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繫親密的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也需要經營,爸媽不當的表達方式,不但無法傳遞愛意,甚至會令孩子不解或視為壓力。愛孩子,要讓孩子感受到;良好的親子關係,就從每天相處的生活細節做起。無論是一個擁抱、一句鼓勵的話語、一起做喜歡的事……都是在儲蓄親子間愛的存款,讓親子關係更親密。

維繫親密的親子關係

親子關係也需要經營,爸媽不當的表達方式,不但無法傳遞愛意,甚至會令孩子不解或視為壓力。愛孩子,要讓孩子感受到;良好的親子關係,就從每天相處的生活細節做起。無論是一個擁抱、一句鼓勵的話語、一起做喜歡的事……都是在儲蓄親子間愛的存款,讓親子關係更親密。

1你和孩子夠親密嗎?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現代父母已經逐漸接受新觀念,懂得愛要說出來、做出來,但在行動上卻不見得能「到位」。其實,親子關係就像身體一樣需要細心呵護,定時進行健檢喔!


新聞報導,有位老師在課堂鼓勵學生打電話給爸爸或媽媽,用手機跟他們說「我愛你」,不料一個媽媽一聽,用「國罵」回應,同學們一陣爆笑後,孩子才跟媽媽說同學都在聽,於是媽媽很尷尬地表示:「好啦!我也愛你。」

這段影片在網路上瘋傳,成為輕鬆笑談,而新聞報導後來也指出,這名學生表示自己平常和媽媽說話就像哥兒們,所以媽媽聽到「我愛你」才會出現錯愕反應。

良好親子關係從生活細節做起
相較於孩子長大、進入叛逆期,不知如何跟孩子溝通,現在正在養育0~6歲孩子的爸媽是很幸運的,因為這個階段,有很好的機會為親子關係打基礎,而這份良好的親子關係,並不需要外求或花大錢去經營,只要從許多生活細節裡做起。

無論是一個擁抱、一句鼓勵的話語、跟孩子一起做喜歡的事⋯⋯,都足以儲蓄愛的存款。當孩子隨著各個發展階段,對溝通和愛的體會與反應有差異時,爸媽也要時時觀察孩子的發展與需要,適時調整回應的方式,才能與孩子溝通順暢。

維繫優質互動,檢視親子相處品質
親子關係需要定期進行健康檢查。良好的親子關係,並不是予取予求,「要求堅持威嚴」這四個基礎要件,是爸媽要放在心中並努力實踐的,請爸媽先檢視一下自己的親子關係優質程度。

提醒爸媽的是,良好親子關係中的4個要件,是隨時在生活裡起作用的。以下每一項要件中列舉的行動指標,如果能做到一半以上,恭喜你!你的親子關係屬於健康型的喔! 還沒做到的項目,請記得定期檢查改善,讓你的親子關係常保健康。親情健診GO!

Q1. 對孩子的愛有多深?以下行動,你做到幾項?
☐當孩子作了一件令你特別高興的事,你會直接告訴他?
☐常常會和孩子會心而笑。
☐孩子常會主動靠著自己、接近自己。
☐常和孩子一起玩耍、看書 。
親情健診解析~
家是孩子學習的源頭,孩子對愛的認識,來自於父母雙方的情感。當父母懂得欣賞自己、肯定自己,才能欣 賞彼此、肯定孩子。親密互動的父母, 能夠提供孩子安全感,並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上,幫助他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以及與異性互動的能力。當孩子感受到你的愛,也會更自在地表達對你的愛。

Q2. 是否認真地要求孩子?想想看,你曾經認真地要求孩子嗎?
☐在訂定生活規矩時,知道孩子的能力限度。
☐清楚說出要求的標準,例如:以「把玩具收進籃子裡」替代「把玩具收乾淨」。
☐規則和限制有一致性,不會模稜兩可難以遵循。
☐會與孩子討論管教的方法。
親情健診解析~要求
當愛被一再強調時,有時爸媽會很困惑是不是有了愛就可以高枕無憂。親子關係中,愛固然是一項重要的基礎,但在愛的基礎上,提供健康規律的生活、適當的行為規範,才能讓孩子擁有面對生活的能力。在合情合理要求下長大的孩子,懂得體貼父母,也懂得自我要求

Q3. 懂得掌握堅持的原則嗎?以下的行動,你實踐了幾個?
☐在表達「可以」或「不可以」前,通常已想清楚。
☐當表達「不可以」後,言出必行。
☐和孩子起衝突後,能和平收場。
☐和孩子意見不同時能互相傾聽。
親情健診解析~堅持
堅持是親子關係中很微妙的一個元素,現代爸媽常覺得孩子像個小霸王,總是固執己見,要不然就用哭鬧方式達成目的。許多親職教育專家都強調管教時堅持立場的重要,不可讓孩子任意得逞,建議你同時學會一方面保持堅 持,一方面看準時機,主動給予孩子彈性,而不是等孩子哭鬧、哀求後才被迫妥協,一旦能妥善運用,親子之間就比 較容易達成共識或找出解決方案。

Q4. 具有威嚴、讓孩子信任嗎?你扮演的角色符合下列敘述嗎?
☐你讓自己在親子關係中具有主導地位,是家中的領導者。
☐孩子覺得你知道好多事情、引以為傲。
☐孩子信任你的意見。
☐孩子有困難會問你、找你商量。
親情健診解析~威嚴
威嚴並不是虛張聲勢嚇唬孩子, 而是有一股內在力量,讓人覺得可尊敬、可信任,是值得學習的典範。在每個家庭中,通常存在著上下與平行的關係,上下或平行之間都需要有領導者, 爸媽自然有責任也有權利擔當這個角色,讓孩子有所依靠,也學習到懂得如何服從、接受別人的帶領。 你可以問問自己,是不是孩子心目中可 依靠的大樹?

溺愛,無法讓孩子與你更親近
爸媽不要以為「一切為孩子」,就能贏得良好的親子關係。當爸媽一切為孩子做得好好的,孩子覺得世界以他為中心,覺得爸媽本來就應該為他做一切的事,很可能認為爸媽理所當然要為他解決一切問題。

此外,孩子也會因為從小習慣於爸媽的介入、幫忙抵擋問題,即使是自己做錯事情,往往也認為都是別人的錯,自己不需要負責。溺愛,絕對無法讓孩子與你更親近,也無法養出好孩子!馬上看,5個溺愛警訊:

☐孩子一直抱怨或發脾氣,直到如願才開心
如果到5、6歲還這樣鬧情緒,表示孩子早就發現這是達成願望的技倆。

☐與其他孩子的互動常發生問題,不受玩伴的歡迎。
如果孩子已經2歲以上,就要注意引導他與別人互動的能力。

☐家裡的玩具多到滿出來,但他還要更多。
孩子可能認為不需要努力就能得到他想要的,爸媽請別再任意買玩具了。

☐孩子過胖、常生病、飲食不正常。
想想是否提供太多垃圾食物或過剩營養,或許是教養及生活模式導致孩子過重。

☐孩子自己可以做的事,卻要求你幫他做。
你是否代替孩子做了過多在他能力範圍可做的事?請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喔!

爸媽加油站!增進親子關係的推薦書
既然良好的親子關係,要從許多生活細節裡做起,而孩子隨著發展階段不同,對愛的體會與反應也會有差異,爸媽若要適當地回應孩子,就需要更瞭解孩子的情緒發展、表達能力,知道如何拿捏管教方法。在許多圖畫書裡都有深刻的描繪,爸媽除了可以自己欣賞體會、之外,更適合和孩子一起共讀,感受親密的親子關係。以下列舉幾本:
 
抱抱
文.圖/傑茲.阿波羅
簡單又直接的抱抱,不需要多餘的言語,這份愛的力量就足以讓寶寶感到安全與幸福。
小貓頭鷹
文/馬丁.韋德爾 圖/派克.賓森 譯/林良
從等待媽媽回家的過程,以及一句「我好愛媽媽」,充分展現了親子的依戀、相信與關愛。
猜猜我有多愛你
作者/山姆.麥克布雷尼  繪者/安妮塔.婕朗
親子之間的愛,有時候不容易表達,小兔子和大兔子用俏皮可愛的對話,努力告訴彼此:我最喜歡和你在一起
熊媽媽愛上了手機
作者/汪菁  繪者/汪菁
你家也有低頭「手滑族」嗎?擺脫手機成癮,讓「愛」與「陪伴」,成為滑世代親子互動的最佳解方!
鴨子湖故事1:Guji-Guji
作者/陳致元  繪者/陳致元
看鴨子家族如何成為Guji Guji愛的後盾,超越種族的藩籬,接納Guji Guji與眾不同的身分,讓Guji Guji勇於肯定、認同自我,並且運用機智,成功打跑壞鱷魚。
我想聽的話
作者/李定原  繪者/金兌恩  譯者/辛衡寅、劉妍禎
一句話就能讓親子關係擦槍走火,換個方式說話,你我都不用再委屈當吼爸吼媽了。

 

2爸爸,跟孩子玩吧!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翻開《爸爸跟我玩》(信誼)這本小書,孩子們都好想學裡面的小熊,跟爸爸玩每一個遊戲——
 
我的小腳擱在爸爸的大腳上,
嘿唷!嘿唷!
再高一點,再高一點!
騎在爸爸的肩膀上。
溜下來,讓爸爸背我。
爸爸當馬,跑呀!跑呀!……

育兒過程中,爸爸的角色如果能像書中的熊爸爸一樣盡情發揮,不但能給予媽咪情感上和實際分工上很大的支持,對爸爸本身的成長以及孩子的影響,更是不可小看。

和孩子玩,讓生命有了良性循環
美國賓州州立大學人類發展與社會學的副教授Eggebeen與Knoester的研究早已發現,男性在升格當父親後,在人生體會上會有一番改變,父親角色會深刻影響男性的生命面貌。當了爸爸的男性,在社交生活、家人關係和工作態度上,都跟沒當爸爸的男性有所不同;這些父親比較會參加公益和社會團體,也會跟自己的父母重新建立良好的互動方式及關係;而且跟孩子相處的時間愈多,這種影響就愈顯得深刻。

不過,許多新手爸爸還是擔心自己不知道該怎麼跟孩子玩,就如同他們擔心小嬰兒軟軟的,不知道該怎麼抱、怎麼餵奶、洗澡、換尿片一樣。其實,爸爸們多慮了!

爸爸逗弄,寶寶玩起來更興奮
研究指出,小寶寶在看到爸爸時會比看到媽咪時顯得興奮,他會睜大眼睛,表現出準備要玩的樣子,而這樣的表情與動作,自然而然引起爸爸逗他玩的興致。雖然媽咪常常會擔心爸爸動作粗重、笨手笨腳,無法妥善照顧寶寶,但爸爸對待嬰兒的方式實際上比媽咪活潑許多,爸爸抱著嬰兒或逗嬰兒玩時,動作通常比較大而且節奏較快,會忽上忽下有變化;而媽咪則比較溫柔,動作和緩,也比較沒有力氣舉太高或太久。小嬰兒很早就能意識到這種區別,所以對爸爸和媽咪也會有不同的期待和反應。

心理學家認為,父母在和孩子互動中顯現的這種特質差異,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是很有幫助的。小嬰兒從爸爸低沉的聲音,臉部的特徵,粗刺的皮膚,就足以分辨爸爸媽媽的不同,並建立起與爸爸的獨特關係,寶寶也會一次又一次地期待爸爸跟他說話、跟他玩,並且發出興奮的聲音和舞動小手來熱情回應,親密的感覺自然浮現。

爸爸被動時,寶寶會發動攻勢
許多爸爸坦承自己並不擅長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但多半認為自己是孩子的大玩偶。而根據國外的研究發現,父親和孩子遊戲的次數比母親多,但母親和孩子每次玩的時間則較長,這似乎印證了大部分人的經驗:媽媽比較有耐心。

有趣的是,研究者觀察到,親子在相處的同時,父親往往也花很多時間在閱讀書報和看電視。於是,嬰兒開始會策略性的吸引父親的注意,例如:1歲3個月大的寶寶走到牆角插座附近,這時候,父親會放下報紙說:「不要玩插座。」等父親又舉起報紙看時,寶寶又會做出試探的動作來吸引父親的注意。此外,嬰兒也經常會拉扯爸爸的報紙,當作玩樂和引起注意。恐怕很多爸爸從沒想到,這小小的舉動竟然算得上是一種「互動」。事實上,寶寶是會主動和大人玩的,爸爸要有這樣的敏感度,察覺寶寶的企圖。

肢體活動,讓對話和情感更貼近
過往研究確實指出父親是孩子的理想玩伴,相較於媽媽,1~2歲的孩子甚至更樂於和爸爸玩,因為爸爸比較能滿足寶寶愛動的特性。而日本厚生勞動省於2007年發表的5歲半幼兒家庭調查也顯示出類似結果,和孩子一起玩撲克牌或玩具的父親比母親稍多,和孩子一起玩肢體活動的父親比母親則多了將近一倍。

肢體性的活動,爸爸和孩子們玩起來特別痛快。每當孩子們參加體育活動時,像是直排輪及跆拳道的活動,就會吸引很多爸爸前來助陣,他們會在一旁指點、加油,吶喊過程彷彿對自己也是一種紓解。而這些爸爸們後來還會三五成群組織「親子團」,相約露營,展開另一種新的學習;更重要的是,爸爸透過和孩子一起運動、上山下海,說話的題材變多了,情感上也變得更貼近。

豐富孩子的生活體驗,無人能取代
從角色分工來看,由於男性和女性看待事情的方式不同,孩子的童年有爸爸積極陪伴,自然也就能獲得多樣化的學習經驗。例如,小小孩跟爸爸一起玩球、玩翻滾和跳躍的遊戲,對孩子的體能發展是有幫助的;爸爸可以高舉孩子,讓他們想像飛起來的感覺,也能把孩子放在肩膀上,讓孩子安全的俯瞰周遭,享受不同的視野。大一點的孩子可以和爸爸成為打籃球和羽毛球的好伙伴;擅長數理的爸爸可以和孩子玩增進邏輯觀念的棋類遊戲;喜歡敲敲打打修東西的爸爸可以帶著孩子當小幫手,這些生活經驗對親子來說就是很好的遊戲和學習活動。

整體而言,爸爸帶領孩子遊戲時,除了展現不同的活力,也能平衡媽咪對孩子的過度保護,讓孩子更勇於探索和發揮冒險精神;爸爸可以當男孩的榜樣,讓他學會:「就像爸爸這樣做!」;爸爸還可以當女孩的學習榜樣,給她溫暖、讚美與尊重,讓女孩學會未來如何與男性相處。這些影響力,都是爸爸獨一無二的魅力,無人能取代。親愛的爸爸們!愈早參與孩子的童年愈能發揮影響力,現在就是你展開行動的重要時刻!

※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

3親子關係加溫5大秘訣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為人父母可能是人生最困難的一件工作,身為爸媽的你也許沒有足夠的時間做好準備,不過,許多人都是從當爸媽後,才開始學當爸媽的。

許多新手爸媽,以為第一眼看到新生兒時沒有任何感覺,覺得自己是不正常的爸媽而慌亂;也有些爸媽在寶寶出生後,覺得又累又挫折、缺乏育兒自信,再加上不覺得孩子「像天使般可愛」,認為自己很糟糕。

其實每個人個性不同,有些爸媽情感充沛,也有些較慢熱,並非天生沒有母愛或不愛孩子,只是需要一些時間慢慢熟悉寶寶及培養感情。況且,新手爸媽在一開始都處於手足無措的狀態,面對總在睡覺、愛哭的寶寶,尚無法理解他的各種需求,光是學習餵奶、洗澡、換尿布就足以崩潰;加上睡眠不足、作息大亂,有些媽媽可能要花2~3個月的時間才較能掌握寶寶的生活習性與個人特質。之後,隨著寶寶月齡漸長、能給予爸媽較多的反應與回饋,爸媽在心理上也才較有「為人父母」的正向感受。

以下提供5個訣竅,希望親子關係能夠不斷加溫、越來越甜蜜:

1. 多花時間與寶寶互動
盡量創造和寶寶的親密連結,多花時間把精神放在寶寶身上,例如: 多抱抱他、在餵奶時看著他,寶寶哭的時候和他說話、逗他玩,並多花點心思瞭解寶寶喜歡或不喜歡的事物。只要多投注一些時間與注意力,和寶寶的親密度就能逐漸加深。

2. 學習欣賞寶寶的天生氣質
學習欣賞寶寶的天生氣質,重新解讀那些你不太喜歡的部分,例如:愛黏人的寶寶,可能情感特別豐富。以正向角度看待寶寶原末的天生氣質,這些特質便會成為積極正向的特質。學會欣賞寶寶的獨特之處,就能打從心底學會愛他真正的樣子。

3. 吸收正確的育兒知識
從孕期開始就可多接觸育兒與教養的專業書籍,參加媽媽教室、親職講座等課程,或是加入值得信賴的親子社群網站、討論區,除了尋求適合的育兒方式,也有助爸媽建立孩子各階段發展的基礎概念;同時學習遇到各種狀況該如何處理,若無法處理時可向哪些專業人士求助。

具備育兒基木觀念後,較不會因突發狀況而慌亂,心理上也較安心。若能瞭解各年齡層的孩子會有哪些狀況、其基本能力的發展程度,就可避免對孩子有過高的要求,或誤以為孩子是在故意找麻煩。

4. 尋求其他家人的支援
媽媽從懷胎十月開始,總是被賦予最重要角色的人,壓力也最大。外界總將孩子的發展好壞視為媽媽的責任,但育兒並非媽媽一個人的事。國內外許多研究都顯示,爸爸在孩子嬰幼兒時期的陪伴,對孩子的人格、智力等各方面發展都很重要。

因此,爸媽之間應達成共同育兒的共識,媽媽也可學習主動尋求其他家人的支援,例如,可請長輩適時接手照顧孩子、讓爸媽喘口氣;與公婆發生教養歧見時可請爸爸居中協調、減少衝突。爸爸應嘗試理解太太產後的情緒不穩,適時補位幫寶寶換尿布、洗澡等育兒工作,以減低媽媽的壓力。

5. 該休息時別逞強,好好休息
覺得需要休息時,請不要抗拒或硬撐,適時休息才能走更長遠的路,不用覺得有罪惡感或不好意思,因為,能照顧好自己,才能好好地照顧寶寶。爸媽可以打電話跟朋友聊聊、請其他信賴的家人或保母協助接手照顧孩子、外出散散步,讓情緒和體力得到充電的機會。

有時候對寶寶發脾氣是很正常的事,爸媽不須有罪惡感,但絕對不能傷害或虐待寶寶。可是當內心已出現想丟掉或傷害孩子的想法時,已是一種警訊,表示爸媽的內在壓力可能己大到無法自行處理,請適時休息並尋求專業人士的協助。

許多爸媽並非不愛孩子,只是對自己的育兒信心還不足,而育兒知識是需要時間累積與學習的,對孩子的感情亦然。爸媽請先穩定自己的情緒,從現在開始多花點時間觀察孩子、與孩子互動以培養感情,假以時日,定能逐漸勝任爸媽的角色,給孩子全方位的愛!
 
爸媽愛不愛?!孩子感受得到!
若當了爸媽後,無法面對並勝任這個角色時,爸媽對孩子的忽視、不疼愛,他感受得到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嬰幼兒是透過感官認識這個世界、感覺很敏銳,當缺乏來自爸媽的關愛與親密互動,對生理與心理雙方面都會造成極大影響。爸媽的照顧對孩子影響深遠,並會延續至成年階段。

有些爸媽相信父母之愛與生俱來,不願承認自己缺乏母(父)愛,也不希望他人察覺到自己的不快樂,壓抑的情緒無處宣洩時,只能向無法抵抗的孩子發洩,以愛之名行虐待之賞。有些爸媽甚至會說「因為你,我才會……」、「對你已經很好了,沒把你送人。」這類語言暴力在孩子心裡留下的傷痕並不亞於肉體傷害,很可能會讓孩子成為對自己沒信心、對人沒有安全感的人。

在「不被喜愛、拖累父母親人生」的陰影中長大,往後的人生中若缺乏正向引導,將影響孩子成年後的人際互動、兩性與親密關係,孩子很可能成為一個不懂愛的人,並繼續製造出一個「愛無能」的家庭。

※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

4單親之愛,一樣豐盈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單親的孩子是否就會有心理偏差,有不易管教的問題嗎?獨自養育孩子雖然辛苦,但是滿滿的單親之愛,一樣是可以豐盈孩子的心靈,且讓孩子懂事成熟。

如果家長很盡職的照顧,給孩子許多的愛,通常幼兒不會一直在意自己缺了父親或母親。但是,在遭受他人排擠或嘲笑後,孩子所意識到「單親現象」帶來的不愉快,會對他的身心適應造成不良影響,需要家長特別從環境和孩子本身著手處理。

正視單親事實
正確的心態
首先希望家長瞭解:「單親」本身不是罪惡,無論是配偶死亡或離異,不必對孩子懷有很深的愧疚。「幸福快樂」並非要在婚姻裡才能擁有,勇敢地面對、接受成為單親這個事實,然後用滿滿的愛心,和孩子一起建立愉快、溫馨的家庭氣氛。

事先與親戚、鄰居溝通
親友通常知道事情的真相,家長可以事先協調,盡量避免讓孩子不舒服的話題,或誘使孩子追著家長窮追猛問。當孩子主動問起時,也與親友採取一致的解釋,減少孩子的疑惑。

事先與幼兒園老師說明
上幼兒園之前,孩子比較不會迫切感受到需要「雙親」,通常是見到同學的父母一起出現,心中才會納悶:「為什麼我沒有?」因此,為了讓孩子快樂自在地學習,家長必須事先知會老師。受過專業訓練的教師,都瞭解單親家庭的孩子很需要周遭的人適當的關愛,並且應以「平常心」一視同仁地教導幼兒,孩子才不會覺得像是被貼了標記,更不自在。小朋友玩在一起時,並不會特別詢問彼此的身家背景,所以教師也不必在班上刻意叮嚀。

單親家長的身心適應
「單親」雖然對子女與自己造成生活上暫時性的衝擊,但並不表示自己全然地失敗,只是雙方沒辦法再生活在一起。面對孩子時,必須做好單獨撫養子女的心理建設,並結集身邊資源,想清楚如何給孩子穩定、安全的成長條件。

尋求心理與經濟協助
除非事出突然,單親家長通常在孩子出世、或走出婚姻前便開始一段心情錯雜的混亂期。這時親友的支持很重要,找個願意陪伴、傾聽,而不是輕易給予建議、企圖左右你決定的人。因為自己經歷痛定思痛、下定決心並行動的過程,是一種力量的展現,是重新掌握生活的第一步。

經濟問題是單親者最立即也最必須面對的,除非本身是高所得,或者有高額保險金、贍養費。當基本的生活需求無虞之後,單親家長便有生存下去的自信。短期內可以接受政府或他人協助,長期考量還是得審視自己的資源和才能,找份能勝任且最好能兼顧家庭的工作,對孩子才有正向且積極的助益。

追求其他成就感
也許失婚者短時間內無法揮別不愉快的婚姻或喪偶之痛,但可以轉而追求工作上的成就,或重尋過去曾有的夢想。人際方面,試著找回結婚後開始疏離的閨中密友、全心營造甜蜜的親子感情,人生一樣美滿。

不婚或再婚,自己決定
從單身到為人父母,從進入到走出婚姻,單親家長經過一段時間沈澱,會漸漸釐清感受:到底是自己所託非人,或者自己也有需要改進成長的地方,還是婚姻根本不適合自己。帶著這份領悟,如果決定重新踏入婚姻,勇敢地找個與你契合的人,共同努力下一段婚姻;若抱持單身主義,便用心跟孩子一起經營生活吧!

教養孩子的原則
獨自養育孩子雖然辛苦,但是教養原則與一般孩童並沒兩樣,只要給他豐富的愛,留心以下狀況,孩子一樣可以健全發展、平安成長。

不可過寵或對孩子過嚴
過度寵愛孩子是害了孩子,但也不要為了證明單親孩子一樣優秀,而過度要求孩子事事比別人強。孩子不是我們用來競爭的工具,花點時間聽聽孩子心中的話,對他抱持適度的期望,只要今天比昨天進步就很棒。

不過度糾正孩子與配偶共有的缺點
很多失敗的婚姻,都是夫或妻某一方不夠負責任造成,不要孩子重蹈我們的故事,可從小培養他的責任心。但必須理直氣「和」的要求孩子,且適度給予鼓勵、讚美,而非矯枉過正、過度要求孩子。

不要在孩子面前批評另一半
很多家長在孩子面前批評對方,只為了消自己心頭之氣,卻不知帶給孩子極大的痛苦。孩子是父母共同的結晶,批評對方,便如同「否定孩子的一半」,這對孩子非但不公平,同時感情也陷入左右為難。停止撕扯孩子的心,同時也讓孩子學習你的風度吧!

不在孩子身上尋找對方的影子
這最容易發生在配偶死亡的家庭。將對配偶的愛投射在有不少共同點的孩子身上,有的孩子被迫成為小大人,扮演另一半的角色,或是完成另一半的心願。讓孩子做他自己,親子之間才會有真正的快樂。

單親現象日漸普遍,愈來愈多的政府與民間機構伸手援助單親家長,如勵馨基金會、各縣市之婦幼服務中心、晚晴協會...等,希望大家健康地面對和因應單親現象。

※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