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爸爸與新手爸爸也有壓力症候群?

根據近期的研究發現,在太太懷孕及寶寶出生的3個月內,準爸爸與新手爸爸的憂鬱焦慮指數高低,與寶寶3歲時的情緒和行為問題之間有很強的關聯性,表示父親壓力跟孩子未來心理健康有密切關係!但很多爸爸囿於文化的影響,不善表達情緒,極需另一半或周圍的親友主動給予關懷或協助。

準爸爸與新手爸爸也有壓力症候群?

根據近期的研究發現,在太太懷孕及寶寶出生的3個月內,準爸爸與新手爸爸的憂鬱焦慮指數高低,與寶寶3歲時的情緒和行為問題之間有很強的關聯性,表示父親壓力跟孩子未來心理健康有密切關係!但很多爸爸囿於文化的影響,不善表達情緒,極需另一半或周圍的親友主動給予關懷或協助。

1準爸爸的懷孕心事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當一個男人知道自己的太太懷孕時,他的感覺可能是五味雜陳的,既高興又恐慌,也可能會矛盾,這些都是正常反應,重要的是,別讓自己陷入茫然與不知所措之中,只須輕鬆以對,妥善處理這些感受,設法調適即將改變的生活所帶來的衝擊,相信很快就能適應「爸爸」這個新角色的。

以下列出準爸爸常見的感受,這些反應都是正常的,是每個男人蛻變為爸爸的必經之路。當準爸爸能夠調適這些感覺之後,就向當個好爸爸跨近了一大步。

一、高興
若懷孕是夫妻所預期的,當太太說:「老公,我有了!」相信丈夫會高興得跳起來,笑得合不攏嘴。若丈夫有這樣的反應,太太是最高興的,所以丈夫的興奮之情一定要讓太太知道。

二、感到責任加重
當準爸爸高興過後,他會考慮到家裡即將多個孩子,將來要負責他的養育及教育費用,若太太要上班,便多個保母費,若太太辭去工作,便少了一份薪水,諸如此類的問題,他必須一肩挑起。再加上太太對自己的依賴加重,他更加感受到自己的責任非常重大。

三、矛盾
如果這個孩子不是夫妻預期中的,這時準爸爸的矛盾之情會蓋過興奮之情,因為準爸爸會想:我養得起他嗎?他會影響我的生活嗎?我自由自在的日子就要結束了嗎?我能當個好爸爸嗎?種種疑問在準爸爸腦海中盤旋。與其讓自己陷入茫然的恐懼中,不如想想,孩子會為這個家庭帶來多大的樂趣,因而較能高高興興地接受「爸爸」這個新角色。

四、感覺被冷落
太太懷孕時,會將注意力投注在自己及孩子的身上,因而使準爸爸感覺到被太太冷落了!其實,準爸爸應該化被動為主動,主動去關心太太和孩子,讓太太知道準爸爸的關懷和參與意願,那麼太太的懷孕期將會是甜蜜的三人世界。

五、準爸爸也會害喜
有些準爸爸在太太懷孕時也會出現噁心、嘔吐、體重增加、情緒不穩等害喜現象,稱為「擬娩症候群」,這是正常現象,是一種情緒的感染,不必擔心。

六、因性生活不滿足而沮喪
在懷孕初期因太太身體不適與害怕流產,會使太太的性慾降低;而懷孕後期則因荷爾蒙的影響及行動上的不方便,也會造成太太「性」趣缺缺。只有懷孕中期因為身心皆處於較好的狀態,才能進行正常的性生活。若準爸爸因為性生活得不到滿足而感到沮喪,這也是人之常情,此時最好的做法是改變平常習慣的做愛方式,創造一些讓太太感到輕鬆的性愛技巧,準爸媽還是可以「性」滿意足的。
 

2準爸爸的情緒也會影響胎兒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許多孕媽咪都知道,當準媽媽的情緒改變時,心跳頻率、聲調高低及身體釋放的激素都隨之改變,進而影響到肚子裡的寶寶,因此孕期應該盡量保持平靜的心情。不過,最近一項研究指出,準爸爸的情緒也會影響寶寶的發展

研究人員以參與挪威一項大型計畫的31,663個家庭為對象,調查孩子3歲時的社會情緒及行為發展情形,以及他們的父母在媽媽懷孕期間的心理健康狀況。研究顯示,大約3%的準爸爸出現高度憂鬱和焦慮情形,而他們的孩子在3歲時出現情緒及行為問題的比例明顯較高

研究者說明,準媽媽難免會感受到準爸爸的負面情緒,因此寶寶也連帶受到影響;並且,這些憂鬱的爸爸在孩子出生後,很可能持續以負向的態度育兒。

雖然準爸爸無法直接參與懷孕過程,請爸爸們不要因此輕忽自己對寶寶的影響力,盡量以緩和的語調跟媽媽溝通,尤其在孕期後期應避免爭吵,讓寶寶得以在愉悅的氣氛中成長茁壯

■ 資料來源/Pediatrics(2013)

3初為人父壓力大!爸爸也有「產後憂鬱症」?!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新手爸媽面對初生寶寶總難免手忙腳亂,有些媽媽因此曾罹患產後憂鬱症,但是,你知道,其實許多新手爸爸也可能發生產後憂鬱症嗎?

諮詢/張立人︱整合醫學專家、台大醫學院兼任講師

澳洲國立大學一項研究指出,當新生兒來到世上時,周圍的人都會產生焦慮感,這焦慮感並不只發生在媽媽身上,新手爸爸同樣會感受到新生兒為家中帶來的轉變以及角色的轉換。美國醫療文獻研究也指出,缺乏睡眠、育兒重擔,以及太太的產後憂鬱,都可能使新手爸爸疲於應付,導致每10個新手爸爸中,就有1個面臨初為人父的憂鬱症。

人夫→人父:角色轉換不良
張立人醫師指出,當寶寶出生後,爸爸需在短時間內轉換角色並提升親職能力,調適不順時,的確可能出現憂鬱相關症候群,包括心理上出現易怒、冷淡、疲累、缺乏活力、酒精及藥物濫用;身體方面出現消化差、胃口改變、腹瀉或便秘、頭痛、噁心、失眠等反應。

新手爸爸產後憂鬱的5大原因
相較於媽媽的產後憂鬱症多數在產後3個月內出現,張立人醫師表示,爸爸的產後憂鬱通常來得較晚,在一年內都會發生

國外研究指出,產後1個月內,爸爸的產後憂鬱症發生比例為13.6%;產後6個月內,發生比例為16.3%;產後12個月則為19.4%。由數字可看出,隨著寶寶月齡漸長、發生比例愈高,可能因為部分的照顧責任開始轉移到爸爸身上,例如:換尿布、餵食等工作,當壓力大量產生,憂鬱的情況也隨之出現。此外,新手爸爸產後憂鬱症發生的原因還有哪些呢?

原因1:工作+親職,雙重壓力調適不良
男性多半較少事先做功課、閱讀育兒書籍等資料,突然要當爸爸了,準備不足之下難免手忙腳亂;若剛好遇上孩子較難帶,如:過敏體質、易怒,會讓新手爸爸更挫折。有些爸爸害怕面對脆弱的小生命,還會將照顧寶寶的責任全推給太太、長輩或保母,抽離自己以逃避壓力。也有些爸爸開始酗酒、賭博、沉迷線上遊戲,甚至發展婚外情,可能都是角色調適困難的症狀。

此外,身為家庭經濟支柱的爸爸,肩負工作壓力之餘,還得思考寶寶出生後新增的各項必要開支,更是壓力倍增。若是年紀較輕的爸爸或是非預期懷孕,上述兩者的壓力則可能更大、需花更多時間調適。

原因2:情緒控制原就不好,雪上加霜
爸爸們容易壓抑情緒,當長期默默承受婚姻壓力,或本身原本就是較容易緊張焦慮的個性,又不肯承認自己不擅長育兒,都可能讓負面情緒雪上加霜。若是原本就有身心失調的症狀,如失眠、焦慮、憂鬱,更容易在此時復發。

原因3:婚姻關係缺少正向溝通
研究指出,媽媽有產後憂鬱者,爸爸發生產後憂鬱的比例會加倍,可見夫妻雙方的情緒是會互相感染的。

部分媽媽的產後壓力大,可能發生言語尖酸刻薄、指責配偶不幫忙育兒等狀況,當爸爸無力處理類似情形,便會引發無力感、自責的情緒,進而產生憂鬱症狀。此外,寶寶出生後,媽媽的重心幾乎全轉移至寶寶身上,爸爸們也常會有被冷落的感覺,潛意識裡透過憂鬱表現以獲得關注。

原因4:缺乏睡眠與休閒活動
新手爸爸白天要工作,晚上可能與媽媽輪流照顧寶寶而睡眠不足;原本的休閒及社交活動時間,如:與朋友相約吃飯、聊天等,也因寶寶出生而勢必有所減少,覺得被寶寶限制了自由。人際關係的改變,加上睡眠不足、缺乏運動,都易造成壓力持續累積。

原因5:孩子體重過低或早產
台灣社會晚婚、晚生育的狀況逐年升高,人工受孕的比例增加,都直接或間接地造成早產兒愈來愈多。早產或是體重過輕的寶寶(少於1500g),由於照顧不容易,一開始就住在新生兒加護病房,爸媽的育兒壓力也更大,加上親友間缺乏這類資訊的交流與協助,因此引起爸爸產後憂鬱的狀況極明顯,與一般的爸爸相較,約有3∼9倍的機率罹患產後憂鬱症(媽媽則是4∼18倍)。

面對這些新生兒到來所產生的焦慮和憂鬱,新手爸爸可能認為只是短時間的情緒低潮,多半選擇忽視。但在過程中,其實會帶給自己和媽媽、寶寶不小的傷害。

覺得缺乏支援、獨自背負育兒壓力的媽媽,可能認為爸爸不重視她與孩子、影響育兒和哺乳的情緒;情緒不穩、退縮的爸爸,不想與寶寶有互動,會讓寶寶缺少親子互動的刺激及認識環境的機會,間接導致日後在語言、行為發展上出現較遲緩的情形,對孩子的身心發展、健康都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延伸閱讀:紓解新手爸爸的「產後憂鬱症」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
 

4紓解新手爸爸的「產後憂鬱症」

作者 | 洪蘭職稱(如果有職稱欄位的話)

諮詢/張立人︱整合醫學專家、台大醫學院兼任講師

※前情提要:初為人父壓力大!爸爸也有「產後憂鬱症」?!

張立人醫師建議爸媽,在預防新手爸爸的產後憂鬱症上,可從全程參與媽媽的懷孕生產過程著手。爸爸若能從懷孕開始,陪伴孕媽咪一起經歷各階段的心路歷程,遇到問題時,夫妻一起蒐集育兒建議與相關補助資訊,並共同討論解決方式、調適心情,就能避免置身事外的育兒疏離感,也讓自己在寶寶出生後更快進入狀況、不至於手忙腳亂。

掌握HALT原則,紓解爸爸的產後憂鬱症
張醫師針對產後憂鬱症的紓解與調適,還提供了「HALT四原則」供爸媽參考:

避免Hunger:攝取營養均衡的飲食
低血糖會讓情緒低落、失去理性,爸媽在照顧孩子的同時,也要照顧自己,應積極攝取對大腦有幫助的均衡營養,別亂吃垃圾食物充飢,使憂鬱更嚴重。掌握「金頭腦飲食」的原則:
1.避免食用過多的碳水化合物
2.攝取蛋、魚、雞肉、大豆等優質蛋白質
3.吃包含Omega-3不飽和脂肪酸的好油,如:魚油、亞麻仁油
4.多吃各色蔬果,獲取充足的維生素B群、巨量及微量礦物質。

吃對食物,有助調節大腦的神經傳導物質(如:血清素與多巴胺),促進神經滋養因子(BDNF)產生,就能產生好情緒以應對壓力。

減少Anger:學習抒發與表達情緒
照顧寶寶時若已產生憤怒等情緒不穩的狀況,爸媽可輪流換手、暫時離開寶寶,避免一直處在壓力大、壞情緒的狀態中。不善表達情緒的爸爸,應嘗試為憤怒等負面情緒尋找出口,媽媽可以找時間與爸爸獨處聊天,親友也可以主動關心爸爸的心情,鼓勵他將委屈、壓力、挫折點試著說出來,練習做情緒管理。

避免Loneliness:尋求親友與另一半支援
請親友或保母適時協助,除了陪伴、關心新手爸媽,也減少孤單的感覺。夫妻間的互相支援也很重要,輪流照顧孩子之外,媽媽也別忽略伴侶發出的求救訊號,多表達對爸爸的鼓勵與肯定。若爸爸對餵奶、哄寶寶入睡較不擅長,可請他幫忙洗奶瓶、換尿布等較易上手的工作,不僅讓爸爸有參與感,還能逐漸建立育兒信心。

減少Tiredness:盡量保持充足睡眠或休息
充足睡眠與適當休息都很重要,若孩子半夜常哭鬧,夫妻可輪流起床照看,讓彼此都有休息的機會,避免一天24小時都是同一人照顧;同時善加利用政府給予的陪產假、育嬰假等政策與補助。此外,維持每週2∼3次的運動,也有助於身心健康。

已有明顯症狀,應盡早尋求專業協助
雖然在臨床上,爸爸發生產後憂鬱的比例低於媽媽,但這與爸爸較不願求助、疏於自我覺察,甚至用酗酒、抽菸等方式逃避也有關。張立人醫師建議爸媽,可先透過網路搜尋「愛丁堡產後憂鬱症評估量表」進行自我檢測,瞭解自己的身心狀況。若已出現明顯憂鬱症狀,如:情緒持續低落、明顯消瘦或失眠、有傷害自己或家人的想法,更應立刻尋求身心科醫師診療或夫妻諮商的專業協助,必能盡早獲得改善。

※本文出自《學前教育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