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怕黑又怕鬼,是缺少安全感嗎?
我的兒子上大班了,最近很怕黑,只要房間的燈開得不夠亮就疑神疑鬼,也不敢一個人到暗暗的地方。請問這是缺乏安全感嗎?他小時候反而比較不怕耶!
雖然有些孩子膽小,有些膽大,但孩子怕黑大約是從2、3歲開始,因為這個階段對外界社會接觸多了,比起3歲前更懂事,對周遭也更敏銳,但有時又可能會解讀錯誤,所以才會表現出莫名的害怕。
輕微怕黑是正常的反應
怕黑是幼兒階段普遍存在的現象。有許多孩子不敢獨自走進沒開燈的房間,不敢關燈睡覺,總是要爸媽陪伴或安撫。其實,稍稍怕黑是正常的,這是孩子保持警戒、維護自身安全的反應。
但是,如果過分怕黑,一到夜晚就顯得不安,做任何事都要人陪著;或是一進電影院就吵著要離開,甚至大哭,爸媽就需要找出他害怕的源頭。
孩子怕黑的常見因素
研究證實,恐懼是學來的。這個年紀的孩子怕黑或怕鬼,通常受下列因素影響:
● 有被嚇過的經驗
有些孩子曾被威脅「不乖就要關到廁所裡,不准開燈」,結果孩子變成一進廁所或聽到水管裡的聲音,就會產生害怕的感覺,或是把「黑暗」和「處罰」連結在一起了。
● 恐怖訊息深入腦海
由於孩子仍處於想像和真實混淆的階段,如果電視或書籍故事中出現恐怖的情節或聲音,而爸媽並沒有陪伴在一旁解釋或保護,孩子就可能會感到害怕。當大人講故事太忘我,模擬出太逼真的陰森聲音,也可能深印幼兒腦海。
● 同儕之間過度捉弄
大班以上的孩子喜歡用鬼故事當作笑鬧題材,如果男孩顯得比較柔弱時,調皮的孩子也可能拿鬼怪來捉弄他,以他的害怕來取樂。
(以上問題由 幼教工作者 彭信禎回覆)
【推薦書單】同理孩子的情緒,用圖畫書陪伴面對恐懼的來源
當孩子感到害怕時,先理解和同理孩子的感受,幫孩子的心安定下來,等孩子度過情緒高峰,可以和孩子一起面對和處理引起害怕的因素。有時候,圖畫書的情節和對話,不僅能幫助孩子學習處理情緒,也給父母陪伴孩子調適情緒很好的引導示範。
在《孩子的情緒互動書-害怕的書》中,書的角色怕黑,擔任陪伴與安撫的小老鼠幫他開夜燈,再幫他看一看衣櫃和床底下,讓他知道什麼都沒有。將未知的害怕來源具象化,並透過喝一口水、擁抱等安撫轉移方式,讓孩子漸漸感到不害怕。看更多《孩子的情緒互動書》:
輕微怕黑是正常的反應
怕黑是幼兒階段普遍存在的現象。有許多孩子不敢獨自走進沒開燈的房間,不敢關燈睡覺,總是要爸媽陪伴或安撫。其實,稍稍怕黑是正常的,這是孩子保持警戒、維護自身安全的反應。
但是,如果過分怕黑,一到夜晚就顯得不安,做任何事都要人陪著;或是一進電影院就吵著要離開,甚至大哭,爸媽就需要找出他害怕的源頭。
孩子怕黑的常見因素
研究證實,恐懼是學來的。這個年紀的孩子怕黑或怕鬼,通常受下列因素影響:
● 有被嚇過的經驗
有些孩子曾被威脅「不乖就要關到廁所裡,不准開燈」,結果孩子變成一進廁所或聽到水管裡的聲音,就會產生害怕的感覺,或是把「黑暗」和「處罰」連結在一起了。
● 恐怖訊息深入腦海
由於孩子仍處於想像和真實混淆的階段,如果電視或書籍故事中出現恐怖的情節或聲音,而爸媽並沒有陪伴在一旁解釋或保護,孩子就可能會感到害怕。當大人講故事太忘我,模擬出太逼真的陰森聲音,也可能深印幼兒腦海。
● 同儕之間過度捉弄
大班以上的孩子喜歡用鬼故事當作笑鬧題材,如果男孩顯得比較柔弱時,調皮的孩子也可能拿鬼怪來捉弄他,以他的害怕來取樂。
(以上問題由 幼教工作者 彭信禎回覆)
【推薦書單】同理孩子的情緒,用圖畫書陪伴面對恐懼的來源
當孩子感到害怕時,先理解和同理孩子的感受,幫孩子的心安定下來,等孩子度過情緒高峰,可以和孩子一起面對和處理引起害怕的因素。有時候,圖畫書的情節和對話,不僅能幫助孩子學習處理情緒,也給父母陪伴孩子調適情緒很好的引導示範。
在《孩子的情緒互動書-害怕的書》中,書的角色怕黑,擔任陪伴與安撫的小老鼠幫他開夜燈,再幫他看一看衣櫃和床底下,讓他知道什麼都沒有。將未知的害怕來源具象化,並透過喝一口水、擁抱等安撫轉移方式,讓孩子漸漸感到不害怕。看更多《孩子的情緒互動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