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發展與照護

寶寶出生了,新手爸媽真是既欣喜又緊張,尤其新生兒的作息還不穩定,親子之間還需要多磨合、多熟悉。雖然爸媽難免經歷一段非常混亂又睡眠不足的照顧時期,但漸漸地,你聽得懂寶寶的哭聲需求了;慢慢地,寶寶也開始回應你的呼喚……

新生兒的發展與照護

寶寶出生了,新手爸媽真是既欣喜又緊張,尤其新生兒的作息還不穩定,親子之間還需要多磨合、多熟悉。雖然爸媽難免經歷一段非常混亂又睡眠不足的照顧時期,但漸漸地,你聽得懂寶寶的哭聲需求了;慢慢地,寶寶也開始回應你的呼喚……

1新生兒發展小叮嚀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文/節錄自《不要低估你的孩子

神奇的小寶貝
寶寶通常不會在出生之後立刻覺得飢餓,但他還是有強烈的進食本能。覓食反射負責引導寶寶把嘴轉向碰到嘴角或臉頰的奶頭。接下來吸吮反射會使寶寶立刻把奶頭放入嘴巴裡吸吮,而塞滿奶水的嘴巴就會引發吞食的反射動作。

仔細觀察,爸比媽咪可以發現寶貝有一些與生俱來的能力,例如:輕觸寶寶臉頰,他就會立即將頭轉向刺激;將東西放入嘴中,寶寶立即用嘴巴吸吮;如果將手指放入小手掌之內,寶寶立刻緊握手中物等等。不要小看這些反射能力,這些能力都是健兒門診醫師檢測新生兒是否發展正常的重要依據。

剛出生的嬰兒的平均身高為53~60㎝;體重為2500g~3500g,新生兒在出生後的三、四天內,因為水腫的消失及尿液的排出,體重會略微下降,但到了八、九天時又會恢復原來體重,之後便逐漸加重;孩子的平均頭圍為36~40㎝。

新生兒的睡眠時間很長,除了吃奶及清潔之外,有70%的時間都在睡覺,但每一段睡眠都不長,且沒有晝夜之分。隨著腦神經發育漸趨複雜與成熟,四個月左右才能睡得比較安穩,因此新生兒總是睡睡醒醒、斷斷續續的,也常在半夜中清醒,這樣的現象都是正常的,父母不用擔心。

有助寶寶發展的小秘訣
● 「回答」寶寶所有的訊息或聲音,讓他看見你的嘴巴在動。跟他打招呼,不妨誇張一點地點頭、擺動身體。
● 因為寶寶只能看清楚20~25公分內的東西,所以要靠近他,讓他能看清你的臉、顏色和搖動的指頭。
● 對寶寶唱歌、說話,抱緊他並搖動,拿東西靠近他的臉,以便寶寶能看清楚。

書籍簡介

不要低估你的孩子
如何發現孩子的潛能
本書是為初生至學齡前孩子的父母而寫,在學習歷程中的各個關鍵時刻,告訴你如何評估孩子的能力,精進孩子的技能。書中以精采的圖文呈現0-7歲身心發展變化,提供各式遊戲和活動,協助父母引發孩子的好奇心與學習動機,讓孩子的潛能完全發揮出來。

作者簡介
Dr. Miriam Stoppard
英國知名的嬰幼兒專家,出版多本專門討論嬰幼兒教養的作品,並定期於媒體專欄及電視節目中解答教養問題。
 

2簡易新生兒居家護理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生第一個孩子時,大家都有一個相同的感覺——手足無措。 雖然,上天賦予母親奇妙的「母愛」與「母性的直覺」,但是,照顧孩子還需要正確的知識與經驗,所以最好能多了解一點簡易的家庭護理常識。以下舉出照顧新生兒的幾點原則,供大家參考。

日常照顧
飲食
母乳是最好的食物。有許多母親因為工作的關係。無法親自授乳,或誤以為哺乳後會影響身材,孩子日後也不易斷奶,因而打消哺乳的念頭,花錢去購買「母乳化」的嬰兒奶粉,實在可惜。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除了奶以外,可以讓他吃一些新的食物,供給其他的營養。在添加新食物時,有些孩子第一次就能自然接受,有些孩子卻需要多次的嘗試才能適應。父母應該了解,孩子初次碰到新東西,難免會有退縮現象,這並不表示他故意不要或太挑剔,而是他還不習慣。做父母的不必強迫孩子馬上接受,而應耐心地多等待、多嘗試幾次,這樣比較有助於孩子飲食習慣的養成。

沐浴
以一天一次為原則,也可以視天氣情況而增減。對剛做母親的人而言。給新生嬰兒洗澡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孩子整個身子柔軟無力,而且滑溜溜的,很難抓牢。所以,剛開始時,最好請父親一起來做。比較不會手忙腳亂。

洗的時候,用手抹上肥皂,將全身輕柔地塗抹,皺摺的部位如頸部、腋下、腹股溝等處,要特別注意清洗。洗淨後。用大毛巾拭乾身上的水珠。並用棉花棒或小毛巾把肚臍處完全擦乾。尤其是對臍帶未脫落的孩子,更需徹底做好此步驟。否則容易感染,產生分泌物和異味。大一點的孩子在洗澡時,很喜歡拍打盆裏的水,以致水花四濺。這時,父母不要加以阻止,也不要動怒,不妨與他共享這份樂趣,孩子喜歡這段時間,就可以養成他以後愛洗澡的清潔習慣了。

給孩子穿衣服時,父母可以盡量地輕拍他、輕搖他、摟抱他或唱歌給他聽,使孩子由撫摸中感受到父母的關愛。

特殊照顧
新生兒黃疸(或稱為生理性黃疸)
血液裡的紅血球經常在製造和破壞,被破壞後,會產生一種叫「膽紅素」的黃色物質。新生兒的肝臟尚未成熟,不能產生足夠的酵素來處理膽紅素。因而膽紅素無法溶於膽汁中而排出體外,便會造成黃疸現象。這是新生兒很普遍的症狀,我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嬰兒有這種情形。出生後兩、三天,皮膚會由紅變黃,四至五天時最厲害,在七至十大時就會消退,早產兒則可能持續兩星期以上,大部分新生兒黃疸的症狀較輕,在皮膚不大黃的時候就會消退,對健康沒有什麼影響。

目前,許多嬰兒在醫院出生時醫生或護士會主動觀察其皮膚,以了解黃疸疾病的情形,有了疑問,就抽出嬰兒的血液來檢查,隔一段時間再作一次,看看黃疸的程度上升還是下降了,然後給予適當的處理。

出院後,父母要繼續觀察孩子的膚色,並儘量使屋內的光線充足,讓孩于能間接受到目光的照射。衣著方面,避免使用紅黃色衣服或包布,以免影響對膚色的判斷。此外,要注意孩子的食慾、活力、哭聲、不安等情形。假如黃疸的症狀出現得較早(例如:在出生一兩天內,就出現黃疸),或是黃疸的現象持續得大久,沒有在十天內消退,或有顏色加深的趨勢時,都應該立即就醫,否則,膽紅素的高度超過了安全範圍,會導致神經核黃疸,或影響到腦細胞,產生「腦性麻痺等後遺症」

發燒
這是一個警告信號,告訴父母「孩子有某個地力不對勁了」。有時,孩子一讓燒,父母就急著讓孩子吃退燒藥,這樣一來,燒是退了,卻可能不知道孩子到底哪裡生了病。所以,該注意的是危險的「病」,而不是「發燒」這個信號。父母應觀察孩子的活動情形和精神狀況是否異於平常,如果量出孩子發燒而又無法立即就醫,可以調整室內的環境,流通空氣;儘量減少孩子身上的衣服,多讓他喝水,或將冰袋枕置於頭頸部,用溫水擦拭身體,利用水分蒸發帶走熱量,處理完畢,應該再量一下體溫。年齡愈小的孩子,父母愈要注意,如果沒有醫師的指示,不可以隨便服用成藥。

註:此處「新生兒」是指出生未滿一個月的嬰兒。

3新生兒=磨娘精?認識新生兒的睡眠週期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新生兒沒日沒夜的,讓媽媽不得好眠。究竟小寶寶何時才能日落而息、一覺到天亮呢?

出生不到半個月的琬妤,凌晨一點多才吃過奶,到三點卻又扭動著身體,恐怕是又要吃了吧!一天24小時中,琬妤總是隨著自己高興醒醒睡睡,吃的次數頻繁又不規律,沒日沒夜的,讓還在坐月子的媽媽突然覺得︰「夜,怎麼那麼長……」

出生第一年的的睡眠特徵
究竟小寶寶何時才能日落而息、一覺到天亮呢?

關於這一點,研究發現︰在頭兩個星期,新生兒每天大約睡16~17小時,睡眠時間很不一樣,通常2~3小時,最長的是4個小時左右就有一個循環,日夜都差不多。所以,半夜起來餵奶是絕對少不了的,為了要撐過這一段「夜生活」,大人最好能夠盡量抓住機會不斷小睡。

約在3到6週左右,寶寶開始建立一個簡單的循環︰安靜—不安靜、夜晚—白天。所以,1個半月左右的寶寶晚上最長可睡大約6個小時,大部分的爸爸媽媽終於可以較安穩的睡個覺了。

在建立日/夜睡眠模式的這段過渡時期,不論寶寶有多清醒、多可愛,都不要在晚上和他玩太久,要讓他知道晚上不是玩耍的時間;需要開燈的話,也開小夜燈就好;如果他在睡眠中輕微的哭泣和翻動時,大人也不要很快就趨前加以照顧,否則他愈不容易深睡。

滿兩個月時,夜間睡眠可長至7小時;三個月時,全天大約可睡15小時;四到六個月時,嬰兒的睡眠需求每天大約14~15小時,已有明顯的睡眠週期,而且大都能一覺到天亮,生活規律已經可以逐漸與我們大人的生活吻合。

六個月到一歲之間,嬰兒每天平均睡13個小時左右。白天吃飽之後,在全身舒暢之下,他依然會想睡覺;不過,這種傾向不像以往那麼強烈,身旁若發生有趣的事情時,他仍會被吸引而不覺得睏倦。在夜晚,他可以睡12小時,中間不醒來,只偶爾睜開眼睛一下,馬上又會入睡。

九個月之後,當寶寶不想睡的時候,可以一直睜著眼睛;興奮或緊張的時候,他也會睡不著;而睡著之後,如果覺得媽媽離開身邊,他就會立刻醒來。

嬰兒的睡眠狀態與大人不同
對大人來說,完整的睡眠時段(包括平靜和活動的睡眠輪流交替),約需90~100分鐘;嬰兒的周期就短得多,大約只有50分鐘。換句話說,嬰兒睡眠的時間是50分鐘的倍數,也就是他可能睡個50分鐘、100分鐘、150分鐘或200分鐘再醒來。在睡眠的周期轉換上,比大人快速。

同時,大人的睡眠時間有80%屬於深睡狀態,20%屬於淺眠。然而,嬰兒大約有一半的睡眠時間屬於淺睡;尤其是幼兒通常都睡得很淺,只有20%~30%的時間是熟睡。所以,嬰兒比較容易受到內在與外來刺激干擾,像是肚子裡有空氣彆著、腸子的蠕動,或身體有時不自主的抽動、周圍的聲響等,這些都使嬰兒在夜裡比大人容易醒來。

另外,大人傾向於按時鐘過日子,但嬰兒沒有時間觀念,他的睡眠通常是受制於「胃」的指揮特別是出生到兩個月左右的嬰兒,只要肚子餓了,他就會醒來「立刻」要吃,一點也商量不得;但往往吃到一半,就出神發呆,然後又突然想起來似的繼續吸吮,之後可能又沈沈的睡去——從覺醒直接進入睡眠狀態,正是他睡眠上的另一個特色。

因半夜起來餵奶所造成的睡眠不規律,往往讓大人覺得很疲勞,而那個像是餓壞了的小嬰兒則是喝足了,就又平靜的睡去。很明顯的,這個又可愛又難纏的嬰兒,一點也沒有要當「磨娘精」的意思,他只是睡眠狀態還沒跟上大人的腳步而已。關於這點,大人真的只能多多包涵啦!

4勿置寶寶於險境——避免嬰兒猝死症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嬰兒猝死症,是指嬰兒突然且毫無預期的死亡,多半在睡眠中發生,即使事後解剖檢查,也找不到其真正致死的原因。凡是未滿一歲的嬰幼兒,都可能發生此「嬰兒猝死症」,尤其是2~3個月這段時期為最常見,但也有一些是在出生後的一、兩週內就發生了。

嬰兒猝死症不分人種、地域,在全世界都會發生。一般而言,其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一~三左右,北歐白種人較多,而東方的黃種人較少,但美洲印第安人則又較高。某些地區發生率之所以較高,可能反映當地的醫療環境及水準,醫師們是否認真的尋找及排除一些其他可能致死的病因,如:吸嗆而致的窒息死亡、突發性的抽搐痙攣、突發性的心臟失律、未被察覺的腦(膜)炎等等,也是可能因素。

和遺傳有關嗎?
最常被問的問題,就是這種猝死症,和遺傳有關嗎?是不是在嬰兒出生前就有預防措施?事實上,的確有一些遺傳疾病,尤其是新陳代謝方面,會導致嬰兒容易無法適當地代謝或吸收,影響呼吸及心臟功能,造成猝死症發生。

猝死原因眾多
寶寶為何會猝死,原因很多,還沒有定論,在醫學界也不斷的有新的發現和說法。近來,一般相信,嬰兒猝死症的發生,導因於眾多問題,甚至是由於許多狀況同時發生而造成。一種最被接受的可能性,是嬰兒大腦結構上的缺陷,所導致呼吸或血控制的失調。另一種說法是由於嬰兒本身發展遲緩,對外界刺激不夠敏感,反應能力也不足,在特定的狀況下,無法自我生存。

環境與照顧也有關係
當然,許多時候,家長的照顧方式以及寶寶所處的環境,也都藏有猝死症的因子,需要多加留意。美國小兒科期刊中曾有一篇研究指出,119位平均3個月大、突然、非預期死亡的嬰兒之中,88位即因嬰兒猝死症,並且約有一半的寶寶是與爸媽或其他人同床睡時去世的。其中,61%的嬰兒趴睡時死亡,76%的嬰兒睡在非專為寶寶設計的大床上。有30%的嬰兒則是由於他們的頭部臉頰遭到床單被單覆蓋而死。

如何避免嬰兒猝死
避免寶寶突然猝死,爸媽可以從生活細節裡,小心呵護。專家建議的方法有:

盡量讓寶寶仰躺著睡
一般家長大概都聽人說過,寶寶入睡時,盡量讓他仰臥,許多的研究報告都指出,仰睡確實可以減少猝死發生的機率,如果當寶寶不小心趴睡時,爸媽可以適時輕輕將他翻身。根據研究報導,新生嬰兒猝死的機率最高,有九成的猝死症發生在六個月大之前,家有新生兒的爸媽要特別提高警覺。直到寶寶學會自己翻身、選擇自己喜歡的姿勢,這時他也有能力在無法呼吸順暢時,將自己移動或抬頭,爸媽才可以放心讓寶寶仰臥或趴臥。

鋪床有學問
床墊最好選擇較硬、較平的,切勿讓寶寶躺在水床上。床單要緊緊套住床墊,別讓它隨便動動就被扯起來。睡床最好是靠牆,尤其是床頭與牆壁、床頭櫃之間避免留有空隙,寶寶才不會因為身體移動,不小心頭夾在縫隙中。如果怕寶寶著涼,盡量讓他穿著保暖的連身睡衣,而不是加蓋好幾層的棉被,或用被單將他包起來,這樣都會增加寶寶窒息的可能性。沙發、椅子都不是睡覺的好場所。最好將寶寶的搖籃放在爸媽的大床旁邊,隨時可以觀察照顧,也給寶寶足夠的安全感。

避免頭部被覆蓋
枕頭、墊子要儘量排開,尤其是在寶寶安睡的時候,不要製造讓寶寶頭部被掩蓋的機會。就連填充娃娃玩具也盡量避免。平時,也不要用布、衣服等等,蓋住寶寶的臉,來遮掩太陽光、或是用來減少噪音干擾。這樣的好意初衷反而會成了寶寶的生命威脅。

健康安全的睡眠環境
除了避免和過於肥胖的大人睡在一起,甚至有臨床研究報告指出,和過於疲憊、酗酒嗑藥、吸煙者一起共枕,小嬰兒會有較高的猝死率。另外,小新生嬰兒與兄姐、或是保母及其他照顧者同睡,常因為疏忽不留意,無法給予寶寶即時適當的保護和處理。若爸媽不能和寶寶同房睡,要記得提醒與寶寶一起睡的其他人,保持警覺。

從懷孕開始,媽媽就要拒絕抽菸,因為吸菸孕婦同樣會導致寶寶猝死機率升高。寶寶出生後,更要為寶寶拒絕二手煙的環境,小嬰兒無法自己提出抗議,這時就要爸媽的認真把關。在煙霧迷漫的環境生活,會影響寶寶的呼吸及神經系統發展,破壞他的警覺敏感度,尤其在睡眠中不易清醒,茲事體大,爸媽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另外,寶寶所處的室內溫度不要太高、避免為寶寶添加過多的衣物,因為太過溫暖的空氣會讓寶寶昏昏欲睡,有狀況發生也就不能即時清醒。觀察溫度是否過高,可以看看寶寶有沒有流汗、頭髮濕、呼吸急促或發燒現象。

所以,請為寶寶準備好一個免於睡眠不足、免於生命受到威脅的安全睡眠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