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課常放空


這2個月來小杰的老師常跟我反應,孩子在上課時,會自己一個人傻笑,或者看著窗戶外面發呆,呈現「放空」的狀態,回家後我也有問他怎麼了,可是孩子都說沒有,我該怎麼辦?
「放空」是一種神遊四海的思緒表現,孩子偶爾發發呆可以讓情緒更放鬆,思緒更飛揚,不見得是壞事;但若在學習的過程中,常常出現思緒放鬆的現象,導致無法專注,將影響學習效果。

孩子發出訊號,需要協助
孩子的合群性及學習動力,常是爸媽最關心的重點,當孩子在進入團體生活後才出現沉靜、持續發呆等行為,正顯示他還不能完全融入學校的生活,需要大人的協助。在處理這個問題之前,爸媽要先瞭解孩子是在什麼情境時較常發生發呆的情形,探討造成發呆的因素,再採取必要的輔導措施。

檢視干擾孩子學習的因素
若孩子的先天氣質是屬於注意力易分散型,在學習的過程中,就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問題,建議爸媽先減少學習環境裡的干擾(如:噪音、玩具),並請老師多關注孩子的情緒,安排孩子坐在前方,以便隨時提醒。

發呆也可能是孩子對上課內容不感興趣,或教學內容過難、教學方式呆板,也都會讓孩子分心,建議爸媽重新觀察或與老師討論孩子的學習情況,瞭解孩子的理解程度,也許就能找出其中的問題點。

情緒性的干擾同樣會是造成發呆的原因,提醒爸媽站在孩子的角度,檢視孩子近來的生活事件,如:友伴相處、手足競爭等問題,試著體會他的感受。

若是因生活事件擾亂了他的思緒,爸媽可協助孩子解決這些難題,度過情緒上的障礙;爸媽也可安排一段「親子溝通」的時間,利用討論、分享的方式,瞭解孩子所遭遇的困難,鼓勵孩子表達心中的感受。

建立規範,讓孩子學習自制
有些爸媽太寵孩子,這也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力表現。如果爸媽平時不建立規範讓孩子一邊吃飯一邊玩,或在公共場所喧嘩也不制止,孩子就缺少練習自我控制的機會,不會壓抑不適當的行為,自然不容易專心。

建議爸媽透過觀察孩子的個人特質作基礎,調整教養方式,再改善不利孩子專注力養成的環境,才能進一步地協助孩子,找到最適合他的專心方式。

(以上問題由 幼兒園園長 鄭惠文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