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語言力

語言專家林麗英老師在《玩出語言力》中,提醒爸媽,最好的語言學習就在生活中。爸媽可以根據孩子的語言與認知發展概況,和孩子一起在遊戲中互動與學習,在生活中提升孩子的語言力。

玩出語言力

語言專家林麗英老師在《玩出語言力》中,提醒爸媽,最好的語言學習就在生活中。爸媽可以根據孩子的語言與認知發展概況,和孩子一起在遊戲中互動與學習,在生活中提升孩子的語言力。

1孩子會說話了嗎?—幼兒語言發展檢核表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下面的檢核表,是提供爸媽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孩子,觀察其語言發展和口語能力的參考,請您在孩子的年齡範圍內逐項觀察填寫。


如果您的答案中有兩個以上的「否」,就應特別留意孩子的語言發展狀況,必要時儘快和語言治療專業人員聯絡。

六個月
您的孩子會—
☐微笑或發出聲音。 
☐喃喃發聲(這些聲音多是無意義的)。
☐頭會轉向聲源。 
☐會對別人發出聲音(似在說話、呼叫,但仍未有語彙)。
☐用哭、看著父母、以手撥弄、抓、丟來表示他的意思。 

一歲
您的孩子會—
☐牙牙學語(好像在說一串話或單字)。
☐會有類似說話的語調出現。 
☐會用手勢或動作來溝通(例如指東西、點頭、搖頭)。
☐能了解簡單的話(不可以、來、給我、再見 )。
☐會隨音樂而擺動。 
☐會試著引起你的注意。 
☐會注視圖片。 
☐嘗試模仿。 

一歲半
您的孩子會 —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多聽懂一些語彙。 
☐開始會說簡單的單字(如:爸爸、抱、媽、不、車車)。
☐聽懂許多物品的名稱(你說物品名稱時,他會去拿或能了解)。
☐聽得懂一些簡單的指令(坐下來、出去…)。
☐常會重複他聽到的或會說的一些語彙。 

二歲
您的孩子會—
☐模仿環境中的聲音(狗叫、貓叫、汽車喇叭聲)。
☐會說三十至五十個語彙。 
☐使用語彙多於用手勢表達。 
☐會稱呼自己的名字或小名。 
☐能聽懂較複雜的句子。 
☐會將已會說的語彙互相組合(如爸爸抱、媽媽車、平平怕怕)。
☐會嘗試問問題(有時用說的,有時用肢體動作表示)。
☐會回答問題或輪流對話。 

二歲半
您的孩子會—
☐能了解日常生活中許多事。 
☐語彙增加快速,似乎每天都有新的語彙出現。 
☐能將語彙組合成簡單句子(爸爸買車車)。
☐當別人不了解他的意思時,會生氣。 
☐了解熟悉的物品功能(例如,當你問他用什麼來寫字時,他會「指」筆或「說」筆)

三歲半
您的孩子會 —
☐了解長句子及複雜的句子,且能正確地回答或反應。 
☐會聽從連續二至三個簡單的指令(例如,到房間去拿拖鞋;脫掉鞋子和衣服來洗澡)。
☐會說自己的名字和姓。 
☐會使用複雜的句子表達(但有時會用錯)。
☐能和其他小朋友合作與玩耍。 
☐能說出剛剛發生的事情。 
☐會專注在一件事上幾分鐘。 
☐會使用很多語彙。 
☐多數成人都能聽懂他的話。 
☐話語中會有「大、很多、裡面、這個」等形容詞或副詞出現。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不論是何種原因造成的語言問題,孩子皆可能因溝通不良,導致人格發展、社會適應和人際關係不良,也易造成學習上的障礙,成人後亦可能會有就業困難、社會生活及婚姻生活不能調適的問題。

在中國傳統觀念裡,孩子的任何語言問題都可以藉由「剪舌繫帶」來解決,其實這是十分錯誤的觀念,說話的問題與舌繫帶大多是無關的。一般說來,兒童語言問題的發生率約為百分之九.六(註),也就是說,每十個孩子中就幾乎有一個孩子有著輕重不一的語言問題,但是這些問題若能適時得到治療,便可以改善,特別是「構音異常」,經過治療後,其成功率幾乎可達百分之九十。

父母是最了解孩子的,希望父母能本著「平常心」,勿過於緊張焦慮,也勿疏忽觀察孩子的重要性;如果發現孩子在說話上有了困難,就應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而不是以「長大就好」或「剪一剪舌繫帶」當作理由或解決方法,而延誤治療的契機。

註:依據林寶貴、綺寶香老師民國九十五年針對國小學童調查,兒童語言問題的發生率是百分之九‧六,其中以構音的問題占最多。

本文出自林麗英《玩出語言力
 

20~1歲寶寶的語言發展及遊戲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零至一歲的寶寶正處於感覺動作發展的階段,這時的語言遊戲除強調「口腔動作、發聲與呼吸間的協調」練習外,給寶寶聽、看、摸等感官刺激,讓他藉此認識環境、學習新事物及提昇認知能力,也是重點。



零至一歲寶寶的語言發展特徵

孩子從出生就開始利用五官去感覺、探索外在世界,不僅從而獲得物體的概念,也對外界有了初步了解的能力,進而產生「溝通」的興趣。一般說來,生日蛋糕上點燃一根小蠟燭的壽星,尚未擁有使用「口語」溝通的能力(孩子學會使用第一個真正有意義的「語彙」,約在十個月至十八個月之間)。所以,出生後的第一年可以說是「口語準備期」,這個準備期分為四個階段,各有不同的特徵—

●出生至四個月 
哭是每個新生兒發聲能力的表現,因此哭的聲音也不盡相同。適當的哭號可以幫助寶寶練習聲帶閉合和呼吸動作的協調性。寶寶在一個月左右,已經會用不同的哭聲來表達需求,如餓了、尿濕了或要人抱等等;而當他們高興、舒服時,也會發出愉悅的聲音。在語言發展過程中,這些哭聲、愉悅聲是很重要的起步。

二到四個月的寶寶,因氣管、舌頭等肌肉的偶發性動作,會使寶寶發出類似ㄚ、ㄨ、ㄅ的聲音。此時,他會對發出的聲音產生自我模仿而喃喃出聲,這種透過自我刺激來學習語言的方式是一個很重要的步驟。

●五至十二個月 
寶寶已學會用聲音來表示需要,譬如:他會對著一件玩具哼叫,表示「要」。

在這個階段,寶寶會聽別人發出的聲音,也會傾聽自己發出的聲音;他會學著對別人用「聲音」講話,也會對自己喃喃出聲。此時期寶寶的發聲已具有社交能力,故此時期又稱為「社交性發聲期」。

經過一段時間的社交性發聲練習後,八至十二個月寶寶的聲音已具有高低起伏、大小聲的變化,甚至有抑揚頓挫的語調出現,到了一歲左右已發展出使用「語彙」、「口語」的能力。

適齡的語言遊戲
成長是身心均衡發展的結果,因此,促進語言發展的活動必須兼顧相關器官的發展,且應按孩子現有的能力、認知發展和大腦成熟度作階段性的設計。以零至一歲的寶寶來說,他正處於感覺動作發展的階段,這時的語言遊戲除強調「口腔動作、發聲與呼吸間的協調」練習外,給寶寶聽、看、摸等感官刺激,讓他藉此認識環境、學習新事物及提昇認知能力,亦為重點。

所謂「口腔動作」,簡單地說是指舌頭、嘴唇、下顎等器官靈活而協調的動作,這些動作關係著孩子說話時發音、咬字的能力和口齒清晰度(譬如,孩子必須先學會「舔」的動作,才能順利、清楚地發出ㄉ、ㄊ、ㄋ、ㄌ等音),而發聲與呼吸間的協調能力,則直接影響孩子說話時的費力與否。

以下提供適合零至一歲寶寶的語言遊戲給您參考—

1-3個月「聽」的遊戲
聽,是語言發展不可或缺的能力,新生兒的聽覺相當敏銳,因此,我們應多提供寶寶「聽」的經驗。譬如,聽聽風鈴的聲音、收音機輕柔的音樂、有節奏的音樂鈴、玩具,還有爸媽的聲音。爸媽不妨利用餵奶的時刻,摟著寶寶,一邊餵奶、一邊輕搖,同時輕輕地哼哼唱唱。透過摟、抱,您正給寶寶很好的觸覺刺激;藉著「搖」的動作能促進寶寶前庭系統的發展;爸媽溫柔的聲音,不但刺激寶寶聽的能力,更能帶給他安全感,進而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3-6個月的模仿遊戲
這階段的遊戲應著重於模仿,讓寶寶模仿簡單的口腔動作:親一下,發個大聲響、伸一伸舌頭、輕輕地吹氣……。一開始時儘量做給寶寶看(寶寶可能要幾次後才會模仿),過一段時間後,父母就可以引導寶寶玩個「印第安人遊戲」:媽媽(爸爸)用手輕拍自己的嘴唇,並發出ㄧㄚㄧㄚ的聲音。當手一蓋一開時聲音會有變化(類似印第安人攻擊時發出的聲音),寶寶會覺得有趣,此時,媽媽(爸爸)就可以拉著寶寶的小手做同樣的動作。寶寶只要發出一點聲音,就立即給予鼓勵。

●6-12個月的口腔動作遊戲
親一下、吹碎紙片、吹乒乓球都是很好玩的口腔動作遊戲,不僅可以訓練寶寶嘴唇閉合的力量,也能提供寶寶配合呼吸動作而將空氣由口腔送出的練習機會。因此,不妨給寶寶一盒撕碎的紙片,親子一起來享受紙片吹得滿天飛的樂趣。另外,不同質感的東西可以提供寶寶不同的觸覺刺激(譬如:絲巾、包裝紙、絨布玩偶或一盒沙),您可以用絲巾或包裝紙蓋住寶寶的頭,他玩躲貓貓,當他扯下絲巾(包裝紙)時,自然獲得了觸覺經驗,也享受到玩的樂趣。

本文出自林麗英《玩出語言力

31~2歲幼兒的語言發展及遊戲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針對一至二歲寶寶的語言發展特徵,爸媽可以多運用哪些生活遊戲,來增進寶寶對廳的理解,學會簡單的口語表達呢?

一至二歲幼兒的語言發展特徵
在養兒育女的過程中,您是否常抱怨孩子不肯好好學,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於擔心孩子有問題、是不是天資愚鈍 ……?請先別妄加論斷,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個年齡的孩子:

●一歲:剛過完週歲生日的孩子,大約可以「聽懂」簡單的口語,如︰坐下來、不可以、把東西放下、揮手 bye-bye等。

●一歲半:孩子就可以「了解」周遭熟悉的物品名稱,如︰茶杯、衣服、小狗……,也可以「認識」身體部位名稱,如︰眼睛、鼻子、耳朵……。另外,他會「說」幾個簡單的語彙,如︰爸爸、媽媽、水、狗……,這種「單詞表達」的能力會隨年齡而增加。

●兩歲:寶寶就可由圖片中找出熟悉的物品且說出名稱,如︰看圖片說出車子、狗、杯子、鞋等,也會用簡單的語彙提出要求,如︰給我、車車 ……。總之,兩足歲的寶寶可以「了解」二至三百個語彙,但只能「說」五十個左右的語彙。

以上是一歲到兩歲孩子的語言發展過程和所具備的能力,接著,讓我們介紹促進一至兩歲孩子語言能力的遊戲。

適齡的語言遊戲一:
以下遊戲的目的,在於促進孩子對事物的認識與了解,進而發展成為孩子口語表達的基石。

遊戲名稱 動感之旅
設計基礎 「動感」的意思是「動作、感覺」。孩子在兩歲前的學習是以知覺動作為主,因此,此時的遊戲即是以動作及觸摸來引起孩子的興趣,促進他對身體部位的認識。
遊戲步驟 1.爸爸與孩子面對面坐著,讓孩子可以清楚看到爸爸,媽媽坐在孩子旁邊,以便適時協助。
2.爸爸說:「眼睛」,並用誇大而有趣的動作矇住自己的眼睛。媽媽協助孩子做模仿動作。(爸爸可隨時改變動作,例如:「摸鼻子」、「拍拍手」、「爬一爬」,讓孩子跟著做。)
3.當孩子掌握了遊戲的玩法及可以了解您教的語彙後,媽媽就可以放手讓孩子自己模仿。
遊戲小叮嚀 ●請記住,每次只能給一個命令,做一個動作。
●孩子若做對了,請立即給予鼓勵;在孩子尚未玩膩前,您都可以多跟孩子一起玩喔﹗


適齡的語言遊戲二:
孩子語彙表達能力的發展是建立在對語言的理解之上,因此,遊戲的內容不可超過孩子的理解範圍;同時,請不要將下列遊戲局限於「一定要孩子說」的形式,而失去了趣味性。

遊戲名稱 老闆,東西送來了!
設計基礎 這是個團體遊戲,家人的參與可以讓孩子學習如何與人互動、溝通,更可以增加親子關係及遊戲的趣味性;此外,藉著「送東西到對方處」的動作,也能促進孩子走路的平衡與協調性。
遊戲步驟 1.請爸爸或媽媽擔任老闆,站在房間的一角;其餘的人則扮演「送貨員」站在房間另一邊。
2.準備一個小盒子及孩子可以說出名稱的玩具或圖片數張,如:玩具狗、小汽車、茶杯、鉛筆等,放在送貨員這邊。
3.開始先由媽媽(爸爸)示範扮演送貨員:「老闆!東西送來了!」老闆回答:「送什麼東西啊?」送貨員拿出玩具狗,說:「是小狗。」交給老闆後歸隊。
4.接著,換孩子當送貨員,將東西送至對方處。扮演老闆者應協助孩子用口語表達。
遊戲小叮嚀 ●大家輪流玩,待孩子的語彙較豐富時,可讓他當老闆,體會扮演另一種角色的樂趣。
●可漸漸地增加老闆與送貨員的對話內容,例如付錢、找錢等。

本文出自林麗英《玩出語言力

42~3歲幼兒的語言發展及遊戲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二至三歲幼兒的語言發展特徵

●鸚鵡式仿說—喜歡模仿或重複成人的話和語調
這個階段的孩子由動作的模仿(例如:拍拍手、搖搖頭 ),發展到語言的模仿,因此孩子會將他所聽到的「話」重複一遍。「話」若是太長,孩子就會重複他記住的片段,例如:「妹妹,你幾歲?」「你幾歲,你三歲。」這就是孩子的回答。若兩個大人在交談:「我今天上班時,看到一件衣服好漂亮 ……。」孩子可能會一邊玩他的玩具一邊重複著「衣服好漂亮 ……。」這種有意無意重複別人說話的現象,就稱為「鸚鵡式仿說」。

一般說來,仿說現象常出現於兩歲至兩歲半的幼兒,等孩子兩歲半以後,這種現象會漸漸減少。

●電報式語言—利用幾個「詞」組合而成的不完整句子
孩子會說「爸爸車,平平玩」來表達要爸爸開車載他出去玩的希望;用「媽媽開,蛋糕要」來陳述要媽媽開冰箱拿蛋糕給他吃的要求,這種使用不完整句型的語言型態稱之為「電報式語言」。

出於好奇、好問的特性,孩子會常說「是什麼?」「為什麼?」
「這是什麼?」
「這是電鍋。」
「電鍋,做什麼?」
「電鍋可以煮飯給你吃。」
「煮飯吃,做什麼?」
「飯煮了才能吃。」
「吃,為什麼?」
「吃了飯才會長大。」
「長大做什麼?」……這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特性,常令父母招架不住。事實上,孩子藉著一再重複的問答方式,學會了與人溝通的基本模式,也增加練習口語表達和語調模仿的機會。

●代名詞的出現 
在兩歲半以前,孩子都是以名字稱呼自己或同伴:「康康要,平平打 ……。大約到兩歲半以後,孩子就會漸漸發展出使用代名詞的能力:「我吃,我畫畫,他打……。

喜歡將動作和語言配合在一起 
孩子推著玩具車,會一邊玩、一邊說:「叭﹗叭﹗叭﹗碰碰,車壞壞……」你會發現孩子在玩時,常常自言自語,說個不停。

●會以統一命名的方來陳述不同的物品
孩子會利用已習得的語彙來代替所有類似的東西,例如,以「大狗狗」來代替(會以統一命名的方式來陳述不同的物品「牛、馬」。所以,你可能會發現孩子是牛馬不分,貓和老虎也弄不清。

除了這些語言特徵外,由於經驗的累積,孩子語彙量的增加也十分明顯。一般說來,在二至三歲這一年當中,孩子的語彙可以由五十個進展到兩、三百個。另外,他們的動作也已發展到可以隨意地活動與操作物品;而認知發展的進步也使他們了解「先後」、「上下」、「裡外」等概念,也更懂得一些抽象的形容詞,如漂亮、高興、可怕、生氣 ……;他們喜歡重複地聽同一個故事,也喜歡兒歌和玩耍。

適齡的語言遊戲
兩歲到三歲孩子的特點是喜歡模仿、好問、好奇,他的表達能力已由簡單的語彙漸漸發展到可以使用短句的型態,其社交發展也由自己玩漸漸發展到和別人玩。根據這些特性,在此設計了三個簡單好玩的語言遊戲來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

一、傳令兵
設計基礎:仿說現象是此階段幼兒的語言特徵,孩子可以藉由模仿、重複所聽到的語句來拓展口語表達能力。此遊戲是讓孩子複誦完整句子,來達到刺激語言發展之目的。

遊戲步驟:
1.首先,以孩子現有的能力設計一些簡單句子。例如:若要教導孩子使用動詞「吃」,則句子可以有「我要吃西瓜、爸爸吃香蕉、肚子餓要吃飯、蘋果很好吃……」。

2.在較空闊的房間內,爸爸媽媽各站一邊,讓孩子在中間傳話。媽媽用說悄悄話的方式說(增加神祕性與趣味性):「我要吃西瓜」,並請孩子把話傳給爸爸。

3.爸爸聽到傳令兵的話後,就大聲說出來。如果孩子把話傳對了,就給予鼓勵。

4.再由爸爸悄悄說一個句子,要孩子傳給媽媽。

5.等孩子玩得很熟練後,就可由爸爸或媽媽輪流當傳令兵,引導孩子自己說出一些句子,而不只是「複誦」。

本文出自林麗英《玩出語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