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22年3月1日發表在國際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公共衛生期刊》(The Lancet Public Health)的研究指出,每日步行步數與死亡率呈現高度相關,且每日的運動步數必須搭配年齡作為建議。
消脂保肝門診臨床實務上,很常聽到不愛運動者的各種心聲:「不喜歡流汗的黏膩感覺。」「上班太累沒有時間。」「不知道可以做什麼運動?」「覺得運動減重速度很慢!」…
運動的好處很多,但該如何掌握好幼兒運動的原則呢?簡單來說,先檢視孩子的運動量是否足夠,同時也要兼顧孩子的運動品質。每天至少一小時活動時間國立台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系副教授黃月嬋認為,小孩原本就愛動,只要爸媽不要禁止限制,他們自然需求的活動量其實就足夠了。成人會以運動半小時心跳率達到一定程度作為「有否
兒童要少用3C裝置、多運動,幾乎每個領域專家都在提醒的事,因為這兩件事攸關孩子的發展。國外最新研究證實,2歲幼兒每天使用螢幕的時間少於1小時,他們比較能控管自己的認知抑制行為,工作記憶力也比較好。若每天有從事超過1小時的肢體活動,工作記憶力還會再提升。
懷孕期,每晚失眠,睡眠品質很不好,有吃蔬菜水果,聽輕音樂,睡前按摩,也有適度伸展運動,但不論多晚睡或多累,常常半夜醒來、或是都會在早上四、五點清醒,該如何緩解才能一夜好眠?
你聽過「恆毅力(grit)」這個詞嗎?這個單字自從被心理學家提出「是比智商、天賦更重要的成功特質」後,儼然成為教育界中最熱門的字。調查結果顯示,恆毅力的養成,竟然與運動參與有極大關聯性!輯譯│江秀雪讓孩子學會「如何從失敗中站起來?」做一顆最堅強的砂礫(grit)!自從新一代心理學家安琪拉達克沃斯
健康不只是不生病而已!有些爸媽直到孩子上幼兒園,經老師提醒或和其他家長交流時,才意識到孩子的健康習慣有待加強,甚至發現自己家裡原來有許多「讓免疫力扣分」的錯誤觀念或不良習慣。
文/張志瑄︱臺大醫院臨床心理師您是否曾經擔心自己的孩子體重過重或肥胖呢?乃至於想要控制孩子的飲食、培養運動習慣、或調整生活作息呢?如果以上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代表您對於影響肥胖的因素具有基本的認識,也具備控制體重的動機或行動力。不過有些事情知易行難,知道如何為孩子設定飲食或運動目標是第一步,接下來
文/邱瑜婷|資深運動健護教練現在孕婦對生產方式有選擇權的意識,期待一個自然生產、溫馨、無恐懼的生產經驗。然而,身體本能雖然很會生小孩,可是生活習慣,不運動、焦慮、壓力等狀況,都會讓產程延遲,只有痛上加痛。可以找回本能生產力量嗎?當然可以的!好好運動、正確訓練、正確呼吸,還有,好好的解除長期焦慮與
我是懷孕前並沒有固定運動的習慣,但懷孕後體重不斷的增加,很怕生產後瘦不下來,也擔心太胖不好生,請問要如何吃才可以控制體重,又不會影響肚子裡的寶寶呢?運動可以幫助體重的控制嗎?
我38歲才懷孕,懷孕前,周末有空都會去游泳,但懷孕後,家人就要我多休息,不要再去游泳,以免動了胎氣!可是,我看懷孕社團裡,年輕的孕媽咪還帶著肚子裡的寶寶跑步?請問高齡孕婦,除了散步外,真的不能運動嗎?
滿3歲的孩子,跑、跳等基本能力已經具備,加上前庭正蓬勃發展,每天精力旺盛的像隻到處闖禍的小猴子。與其讓孩子在家裡四處搗蛋,不如多帶他們到戶外,讓大自然消耗他們的體能,同時培養健康身心。3歲半前庭蓬勃發展前庭掌管平衡感,它接收來自於頭部、眼睛與身體傳來的平衡和動作的訊息,然後傳遞給中樞神經,讓我們
加拿大蒙特羅大學一項新近的研究指出,幼兒園階段愛運動的孩子,到了小學階段比較沒有情緒困擾問題;同時也發現運動對情緒的影響男女有別,在男孩身上有明顯相關,女孩則未發現運動不足和情緒成長有明顯關聯。
臨床心理學家警告,近期有抑鬱和焦慮症狀者增加了一倍。加拿大研究顯示,由於 COVID-19 大流行,有相當比例的兒童和青少年正在經歷全球性的心理危機。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調查也發現,疫情期間因為運動量減少以及螢幕使用的時間增長,影響了兒童的心理健康,需持續關注。
懷孕中期進入比較穩定的階段,媽媽可以細細體會自己的變化,也可以輕鬆地準備寶寶的用品囉。別忘了好好吃、好好睡、適度運動,維持好心情。請一定要記得定期產檢,讓母子都健康。
疫情讓孩子的身體減少很多活動機會,但為了有更好的身體抵抗力,在家仍要有身體體能的訓練,第八屆信誼兒童發展國際研討會,在2019年曾以「運動與兒童全人發展」為題邀請義大利與美國兩位專家Dr. Caterina Pesce、Dr. Spyridoula Vazou分享示範教學,以下提供數個Dr. Vazou的活動示範,爸爸媽媽可以帶孩子在家練習,讓運動不只是運動,還能動學習,在體能遊戲中讓孩子的全人發展持續進步。
每個孩子幾乎都愛玩球,小徹也不例外。球可以誘使孩子做出手指抓握、手臂拋丟的動作,還能促進全身性運動和專注力。媽媽發現,最近小徹的丟接能力明顯進步,動作也更精確呢。
常做運動的小朋友,身體一定呱呱叫。快來跟著律動兒歌一起做運動!
居家學習時有許多爸爸媽媽會給孩子看線上的運動課程,信誼在2019年以「運動與兒童全人發展」為題邀請義大利與美國兩位專家Dr. Caterina Pesce、Dr. Spyridoula Vazou分享研究成果與示範教學,專家們認為過去的身體活動設計多落在單科線性教學,因為環境、文化和孩子的技能限制了教學的方式。
居家期間,體力旺盛的孩子活動空間變小了,許多爸爸媽媽可能認為可以讓孩子跑跑跳跳做些運動就好,但其實好的體能遊戲可以在過程中訓練和增加孩子一生都用得到的能力。
文/陳豐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博士後研究員、張育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講座教授在各個學校將體育課時間縮減的狀況下,父母親如何有效安排孩童的運動計畫變得格外重要。建立在提升學業表現的基礎下,本文嘗試提供一些科學研究來探討「到底需要運動多久?」、「運動對任何年齡都有效嗎?」等問題。&
想培養孩子的專注力,最好從他喜歡的遊戲下手。本篇以認知與動作發展的角度,介紹適合幼兒的分齡玩具與遊戲,並提供爸媽在和孩子遊戲時的陪伴建議。
很多爸媽以為,喜歡跑跳運動的孩子注意力比較低,而能乖乖安靜看書或學才藝的孩子比較專心,這其實是「誤解」,讓我們來檢視專注力有那些常見「迷思」,別再誤會孩子不專心。
四年一度的奧運,總是會激發一股運動風,不論是孩子或是家長,紛紛立志開始運動;也有許多爸爸媽媽送孩子去學體操、學游泳、學桌球等等,期許孩子成為未來的運動明星。然而,當孩子獨自在運動場上奮戰或是獨自面對練習的壓力,其心情沉重和孤單是成人難以理解的。台大體育組組長黃英哲老師,本身也是一位游泳選手的父親
每個孩子的體能及發展快慢不同,適合的運動也因而不同,聰明地選擇,不但可以啟發動機,更可以協助避免運動傷害;所以,兼顧孩子的興趣及能力,再設定正確的目標,是最重要不過的了!
騎腳踏車是相當健康的運動,但如果發生意外,所造成的傷害可能比其他活動都嚴重許多。爸媽教孩子騎腳踏車時,就必須同時教導孩子騎車的安全守則,讓孩子隨時留心保護自己,讓安全成為一種習慣。別忘了,安全上路,才能盡享騎車樂趣喔!
當孩子參加運動競賽的時候,在場外的爸媽往往比場內的孩子還緊張,緊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巴不得自己能下去幫忙把球給搶過來。爸媽重視孩子的體育活動固然是件好事,但您怎樣看待孩子運動競賽的輸贏呢?許多爸媽都知道要培養孩子的運動家精神,而所謂運動家精神,最基本的一點就是勝不驕敗不餒;然而,當孩子輸了比賽時
家裡有學齡期孩子的爸媽,大概很清楚知道這個時期的孩子,總是有著十足充沛的精力;媒體也不斷在倡導要多運動的觀念,但不是所有的運動都是好的,家長應該要有所選擇。運動也有發展階段性學齡期之前的孩子,手腳肌肉控制還未成熟到一定程度,不適合讓他們做強度太高的運動,玩玩球、一口氣跑三十公尺左右、騎騎腳踏車、
直排輪、滑板及滑板車是孩子極佳的體能活動,然而可能因為場地規劃不良,也可能是這類運動本身性質的緣故,意外事件時有所聞,總讓爸媽多了一份顧慮。到底該怎麼讓孩子開心又安全地玩呢?
大多數為家庭生計而奔忙的爸爸,平日可能沒有時間像媽媽一樣,照顧到孩子生活中的每一件細微小事。但有一件事,是對孩子的身心發展意義重大、而爸爸也一定可以勝任愉快的,就是帶孩子從事戶外運動。運動可以成為爸爸與孩子間親密關係的橋樑。藉由這樣的機會,爸爸能夠彌補與媽媽在教養介入程度上的落差,讓忙碌的爸爸與
運動有益健康,但是許多人都沒有恆心徹底執行。其實如果你的計劃很方便也很適合,你就會樂意去實行它。
讓小小孩在學校專心一整天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美國研究指出,孩子每天課前做體操運動,上課的注意力都變得更好,大腦的運作更佳,數學和閱讀能力也紛紛提高,連行為偏差的問題都減輕了……
家有小小孩,爸媽只要從每天簡單的正確運動和飲食做起,就能讓孩子和自己擁有好心情;喜歡養寵物的爸媽,還可以善用毛小孩來療癒家人喔!
文╱林啟禎|成大醫院骨科部小兒骨科主任、成大醫學院教授兼主治醫師一對年輕卻又焦急的父母,帶著剛滿四個月的心肝寶貝,來到門診問醫師:「為什麼他們的孩子站著的時候,無法兩個腳掌平貼放在地上?」醫師反問道:「四個月的小朋友連坐都不會坐,為什麼要抱著他站呢?!」父母想想也對,便回頭問站在後面真正照顧孫子
相信嗎?現在孩子的運動量是30年前的一半!日本最新的調查發現,30年前的小學生一天走路約27,000步,如今只剩下大約11,000步了,其他活動也隨著生活方式而遞減中。
幼兒運動基礎動作裡,移動性動作有跑步、走路、跨跳、爬行、垂直跳等;穩定性動作有翻滾、旋轉和平衡等;操作性動作則有投擲、拍、踢、接球、跳繩、跳箱等。3歲前基礎動作做得不夠多,之後做進階運動時容易遇到瓶頸。建議爸媽多利用各種遊戲鞏固孩子的運動基礎能力,為將來學習更多技巧性運動做好準備。以下的運動遊戲
骨折及脫臼的預防是甚於治療的,小孩因為好動的傾向及其粗動作協調的限制,使其容易跌倒或於運動、外出或休閒活動時引起意外。因此,儘量選擇及佈置安全的環境,並於平常教導小朋友活動及交通的安全觀念是很重要的。
在人類生命的初期,能夠控制身體各部分的肌肉,有效地支配自己的行動,充分發揮身體運動機能的過程,稱為動作的發展。這對幼兒而言,無非是一項重大的進展,他可以開始拓展自己的生活領域,探索這個世界了。
產後運動的目的在於預防或減輕因生產造成之身體不適及功能失調情形,主要是協助骨盆韌帶排列恢復、腹部及骨盆肌肉群功能恢復,並使骨盆腔內器官位置復原,而且能夠使產婦恢復窈窕曲線哦!
一項研究指出,台灣1/3的男性不運動,更有高達2/5的女性不運動。爸媽不愛運動,當然也不會重視下一代孩子的運動,更別提帶著孩子一起運動,如此要指望孩子建立運動習慣自然就難上加難。因此,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在感覺動作發展上奠定好基礎,爸媽首先自己要動起來,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運動典範,改變靜態為主
一般說來,兩歲前的嬰兒在行走及手的操作能力方面進步得很快,由於不斷地練習使用,使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增進。2歲後,這些基本動作能力,在幼兒期間將發展為手的動作及全身運動的動作能力。有這些技能作為基礎,難怪他們能活活潑潑、精力充沛,不停的探索世界了。
準爸媽在孕前、產前做好準備,父母有很好的身體素質,在飲食、運動、作息、情緒的調養上達到一個很好的狀態,讓精子、卵子以最好的品質出現,加上孕期的養護,這樣就能生出健康的寶寶。
深夜十一、二點了,小奇還是沒有睡意,終於哄他上床了,卻還是看見他翻來覆去,一副完全不想睡的樣子。不知道他到底什麼時候才會睡著呢?... 充足的睡眠對成長中的孩子十分重要,但如果家中孩子是小夜貓子,愈晚精神愈好,或者雖然上床了卻總是睡不著、睡不好,爸媽要如何幫助孩子呢?由於入睡時間會受作息週期和環境因素影響,所以,對症下藥才能真正改變睡眠習慣。本文教您如何藉由睡眠記錄、環境佈置、飲食及運動管理來幫助解決睡眠的問題,不只對孩子有用,想要改善睡眠品質的大人也可以試試看喔!
在懷孕時作適當的產前運動是有好處的,例如:可促進血液循環、預防便秘、增強陰道的肌肉彈性及張力、避免靜脈曲張、減輕腰酸背痛、使生產順利等等,對準媽媽好處多多喔!那麼有哪些產前運動是懷孕早期就必須做的呢?
防疫期間待在家中的時間增加,國民健康署提供居家運動3妙招,提升防疫能力:1.伸展或肌力訓練:如瑜珈、仰臥起坐、伏地挺身、彈力球、彈力帶,或在客廳來回走動、原地扭腰擺臀跳舞。2.利用室內運動器材:如室內腳踏車或跑步機等來維持身體活動與運動。3.做健康操:兒童及青少年可做快樂體操和遊戲;成人做上班族
多運動能促進大腦功能的整合,有益學習,思考記憶也更強,父母要放手鼓勵孩子去打球、游泳,愛上各種活動。
一項研究指出,台灣1/3的男性不運動,更有高達2/5的女性不運動。爸媽不愛運動,當然也不會重視下一代孩子的運動,更別提帶著孩子一起運動,如此要指望孩子建立運動習慣自然就難上加難。
一個真正健康的寶寶,除了氣色紅潤之外,四肢肌肉是否結實、感官知覺是否靈活,也是爸媽需要注意的。
文/王宗騰 台北市立大學體育系主任某個晴朗的下午,有個小一孩子拉著媽媽的手,很開心的拿著一顆皮球要媽媽丟給他接,媽媽也很開心的跟孩子玩著投接球的遊戲。媽媽投了高飛球、平飛球,孩子興奮地想把球接起來,但是都沒有成功,不是打到自己身體,不然就是球碰到手之後又快速的彈開。媽媽不知道為什麼孩子
給家長及教練的十個「永遠記得」1.永遠記得,兒童並不是個「縮小的大人」。家長及教練千萬不要被熱心所沖昏頭。即便是兒童的表現超出預期,也應該對他們能力的極限有常識性的了解,不要預期他們有「奇蹟式的突破」。2.永遠記得,應該讓兒童去參加他們所喜歡的運動,而不是去參加他們被規定或強迫的運動。如果他們喜
2011年5月,衛生署公佈多項市售飲料含有塑化劑成分DEHP,引起社會震驚。舉凡益生菌粉包、運動飲料、果汁、果醬、水果粉、優格粉、嚼錠、鈣片及茶飲料等都有問題,食品種類涉及一般成人和孩子的食物。
在過去的觀念中,總認為爬樓梯是很適合孕婦的運動,不但危險性低,而且很容易作到。的確,爬樓梯不但可以加強心肺功能,還可以強化骨盆底的肌肉,但是對準媽媽來說,體重的負擔再加上重心容易不穩,在上、下樓梯的過程中,是非常容易造成腰酸與膝蓋受傷的問題,必須格外地注意。那麼如果不爬樓梯的話,準媽媽還能作什麼比較簡單的產前運動呢?
整理報導/黃美湄(信誼「運動與兒童全人發展」國際研討會摘錄)為期三天的第八屆信誼兒童發展國際研討會,以「運動與兒童全人發展」為題邀請義大利與美國兩位專家Dr.CaterinaPesce、Dr.SpyridoulaVazou分享研究成果與示範教學,台灣學界由師大體育系研究講座教授張育愷綜合分享相關
暑假到了,暑假作業裡頭一定有一項「讀書心得報告」,有些學校會有指定的書單,有的學校可能只規定要寫幾篇,但沒有規定要讀什麼書。不過,不管學校是怎麼規定的,能利用暑假開開心心多讀幾本自己喜歡的讀物,既可娛樂自己,又能增進閱讀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根據教育部推行的全國兒童閱讀運動,預期小學低年級的孩子每年至少要讀80本書,也就是平均每週要讀兩本書呢,您家的孩子每天讀幾本書呢?暑假正是課外閱讀的好時機,不如帶孩子去書店或圖書館挑幾本好書吧! 不過,究竟小學生該看些什麼書呢?在面對書架上陳列各式各樣、琳瑯滿目的童書,家長常會覺得很疑惑,到底什麼樣的書適合孩子閱讀呢?以下提供幾個挑書的原則,給父母做參考。
我家男寶貝的活動量大,食量也不錯,午睡也睡得很好,但晚上就拖到11~12點才肯睡,請問有什麼活動適合在家做、又能消耗他的體力呢?
我家寶寶目前1歲半,體重8公斤,體重過輕,所以想補充一些可以增加體重的營養品,藥局店員推薦喝胺基酸可以長肌肉,還說運動員都是喝這個,請問1歲半的小朋友真的適合嗎?
3歲男孩子上小班,幼兒園老師說他不會兩腳離地跳,要爸媽多多陪他運動。可是小孩子平常很活蹦亂跳阿,不會兩腳同時離地跳是什麼原因,如何改善呢?
孩子的本性是好動的,只要爸媽不禁止,他們自然需求的活動量其實是足夠的。年幼孩子的活動和大人的運動不一樣,他們是以生活遊戲為主軸,在玩玩停停之間,強化動作發展,也同步培養出好體力。
研究指出,台灣男性1/3不運動,女性更高達2/5不運動。爸媽不愛運動,帶著孩子一起運動或重視孩子參與體能活動的可能性就降低。但是,運動和體力的好壞有直接關係嗎?怎麼觀察孩子的體力好不好呢?
寶貝現1歲2個多月,目前還不會走,如果想牽她的手輔助她學走,她只會站著或腿軟坐在地上,請問可以做什麼運動能促進或讓她想走?
產檢時醫生判斷胎位太低有可能會早產,告知要少動並用托腹帶,請問還有什麼要注意的嗎?可以運動嗎?
妹妹一歲,最近配方奶明顯喝的少,很喜歡吃飯跟麵,也喜歡喝水,運動量也夠,但卻便秘,像羊咩咩般的一粒一粒,有時一天便四次,因為每次都只便幾粒,喝市面優酪乳有擔心糖份高或其他人工添加物太多,所以考慮讓她吃益生菌,這樣好嗎?但也擔心會不會吃了就要一直不斷地吃?
懷孕17周,有時肚子會有抽筋、刺痛感,抬腿的時候肚子也會變硬,這是有什麼問題?可以抬腿嗎?
請問懷孕後期還可以騎機車嗎?游泳呢?做運動時要注意什麼?
懷孕19週,有時散步、運動完後,或是久站、久坐後就會覺得肚子緊緊硬硬的,但沒有任何疼痛或不適,請問這是子宮收縮的徵狀嗎?
懷雙胞胎,因為個子不高,醫生建議留一個以避免早產,但寶寶都很健康,所以還是決定留二個,是否在懷孕初期可做些散步及瑜珈等輕量運動,能有助於預防早產呢?還是乖乖躺在床上比較好?
懷孕35週,肚子右側有種像是運動過度的抽痛,類似拉傷的感覺,是因為肚子太大,翻身太快拉傷嗎?現在睡覺翻身起床都會抽痛,該怎麼處理?
懷孕29週,產檢發現胎位不正,醫生說要做運動來調整。寶寶目前大小正常,也很好動,請問除了運動外,有沒有其它的辦法可以調整胎位呢?
我家寶寶目前4.5個月大,現在躺在床上時都會很習慣性的往左翻身 (仰、趴,右翻還不太會), 讓他運動翻身不是問題,但是他睡覺時也似乎會不自覺的翻身,我們很怕他翻過去後會壓住口鼻不能呼吸,該如何預防?
懷孕32週,胎位不正,有運動,有時肚子會硬硬的?這是正常的嗎?
小二生身材偏瘦且矮小,醫院檢查沒發現問題,建議多吃多動,請問該如何挑選適合孩子的體能運動?如果需要拉筋會影響孩子的成長嗎?
兩個孩子分別是4歲及1歲4個月,都有午睡的習慣,大約是2到2.5小時,請問該如何規畫外出運動的時間呢?有什麼活動是可以讓妹妹也參與、哥哥也覺得有趣的呢?
小寶貝3歲了,跳躍的動作還是不太敢做,跑步時也很容易重心不穩,有哪些運動適合他這個年齡呢?
家裡有9M寶寶,在家大部分玩耍時都拿著玩具啃,較少爬,只喜歡扶圍欄站,是因為活動環境無聊嗎?這樣會不會運動量太少?
孩子快6歲很喜歡去泳池玩水、也很想學,但是鼻子及眼睛碰到水會害怕,如何讓孩子漸進式學會游泳,或是可以從事何種運動?
妹妹現在4歲半,帶她去體驗親子體操,但是很多動作她都很害怕、緊張、不敢玩,甚至一摔跤就哭著生氣說她不玩了。無論怎麼鼓勵、陪伴、一起玩都沒有用。她對剪貼、繪畫等靜態美勞活動感興趣也很在行,但是對於運動類的總是興趣缺缺。我應該繼續鼓勵並持續帶她體驗她不喜歡的運動嗎?或不要強逼她?
小寶貝今年5歲,在運動跑步的時候,很容易跌倒,從後面觀察他跑步的樣子,感覺都卡卡的,該如何幫助他呢?
現在孩子普遍缺乏運動,如果孩子願意或喜歡運動,父母大多非常樂見。只是大人經常忽略孩子沒有判斷危險的能力,家長沒有注意到運動設施的安全防護、輕忽看似安全的環境、或未教導正確的熱身與技巧,都可能造成孩子生理和心理的運動傷害。
小朋友在運動前仍需花費足夠的時間與準備於暖身運動上(包括熱身與拉筋),這不但可以降低因受傷所帶來的挫敗感及嚴重傷害的長遠影響,更是在養成習慣後,到成年時仍受用不盡!
寶寶手部運動的發展,可以明確地傳達成長的進步。手的活動跟著大腦的發展同步進行著,隨著每個月的成長,手部運動也發展得更自在、複雜了。
或許你愈來愈覺得自己彎腰撿東西有點吃力?背後有人叫你,回頭看的時候脖子卻扭到了?別以為身體僵硬是老人家的專利,現代人長坐少運動的工作生活型態,不到四十歲也是一天到晚筋骨痠痛,肌肉僵硬。如果再不多運動,老化就發生在您身上囉!
迎接21世紀的第一個季節 ~ 2001春夏,流行鮮豔與粉嫩:黃色、綠色、粉紅、湖水藍、珊瑚粉,都是很活潑的顏色。如果在將這些顏色穿在0-3歲的小小孩身上,就更能襯托出寶貝的亮麗與可愛!
早上起來總覺得頭腦不清醒,但又不得不起床,不妨調整一下您和家人的睡眠作息時間,早一點起床運動吧!想像一下,早晨的微風迎面吹拂而來,雲彩後的陽光多麼溫和,一家大小在公園裡跑步,感覺身體的每個細胞都在唱歌……如何?您是不是已經躍躍欲試?
輕鬆舒適的穿著,是居家休閒與外出運動的必需。不過,即使對機能性的需求大過美觀性,家居服與運動服還是能夠兼顧流行的。怎樣能讓孩子穿得又炫又舒適呢?
色彩多樣的變化和獸毛皮的質材花紋,是2000秋冬的流行重點...
運動可以消耗過多的熱量來幫助你控制體重,否則過多的熱量會在體內以脂肪的形式儲存。體重的增減是經由熱量的攝取和消耗來調節,不管做什麼運動都是對熱量消耗有幫助的喔。
規律的運動可改善心情和對情緒的掌控,並可以預防肥胖,還可消除因長時間坐著,而導致的脂肪堆積和腰酸背痛。當你開始猶豫今天要運動還是偷懶時,請想想以上這些好處!
如果你有一陣子沒有運動,一開始可以做一些耐力的運動譬如:走路,游泳等一些比較舒適的運動。以較慢的步調開始會使你身體比較不容易疲勞;一旦處在較佳的狀態,可以逐漸增加耐力運動量。
平常很喜歡塗鴉的小雯子,看到念小一的小表姊練習寫字的生字簿,她也來參一腳,認真地拿筆在簿子上「寫」字,雖然小雯子剛上幼兒園,但媽媽還是很擔心現在拿筆會不會太早?寫字是很精細的操作能力,除了涉及神經系統,配合手臂、手腕及手指各部位的肌肉協調,手眼統整能力更是不可缺乏,還得具備對抽象符號的了解與記憶。更精確地來說,感覺統合專家高麗芷在《感覺統合》(信誼)一書中指出:在完成「寫字」這個動作之前,孩子要透過眼睛瞭解字的大小、形狀及紙筆的位置關係,再透過手部的觸覺及運動覺,正確感覺手中的筆,並能使出適度的力量。
「子宮和腰子是女人最脆弱的部位,平日一定要顧好,避免受寒。」這是老一輩婆婆媽媽的諄諄教誨,甚至還有「顧子宮」的古早味阿嬤級妙方指出,夏天用舊的運動衫,冬天則用舊衛生衣剪成30公分寬的護圈,睡覺時套穿在腰下,才能為子宮與腰部取暖。從婦產科的觀點來看,膀胱、陰道、子宮等骨盆腔器官是由骨盆底肌肉群 (又稱提肛肌肉群)所支撐,懷孕時,支撐子宮周邊的肌肉韌帶和陰道的肌肉層,會像吹氣球般慢慢展開來,產後則處於鬆弛狀態;而懷孕時與產後便秘、用力咳嗽或提重物,使腹部的壓力增加,導致子宮周邊的肌肉韌帶鬆弛,也會使子宮往下方垂墜。常見的情況包括應力性尿失禁、陰道鬆弛、子宮脫垂等。
其實在懷孕期間,孕婦若能定期且適量地作些產前運動,不但可以減輕懷孕初期害喜的不適,更能促進自己與胎兒的健康;更重要的是,良好的體能是順利生產的必要因素,而產前運動能夠增進體力,增強耐力,訓練生產時要使用的肌肉,讓生產過程快而順利…
瑜珈是全球風靡的運動,能讓人保持身體的能量及優雅的體態,又能安心定氣,是一種很好的運動。然而,幼兒階段的孩子可以學瑜珈嗎?會不會造成發育不良呢?
羊水是指在懷孕過程中,環繞在胎兒四周之液體。羊水除了早期妊娠提供胎兒適度營養,於懷孕中期還提供胎兒運動、生長、呼吸道、消化道循環以及胎兒尿液排泄的場所,可說是胎兒生長過程中必備之生存條件之一。然而羊水過多或過少會嚴重影響胎兒的健康,不可不慎!
根據統計,目前國小學童有肥胖傾向者高達一成五至二成,雖然少部分孩子肥胖是遺傳因素,但是「吃得多、動得少」卻是造成大部分小朋友肥胖的真正主因。因此幫孩子減肥需從飲食、運動方面著手。
減肥是沒有捷徑的,真正健康而有效的減肥方法是生活型態的改變,也就是建立正確的飲食習慣,以低熱量均衡的飲食,配合適當的運動,最重要的是要有恆心及毅力,減肥才能持久,也才能成功。
「減肥」已幾乎成為全民運動!然而,你真的需要減肥嗎?雖說胖容易使健康亮紅燈,但太瘦一樣不健康。那麼如何知道自己是否該減肥呢?首先要看看你的體重是否在理想體重之範圍內。
簡單又不激烈的伸展運動,是最適合準媽媽自己在家練習的產前運動。在此,奇蜜提供準媽媽最實用、簡便的產前運動指導,不但有產前運動的作法與效果,還有照片配合說明喔!
下課十分鐘是最令人提心吊膽的時刻,這一段時間常有意外的發生:同學在遊樂場互相推擠跌倒、遊樂設施因不堪過度負重而倒塌、年久失修的窗戶、樓梯、欄杆在長期損壞腐蝕下而斷裂
準媽媽想要輕鬆懷孕、體態優美、生產順利,就一定要做好產前運動,然而該如何運動才不會傷害到自身及胎兒呢?
因為平常比較少攝取蔬果,最近每天早上都會喝上一杯蔬果汁,在運動期間做補充,但許多朋友說喝果汁會造成寶寶過大及妊娠糖尿,請問是否不要喝比較好?
阿義的運動量不小,照理說,應該能吃能睡才對。可是,阿義的媽媽每天為了孩子不肯吃飯,頭痛極了。正餐吃少了,還沒到下一餐,可能又會要吃別的,這時候該給他吃,或是硬下心腸不給,也是令媽媽猶豫不定的。雖然也曾想過不要逼孩子吃飯,可是一旦被老人家數落把孩子養得那麼瘦小,媽媽只好又端起碗來追著餵了。這樣好嗎?還是讓他自己決定要吃多少呢?
幼兒們常常會相互比較與自己有關的事和物,若再加上外在因素的影響(例如︰加油、鼓勵),無形中會促使他想要更盡力、表現得更好。然而,不管是幼兒運動會或任何活動,讓幼兒在參與中享受這個活動,累積各種活動經驗,創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我們不要把成人的價值觀和對輸贏的虛榮心加在孩子的身上,增加他們的心理負擔。
最近許多青少年在體操、游泳、桌球以及花式溜冰等運動項目的表現驚人,引起國內外體育專家及運動醫學學者們開始關心兒童的運動競賽與訓練的問題。 目前,國內對兒童的運動訓練,大多是從八~十歲才開始施行。因此學齡前(六歲以下)的幼兒發生運動傷害的情形並不多見。但是近年來,由於運動風氣的普及、運動人口的增加,幼兒參與活動的機會愈來愈多。由於幼兒的身心發展尚未健全。在心智。反應、肌肉、耐力,以及協調等各方面的能力都不成熟,如果運動方式不當。使會造成傷害。下面為您介紹一些有關幼兒運動傷害的問題。
夏季尤其容易孳生蚊蟲,近年來感染登革熱的恐慌,更是令人談「蚊」色變,各地接連興起清掃家園的運動,希望將有害蚊蟲徹底消滅。 除了感染疾病的危險之外,更實際的是,被蚊蟲叮咬後產生的痛、癢症狀,會讓孩子覺得很不舒服,若是不停抓被叮咬處,可能導致皮膚紅腫、潰爛,嚴重的話,還會影響孩子的情緒與日常生活作息。 看著孩子身上一點一點的「紅豆冰」,真是讓爸媽心疼不已,也警覺蚊子大軍已在居家環境周圍悄然出現,必須盡快做好防蚊措施。但市面上種類繁多的防蚊產品,效果真得如電視廣告中那麼神奇?爸媽到底又該如何選擇?本週特別企畫分析了各種常見驅蚊產品的效果,以及使用時的注意事項,提供給爸媽做為參考。
主動學習、吸收懷孕資訊,是女性成為母親前最重要的任務。因此,本週特別企畫挑選了懷孕期間最重要的十大議題,為準媽媽解惑,內容包括:「懷孕第一個徵兆?」、「母血篩檢唐氏症多精確?」、「超音波掃瞄重要嗎?」、「第一次胎動的時間?」、「子宮裡很安靜?」、「預防妊娠紋?」、「為什麼不能吃肝臟?」、「適合孕婦的運動?」、「分娩的過程?」、「新生兒長得什麼樣?」,藉此希望每位準媽媽都能平安順利地度過懷孕的每一天。
你知道為什麼一根頭髮落在手臂上時不會有什麼感覺,但若換成一隻小螞蟻在手臂上很輕地走時,卻會讓人大驚失色?為什麼當你一腳踏入水中搖擺的小船時,會自然地伸開雙臂保持平衡?為什麼你可以一下子就判斷出這是不是自己小寶貝的哭聲?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感覺和反應,需要大腦處理我們的視、聽、觸、味、運動、平衡等等感官所接收到的一連串訊息,並對這些刺激做出適切的判斷和回應。這就是所謂的「感覺統合」。
聽說,孩子聽音樂可以提升智力,是真的嗎?曾有一陣子相當流行的「莫札特效應」是怎麼一回事?兒歌或民謠等其他音樂,是不是就沒有效果呢?還是,這些都只是商人的推銷之詞?該怎麼看待或利用,音樂可能帶給孩子的正面幫助呢? 事實上,讓孩子接觸音樂的原因,就如同接觸其他的活動,像是閱讀、運動、美術、遊戲一樣,都是為了讓孩子因此可以有不同的刺激與經驗。而給予孩子豐富多元的音樂刺激,在潛移默化過程中,總會有一些神奇魔力留下,當累積越多,音樂的力量就發酵得越快。到那時候不用莫札特,孩子也可以表現得相當出色呢!
游泳的事前準備工作與注意事項,是要確實的掌握與遵守;這樣才能是真正健康有安全的游泳運動。
運動飲料只適合在腹瀉或嚴重嘔吐時,才可給孩子食用,以幫助維持體內水分及電解質不至缺乏;平時若多食用,會使孩子不愛吃正餐。
你知道為什麼一根頭髮落在手臂上時不會有什麼感覺,但若換成一隻小螞蟻在手臂上很輕地走時,卻會讓人大驚失色?為什麼當你一腳踏入水中搖擺的小船時,會自然地伸開雙臂保持平衡?為什麼你可以一下子就判斷出這是不是自己小寶貝的哭聲?這些我們習以為常的感覺和反應,需要大腦處理我們的視、聽、觸、味、運動、平衡等等感官
完全哺餵母乳的媽媽每天可消耗掉500-1000卡路里的熱量耶!這比起做什麼運動、吃什麼減肥藥來得健康,且又能達到全身均衡美的功能,而且對初生嬰兒營養素維持及抵抗力增加有顯著的幫助哦!
「減肥」幾乎是一項全民運動,但真正能減得成功、減得健康的卻不多,倒是減肥減出問題的時有所聞。究竟什麼樣的減肥方法才安全呢?
相信每個媽媽都想在產後恢復曼妙火辣的身材,但有很多媽媽卻在產後身材變形,其重要的原因是過度進補及缺乏運動。那麼產後該怎麼吃、該怎麼動,才能擁有人人稱羨的辣媽身材呢?
女兒三歲三個月大,有天在公園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玩飛盤,就說想要一個,我答應她如果看到就買給她。有天去運動用品店,剛好看到軟式飛盤,她選了粉紅色放進購物籃中,還自己提去結帳,結果出了門口就突然狂哭說:「我不要飛盤,我要還給老闆。」還有一次是綁東西的橡皮筋斷了,我請她去拿一條新的來重綁,綁著、綁著又突然哭著說:「我不要換新的橡皮筋。」她三歲之後常這樣突然大哭,是為什麼呢?需要特別注意什麼嗎?
我是一位比較資淺的幼教助理老師,我們的幼稚園裡有實施體能課程,請問體能課程對幼兒能啟發什麼?對幼兒往後會有何發展與影響?
請問在國內,是否有專門為嬰幼兒設計的運動場所,或是遊戲場?另外,幼兒一天要活動幾個小時才算夠?
請問產後多久可以運動呢?又要幾個月後才能正式開始從事激烈運動(例如打羽球)呢?
肢體動作型學習風格的孩子,是個精通踢踏舞步搖手擺腦,精力充沛的運動健將。也許你會認為,那些活潑好動的孩子,總是靜不下來好好看書,一有空就往外跑,到處玩球、追逐,如此怎麼能學到東西呢?但事實上,有些孩子確實可以透過肢體活動或是運動練習,進行更有效率的學習。
寶貝現1歲2個多月,目前還不會走,如果想牽她的手輔助她學走,她只會站著或腿軟坐在地上,請問可以做什麼運動能促進或讓她想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