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與校園安全

孩子進入小學後,情緒與人際問題會因為班上的同學的組成而有所不同,在無法挑選同學的情況下,爸媽應觀察孩子上學後的情緒狀況,適時的協助孩子處理人際問題;同時也應該與老師合作,了解孩子與同學的互動關係。

人際與校園安全

孩子進入小學後,情緒與人際問題會因為班上的同學的組成而有所不同,在無法挑選同學的情況下,爸媽應觀察孩子上學後的情緒狀況,適時的協助孩子處理人際問題;同時也應該與老師合作,了解孩子與同學的互動關係。

1上下學安全守則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現在的小學生上學、放學多半都有大人接送,減少了許多安全顧慮,但儘管如此,爸媽還是要多給孩子一些安全教育,教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當爸媽陪在身邊的時間變少了,代表著孩子需要自己面對、判斷、因應的機會變多了。以下提供一些提醒孩子的上下學安全守則,希望能幫助爸媽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建立對陌生人事物的危機感,讓孩子每天快快樂樂、平平安安的上下學。

準備「上學前」請做好這些事!
◼ 教孩子記熟爸媽手機號碼、公司電話,或可以聯繫上其他重要照顧者的電話(如阿公阿嬤家)。如果還沒有給孩子手機,請教他如何使用公用電話。出門前,記得確認孩子身上有電話卡或足夠打電話的零錢。

◼ 放學是由家人或安親班接送,請和孩子約在學校固定的時間和地方碰面。告訴孩子如果超過約定時間,家人或安親班老師還沒來,要回教室找老師,切勿自行離開或跟其他人走。

◼ 上學前,務必先教會孩子如何過馬路、遵守交通規則。除了實際帶孩子上路模擬外,也可以透過共讀繪本,例如《兔子先生去散步》可以讓孩子更熟悉交通號誌。

◼ 若是自己走路上學、放學,提醒孩子一定要有大人或小朋友結伴而行,不要自己落單,也不要走小巷子或去人煙稀少的地方。

◼ 熟記如119、110等重要電話號碼,並告訴孩子這些電話的用途。

在「上下學途中」應該牢記的事!
◼ 走路時,務必專心,切忌邊走邊玩,並記得走在人行道或靠邊行走。提醒孩子隨時留意路況,不要越走越接近路中央。看清楚交通號誌,遵守交通規則。

◼ 盡量走有導護志工的馬路。此外,把握走大路及熟知的固定路線原則,不要隨便抄捷徑、走小路或人少的地方。如發現身旁有可疑車輛(如刻意放慢尾隨或倒車),必須保持距離,提高警覺。

◼ 放學後,立刻回家,別在路上逗留。留意上下學途中的安全場所,如警察局、消防隊、便利商店等,以便在緊急的時候能立即反應,向裡面的人求助。

面對「陌生人」應該知道的事!
◼ 不要隨便和不認識的人講話,如果有陌生人請求幫忙(如問路、找東西等),可以請他去找大人。告訴孩子,交了新的「大人朋友」,一定要讓爸媽知道。

◼ 沒有爸媽的允許(沒有事先說好),都不要搭上別人的車,即使是認識的人也不行。不要隨便相信別人說的「急事」,除非是爸媽已經事先交代或向學校老師確認過了。

◼ 讓孩子知道任何「他覺得」可疑的現象,都要告訴爸媽。例如,有奇怪的人一天到晚在家或學校附近探頭探腦。

延伸閱讀/
教孩子順利、安全過馬路4口訣
判斷善惡與危險的情境,爸媽可以這樣教
如何和孩子討論負面新聞、機會教育? 

2低年級孩子的人際挫折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學校裡,最常聽見小朋友們為了玩具吵架,不是誰不借誰,就是誰不還誰。不論是遊戲機還是絨毛娃娃,這些物品的分享和爭奪戰,似乎已經成為孩子們之間是敵是友的重要定義了。

這天,幾個孩子在教室裡鬧得不可開交,吵著到老師身邊來。原因是,大家都不想和某甲玩遊戲。

我不喜歡你—真話傷人心
低年級孩子純真之處,便是在於他們的率直,而往往這樣的率直,就是會少了那麼一點同理心、或是給人台階下的空間。你好噁心、我不要跟你玩,這類的拒絕也三不五時的出現。當您聽見孩子喊著,「他都不借我玩!」或是「我不要跟他交朋友了!」諸如此類的抱怨甚至傷心話時,一定也會擔心。只是,要求這個年齡的小朋友能夠不傷人的拒絕,其實也太強人所難!與其期待孩子懂得委婉,或許我們轉為較積極的引導孩子處理被拒絕的情境,是幫助他自我成長的重要一步!

●請先同理孩子的心情  
當孩子來告狀或是抱怨時,別急著問到底怎麼了、或是急著找到兇手大大懲處一番。先同理一下孩子的心情,被拒絕的滋味,很不好受!很多時候,問得過於細節或是偏頗,反而引起更大的衝突,甚至是二度傷害孩子的自信心和友誼。

●不跟你玩,你可以做什麼?
可以先問問孩子,如果不和這個朋友一起玩,還可以做什麼事?自已一個人,可以看書、玩牌、畫圖、找其他朋友說話、走路散心!(這些都是二年級孩子的建議唷!)「還可以等下一節,問他們還能不能跟我玩?」這是某位孩子說的。其他小朋友居然也同意了。

●他為什麼不跟你玩呢?
往往這個問題出現,孩子的反應都是強烈的反駁、提出種種別人的不是或是小心眼、不公平,造成更大對立也就可想而知。不過,再撐久一點,不難發現,當孩子理由掰完了,也會開始反省自己呢!「可能是我上次弄壞他的東西吧!」「因為他已經答應先跟別人玩…」「可能我跟他說的口氣不好,他生氣了…」對方也會開始真心的說,拒絕他的理由—雙方都會發現往往只是小事一樁!這些心裡的話冒出來時,孩子已經給了自己最好的解釋,知道自己如何避免下一次又被人拒絕、或是不為這樣的拒絕傷心了。

學校裡,最常聽見小朋友們為了玩具吵架,不是誰不借給誰,就是誰不還給誰;男生女生都一樣。這些物品的分享和爭奪戰,似乎已經成為孩子們之間朋友敵人的重要定義,這是我們必須小心處理的。儘量用自然的方式,讓孩子理解,遭遇人際挫折在所難免,而被拒絕的感覺可以用正面的態度轉化,也必須找到真正的緣由,才有化解誤會並且增進友誼的可能。

低年級的孩子,開始接觸朋友,他們需要很多的支持和信心,面對更多的人際挑戰、學習與更多的人相處!

3幫助孩子從小遠離霸凌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霸凌是許多孩子的恐懼,當孩子被霸凌時,爸媽更是心疼。爸媽對霸凌行為多一分認識,就能愈早警覺,適時導引孩子在群體中建立正確的互動模式,避免孩子誤入霸凌歧途或成為受害者。


文/林欣慧|美國休士頓大學維多利亞校區人類發展與教育學院副教授

一般人提到霸凌,通常會直接聯想到校園霸凌,誤以為這樣的行為只發生在小學以上的校園內。其實,霸凌者施暴的地點不只是在校園,而且有些霸凌者並非進入小學之後才出現霸凌行為,也不會在離開學校後就終止這些惡行。

幼兒之間也可能出現霸凌行為
霸凌的現象在幼兒之間並非罕見,特別是當一群幼兒裡有明顯的高矮胖瘦、能力程度有較大的差異,或者家庭經驗不同時,傷害他人的行為模式就可能產生。兒童霸凌行為的徵兆包括以下特性:擺出輕蔑刻薄的臉色、講出威脅的話語、搶奪東西、推擠別人、不實的指控、拒絕與特定的對象一起玩耍、刻意孤立某一個或數個同伴等。有些幼兒就已經表現出這類霸凌別人的行為,他不僅懂得、也會故意且重複地透過嘲弄,肢體攻擊等,去壓迫比較弱勢的同儕。

幼兒霸凌行為的養成其實是有清楚脈絡可循的。他們可能經由家人的互動或透過媒體的傳播,觀察到如何欺負、壓迫他人,或是這個孩子自己本身就是被迫害的受害者,透過種種學習及生活的經驗,他可能會開始針對一個特定的弱勢同儕,做出上述不友善的行為。

早期的負面行為需要立即導正
當孩子這些早期的負面行為被忽略或沒有即時被導正,他的行為將會持續惡化,傷害別人的程度會更嚴重,且傷害的人數也會增多。更糟的是,如果別的孩子觀察到這種行為是可以成功地獲得權力且控制別人,他們可能會追隨這個霸凌者,逐漸發展成一個霸凌的團體,然後一群孩子會用相同的手法,欺負同一個或多個弱勢的兒童。這種早期剛形成的霸凌組織,如果沒即時處理,只要幾個月的時間,這個組織就會開始產生權力階級制度,他們霸凌班上其他同儕的情形就會變本加厲。

男生和女生的霸凌模式有差異
霸凌行為不是只發生在男童身上。男生的霸凌行為比較多是屬於肢體攻擊或運用蠻力,迫使對方屈服;女生的霸凌行為則是採用不同的方式,可能比較複雜,也較隱性或不直接,例如:操弄關係、排擠孤立對方、散播謠言、惡意指控等。

霸凌行為有很多樣貌,有時成人會顧慮如何在行為上界定霸凌。其實,基本上當一個孩子會運用不同的負面行為,刻意去對待某個特定的孩子時,就已經是霸凌。在幼兒園常見的霸凌行為可能是:把對方的東西藏起來、撕毀他人的圖畫、口出惡言、拒絕坐在某個孩子的旁邊、打他或對他丟東西。霸凌不只是限於以肢體攻擊對方,有的霸凌者會利用不易被大人察覺的方式去騷擾對方,甚至糾合眾人去抵制被霸凌者,這樣的孩子往往透過霸凌別人而覺得自己充滿權力,就像是眾人中的老大。

不要小看幼兒園裡的錯誤行徑
霸凌問題在幼兒園到底有多嚴重呢?雖然不同的班級會有差異,但是對這方面研究多年的瑞士知名學者歐沙可(Francoise D. Alsaker)指出,通常在一個大的班級內,大約有一成的孩子是霸凌者。

有的人認為這種幼兒的霸凌行為是因孩子年紀小不會分辨是非,不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行為,所以不必大驚小怪,過幾年等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會改正過來。但是研究卻發現,當學前幼兒開始產生霸凌的行為時,若沒有受到制止及糾正,這些霸凌者和被霸凌的受害者所面臨的問題,只會日趨嚴重

學會分辨霸凌行為,營造溫暖環境
爸媽是孩子最好的保護者,怎麼做才能讓孩子免於被霸凌的痛苦呢?爸媽首先要學會如何分辨是單純地吵架或是霸凌的行為。孩子難免會和他的朋友吵架,但是孩子之間吵架,往往來得快,去得也快,吵完架後,彼此還是能開心的一起玩耍;霸凌卻是會讓被霸凌的孩子心生恐懼,經過一段時間後,甚至會變得退縮、感到孤獨及憂傷。所以爸媽必須知道如何分辨上述的種種霸凌行徑及被霸凌的初期行為,一旦有任何疑慮,應該與老師溝通。

老師和爸媽可以透過教導孩子瞭解什麼樣的行為在教室內是可以或不可以被接受老師更應明確指出行為規範,讓霸凌者及他的隨從們知道哪些行為是不被允許的。同時,藉由老師的關注及支持,讓被霸凌的孩子得到保護。唯有營造一個正向溫暖的學習環境,才會讓全班的孩子感到安全,不再心生恐懼。
 

【反霸凌、反歧視、勇敢做自己】



史考特的兒子,在三歲的時候迷上了冰雪奇緣,到任何地方都要帶著艾莎娃娃。但班上同學卻因此嘲笑他、冷落他,讓他感到非常傷心。後來身為父親的史考特做了一件勇敢的事情,他和他的兒子一起打扮成艾莎去看電影,還把他們的故事創作成《粉紅色影子的男孩》

2021年4月14日是「世界粉紅日」,台灣政界、藝文、社會各界紛紛響應,長年投入幼兒教育的信誼基金會,在這一天由董事長張杏如帶領,全體員工一同穿粉紅色服裝響應「世界粉紅日」,宣導反霸凌、反歧視、勇敢做自己。上誼文化出版社近期也引進繪本「粉紅色影子的男孩」,號召更多人一同分享粉紅穿搭照。

【世界粉紅日的由來】
2007年時,加拿大一名男學生因穿粉紅色衣服上學,遭到譏笑和霸凌,同校高年級的學生看不下去,憤而發起活動,讓數百人一起穿上粉紅色衣服上課。透過媒體廣泛報導,如今已發展成每年4月第2個週三的「世界粉紅日(或稱國際粉紅日)」,吸引跨國人士參與。

眾多藝人響應世界粉紅日


眾多部落客響應世界粉紅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