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寶寶哭了,抱他會變軟弱嗎?
嬰兒研究發現,孩子哭時,抱他、拍他、撫摸他,以溫柔的聲音對他說話,對他的情緒有撫慰作用,這種刺激會增進他大腦的生長,尤其情緒的部分。無論男孩或女孩都需要被安撫。
文/洪蘭 國立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
最近有父母拿著一本日本人寫的育兒寶典來給我看,裡面強調嬰兒要讓他哭到自己睡著,絕不可以心軟去抱他,尤其是男孩,因為這會使男孩長大後個性軟弱、依賴心重、不能獨立生活。
我從來沒有聽過這種事,也不曾看過這種研究,反而是孩子的情緒表達方式很重要,男孩子也是人,他也有七情六欲,男生哭並不會損害他的男子氣概,憋著反而有害。《三國演義》中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不論真假,這似乎無損後人對他的看法。
嬰兒研究證實,安撫有助大腦生長
最近的嬰兒研究都發現,孩子哭時,抱他、拍他、撫摸他,以溫柔的聲音對他說話,對他的情緒有撫慰作用,這種刺激會增進他大腦的生長,尤其情緒的部分,因為情緒迴路要被刺激才會活化,一個從小沒有被刺激過或刺激不足的孩子,他的情緒反應比較遲鈍。
我們的皮膚上有兩種感受體,一種是把資訊傳送到大腦的身體感覺皮質區,大腦就知道什麼地方被碰觸了,是什麼樣的東西在碰觸我、它的力道如何;另一種感受體則把訊息傳送到大腦的社交部位,激發荷爾蒙如激乳素(又叫催產素Oxytosin),使人感到快樂並降低血壓。所以哭泣的嬰兒被抱起來輕拍時,常常會停止哭,把頭靠在大人肩膀上,這是他心情舒緩的一個表現。
目前並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小時候被抱的、需求被滿足的孩子個性軟弱,不能獨立生活,沒有男子氣概,僅有的實驗反而是指出這種孩子比較有安全感,身心的發育也會比較好。
大腦喜歡溫柔的聲音及有節奏的撫拍動作
溫柔的聲音會活化大腦的愉悅中心,孩子會轉過頭去注視聲音的來源,低沈的責罵聲音會使嬰兒恐懼。最近實驗發現,出生四天的嬰兒在核磁共振儀中聽到大人吵架聲音時,大腦負面情緒中心的杏仁核就活化起來了。
有規律地拍撫也會活化大腦的愉悅中心,大腦喜歡有韻律、有節奏的動作。幾乎所有原始民族祭典的舞蹈都是簡單、重複性的動作,研究發現它有催眠作用。
嬰兒渴望被觸摸,從接觸中尋求關愛
觸摸的好處使得很多醫院的育嬰室把已經退休的護士找回來,坐在搖椅上抱著孩子輕輕拍他,搖他入睡。實驗發現被抱、被撫摸的孩子免疫力會增加,可以提早出院。所以行為主義那種哭不可以抱,要等到不哭才可以抱,是以前看不見大腦內部活化情形時的說法,它是不符合大腦發展原理的。
人有被關愛的需求,很小的嬰兒便會去尋求大人注意,若眼睛有兇相,即使沒有出聲罵他,嬰兒也會恐懼,他會身體僵硬,開始掙扎。如果父母故意不去看嬰兒的眼睛,嬰兒會發出聲音來吸引父母注意。
研究發現嬰幼兒對觸摸有原始的渴望,在猴子實驗中,幼猴甚至會放棄食物以交換肌膚接觸,在渴望被接觸時,一條柔軟的毛巾都比沒有東西接觸來得好;有許多會抱著一條舊毛巾或小毯子,走到哪裡都不放手的孩子,被認為是沒有安全感的象徵。
親子關係會影響孩子的睡眠與學習
研究又發現,母親對孩子需求的敏感度和孩子睡眠品質有關,睡眠時大腦在修補白天的損傷,母親對孩子的需求較敏感、親子關係好的寶寶有安全感,比較不會作惡夢,從睡眠中驚醒。
這個研究室對測量寶寶整體睡眠的時間(量)和中間醒來的次數(質),結果發現在15個月大時,親子依戀關係好、聯結強的寶寶,2歲大時睡眠品質和量都很好;1歲時,睡眠狀況好的寶寶,在18個月、2歲和4歲時的大腦執行功能強,因為大腦在第四階段的睡眠時,分泌生長激素、血清張素和正腎上腺素,後二者跟大腦的學習有直接的關係,尤其血清張素不但跟記憶有關,也和情緒的調控有關,也就是說,睡眠和父母對待寶寶的方式會直接影響大腦的執行功能。
坊間各式各樣的育兒的書很多,父母在選購時,應該以有科學根據的為主,不要愛他反而害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