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友心切,孩子出手打人!

我兒子讀中班了,他很喜歡他的好朋友,最近老師告訴我,他在學校會為了護著好朋友,而排斥及攻擊其他小朋友,造成他的人際關係很差,我該怎麼幫助他呢?
孩子從二歲半開始,友伴就成為家庭成員之外,對他最具吸引力的對象。從那時起,朋友的重要性及影響力,隨著年齡的成長而逐漸加深,到青少年階段到達最高峰。   

孩子們的人際關係相當微妙,有自己獨特的選擇與判斷力,可能會形成「死黨」或「死對頭」兩種相去甚遠的友伴關係。而孩子率真的天性,使他們對自己的情緒及情感往往不加掩飾,對喜歡的朋友,百般示好,對不受他歡迎的友伴,則毫不留情地排斥。   

一般而言,稍有團體經驗的孩子都能瞭解,攻擊別人是一種不被允許的行為表現,但幼兒常因控制能力較差或某些特定因素(如:玩具被搶、成品被破壞,或是朋友利益被侵犯......),而在衝動之下以攻擊來表示憤怒,因此您兒子所出現的行為,並非不尋常;只不過,這種衝動的攻擊行為,在孩子們互動之際,常造成不必要的傷害,對孩子的人際關係有不好的影響。   

父母可藉下列幾個方式來改善孩子的這個狀況:

一、教導孩子如何表達需求及感受:   
表達力差的孩子通常較常出現攻擊行為,可運用反覆示範及教導,讓孩子瞭解應如何表達,並熟練這種「動口不動手」的社交方式。

二、以剝奪孩子喜愛的事物做為他出現攻擊行為時的處理:   
事前制訂規範,明訂攻擊別人的懲罰結果(如:不准打電動、不能吃點心),使孩子因不願喪失權利而產生自我約束的能力,減少攻擊行為。

三、委請老師協助處理攻擊情境:   
幼師對於處理孩子間的友伴衝突問題,有不少經驗,不妨和老師約個時間,共同商量可能的處理辦法,及雙方互相配合的策略。親師間的合作,在兒童問題行為的處理上,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四、擴展孩子的人際圈:   
適度擴展孩子的朋友圈,可分散他對某些朋友的依戀感。可請老師運用小組活動時間,增加孩子與其他同學相處的機會,亦可邀請孩子比較不熟稔的同學來家中做客。當所有的同學都成為他的好朋友時,這種因護友心切而產生的攻擊行為,也將消弭於無形了。

(以上問題由 信誼教養諮詢小組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