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巧的5歲孩子卻總是以自己利益為優先?
我的女兒今年5歲多,很乖巧,會幫忙家事。但有些行為讓我擔心她是否會成為一個唯利是圖、自私自利的人,例如:自己的東西有瑕疵,會偷偷換給弟弟;有時把東西讓給弟弟,是因為聽到我或其他長輩要買新的或更好的。我真希望她能仁慈些、懂得惜物,也能容忍別人擁有更好的東西。
心理學家皮亞傑在談論兒童的道德發展時,曾提出幼兒階段有「他律」傾向,內在自我控制尚未建立,常以行為的結果判斷事情,比如說:讓給弟弟,就可以買更好的,所以願意讓——以便獲得更好的東西(對孩子而言就是獎勵)。同時,幼兒在認知上是自我中心傾向的,行為表現多半也就以滿足自己的需求為優先。
另一位心理學家柯爾伯則指出,幼兒階段是處於「前道德層次」,是屬於服從與懲罰取向期及相對功利主義取向期,所以幼兒會服從權威,對行為好壞的判斷取決於獎懲,有利於自己的事才會去做。
由此可見,一個乖巧懂事的五歲孩子表現出「以自己利益為優先」的行為,並不是反常的。
只不過,當父母瞭解了幼兒發展上的特性之後,要如何幫助孩子慢慢學會仁慈、惜物等種種美德呢?通常「以身作則」仍是最好的示範,例如:買東西看到瑕疵品,會提醒老板以免別人買走,而不是只顧自己買到好東西。家中圖書、玩具用舊了,帶領孩子一起修護、清理,學習再運用,不主張丟棄及買新的。
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和孩子分享自己收藏的一些「老」寶貝,說說每個寶貝的故事。這些對孩子都具啟發的作用。 透過生活經驗的累積,孩子所發展的不只是仁慈、惜物的特質,她還要學會勇敢表達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為了做個「乖巧」的孩子,而把原本該明說的事變成心底下的計較,這點也是值得父母留意的。
(以上問題由 信誼教養諮詢小組回覆)
另一位心理學家柯爾伯則指出,幼兒階段是處於「前道德層次」,是屬於服從與懲罰取向期及相對功利主義取向期,所以幼兒會服從權威,對行為好壞的判斷取決於獎懲,有利於自己的事才會去做。
由此可見,一個乖巧懂事的五歲孩子表現出「以自己利益為優先」的行為,並不是反常的。
只不過,當父母瞭解了幼兒發展上的特性之後,要如何幫助孩子慢慢學會仁慈、惜物等種種美德呢?通常「以身作則」仍是最好的示範,例如:買東西看到瑕疵品,會提醒老板以免別人買走,而不是只顧自己買到好東西。家中圖書、玩具用舊了,帶領孩子一起修護、清理,學習再運用,不主張丟棄及買新的。
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和孩子分享自己收藏的一些「老」寶貝,說說每個寶貝的故事。這些對孩子都具啟發的作用。 透過生活經驗的累積,孩子所發展的不只是仁慈、惜物的特質,她還要學會勇敢表達自己的需求,而不是為了做個「乖巧」的孩子,而把原本該明說的事變成心底下的計較,這點也是值得父母留意的。
(以上問題由 信誼教養諮詢小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