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床後容易生氣、激怒父母的大班孩子


兒子要上大班,平日乖巧可愛,但他常在洗臉、穿衣、起床這些事上,把親子關係弄得很緊張,如果我們不協助他,他就會說:「我以後也不要幫你們忙了!」我總是以溝通、約定、鼓勵的方式來糾正他,可是效果卻不好,可不可以給我一點建議?
由於孩子情緒變化非常快,加上不善掩飾情緒,只要不符合期望就會表現出不滿,年齡小一點的孩子會哭鬧不休,大一點的孩子就運用反唇相譏的方式來回應。

面對情緒難以捉摸的孩子,唯一且最有效的策略就是父母必須穩住陣腳,明確瞭解自己的立場與做法。如此一來,孩子的情緒反應或口語內容都不致令父母發飆。此外,應先找出導致孩子情緒不穩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進行行為修正。

您兒子情緒發作時刻大都在起床前後,在面對清潔的相關行為時,容易導致親子口頭爭執。以下是您可以執行的教養絕招:

● 調整孩子的睡覺時間
睡眠不足很容易造成賴床及倦怠的反應。一般而言,5歲大的孩子大約需要9~11個小時的睡眠。調整初期應採漸進方式(例如一天提早半小時,等適應後再向前調整),同時需要家人配合(如:共同熄燈睡覺)才可能有不錯的效果。

● 建立起孩子對起床後的期望感
星期假日因對假日的活動有所期望,故孩子較少賴床。因此若能在平日建立起類似感受,就能減少對起床的厭煩。像《起床啦,皇帝!》(信誼)一書中,書中的小皇帝想要每天一起床就玩踢球,於是一改以往賴床的毛病。父母可依家裡的狀況在早晨進行一些活動,如:散散步或看一小段電視。這樣一來,會讓孩子覺得每天早上都是快樂的開始。

● 教導孩子處理生活事件的技巧  
刷牙、洗臉看似簡單,但孩子會因掌握不到訣竅、擔心做不好而挨罵,視之為畏途,想盡辦法推託。家長必須清楚說明、示範其執行技巧與步驟,並給予必要的協助,才能紓解孩子執行時的壓力。

● 訂定規則,堅持做法
父母要堅持才有效果,千萬不要輕易轉變策略、放棄原則,尤其是在建立常規概念的3~6歲階段,更需要父母協助建立其生活的行為規則性,讓孩子建立起良好生活自理能力與習性。

(以上問題由 信誼教養諮詢小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