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動手打了孩子又後悔」的循環?


我是個自控力很差的媽媽。白天在科技公司上班,工作非常的忙碌,一回到家,面對吵個不停的2歲半女兒,讓我非得揍她不可。但晚上入睡時,我又很後悔打了她,每天就這樣周而復始。近來,她特別不配合,我甚至想把她送到育幼院的衝動。我這種情緒該怎麼處理呢?
您所描述的身心狀況,相信也是許多職業婦女的生活寫照。由於時間及體力有限,職業婦女在職場上若是需要耗費較多的心力,必然就很難兼顧家庭,尤其是您的女兒正值最活潑、也最搗蛋的年齡,是出現行為問題的高峰期。從發展的觀點來看,這種讓您感到混亂的現象,恐怕要到孩子滿五歲時,情緒表現與行為模式慢慢穩定下來,才會逐漸好轉。

在經歷這階段的家庭周期時,很多雙薪家庭的父母都覺得相當痛苦及難熬,常會出現一種逃避的消極心態︰恨不得孩子消失無蹤-正如您所說的,想把孩子送到育幼院去。我們都知道,這只是父母一時的念頭,但這樣的想法一定要適可而止,避免在憤怒時脫口而出。

因為孩子若在不明狀況之下接受了訊息,可能會信以為真,在心裡烙下「父母不愛他」的印象,這對於親子關係的發展,及孩子本身的安全感與歸屬感,都有負面影響,做父母的千萬要留心自己的表達內容。

正處於這段難熬的過渡期,可以試著掌握下列三個重要的教養原則,以更為順利的紓解難處:

1 最重要的是,要用樂觀的心態來面對孩子的成長,將兒童行為問題的出現視為長大的必然歷程。   

2 建立家中的行事規範,清楚擬定出獎懲辦法,例如,飯前絕不給零食、聽話時大人可以多講一個故事給他聽等,請家人和孩子都配合,並堅持執行。   

3 這年齡的孩子非常需要足夠的活動機會,一旦孩子滿滿的精力有管道消耗了,擾人的問題自然就減少許多。  

此外,職業婦女忙碌的生活形態,總讓人覺得永遠不得喘息,心中的鬱卒感受常常是顆可怕的不定時炸彈,所以,您本身還必須依據自己的生活步調,規畫一個「心情調適計畫表」。一般來說,以每星期為一周期來規畫最佳。

您可以在周五晚上調整一下自己的心情,忙完家事之後,為自己泡杯熱茶、準備一點小點心,悠哉一下。到了周末假日,除非必要,否則不要安排過多的外出活動,利用空檔時間為自己的情緒、美麗多做些努力,例如,好好睡個美容覺或和全家一起看劇、看電影。當您的心情有所紓解時,才有能力去面對及處理孩子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

(以上問題由 信誼教養諮詢小組 回覆)

延伸閱讀
正確休息,身心充電!—設計屬於自己的「Me Time」
教養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民法擬修管教權的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