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不同年齡孩子的閱讀能力?
家中有不同年齡的孩子,要如何分別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呢?
因您未提及孩子的年紀,故將學齡前各個年齡層的閱讀能力特徵及促進策略,簡述如下:
0~6歲孩子的閱讀能力特徵
0~3個月嬰兒:對遠距物體看不清楚,但可聆聽父母念書、念兒歌的聲音
4~6個月嬰兒:會隨著物體移動視線,並且對顏色鮮明、人臉形狀的圖案有明顯的喜好,但是對圖片的注視時間非常短。
7~12個月嬰兒:他的視線會隨著成人的指引在圖畫或圖片上作短暫的停留,並且對熟悉的故事內容或特定故事人物,會出現特定的行為回應方式(如:注視、拍打)。
1~2歲幼兒:喜歡看生活中熟悉事物(如小動物、家人)的圖畫書,且對於具操作性的遊戲書(如:塑膠書、音樂書、操作書)相當感興趣。他們對熟悉的故事情節或特定圖片能夠辨識,可能有不同的回應方式(如:拍打、親吻、微笑),並喜歡從書中指物命名,學習新的語彙或句型,甚至會主動拿書翻閱或要求大人唸給他聽,不過由於精細動作還不成熟,很容易因翻閱方式不當,造成撕毀書本的現象。
2~3歲幼兒:喜歡閱讀看圖辨物、與日常生活事物接近的圖書內容,而且好奇心強,喜歡詢問圖畫書中的人、事 、物,並且開始理解故事的內容,注意圖畫的細節,甚至有些能參與的程度增加,能跟著念出部分字句。
3~4歲幼兒:可從生活經驗中,開始學會辨認周遭的文字(如:標誌、標籤),也能理解與現實環境有關的圖書內容(如:交通工具、動物的特性)。對兒歌、韻文類的圖畫書感到興趣,並能模仿背誦。值得注意的是,較早開始親子共讀的幼兒,約在三歲時就能知道圖畫書的故事情節是由文字而非圖畫帶來的,也就是知道文字的各種功能,甚至學著大人用手指著文字假裝自己在念書,開始嘗試以口頭述說每一頁的圖書故事主題或重要情節。
4~5歲幼兒:能理解擬人化或想像式的圖書內容,並能理解簡單的故事情節,但是持續聽故事的時間並不長。經常接觸文字的幼兒,到了四歲大,知道國字、部首、注音符號和其他符號(如箭頭、音符)和圖畫有不同的功能。
5~6歲幼兒:喜歡閱讀或聽情節較複雜或擬人化的故事內容,並對圖畫書中的文字產生興趣。
用圖畫書增進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學習能力,而圖畫書是引領孩子進入閱讀殿堂的鑰匙、增進閱讀能力的絕佳管道。因此,我們可以運用下列一些技巧,讓孩子透過閱讀的想像世界,自然而然培養出閱讀能力!
1. 入門策略:簡單、句子重複的書
對於剛開始接觸圖畫書的孩子,建議從簡單而且文句重複性高的圖畫書開始介紹。
例如:《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上誼)一書中,一直重複著「○色的△、○色的△,你在看什麼?我看見一隻○色的△在看我。」讓孩子很快掌握住這本書的節奏,並且牢牢記住這句話,整本書還沒讀完,孩子便琅琅上口了!
2. 尋找畫趣:培養觀察力
現代很多圖畫書創作家,都會刻意在插圖中安排一些小東西或將原物變形,父母可以引導孩子一起來找找書中藏了什麼遊戲,孩子會感到很有興趣喔!當孩子沉浸在「找」的樂趣中時,也是培養觀察力最好的時機。
3. 畫情節圖:瞭解、改編劇情
每一個故事都會有特定的情節,引導孩子注意圖畫書的情節,是較深度閱讀的技巧。
父母可以由淺入深的引導,例如:念完《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的故事後,可以讓孩子回想:剛剛出現了什麼動物?然後將他的回答紀錄下來,或由他自己畫出來,答案就是:「棕色的熊→紅色的鳥→黃色的鴨子→藍色的馬→綠色的青蛙→紫色的貓→白色的狗……」這便是最簡單的情節圖。當孩子清楚了解故事情節之後,就可以在情節不變之下,進行故事的改寫。
4. 問題討論:訓練語言和思考
每說完一個故事之後,都應該和孩子討論2、3個問題,讓他一方面回想圖畫書中的內容、加深對故事的印象,另一方面訓練他的思考與語言能力。過程的重點在於:「傾聽」孩子的聲音,不加以批判或否定。
5. 預測內容:增強閱讀動機
有時候拿到一本書,不必急著馬上講,可以請孩子先觀察封面,並預測這本書在說什麼故事,這樣他聽故事的時候會很專心,因為急切地想知道故事的結果是否和他預期的一樣。當孩子的閱讀經驗增多、對圖畫書的敏感度增高,他的預測能力也將大幅提升呢。
6 .故事時間:養成閱讀習慣
以上引導閱讀的技巧與方式,如果配合持續的、長期的閱讀習慣,效果會更凸顯,因此建議父母每天和孩子建立一個「睡前故事」的親密時光,如此長期實施,孩子的閱讀能力一定增強許多,而且可以慢慢成為一個獨立的閱讀者。
(以上問題由 信誼教養諮詢小組回覆)
0~6歲孩子的閱讀能力特徵
0~3個月嬰兒:對遠距物體看不清楚,但可聆聽父母念書、念兒歌的聲音
4~6個月嬰兒:會隨著物體移動視線,並且對顏色鮮明、人臉形狀的圖案有明顯的喜好,但是對圖片的注視時間非常短。
7~12個月嬰兒:他的視線會隨著成人的指引在圖畫或圖片上作短暫的停留,並且對熟悉的故事內容或特定故事人物,會出現特定的行為回應方式(如:注視、拍打)。
1~2歲幼兒:喜歡看生活中熟悉事物(如小動物、家人)的圖畫書,且對於具操作性的遊戲書(如:塑膠書、音樂書、操作書)相當感興趣。他們對熟悉的故事情節或特定圖片能夠辨識,可能有不同的回應方式(如:拍打、親吻、微笑),並喜歡從書中指物命名,學習新的語彙或句型,甚至會主動拿書翻閱或要求大人唸給他聽,不過由於精細動作還不成熟,很容易因翻閱方式不當,造成撕毀書本的現象。
2~3歲幼兒:喜歡閱讀看圖辨物、與日常生活事物接近的圖書內容,而且好奇心強,喜歡詢問圖畫書中的人、事 、物,並且開始理解故事的內容,注意圖畫的細節,甚至有些能參與的程度增加,能跟著念出部分字句。
3~4歲幼兒:可從生活經驗中,開始學會辨認周遭的文字(如:標誌、標籤),也能理解與現實環境有關的圖書內容(如:交通工具、動物的特性)。對兒歌、韻文類的圖畫書感到興趣,並能模仿背誦。值得注意的是,較早開始親子共讀的幼兒,約在三歲時就能知道圖畫書的故事情節是由文字而非圖畫帶來的,也就是知道文字的各種功能,甚至學著大人用手指著文字假裝自己在念書,開始嘗試以口頭述說每一頁的圖書故事主題或重要情節。
4~5歲幼兒:能理解擬人化或想像式的圖書內容,並能理解簡單的故事情節,但是持續聽故事的時間並不長。經常接觸文字的幼兒,到了四歲大,知道國字、部首、注音符號和其他符號(如箭頭、音符)和圖畫有不同的功能。
5~6歲幼兒:喜歡閱讀或聽情節較複雜或擬人化的故事內容,並對圖畫書中的文字產生興趣。
用圖畫書增進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學習能力,而圖畫書是引領孩子進入閱讀殿堂的鑰匙、增進閱讀能力的絕佳管道。因此,我們可以運用下列一些技巧,讓孩子透過閱讀的想像世界,自然而然培養出閱讀能力!
1. 入門策略:簡單、句子重複的書
對於剛開始接觸圖畫書的孩子,建議從簡單而且文句重複性高的圖畫書開始介紹。
例如:《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上誼)一書中,一直重複著「○色的△、○色的△,你在看什麼?我看見一隻○色的△在看我。」讓孩子很快掌握住這本書的節奏,並且牢牢記住這句話,整本書還沒讀完,孩子便琅琅上口了!
2. 尋找畫趣:培養觀察力
現代很多圖畫書創作家,都會刻意在插圖中安排一些小東西或將原物變形,父母可以引導孩子一起來找找書中藏了什麼遊戲,孩子會感到很有興趣喔!當孩子沉浸在「找」的樂趣中時,也是培養觀察力最好的時機。
3. 畫情節圖:瞭解、改編劇情
每一個故事都會有特定的情節,引導孩子注意圖畫書的情節,是較深度閱讀的技巧。
父母可以由淺入深的引導,例如:念完《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的故事後,可以讓孩子回想:剛剛出現了什麼動物?然後將他的回答紀錄下來,或由他自己畫出來,答案就是:「棕色的熊→紅色的鳥→黃色的鴨子→藍色的馬→綠色的青蛙→紫色的貓→白色的狗……」這便是最簡單的情節圖。當孩子清楚了解故事情節之後,就可以在情節不變之下,進行故事的改寫。
4. 問題討論:訓練語言和思考
每說完一個故事之後,都應該和孩子討論2、3個問題,讓他一方面回想圖畫書中的內容、加深對故事的印象,另一方面訓練他的思考與語言能力。過程的重點在於:「傾聽」孩子的聲音,不加以批判或否定。
5. 預測內容:增強閱讀動機
有時候拿到一本書,不必急著馬上講,可以請孩子先觀察封面,並預測這本書在說什麼故事,這樣他聽故事的時候會很專心,因為急切地想知道故事的結果是否和他預期的一樣。當孩子的閱讀經驗增多、對圖畫書的敏感度增高,他的預測能力也將大幅提升呢。
6 .故事時間:養成閱讀習慣
以上引導閱讀的技巧與方式,如果配合持續的、長期的閱讀習慣,效果會更凸顯,因此建議父母每天和孩子建立一個「睡前故事」的親密時光,如此長期實施,孩子的閱讀能力一定增強許多,而且可以慢慢成為一個獨立的閱讀者。
(以上問題由 信誼教養諮詢小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