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歲前的飲食:副食品

寶寶4個月大時,身體機能逐漸成熟,就可以開始吃副食品了。添加副食品,除了提供寶寶成長所需的營養,還可以練習吞嚥和咀嚼、熟悉各種食物的味道,並循序漸進增加身體耐受性以減少過敏發生。如此1歲之後,就能順利轉換固體食物為主食,同時有助於口腔發育及語言發展。

1歲前的飲食:副食品

寶寶4個月大時,身體機能逐漸成熟,就可以開始吃副食品了。添加副食品,除了提供寶寶成長所需的營養,還可以練習吞嚥和咀嚼、熟悉各種食物的味道,並循序漸進增加身體耐受性以減少過敏發生。如此1歲之後,就能順利轉換固體食物為主食,同時有助於口腔發育及語言發展。

1副食品,奠定孩子的飲食習慣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文/孫萍 台大癌醫中心醫院醫療服務部營養組營養師

在寶寶的第一年生活裡,所需要的熱量與營養素主要來自於母乳,或鐵質強化的嬰兒配方食品(嬰兒奶粉),以支持快速的生長發育。有關副食品或固體食物的添加種類、型態、大小及份量都會隨著寶寶不同的發展而出現不同的需求,愈來愈多的小兒科醫師與營養學專家提出:「母乳」是嬰兒6個月前最好的完整食物,至少要等到4~6個月大時,才可以考慮給予副食品,同時也提醒餵母乳的媽媽要經常注意自己的飲食健康。

正確飲食習慣,從0歲開始
在寶寶的飲食問題上,值得爸媽思考的是:為寶寶準備的副食品種類,是否常與自己的食物喜惡有關?大人很容易以自己的觀點,為寶寶決定飲食的內容,例如:寶寶喜歡吃沒有加鹽的食物嗎?蔬菜的味道不好,淋些油或肉湯,寶寶才會吃?

從初期的固體食物到融入全家的飲食中,在不知不覺中,父母及家庭成員的飲食型態與飲食習慣,將深刻的影響著您的寶貝。如何在此重要的發展時刻中,為寶寶打下健康的基礎,避免未來飲食行為的偏差呢?

爸媽先check飲食習慣
☐ 自己的飲食模式是否可以讓寶寶模仿學習?
☐ 是否能安排寶寶處於健康的食物及良好的用餐環境中?
☐ 是否能以身作則,讓寶寶自然而然的培養出健康的飲食行為模式?


如果以上的問題,您的答案是肯定的,相信在寶寶的副食品添加及斷奶的過程中,您可以輕鬆及正確的引導與解決寶寶的飲食問題。

健康的飲食型態需在嬰幼兒期建立,如果委託長輩或保母照顧寶寶時,父母也應與餵養者時時溝通寶寶的飲食狀況,並交換餵養紀錄與心得,如出現無法解決的問題,可求助營養專家。立場與態度一致,才能成功的建立寶寶良好的飲食習慣,塑造出強健的體魄,為未來奠定優勢的競爭地位。

尊重寶寶選擇的食物
當寶寶4個月大後,爸媽可能開始煩惱寶寶的副食品問題。

此時的寶寶開始逐步探索這個有趣世界,用聽、看、觸、聞、咬去感覺周遭的事物!「吃」對於寶寶來說,可能是一種遊戲與探險,他們喜歡嘗試不同的味道與食物質地,對食物的喜好有自己的意見,他們可能接受或拒絕一些食物,甚至於拒吃一些已經被接受的食物!

研究發現:大多數的寶寶自己可以決定「吃什麼,吃多少」。爸媽如果了解這是寶寶正常的成長過程,也就不會太過於憂慮。因此,當辛苦準備的食物被寶寶拒絕時,不要氣餒,可先改用其他具有相似營養價值的食物,等寶寶大一點再試,或混合於寶寶喜歡的食物中供應。

尊重寶寶的選擇,在陪伴成長的過程中,多給予正向鼓勵與溫暖的支持,對寶寶未來的飲食習慣、親子關係及個人發展將有重要的影響。
 
DIY副食品,新鮮健康好味道

● 當令的新鮮食物最好
選擇當令季節的新鮮食物,可避免不必要的添加物、營養素流失或不新鮮食物引起的過敏問題。買回來的新鮮素材可分裝成適當的包裝儲存,肉類和蔬果應放在不同區,避免食材污染。烹調前,不要將食物長期浸泡在水中,以免水溶性維生素流失,蔬果類應以流水方式清洗。

● 製作最重衛生
至少準備兩套刀具及砧板,一套切生食,一套處理熟食,以免生熟食交叉污染。寶寶副食品除水果外,必須完全煮熟,烹調時最好是用「水煮、蒸、燉、烤」,避免使用「煎、炸」方式,以免過於堅硬的部分,造成寶寶咀嚼困難和消化不良。

● 冷藏儲存勿過久
製作副食品份量較多時,可用小包裝分裝好,放入冷凍庫儲存,並在1個月內食用完。餵食過但未吃完的嬰兒食品應丟棄,以免未吃完的部份被寶寶唾液中的細菌污染,造成食物腐敗和變質。
 
本文出自《元氣Baby Food》,信誼。

2引導寶寶接受新食物~談「嚐新反應」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貝貝已經到了吃副食品的年紀,媽媽原本以為,剛開始有很多東西不愛吃是很自然的事,但是,眼看著貝貝一天天長大,不吃的東西卻愈來愈多。怎麼樣才能讓他接受新食物呢?



貝貝已經到了吃副食品的年紀,媽媽原本以為,剛開始有很多東西不愛吃是很自然的事,但是,眼看著貝貝一天天長大,不吃的東西卻愈來愈多。怎麼樣才能讓他接受新食物呢?

寶寶偏食比例,隨年齡攀升
無論是國內外的調查數據都發現,孩子的偏食比例隨著年齡增加而日益嚴重。

國內研究指出,在1~3歲成長黃金期,大約21%的1歲寶寶有偏食狀況,到了2歲,偏食發生率已高達5成。美國一項名為FITS的大型研究,以3022名嬰兒從4個月~2歲大的追蹤調查也顯示,4~6個月大時,照顧者認為寶寶偏食的情況僅占19%,而1歲~1歲2個月已達35%。所以普遍來說,寶寶不易接受新食物的比例是相當高的。

新食物要持續接觸10~15次才熟悉
由於寶寶對新食物的反應原本就兼具「愛嚐新」和「恐新」的矛盾心理,這是人類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寶寶一方面喜歡新鮮感,想嚐試,一方面又需要熟悉感,來加強對食物的接受度。

基於這兩種特性,建議爸媽把握多樣性的原則來提供寶寶新食物,同時也要讓寶寶在生活中反覆接觸到同一類型的食物,增加他的熟悉感,如此才容易成功。

早在1990年,國外學者已經指出,寶寶對於新食物大約要經過至少10次的接觸,才會有明顯的喜好;FITS的數據也印證,通常新食物出現10~15次,寶寶才會建立起對食物的熟悉感與喜好。不過,大多數爸媽都是在嘗試3~5次之後,就認定寶寶不喜歡某個食物而放棄,根本還沒有達到建立新行為的關鍵時刻。所以爸媽需要更有耐心一點,才能幫助寶寶跨過這個門檻。
 
寶寶舌頭頂出食物並非拒食
如果爸媽以湯匙餵寶寶吃副食品時,發現他將食物頂出,請不要誤會寶寶抗拒吃,而不再嘗試餵食。通常剛開始吃副食品時,寶寶的舌頭會產生這種「排出反射」動作,這是一種自我保護的神經機制,在4~6個月大之間就會慢慢削弱,表示他已經準備好接受新的進食方式了。

有些寶寶到1歲時還在吃泥狀食物,一吃到粗的東西就吞不下,甚至吐出來。這種情形有可能是在開始吃副食品時,會三番兩次把食物吐出,爸媽放棄繼續嘗試餵食,而延後了口腔功能的練習。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

30~1歲寶寶的進食與吞嚥能力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副食品的添加時機,和寶寶個別身心發展具有高度關聯,一般建議在寶寶4~6個月大時就可嘗試。副食品餵食,除了讓寶寶補充足夠的營養,還能幫助寶寶口腔咀嚼能力、語言發展以及味覺發展喔。

0~1歲寶寶進食與吞嚥能力發展里程碑
● 4~6個月:寶寶的消化系統發育較成熟,也準備好學習吞嚥動作,爸媽可嘗試餵食副食品。寶寶因為還不懂吞嚥的訣竅,一開始會用舌頭將食物推出,爸媽可別急著要他吞下,因為重點不是寶寶吃了多少,而是要和他建立良好的互動;即使寶寶一口都沒吃也要抱抱他、對他笑一笑,讓他覺得吃副食品是件快樂的事。

● 6~9個月:為了幫助寶寶熟練吞嚥和咀嚼能力,讓寶寶採坐姿並用湯匙餵食比較恰當(還不能自己坐穩的寶寶,需協助他坐著)。此時寶寶開始長牙,喜歡把東西往嘴裡塞,需要消耗更多能量以維持活動力,爸媽除了可以準備小餅乾或烤吐司條讓他自己吃、順便磨牙之外,還得提供具備熱量及鐵質的「半固體」食物,增進寶寶的咀嚼能力,這對寶寶腦部和語言發展很有幫助。

● 9~12個月:寶寶可以吃的食物已和成人大同小異,只要將食物切碎成小塊即可直接餵食,但鹽分添加份量建議約為一般成人的一半,不須過多的調味。寶寶的視動協調能力也比之前進步很多,爸媽可嘗試著讓寶寶自己拿湯匙,不過要有心理準備,散落在餐桌旁的飯菜可能比進到寶寶胃裡的還要多。

此外,因為奶類的攝取減少,爸媽得留心寶寶鈣質的攝取是否足夠,適量補充黃豆、魚類和雞蛋等食品,以確保寶寶骨骼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