒出現無故被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的狀況;病情嚴重時,在清醒時也會出現,還可能因抽搐而無法入眠。

☐ 持續嘔吐、持續發燒
嘔吐可能是腦壓上升的症狀,次數愈多愈需注意,尤其伴隨嗜睡、活力下降或只有嘔吐而無腹痛、腹瀉等需特別注意。

☐ 煩躁不安、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
小孩安靜且體溫正常時,心跳每分鐘120次以上,這表示心跳有加快的症狀。

如何預防腸病毒?
腸病毒群共有60種病毒,幼兒不可能得過一次後便對病毒終身免疫。建議爸媽把握重要的預防要點,以杜絕傳染途徑。

1. 加強個人及環境衛生
近來發現大人患有腸病毒輕微症狀者佔了半數,症狀可能只是喉嚨痛或發燒一天,所以大人常成了被忽略的主傳染源之一。因此,建議大人或小孩回家後皆必須洗手,應常清洗兒童玩具,填充玩具可放在陽光下以紫外線曝曬的方式消毒,但至少需持續2小時以上;食物、餐具則可利用煮沸法以去除腸病毒。

2. 增強個人免疫力
由於腸病毒目前並無特效藥,絕大多數症狀輕微者只能根據症狀作治療,病患必須藉由自身免疫力以克服病毒。因此,媽媽除了哺育母乳至少6個月以上,讓0~6歲的幼兒保有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營養以及每日運動,都是增強幼兒抵抗力,遠離腸病毒的好方法。

3. 避免感染源散佈
避免出入擁擠的公共場所,居家環境也要做到清潔通風。受感染的孩子宜在家休息,但家中的其他孩子應給予適當隔離。此外,痊癒過程中,病毒仍會從糞便中持續排出約1~2個月,故在餵食前、解便後、準備食物前,務必仔細洗淨雙手;照顧者或接觸者也應特別注意個人衛生。
 
醫師小叮嚀》腸病毒清潔消毒法:
由於頑強的腸病毒於室溫可存活數天,4℃可存活數週,冷凍下可存活數個月以上,加上對酸及許多化學藥物具抵抗性,清潔消毒劑及酒精均無法殺死腸病毒,所以針對清潔和消毒,有以下建議:

腸病毒在50℃以上的環境,很快便失去活性,將食物加熱處理,或將患者的內衣褲浸泡60℃以上的熱水10分鐘以上,都可減少病毒傳播。

● 乾燥可降低腸病毒在室溫下存活的時間;紫外線可降低病毒的活性,建議清洗完的物體可放置戶外,接受陽光照射。

● 市售含氯漂白水,可使腸病毒失去活性。一般環境消毒,建議使用500ppm濃度的漂白水溶液(將100c.c.家用漂白水加到10公升自來水中);針對病患分泌物或排泄物污染之物品或表面,則建議使用1000ppm濃度(將200c.c.家用漂白水加入10公升自來水中)的漂白水溶液。使用時,記得穿戴防水手套並注意安全。

延伸閱讀:讓孩子遠離腸病毒(上)

➜Podcast搶先聽》該施打腸病毒疫苗嗎?打了就不會得腸病毒?大人也可以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