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跟媽媽一樣缺乏自信,怎麼辦?

大女兒8歲、小女兒5歲,她倆自幼就對自己缺乏信心,也禁不起小挫折,而且膽小,做事動作又特別慢,不過,她們都懂事又聽話。那些缺點像極了我,所以,我好想幫助她們。請問我該如何幫忙?
身為父母,常可以舉出成打的理由說明自己「最」了解孩子。然而,當孩子有機會接受客觀的評量時,結果卻大出父母預料,這之間的差距,大多源於父母衡量標準太主觀,甚至理想化。所以,我們認為幫助女兒的第一步就是:拋開您對她們的看法,給她們機會重新「定位」自己

其次,我們要提醒您幾點:

1. 放手讓孩子從錯誤中累積經驗學習
多數的父母都希望避免孩子受到傷害(即使只是小挫折),而儘量提供一個妥善安排、安全的環境,其結果是孩子失掉了面對問題或困難的機會。久而久之,遇到不熟悉、不如意的情境自然就不知所措,甚至逃避。

因此,我們建議:除了危險物品、地區外,鼓勵孩子透過自己的雙手、雙腳和她們的小腦袋,來觸摸、感受、經驗外在事物。請記得:人類的挫折容忍度是由後天經驗中磨練出來的!

2. 漸進地讓孩子試著自己做選擇與決定
就自我概念發展的過程來看,父母的態度與讚賞、生氣的話語,是孩子自我評價的決定性因素。於是,在不確定「可做與不可做」的界限時,為了保有父母的愛、肯定自己是「乖」孩子,很可能就自我設限,儘量遵照指示行動,而失去豐富生活經驗的機會。   

因此,您不妨根據孩子的年齡、能力,漸進地讓她們自己做選擇、決定(如選擇衣服的樣式、顏色,決定星期天的菜單),一方面讓她們體驗「做主」的愉快,一方面藉機訓練孩子為「後果負責」的態度,這對她們自信心的建立很有幫助。另外,當孩子進行這些訓練時,允許她們犯錯,再針對缺點給與指導,不要情緒化的批評,要知道父母的歎息可能正是孩子心目中的雷聲呢!

3. 傾聽孩子的心聲
也許是受了「養不教,父之過」這句話的影響,我們總是費心指導、要求孩子應該……卻常忽略了柔順、聽話背後的情緒、想法。建議您何妨角色互換,偶爾聽聽孩子的話,既增進對小心靈的認識,又能鼓勵孩子敢於表達,更可藉彼此「交流」的過程,給她們一些必要的引導。萬一,孩子說出驚人之話,請先肯定、接納,再慢慢疏導,千萬不要立即斥責,造成孩子受打擊、畏懼表現的後遺症!   

至於孩子動作慢的問題,您不妨給她們一個明確的時間進度,譬如:十分鐘後吃飯,六點前做好作業,過時不候或者不得繼續,讓她們承受結果;而當孩子及時完成時,就給與獎勵。平常多注意孩子動作「快」的表現,隨時誇獎、鼓勵她們。

(以上問題由 信誼教養諮詢小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