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級的數學學習開始涉及更抽象的概念,例如分數、小數、幾何與資料分析,對許多孩子來說是挑戰,也是機會。桌遊正是一個很好的工具,可以幫助孩子在遊戲中理解這些抽象的知識點,同時激發他們的興趣與學習動機。
玩樂是孩子的天性,特別是對於剛進入小學的孩子,遊戲化學習正是絕佳的方式。桌遊不僅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還能讓數學變得有趣而不枯燥,讓他們在無壓力、充滿樂趣的環境中打好數學基礎。
小學一年級孩子的學習旅程充滿挑戰,從學寫注音到面對考試,父母該如何幫助他們克服挫折、積極學習呢?心理師將分享專業建議,帶領家長學會情緒調節、正向回饋,幫助孩子累積學習信心,迎接未來挑戰。
運動不只是鍛鍊身體,對學習、情緒、人際關係都有很大的幫助。從小鼓勵孩子嘗試不同的運動,可以幫助他發展出自己的興趣專長,爸媽若是一起學習,更能豐富親子聊天的話題。
AI是現在的潮流,父母不必去擋,因為擋不住,硬擋還會破壞親子關係,但是需要知道如何去應對,如何引導孩子利用AI學得更多更好。下面我們先談AI的學習,再談不要因AI而失去自己原有的能力。
在孩子出生前,許多爸媽就開始準備各種玩具、圖書,甚至安排了課程,期望能給孩子最好的資源。但在這些精心安排當中,會不會忽略了更重要的事呢?其實,孩子真正需要的不多,爸媽日常的陪伴和互動,才是幫助孩子發展認知、情緒和社交能力的基礎。本集《升級父母力》單元,我們邀請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幼兒與家庭科學學系
在科技時代,許多小朋友都習慣用網路查詢字詞。但面對茫茫資訊海,如何有效搜尋與理解正確內容,卻需要具備扎實的詞彙基礎與判斷能力。相比之下,紙本字典能幫助孩子建立穩固的詞彙知識,還能提升耐心與自主學習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您是否擔心孩子在學習時很難集中注意力?希望他們能記住老師教過的內容?研究顯示,大腦發育與營養密切相關,而透過飲食中的多種營養素,爸媽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學習力與專注力。一起來認識促進大腦發育的食物,為孩子的學習打氣吧!
專注與自我控制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能。在節奏快速繁忙的世界裡,有太多事情需要記住、處理和跟上腳步。父母該如何幫助孩子學習及練習這些技能呢?
孩子剛上小一,11月導師就通知說他易分心常需要提醒,建議帶他去做評估。孩子容易好奇身邊的事物,喜歡畫畫手做,對喜歡的事會很專注;但注音學習成效偏弱(8月曾上正音班但沒有從頭學),每天早上都鬧著不想上課。不過,兩週前開始上國字,他就滿喜歡的,學習情況就好多了,但還是會忘東忘西,遇到注音就不愛,實在是不知道如何幫助他……
三歲的小傑是家中的獨生子,媽媽常為了他「心不在焉」、「講什麼都當作耳邊風」的行為而感到苦惱。才剛上幼兒園一星期,老師從小傑的學習狀況以及與他人互動的種種反應,懷疑他可能有聽力問題,要媽媽趕緊帶小傑去作檢查。但是媽媽心裡想:小傑在新生兒時期聽力篩檢很正常,怎麼可能有聽力問題呢?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有與他人互動合作的機會,這種社交體驗和技能不只是工作場合需要。當孩子從小能了解和體會與他人合作的重要性,養成團隊合作能力,就足以累積出豐富的軟實力。
在台灣,幼兒園和小學的菜園種植和食育教育逐漸受到重視。這些活動不僅讓孩子學習如何種植,還能了解食物的來源、生命週期,懂得愛護自然環境。周婉湘老師分享她旅居美國成為小學菜園媽媽的經驗,爸媽也可以帶著孩子在家嘗試種植和模擬進行延伸活動。
生命中有許多重要的事情,是學校沒有教、課本裡沒有的知識,我們要如何帶孩子來認識呢?楊德昌導演說:「電影可以擴展三倍的人生!」一部好的電影能夠串起我們的共鳴,打開孩子與世界的連結,發現自己內在,是最好也是最棒的情感教育,更可以開啟許多親子互動的話題。本集「親子玩學團」邀請到「兒童電影教育推手」陳建
大家都說,夫妻爭執在所難免,但你知道父母吵架將對孩子造成何種影響嗎?新世代的孩子除了要學習自我肯定、自我表現之外,更需要有尊重他人、與人溝通協調的能力。夫妻間若能做到相互尊重,有衝突時好好解決,便是給孩子最好的示範與身教。
我的大兒子今年3歲半,從小學習表現都很不錯,我每天都幫他安排學習課程,希望他表現的更好。但是我先生不但不支持我的做法,甚至還給孩子壞榜樣,例如:邊看電視邊罵髒話、喜歡搶孩子手中的書看,一點都不尊重孩子。我常忍不住在孩子面前和他吵架,有時真希望他不要在家最好。每次孩子一問我:「為什麼爸爸都可以」時,我就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才好,也對自己無力改變先生而深感氣惱。
在輕快熟悉的旋律節奏,好記好唱的歌詞中,引發孩子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搭配簡單的互動玩法,或是語詞替換遊戲,符合孩子好動、愛玩的天性,加乘語言學習效果,是孩子初接觸英文、建立語感的最佳入門。
你知道嗎?社交技能可不是上學進入團體生活才學習,或者入社會上班之後才用得上。早在嬰兒期,寶寶就會對熟悉的照顧者做出微笑表情,也會試著模仿照顧者的表情和動作,這些都是社交技能發展的重要里程!
過了炎熱的暑假,又有一批小新鮮人將進入國小就讀,卸下圍兜、告別遊戲的童年,取而代之的是進入一個陌生的學習環境。由於國內小學和幼稚園間無論在學習內容和教學方式上都有一段差距,孩子初進入一個迥然不同的學習環境,是否會遭遇適應上的問題呢? 許多爸媽在孩子的小學適應上最普遍的困擾是偏向學習方面的問題,例如:「別人的孩子都學會了,我家孩子為什麼還不會?」「為什麼功課老是落後,是不是學習不認真?」其實這種焦慮的心態,反而為孩子帶來了壓力。到底家長應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又應該如何幫助孩子適應新的環境呢?
聽Podcast》孩子遇挫折就放棄?用腦科學打造韌性,學會不怕失敗小爾最近很喜歡跟妹妹一起玩益智的下棋類遊戲,剛開始小爾都自己訂定遊戲規則,常導致妹妹一下子就輸了,於是媽媽決定陪著兄妹一起玩,也慢慢引導哥哥妹妹遵守遊戲規則……情緒敏感的年紀事實上,孩子很小的時候,並沒
熱門專題【心理韌性從小培養】影響孩子一生的軟實力聽Podcast》孩子遇挫折就放棄?用腦科學打造韌性,學會不怕失敗文/王雅涵心理師心理師的歡樂之旅遊戲總有輸贏,但每次跟孩子玩,好像我都要讓著他,否則他一輸就生氣就不開心,這樣孩子是不是無法經歷挫折?如果他到外面跟同學玩也這樣該怎麼辦?會不會被別人
孩子個性衝動,在學校跟老師起爭執,說了不禮貌的話,爸媽可以怎麼陪伴孩子,學習適當的應對態度呢?期待孩子改變,需要給他方法,也要給他時間。
眾所周知,情緒影響很多層面,包括一個人的健康、免疫力,甚至是學習的成效。研究證實,心情好,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更勝一籌;而善用靜坐,則讓人達到最大的自制力,穩定情緒。
新手父母滿懷欣喜迎接小寶貝,想給孩子最好的一切。資深兒科醫師強調,從懷孕開始,提早替自己的心愛寶貝準備的最重要禮物,絕非物質上的種種,而是學習如何當個快樂稱職的父母。有10件事情是必須預作準備的。
文/洪蘭(腦科學專家)智力是會隨年齡和環境改變的很多父母迷信智力,當孩子學習不好時,就怪罪孩子不夠聰明。其實,學習跟態度的關係大於跟智力的關係。智力是會隨年齡和環境改變的,也就是說,智力測驗的分數不是永遠不變的。中國的父母特別在乎孩子聰不聰明,不了解成功的人通常不是最聰明的人,而是最有毅力的人。
上一集「升級父母力」單元,慧玲老師和大家分享如何在暑假期間幫助孩子適應小學生活。然而,從幼兒園進入到小學,正式邁入學習的旅程中,許多爸爸媽媽會擔心孩子跟不上學校的進度,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本集節目中,慧玲老師就要來細談小一新生的學習,解答家長們最關心的問題:十週的時間真的能學好注音符號嗎?提
爸媽知道什麼是學習力嗎?雖然學習力和專注力一樣都與大腦的運作息息相關,但它們的歷程卻截然不同。學習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像是學騎腳踏車——從完全不會到變得熟練,我們需要從外部接收刺激訊息,再透過身體反覆練習,才能讓大腦進行記憶、理解,最終達到靈活應用的階段。因此,當孩子在學習
兒子上小一,寫作業常不認真又沒耐心,陪他寫作業就像在打仗。跟他說過很多次,該做的事情要先做,老師對於他的不專注和拖拉習慣,曾建議去上安親班。我已經安排他上了一年週三晚上的讀經班,最近週日還參加主日學,這樣會有幫助嗎?
上學以後,孩子每天的生活就在家和幼兒園間轉換度過,爸爸媽媽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好3樣家庭功課,幫助孩子順利轉換心情,他的幼兒園生活和學習,自然就能事半功倍。
注意力是學習的重要基礎,寶寶注意力的久暫,有其發展的軌跡,然而,注意力也是可以被訓練的,在了解孩子注意力的發展之外,配合適切的方法,可以提升寶寶注意力的持久。
一個人能否專心,牽涉到很複雜的機制。雖然影響孩子注意力的內在和外在因素實在不少,但「爸媽」在增進幼兒專心度的過程中,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想讓孩子專心學習,醫師建議爸媽必須回歸到生活的根本。
容易分心的孩子,特別需要大人的陪伴與關注;想讓孩子專心學習,爸媽平時的身教也很重要。無論閱讀、遊戲、飲食,帶領孩子一起體會「專心」的感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我的女兒現在是幼兒園大班,5歲,從小她的專注力就稍嫌差一點,在玩玩具和閱讀時,注意力總是很快就分散掉,也因為個性活潑,在課堂總喜歡跟老師同學聊天。在學習上明明都教了幾十遍她還是會忘記,總要爸媽提示才能回答正確,老師說她開學至今似乎還沒從放假中回神,很容易分心。上小一前可以用哪些方法引導她在學習上更專心呢?
培養專注,首要在我們是不是給孩子一個可以不分心、可以專注學習的環境。 透過簡單遊戲,從小培養專注,讓未來學習力更強。
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負責指揮身體的各個部位和分泌激素,管理各器官各司其職,負責思考、學習、記憶、情感等複雜的心理活動。父母與其花辛苦加班賺來的血汗錢去替孩子潛能開發、右腦開發或參加記憶補習班,不如用科學的方法認識大腦機制和功能。
台灣學童的近視率始終居高不下,學齡前孩童就有近視的案例也在門診中時有所見,推論與太早接觸3C產品或是過早的近距離用眼學習有關。近視一旦發生就無法回頭,因此必須從預防著手,不要近視最好;若真的近視了,應在初期就進行控制,以避免走向高度近視。
台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王珮玲教授表示,觀察孩子的氣質愈早愈好,因材施教也愈早愈好,如能正確地引導孩子,孩子未來在人際關係與學習上出現困難的機會也會減少。
Podcast搶先聽》為何有的孩子超難帶?有的像天使?不同氣質的教養技巧文/柯華葳︱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行動設計/柯華葳、編輯部小孩有個性,而且每個小孩都不同,有的頑固、有的挫折忍受力強。有些父母發現老大神經大條、老二則常常擔心「天會掉下來」,而這些個性特質從小就顯現出來,長大後似乎
因為工作忙碌,許多家長沒有時間做早餐,只能選購便利商店或早餐店的麵包、漢堡或三明治,搭配上果汁、調味奶、奶茶作為孩子的早餐。這些常見的食物作為早餐,竟然會比不吃還糟糕?正確的早餐應該如何吃呢?
現代社會中的孩子幾乎和大人一樣忙碌,晚睡變成一種常態,在學校門口常看見邊打呵欠邊進入學校的孩子,實在令人心疼。睡眠不足對孩子身心發展的影響不容小覷,讓我們一起來了解睡眠的重要性吧!
您聽過學習障礙嗎?在台灣,大約每20-30位學生當中就有一個有學習障礙,他們智力正常,卻因神經功能失常,對「聽、說、讀、寫、計算」感到困難。更讓人擔憂的是,有許多孩子的困境並未被察覺,他們被誤解為「不夠努力」、「不專心」。長期的學習挫折可能使他們早早失去學習樂趣,變得被動消極,甚至可能引發個性或行為上的問題。為了避免這些情況發生,我們要呼籲家長們正視學習障礙的問題,尤其是在學齡前的早期階段就介入幫助。
現代家長是數位原生世代,從小就習慣用電腦、手機及平板來進行學習或娛樂,成為父母後,3C產品自然成為育兒工具的選項,同時也帶來許多挑戰和困惑。讓我們透過臺灣幼兒發展調查資料庫的追蹤研究,來深入了解3C育兒的問題吧!
小孩剛讀幼兒園中班,學習狀態和人際交友都不錯,但有點嚴重的「分離焦慮」,送他到學校後,一定要陪他進幼兒園,進教室之前還囑咐我們要在樓梯那等他下課不准回家,我都跟他說『好,會在樓梯那等他下課』,因為不說『好』的話,他就會哭著不進教室或不進幼兒園,當然不可能真的留下來等他到下課,但接他放學時就會在樓梯那等他,回到家後,他問我戶外活動時間,他走樓梯下來為什麼都沒發現我,我都騙他說『剛好上廁所了,所以沒看到我』,剛開始他相信,但好幾次戶外活動時間,他走樓梯下來都沒發現我後,他現在又吵著他不要去學校,一直哭著說他在學校會很想我、有擔心我...之類的話,不知道該用什麼方法讓他能不再天天哭著去幼兒園?
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爸媽常盼望著懷中的寶貝能夠慢慢學習獨立。 但從6個月開始後,卻發現寶寶搖身一變成了「黏皮糖」,別人一抱,就哭成了淚人兒。而且,到了1歲多,寶寶「黏人」的功力更是有增無減。 連爬帶走的小傢伙不僅常跟前跟後,只要看不見媽媽,便哭得聲嘶力竭,連媽媽上廁所或洗澡都得開著門;每次媽媽一出門,親子就像上演一場「生離死別」的戲碼,讓媽媽感到困擾不已!究竟,孩子為何會這麼「黏」?爸媽又該如何做,才能讓孩子「黏」得恰到好處呢?
媽媽們,您是否還在努力告誡另一半少和孩子一起玩平板或手機?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不妨轉變想法,邀請爸爸們善用數位工具,陪伴孩子從玩樂中學習!
藝術創作是孩子們調節情緒和學習穩定情緒的最佳途徑之一。藝術治療師分享4種父母在家就能陪孩子玩的藝術活動,不僅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還能幫助孩子調節情緒,大人自己也會覺得很療癒喔!
孩子在生活和學習上隨時都會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父母的責任是引導他怎麼面對問題,從中學習找出解決方案和做出好的決定。孩子越早開始學習解決問題,長大後就越能應對更大的挑戰。
想讓孩子學習獨立,爸媽切忌從小處處保護,捨不得讓孩子自己動手。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生活中提供耳濡目染的機會,帶著孩子動手作、多體驗,好好過生活。
五到六歲之間,孩子通常開始上大班了,每天在學校裡聽老師朗讀許多故事,並開始學習文字的閱讀。本文介紹五歲孩子的閱讀發展特色,並根據這些發展特色推薦適齡書籍和共讀策略,協助父母陪伴孩子踏上獨立閱讀的道路。
六到七歲的孩子開始上小學、進入正式的讀寫教育,他們發展到什麼樣的閱讀階段呢?讓我們來了解適合他們的書籍和共讀策略,協助父母陪伴孩子從「學習閱讀」邁向「閱讀學習」之路。
小小孩為什麼也需要嗅覺訓練呢?嗅覺訓練其實不只是在聞味道,重要的是能把聞到的味道表達出來,這樣的練習也會連動情緒表達。透過嗅覺訓練表達抽象的情感,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學習。
每當新學期開始,關注孩子學習成長的您是不是又和孩子一起擬定新的學習計畫呢?怎麼學習才會更有效?腦科學專家洪蘭教授直言「睡覺最重要!睡飽了,學習才會有效」。
「可不可以不要哭,好好說話不行嗎?」信誼基金會最新出爐的調查顯示,在3~6歲語言表達學習的關鍵期,每個年齡層都只有半數家長表示,孩子會用語言代替哭泣或發脾氣來表達,近一半的孩子遇事是用哭鬧代替口語表達情緒。為什麼孩子感到生氣或恐懼時經常會大哭呢?
孩子8歲了,他有很多負面的情緒,例如:害怕、焦慮、憤怒,最近非常會回嘴,學習動機低落,在家裡常常跑來跑去,也不喜歡主動交新朋友,只願意跟固定一個同學玩。我們該如何幫他呢?
陪孩子長大是父母再一次經歷童年的機會,小時候玩各種遊戲的經驗,在陪孩子玩的過程中再次浮現,有時讓人不禁思索:既然「玩」對孩子的成長與學習有這麼多的好處,大人為什麼停止遊戲了呢?聽聽旅居美國的周婉湘老師怎麼說……
孩子上學後,許多父母對孩子在國、英、數等主要科目上的學習成績表現出極大的關注。然而,我們也不應忘記音樂、美術和體育等藝術類課程,它們為孩子打開另一扇窗,在孩子的成長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
根據過去 23 年發表的19相關研究綜合回顧及實測結果,驗證以數字為基礎的桌遊,對於幼兒學習表現有正向影響,數學認知能力甚至有機會提高52%。
根據一項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研究指出:不論孩子在上幼兒園前的表現有多優秀、多突出,如果開學後的「過度期」適應不良,期末學習表現及社交行為技巧都不會太好。
家中孩子即將上小學,對爸爸媽媽和孩子來說都是一件大事,不僅孩子需要準備,爸爸媽媽也要做好準備,一起迎接這個成長學習的新里程。
家庭是最早、最重要的語言學習場所,爸媽則是深具影響力的啟蒙老師,提供孩子一個豐富的語言學習環境,是發展過程很重要的任務。
情緒的處理與表達是需要學習的。孩子要怎麼學會面對「生氣」,說出自己的感受呢?最好的方法就是,爸媽從小能夠接納孩子、提供引導和示範。
睡眠不足會影響突觸中跟記憶有關的蛋白質的製造,甚至影響海馬迴中的DNA和跟學習有關的基因。
您可能認為孩子每天都有準時睡覺,但您知道嗎?只要每天少睡一小時,就可能導致反應遲鈍、記憶減退、注意力渙散,甚至影響精細操作、思考能力和學習效果!快來看看您的寶貝應該睡多少時間才足夠吧!
學習游泳的過程,最需要克服的,應該就是對水的恐懼吧!要讓孩子克服心理障礙,爸媽需要花費很多心力。試著從平時的活動時間,帶著孩子做一些親水性的遊戲,日後在面對偌大的游泳池時,就不至於感到害怕。馬上開始,和孩子一起試試看!
當孩子對很多事情有意見,想要自己嘗試,抗拒幫忙時,您會覺得孩子越來越不受控?還是歡喜看待呢?讓我們一起來認識自主性的價值,學習用適當的態度和方法,幫助孩子長出自主力。
幼兒1-3歲階段,父母最關心的就是孩子的詞彙量是否能順利增長。然而,孩子就算已能理解大量詞彙,卻常缺乏機會練習。這時候最需要父母營造溝通情境,引導孩子以最自然的方式發展語言能力!
最新英國研究指出:嬰兒是靠童謠強調的押韻、旋律變化,來學語言的。而且這樣的韻律學習,從胚胎時期就開始了!
儘管年輕人生育下一代的意願逐年降低,但在一項針對8,500個英國家庭的調查研究中,仍可以看見親職和育兒的正向趨勢。年輕父母比一般人想像的更有耐心,更願意付出時間。
如果說「家,是最好的語言教室」那圖畫書肯定是陪孩子練習說話、擴展說話力的最佳媒介了。希望在增進親子關係、享受共讀樂趣時,同步提升孩子語言力,圖畫書應該怎麼挑選呢?
許多爸媽熱衷於從小讓孩子學才藝,但是如果沒有興趣,又沒有好老師,才藝課往往變成最想逃避的學習。學才藝對孩子的人生究竟是加分還是減分?
「分享」在成人的眼中是個美好的品德,但是在兩三歲孩子的觀念裡,卻是有違「常理」,要尚處於「自我中心」的孩子,出自於內心、主動的與人分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您也有類似這樣的孩子,也別太在意,這是發展中正常的過程,孩子們可以透過父母的教導,學習到「分享」這個利他的社會行為。
爸媽可能發現過,當孩子有強烈的學習或做事動機時,他會學得更好、做得更好。既然動機這麼重要,在生活中如何才能幫助孩子發展出強烈而良好的行為動機呢?
在假期的閒暇中,孩子有充足的時間去追尋自己的興趣。父母可別一頭熱的為孩子排滿各種課程營隊,不妨先好好觀察孩子的喜好及能力,引導他們為自己有興趣的事物而學習。
你的孩子是否有充足的睡眠呢?他有自己放鬆的方法、知道如何紓解壓力嗎?不少家長可能會想,小學生的生活應該無憂無慮吧!哪有什麼壓力?其實現代孩子的學習需求與學業壓力,可能是超乎我們想像的……
有些爸媽聽到自學力,馬上聯想到「在家自學」,認為這是對學校沒有信心或無法滿足個人需求時的一種選擇,自己孩子有去學校上課,就不需要培養自學力。如果你也這麼想,那就是窄化了自主學習的內涵了。面對未來的世界,其實每個孩子、每個人,都有機會、也有必要發展出自學的能力。
聽說剛入學的小朋友很容易得傳染病,我的小孩沒有上過學,很擔心他會不會一上幼兒園就一直感冒而影響學習呢?請問有甚麼方法可以盡量避免嗎?
許多家長都知道「閱讀力」是孩子學習的核心關鍵能力,但我們該如何陪伴孩子,讓孩子愛上閱讀,享受閱讀的樂趣?隨著孩子成長,又該如何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並且逐步提升閱讀理解的能力呢?
在資訊快速流通的時代,孩子可以從書本中、網路上、手機上、環境中得到五花八門的內容資訊,有些可能非常有價值,而有些則是錯誤百出。如果孩子有深度閱讀理解的能力,他就可以篩選出好的、有用的資訊,進而能夠透過閱讀,進行終身學習。父母該如何培養孩子這樣的關鍵能力呢?
無論是閱讀或遊戲的時候,爸媽請注意孩子的反應,適時地回應並且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孩子,孩子將會學得更好。
近年的新課綱非常強調閱讀素養,讓台灣家長更加體認到閱讀的重要性,只是書海浩瀚,許多父母不知該如何挑選書籍給家中已經開始學習閱讀的孩子。如果您也有同樣的苦惱,不妨試著從經典文學開始吧!
大自然蘊含生命的感動與驚喜,也充滿了知識。帶著孩子從小好好用感官體驗生活周遭的變化,或是在家中營造一畝小小的園地,就能邁開向自然學習的腳步!
你的寶貝,正處於哪一個塗鴉階段?下一步會畫出什麼來呢?在繪畫發展的過程中,孩子需要日積月累地學習、觀察、操作練習。一般父母或師長,常不自覺地以自己過去的學習方式,或以成人的角度來觀看、指導孩子畫畫;事實上,對孩子的繪畫發展有充份地了解,才能真正協助他展現更多屬於自己成長階段的不同特質,並有充份自信進行下一階段的學習。
女兒剛滿一歲三個月,從會走路開始就像小蠻牛一樣,整天橫衝直撞想出去走走。她最喜歡爬樓梯,但是走不穩,多半要手腳並用才行。請問寶寶走樓梯的姿勢有一定標準嗎?怎麼樣才知道是學習時機?
女兒剛滿1歲3個月,從會走路開始就像小蠻牛一樣,整天橫衝直撞想出去走走。她最喜歡爬樓梯,但是走不穩,多半要手腳並用才行。請問寶寶走樓梯的姿勢有一定標準嗎?怎麼樣才知道是學習時機?
新生兒知道些什麼?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0-3歲寶寶的大腦正精密地建立起錯綜複雜的連結和迴路,不斷透過思索證據、下結論、進行試驗、解決問題……等,開啟對人事物的認識。一起來看看下面的例子吧!
多運動能促進大腦功能的整合,有益學習,思考記憶也更強,父母要放手鼓勵孩子去打球、游泳,愛上各種活動。
現今生活步調緊湊,過於重視學習或工作的人可能因忽略了身體的警訊——內感覺,而發生過勞猝死。感覺統合失調的兒童向來有內感覺失調的困擾,已被納為關注議題之一。關心孩子的你,請來認識內感覺的重要性,以及有哪些活動可以提升內感覺!
眼睛,不僅是嬰幼兒的學習之窗,也是他表達喜好的另類方法。在很多嬰兒實驗中,還沒有行動和語言能力的寶寶,往往已能透過眼睛的追視或觀看停留時間的長短,以表達他對事物的興趣高低。當然,當寶寶聚精會神,睜著一雙晶亮眼睛作「研究」的時候,他也正在盡情地觀察與學習呢!
感覺統合失調會造成5~16%的孩子,在生活、學習、社交、自我意識等方面,產生程度不等的缺乏效率、成就低落、滿意度差等現象。所以,及早發現孩子是否有此問題,及時處置,刻不容緩。
越來越多的孩子生活充滿了壓力,但成人通常會輕忽孩子所承受的壓力,因而無法瞭解孩子的感受,警覺壓力來源。孩子遭遇壓力時,最重要的是讓他瞭解到自己並不孤單,並學習找出壓力來源、練習處理的策略,透過各種方法克服壓力。
想法是可以轉換的,換了一個想法後,往往心情、態度也會跟著改變。這是情感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環。
奇怪呀!明明是上個月的事情,孩子怎麼會說成是「昨天」?孩子記憶力不好,還是孩子說謊呢?其實,三歲的孩子對於抽象的時間概念是漸漸形成的,由自己的經驗與成人的互動學習中,在腦中建構出時間的概念。
你是否曾因孩子無法靜下來看書而責怪他?其實只要用心培養,每個孩子都會是愛看書的。看書是一種智性的活動,它的確需要嬰幼兒去感受、去想、去聯結,「看書」是個需要大人帶領,讓幼兒從模仿而內化的學習過程。
「孩子不能安靜的聽我念書,不是扭來扭去,就是一直插嘴,怎麼辦?」你擔心著寶寶的閱讀起跑點,似乎走岔了。其實,嬰幼兒與你共讀時的「聒噪」和「好動」,是他們學習閱讀 (Learn to Read)的起點喔!
如何將孩子的為什麼,轉化為有意義的探索與學習?透過本文來告訴您。
爸媽育兒時總是有甘有苦,如果能夠多一點幽默感,不但親子之間多了潤滑劑,孩子也能從小培養出幽默感,學會用更機智與輕鬆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和學習。
孩子上小學之後,開始接受正式的語文教育,因此,學齡兒童的閱讀能力發展,包括:注音符號的學習、認字的技巧、文意內容的理解及有效的閱讀策略等,和學校的語文課程是息息相關的。
我們的孩子處在多元的語言環境中,不僅要學說話、學母語、學外語,坊間還有各種圖書、童謠,以及多媒體互動工具。在這種環境下,爸媽該掌握哪些原則,才能促進孩子的語言學習呢?
小安已經上大班了,在幼兒園裡總是碰碰撞撞,不是弄傷別人,就是自己撞到桌椅;在學校睡午覺和夜晚上床時都很難入睡;脾氣易怒,畫畫或玩玩具時常常因為反應不靈活、做不好而生氣。小安的行為讓老師和爸媽都傷透腦筋。 小安的行為並非無法改善。早在40多年前,美國職能治療師Ayres, Jean A博士就針對智能正常,也沒有腦傷或明顯神經系統問題,但在學習、行為或情緒上有問題的兒童,投入研究,建立了一套解釋神經系統與兒童學習、行為問題之關係的理論及治療原則,也就是所謂的感覺統合理論(Sensory Integration Theory簡稱SI)與感覺統合治療。
當買到或吃到問題食品時,大人會為了自己的健康和金錢損失,爭取應有的權利或合理賠償;而無法為自己發聲的孩子,爸媽要如何守護他們,讓孩子從小也能學習建立飲食的自主權呢?
擁有阿公阿媽的愛,真是孩子的福氣,爸媽非常需要扮演橋梁的角色,來促進代間的互動,請帶領著祖孫一起做...
文/秦榮華美國辛辛那提幼兒發展中心專業顧問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爸媽不需以特定模式框住他們,而是要懂得觀察與陪伴,讓孩子以自己適合的方式學習,開啟自己的學習旅程。 我們常希望孩子能乖乖地坐在桌前寫字,或靜靜地坐著聽故事,一旦孩子無法坐久而動個不停時,我們就會擔心孩子注意力不夠,或是孩子日
閱讀是一切學習的基礎,也是促成人類終身學習的關鍵能力。提供三個小秘訣,讓爸媽更輕鬆掌握共讀的技巧與方法!
爸爸媽媽知道嗎?多數專家研究都顯示,寶寶在出生後即有情緒反應,這些基本情緒是天生就有、不需要學習的,而是隨著年紀發展,慢慢地浮現出來。這篇文章將告訴各位爸爸媽媽,寶寶的快樂、悲傷、憤怒、恐懼,甚至是忌妒、內疚、同情等情緒,是什麼時候開始產生、寶寶又會如何表現?
小孩目前2歲9個月,讓他學習一些簡單的生活自理,如穿褲子、扣扣子或玩遊戲,只要一次失敗就會說我不會、我不行,想要逃避,怎麼做才能讓他不害怕挫折?
你還記得小時候是如何學會說話的嗎?嬰幼兒語言專家──Golinkoff與Hirsh-Pasek教授以實證的研究為你「還原現場」,並聯合為寶寶發聲,讓你了解寶寶在學說話的過程中,無師自通的祕密!
傍晚六點鐘,媽媽下班把妮妮從保母家接回來,正想做晚飯,妮妮卻哭鬧著要人陪她玩;面對寶寶的要求,真是捨不得拒絕。有什麼方法可以讓妮妮學習獨立,自己一個人玩?
當父母發現孩子有興趣觀察自然或是很有實驗精神,下一步,或許就開始計畫安排孩子上科學課、培養孩子成為科學家……其實,只要在生活中多用點心,父母陪孩子學科學並不困難。
潛意識的學習,大腦學習,沒有休息時間,也沒有界線。 你以為不重要的訊息,卻可能已經深深影響著你的決定。你給孩子什麼環境,孩子就會學到什麼。
小小孩也能建立世界觀嗎?地圖和地球儀是開拓孩子視野的好工具,從小帶著孩子認識並包容他人的文化,是確保我們自己文化延續的方式。迎接新的學習,一起來跳上地圖,走進世界吧!
每個人在不知不覺中都在彼此模仿,如此可以很輕易地避免出錯。然而,人類是怎麼知道用模仿來避免出錯,甚至是更快達成目標、做得更好呢?
國小及國中的期末考都陸續結束了,不過在開始歡樂寒假之前,孩子們還得先度過成績出爐這一關。
當孩子陷入負面情緒的時候,我們通常會盡力安慰他們,渴望協助他們盡快擺脫情緒風暴。然而,即使是出於善意,我們的行動卻可能不小心造成反效果。因為當孩子面對壓力刺激時,他們的大腦可能會處於高度負荷、當機的狀態,而沒辦法進行理性思考,聽進任何建議跟指導。因此,父母需要學習視情況採取不同的安撫方式!
文/張嘉倫|兒童媒體識讀專家、新北市北新國小資深老師你的孩子也喜歡看短影音嗎?一部大約只有15~30秒的短影音,總讓人目不轉睛,一滑再滑!根據國語日報「二○二三兒少觀看短影音行為調查(註1)」結果顯示,半數中小學生每天會花逾半小時觀看短影音,兩成二學生每天觀看短影音逾1小時,以YouTubeSh
小學階段的孩子,將面對從學習閱讀(learn to read)到透過閱讀學習(read to learn)的過渡期。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兒童閱讀能力的發展階段,學習運用共讀故事五大策略,把閱讀變成更有樂趣的學習歷程!
學齡前的孩子特別愛發問,有時會讓家長接應不暇,但是這段問個不停的日子,正展現了孩子旺盛的好奇心與學習力。父母可要好好善用這段時間,培養孩子問對問題的能力,對未來的學習會很有幫助喔!
孩子剛來到這個世界時,爸媽的願望都非常簡單──希望他們平平安安長大,不要生病或受傷。然而,隨著孩子進入學校,我們開始在意他們的學習──上課時有沒有聽懂?他的表現跟別的孩子比起來怎麼樣?但是在急著為孩子安排各樣的課程和活動之前,我們是否停下來思考過: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呢?
根據教育學者的長期研究,孩子們在暑假期間的閱讀技能可能會出現退步,這種退步程度相當於失去兩個月的學習成果,這種現象被稱為「暑期學習流失(summer learning loss)」或「夏季滑坡(summer slide)」。爸媽要如何預防這樣的現象發生呢?
一、兩歲大的學步兒,逐漸擁有獨立行走的能力,加上語言、認知發展都持續進步中,以孩子日常生活事件為題材的「生活圖畫書」,將能成為陪伴孩子成長路上的絕佳好夥伴喔!接下來,就要帶著爸媽了解,生活圖畫書「挑選」與「應用」的注意事項。
文/柯華葳(1952-2020,曾擔任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及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遊戲設計/柯華葳、編輯部媽媽一早起床就忙著幫小朋友準備早餐、送他出門,有時臨時發生一些小狀況,例如孩子突然發現要帶去學校的東西沒在書包裡,難免一陣忙亂尋找,因此媽媽早上出門的時間往往很緊迫。開車上班的路上
具備自制力是一個人在生活、學習、人際關係上取得優勢的基本條件。從小讓孩子立下作息規矩、建立好習慣,進而內化成自制力,孩子就能朝著自主學習邁進。
螢幕媒體透過手機、平板和網路,充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它對孩子的學習有什麼影響?又有什麼地雷是爸媽要避免的呢?
女兒的幼兒園沒有特別教注音,但幼小銜接課程上過幾堂,暑期也未到正音班去,本來很淡定的我,開學後發現老師的進度很快,雖然她不至於完全跟不上,但總覺得很不熟練,令人忍不住開始焦慮起來,請問老師注音只有10週,會不會太短了?萬一這10週沒有學得很精熟,會影響以後的國語文學習嗎?
當小小孩具備了基本口語溝通能力,用字遣詞開始變豐富,所說的句子逐漸合乎文法、發音越來越正確後,一方面仍要繼續加強詞彙量與流利度,另一方面是要學習「社會」語言,這是融入團體生活很重要的環節!
幫助孩子從小養成潔牙習慣,一本書、一首歌和玩偶就可以讓他愉快的學習刷牙。 念謠:開開門(文╱李紫蓉)叮咚!叮咚!請開門!看看裡面有幾個人?一個人、兩個人…… ♦給爸媽的小叮嚀牙醫師公會建議每半年帶孩子做一次例行性的牙齒檢查,以掌握孩子牙
報導╱黃美湄、吳雅慧第七屆信誼幼兒發展研討會報導如果爸媽能夠為孩子布置適合的環境和素材、給他足夠的時間、讓他決定想玩什麼、鼓勵他自由探索,猜猜看,孩子會學到什麼呢?遊戲和學習是一體兩面的以往總認為遊戲與學習是完全不同、甚至是相對的兩件事,不過對學齡前的孩子來說,遊戲不但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孩子獲
文/吳幸玲文化大學社會福利學系及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兼任副教授《企鵝演奏會》是敘述一位保育員和一群企鵝之間逐漸建立關係的歷程。保育員初到南極,因為不了解企鵝的習性而無法融入牠們,他孤單的吹奏口風琴,竟引發企鵝的好奇關注,進而展開良性的互動。故事說得完整,情節鋪陳流暢、合乎情理。保育員和企鵝之間
我們的孩子成長在圖像與影像充斥的時代,除了學習文字的讀寫能力之外,視覺媒體的識讀能力(visual literacy)也十分重要。認識繪本中的圖像語言,是提升孩子識讀能力很好的媒介。
新的開始,是這學期的第一個主題。開始,包含了許許多多的面向,自然、人文、學習…都有開始。小豆兒,是一株豆芽兒生命的開始。於是,我們用一周的自然課時間,來和孩子們進行種豆工程,作為新的開始!
或許您擔心自己英文不夠好,沒辦法自己教孩子,其實在您陪著孩子從頭開始聽兒歌、讀童書的歷程中,您會發現日常生活中的英語對話與學習,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本文便要提供您一些挑選英文好書的原則,以及運用童書教英文的技巧,讓您成為孩子最棒的「英文家教」。
母親陪伴孩童共讀圖畫書的互動方式,可以刺激孩童前額葉的活動性,進而促進孩童認知、學習以及語言能力的發展,這種刺激腦部活動性的方式是媒體產品無法比擬的。
用一個完整的句子表達意思,是需要口腔及舌面控制能力、認知能力、記憶能力、思考能力同時運作的過程。爸媽請等待孩子慢慢學習喔!
孩子的學習力,並不是讓他參加才藝班、潛能開發課就能達成。小小孩只要在安全的範圍內給予充分的自由探索,就是最好的學習!以下3則研究新知,可以讓爸媽瞭解,小小孩是如何增進理解力、思考力和想像力,以奠定日後學習的基礎。
孩子學會自己上廁所,是成長過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爸媽的責任就是——讓孩子快樂的學習,覺得可以自己上廁所是一件很棒的事。以下提供6個讓孩子快樂學習上廁所的小訣竅,希望每個孩子都能愉快地跟尿布說byebye。
華盛頓大學學習與腦科學研究中心(I-LABS)的一項新研究指出,接受「父母語」輔導課程,影響了家長對嬰兒說話的方式,同時也指出多使用父母語說話,有益於增強嬰幼兒的語言能力。
寶寶學習穿脫衣服也有「發展歷程」喔!寶寶會嘗試脫自己的衣服,大約是在一歲半的時候。當爸媽幫寶寶解開扣子和拉鍊,他就會搶著自己脫下衣褲。兩歲半的寶寶,也許還可以用力猛拉的方式,自己脫鞋、脫襪子了。三歲的時候,寶寶的精細動作越來越準確,他開始試著拉拉鍊、扣扣子,穿簡單的外套、上衣。至於要寶寶能夠自如地穿脫套頭T恤、繫蝴蝶結,則仍需要一點時間。
每個爸媽都希望孩子能專心學習,所以自然會特別擔心:「我的孩子是不是過動?」「 我的孩子需要吃藥嗎?」這兩大問題。對此,專家群有以下4大提醒
身邊很多人都送寶寶去上學,說是提早學習比較好。這個年紀如果沒有讓他上學,在家可以玩些什麼?學些什麼呢?
【立即閱讀小一新鮮人專題】文/沈佳霓(台南市海佃國小低年級導師)老師一邊批改考卷,一邊比對著孩子平時上課表現,有的平時上課很投入,喜歡發表參與,對學習很有信心,紙筆的成績大多也不差;有的害羞內向,不過功課認真完成,課後的練習足夠,表現也四平八穩;但總有一些孩子的落後,呈現在分數上。這時,除了思考
【立即閱讀小一新鮮人專題】文/沈佳霓(台南市海佃國小低年級導師)上課鐘響,孩子們紛紛進教室坐下,一個孩子遲遲沒進來,一問之下,原來是剛才玩遊戲發生爭執,這孩子生氣得蹲在操場不肯進教室,看到小小身影蹲在跑道的一角,紅紅的眼眶,抿著嘴,好像受盡委屈的模樣。我蹲下來對他說:「是不是又跟大家吵架了?你很
想要了解孩子的學校教育,家長的第一個步驟應是要主動去參加學校日或是親師會;當孩子升上一、三、五年級,換了一個學習階段、換了個老師時,也一定要去了解一下這個老師的教育理念,觀察一下老師的班級經營風格。
【立即閱讀小一新鮮人專題】文/張偉萍老師(臺北市立大學附設實驗國民小學資深老師) 告別熟悉的幼兒園同學、老師與環境,一想到家中的小一新鮮人即將邁向全新的學習階段,爸媽也難免擔心起孩子的適應問題。 其實,小一新生的第一年,主要的適應挑戰可粗分為「認知學習」與「團體紀律生活」兩大
九月,是六歲孩子邁入另一個學習階段的季節,這群「小學新鮮人」該如何面對他們的新生活呢?
有個人人相信的真理:兩個人的頭腦會比一個人的好,對養育小孩而言可說完全適合。再說得更明白些:成為一個好父親的意思,並不是要學習如何像母親般的照料孩子。男人和女人看待事情的方式有所不同,如果孩子只接收到一種方式,或只被一種方式帶大,會錯失了孩子的重要發展。
如何表示「我也要玩」,是孩子必須學習的社會技巧之一,不同年齡的孩子表達方式不同,需要透過學習而進步成熟。孩子想要加入別人的遊戲,是個學習社會互動很好的一個契機,了解孩子的需求與能力,家長可以輕鬆的協助孩子發展社交的技巧喔。
沒有兒童不喜歡音樂,透過有節奏感的歌謠來呈現語言,可以增加學習時的多樣化和新鮮感,搭配手指及肢體動作,可以幫助孩子記憶和理解,對語言學習有加乘的效果,又能符合孩子好動及愛玩的天性。
如何能判斷孩子是否有「學習障礙」?
放暑假囉!今年終於可以比較放心,帶孩子外出活動了,許多展覽和適合幼兒、小學生的活動也紛紛展開,爸媽不僅要趁機盤點一下孩子學習狀況,也要善用適齡的資源,給孩子一個拋開3C的快樂假期吧!
好奇是進步最大的動力,因為好奇,所以才能投注心力去觀察,甚至發現解答。多數孩子會因好奇而引起探索與提問,這將帶給他更多的學習契機,不過,爸媽的回應方式也很重要喔!
炎炎夏日,暑假將至,孩子最愛長假,終於有很多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可是,父母最討厭孩子放長假,因為害怕孩子浪費這難得的時間,總是要多學點才好。然而,「浪費時間」由誰定義?
台灣疫情變化,居家工作和孩子不得不在家學習,都讓家長手忙腳亂。旅美的周婉湘老師和孩子一起經歷了超過一年多的居家防疫生活。我們邀請她現身說法,分享在長期抗疫中,如何調整步調,走向嶄新的生活。
有一些智商正常的孩子,因為某些腦部缺陷、輕度功能失常,不能做到一些社會用來判斷學習成效的指標,於是傳統一元化的教學體制中,就常被不明就裡的教師當作「笨」、「懶惰」或「不合作」,常常責罵或不理他們。若是爸媽全力支持孩子,協助他們建立自己適合的學習方式,他們仍然可以有機會和正常孩子一樣長大。
寶寶能夠抓握奶瓶是動作能力上的一大進步。爸媽可以先鼓勵寶寶抓握玩具,來增加小手的力量與靈巧度。等到動作成熟、抓握穩當,就能接著學習更多的動作技巧囉!
日前行政院宣布自民國111年起啟動「生生用平板」的數位學習精進計畫,將在四年內傾注200億元針對全國中小學行動載具入班和教室無線上網,擴大數位學習的場域,除了要拉近城鄉教育的落差外,更期待能透過數位學習加速接軌國際這波AI創新的浪潮。但很多家長都在擔心,這樣一來,會不會讓孩子對3C更沒抵抗力?
家中有個念幼兒園的孩子,你卻已經開始擔心是不是要讓他學注音符號、以免日後跟不上別人了嗎?對學齡前的孩子而言,學注音符號到底好不好?學習上會遇到什麼困難?爸媽又應該抱持什麼樣的態度?確實是值得好好探討的主題,希望能為爸媽提供新的角度與觀念,幫孩子順利步上ㄅㄆㄇ的學習之路。
幼兒的科學教育最主要目的,是要讓他們「學習如何去學習」,引導他們去探詢「How」與「Why」,並增強及滿足他們好奇、探索及找答案等能力的過程。爸爸媽媽不必急著買一大堆百科全書去教孩子,而是要先提供豐富且安全的探索環境和動手操作的機會,讓孩子在生活中玩科學。
真正的胎教,並不是刻意的,而是在生活中發自內心的母愛,不僅讓寶寶快樂,自己也是愉悅的。因此,生活中如何學習胎教是一大課題,關係著胎兒日後的發展。
零至一歲的寶寶正處於感覺動作發展的階段,這時的語言遊戲除強調「口腔動作、發聲與呼吸間的協調」練習外,給寶寶聽、看、摸等感官刺激,讓他藉此認識環境、學習新事物及提昇認知能力,也是重點。
爸媽是孩子生命中最具影響力的人,每個孩子都很需要被爸媽理解和支持。讓我們透過以下四個秘訣,學習如何理解孩子的心,幫助他們修復心理健康、度過難關!
許多實驗證明,運動不只是鍛練身體,它還對學習有益。孩子體能好,學習和心智運作效率也會更高,在互動性強的運動中,還能學習與人相處,培養團隊精神。童年大腦的可塑性最強,是學習各種運動技能最好的時候,從小開始運動,培養受用一輩子的能力。
新冠疫情逐漸解封,您家孩子的生活和學習都步入新的常軌了嗎?信誼基金會2023年最新問卷調查揭示出重要訊息。這是台灣首次針對2-6歲幼兒進行的身體動作能力大調查,共收到6,200份父母有效問卷、2,337份年資三年以上幼師問卷。透過父母和幼師的觀察與評估,深入了解疫情下的幼兒,身體動作能力發展最真實的現況與影響。
泌乳、哺乳的過程都是需要反覆練習,才能步入順暢熟練的狀態,除了哺乳技巧的學習外,了解及預防各種狀況,也需要落實在哺乳生活的每一天喔!
要讓小小孩建立數學概念、培育數學素養,不需要死記知識、練習試題,只要善用好的適齡數學圖畫書,就能從書中學習到各種數學元素,進入充滿趣味的數學世界!
語言的學習,除了受到大腦認知發展的影響之外,語言的學習成效更會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如果缺乏耐心的教導與正確的示範,絕對是無法順利的發展。
ChatGPT爆紅,在成人的世界裡引起熱烈的運用和討論,而國外的玩伴機器人,早已運用在兒童玩具、學習和醫療等各種領域中,台灣雖然還未普及,但是終將面臨AI新科技的蓬勃發展,孩子未來的生活與學習會有什麼變化呢?
每逢4-6月,想讓寶貝過完暑假開始上幼兒園的爸媽,大都忙著物色學校。好的幼兒園可以幫助孩子順利踏出團體生活的第一步,奠定未來學習的基礎,所以選擇幼兒園也就格外重要。
學習區或主題統整教學是目前幼兒園的主流教學法,也就是新課綱中的統合學習,目標是「給孩子帶著走的能力」。什麼是統合學習呢?我們訪問了具有多年幼兒園輔導的專家為您解惑。
每到入學前,如何為孩子找一所適合的學校成了爸媽急切的功課,爸媽該怎麼看待孩子人生中的第一次上學呢?洪蘭教授提出了最關鍵的問題:學習熱情。
又到了公幼抽籤、幼兒園舉辦家長參觀日、招生說明會的季節了。面對公立、私立、非營利、準公共化幼兒園等各種不同形式的幼兒園,每一位爸媽都想問:如何選擇最適合自己孩子的學習環境?信誼特別訪問有多年幼兒園輔導和教學經驗的專家,為您解惑。
親子烹飪有許多好處,除了細動作的訓練外,也透過烹飪過程讓孩子認識食物,進而學習珍惜食物。一起來做甜蜜地瓜派吧!
父母都希望孩子有判斷力,還有自制力,但孩子的自制力是怎麼發展來的呢?要孩子面臨誘惑又能克制自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怎麼讓孩子學習可控制自己生理或心理上的慾望呢?爸媽的鼓勵很重要喔。
雖然國內外防疫措施逐漸放寬,但必要的公共衛生防護動作不能少,而許多國際性的研究針對疫情寶寶所提出的警訊,更需要爸媽在恢復正常生活步調時,一起用心彌補疫情期間孩子欠缺的學習與能力。
孩子由模仿大人的行為來學習社會化。你會發現孩子喜歡穿大人的衣鞋,模仿媽媽煮菜的樣子,或有模有樣的學爸爸修理東西的樣子。孩子喜歡玩扮演的遊戲,在角色取替的過程中,滿足他自己的想像,與自己是社會中一份子的期待。
閱讀能力是任何學科學習的重要基礎,不管是國語、數學或社會,閱讀的技巧必須要能達到某種程度的自動化,才能順利而快速學習新知。研究發現,父母在孩子閱讀能力及閱讀愛好的培養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經常帶孩子上圖書館,或讓孩子在想閱讀時隨手可取得讀物,都有助於孩子對閱讀的興趣。此外,生活中有許多活動也能促進孩子的閱讀能力,例如:帶著孩子一起看使用說明書,出門時一起讀路上的招牌、廣告等等。總而言之,閱讀教育應從生活中做起,父母本身對閱讀的熱情,將會是孩子最好的教材。
長期以來,信誼透過出版和閱讀推廣,促進孩子的閱讀興趣和能力。2022 我們持續以幼兒為本位,發掘具創意、反映時代趨勢,關懷我們的土地、環境,以及新世代情緒、教養和英語文學習議題的好書,為孩子儲備未來面對社會所需要的各項能力。
探索、發現、學習,是我們堅持的幼兒教育觀,我們倡議幼兒在實際活動操作和參與中學習。面對Covid-19 疫情,孩子的學習模式受到影響,在遠距服務嘗試中,發現了另一種幼兒學習的可能性。
孩子不只活在現在,也將活在未來,教育給孩子機會,給孩子能力和勇氣,迎向未知的未來。知識就是力量,但知識日新月異,參與孩子的明天,我們必須不斷學習,與時俱進,向專家學習,向孩子學習。
文/金瑞芝︱台北市立大學幼兒教育系教授讓孩子從參與每日的生活事務中練習負責,提供機會讓他理解所有的決定和結果是有關連的,孩子便能從中了解到什麼是負責的最佳態度! 現代父母可能都有以下的共通經驗:一早睜開眼睛就像打仗,在忙著準備孩子上學要穿戴的衣物、生活和學習用品的同時,還得空出一隻手協
帶孩子到朋友家或是在外頭玩的時候,爸爸媽媽都希望小小孩能夠熱絡地玩在一起,或是成為好朋友。但大部分的時候,小小孩都是各玩各的,甚至經常會因為搶玩具而吵了起來。為什麼孩子們就是沒辦法好好的一起玩?
其實,要辨認顏色,除了生理需達到一定的成熟度,還要有足夠的環境刺激和學習機會,其中包含視覺的成熟、能夠分辨顏色差異、能夠學會顏色命名等一連串過程。
研究指出,適當的睡眠不但能幫助孩子順利成長、不易生病,也能穩定情緒、提升專注力、增強學習力。而養成規律的生活作息、打造入睡前一系列準備活動的「睡前儀式」,容易使孩子在「儀式」出現時,就和睡覺聯想在一起,儀式結束後,自然會感覺到睡意而很快入睡。讀本「晚安書」,就能有很棒的睡前儀式感!
在全世界開始學習與病毒共存而重返常軌運作時,許多醫療與教育的研究資訊中陸續發現孩子們在疫情期間受到各種影響而提出警訊。藉著醫師的專業與整理,一起來關心在疫情下出生及成長的寶寶。
為了讓孩子擁有好的開始,爸媽提供許多學習的機會固然必要,但要怎樣做,才能教出樂觀進取、樂在學習的孩子呢?
人體各種感覺系統──包括觸覺、本體覺、前庭覺、視覺、聽覺之間的良好整合,對於語言、知覺、認知的發展有相當大的幫助,而且對於行為和情緒的發展成熟度也有關係。有些孩子因為遺傳體質、環境毒素的影響,使得神經系統對於傳到腦的各種感覺,沒辦法產生正常的反應,影響到學習效果。
不要小看3歲小孩,以為他們還這麼小、什麼都記不得,因為他可能會記住曾經看過的電視暴力情節,而且一路影響到青春期,增加心理調適不良和學習動力低落的風險。
學習正念的孩子會有什麼改變呢?增加專注、降低衝動、調節情緒都是爸媽期待的吧!想讓孩子學習正念達到效果並不難,兒科醫師分享生活中的簡易方法,讓爸媽和孩子輕鬆入門。
在混齡孩子的遊戲中會發現,大班年紀的孩子總是會受不了小班孩子的「搗蛋」,怎麼告訴他還是一直的搶玩具或破壞遊戲規則。其實,小班年紀的孩子不是故意要搗蛋,她還在學習遊戲中的規則,學習等待、輪流及溝通呢!
一歲多的幼兒開始學習表達,常會以單字來表示需求,例如,以「抱」代表「媽媽抱我」。這個階段爸媽若能替幼兒把完整的句子說出來,將有助於累積他的字彙量。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每個孩子玩玩具或讀書的喜好都不一樣。有的孩子就是喜歡自己一個人玩、有些孩子喜歡跟別人一起玩,有些孩子喜歡邊看圖畫書邊大聲說出來、有些孩子喜歡可以動手玩的圖畫書!其實這就是所謂學習風格,就像有人喜歡吃鹹的、有人喜歡吃甜的,在學習過程中也都有各自的偏好策略。爸媽要怎樣可以了解孩子的
積木開放、原始,有無限的可能性,與沙、水一樣,是最能符合開放式教育理念的素材。只要給予充足的材料、空間、時間與支持,孩子在積木區的能力與創意,總讓人驚艷不已。
哭泣、抱怨、擺臭臉都是5、6歲孩子發脾氣的模樣,他們已經能覺察自己的情緒,並想辦法表達,但卻還沒有能力適當地抒發情緒。爸媽該如何幫孩子學習自我的情緒管理呢?
「親子逛展覽」如同「開箱文」般,是網路社群裡盛行的動態秀,除了和孩子一起拍照、打卡、買買紀念品之外,對幼兒來說,如何在看展中探索、嘗試、累積經驗,播下學習的種子?讓我們跟著兩位專業策展教授一起跨出體制內教室,迎接展學新趨勢……。
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天氣這麼容易成為溝通的開場白?因為天氣現象是人人都能體驗的呀!對孩子也是一樣。出太陽、下大雨、天氣冷、天氣熱,是孩子從小就有的經驗,如果爸媽能夠適當的引導,它可以成為小小孩學習科學的一個入口...
文/信誼編輯群孩子開始上幼兒園是一件大事,父母不再是唯一影響他的人。父母將學習如何一起與他人合作,共同教育孩子;而老師也將學習面對幼兒,也面對一個家庭。孩子上學,正是孩子、父母、老師三方面共同學習的開端。學習檔案幫助親師對話其實,老師對孩子的觀察記錄,並不是為了「給爸媽看」而做的功課,背後更重要
孩子透過感官肢體探索周遭環境,建立起學習的重要通路,也就是說,他們必須藉由看到、聽到、觸摸到,甚至聞到、嘗到,才將這些感官所接收到的刺激,納入他的知識架構中。所以許多看起來像是在搗蛋的行為,其實是孩子正在學習暸解這個世界。
新近研究指出,在學齡前學習與他人相處融洽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往往能擁有更好的心理健康狀況。而遊戲玩伴對於有潛在問題孩子的助益也很明顯,如果讓可能易罹患心理健康問題的幼兒獲得與同齡玩伴成功遊戲的機會,將能保護並改善他們的心理健康。
看似用不著的蔬菜根莖,也能延續自然生命的感動!信誼邀請孩子化身小園丁,將蔬菜物盡其用,利用簡單的道具進行水種,孩子在當中學習紀錄、觀察及丈量生長的成果,他的愛心、細心、耐心和責任感,也會隨著植物一點滴一慢慢灌溉養成喔!
在「想像」和「創造」兩座高山之間,需要一條橋樑連接,讓名詞變動詞,讓抽象的「想」,變具體的「造」。學習創造最好的方式就是去創造吧!
COVID-19疫情對全世界孩童的健康與學習帶來許多負面影響,但是也有一些振奮人心的計畫在發展中。其中有一項烹飪線上課程,不但讓兒童獲得良好的飲食教育機會,提升自己操作的能力和營養知識,家長一起參與也獲益良多。
當孩子興奮的拉著你看小花小蟲,你有什麼反應?是隨便敷衍一下,還是帶著他走近些、看得更清楚些?別忘了,這樣的好奇正是孩子學習的種子,爸媽可別在無意間扼殺了孩子求知的熱情...
睡眠問題是新手父母相當困擾的問題之一。學習入睡對寶寶而言是一個新的技巧,在學習早期常會表現出躁動不安與哭泣吵鬧,爸媽怎麼做才能幫助寶寶學會掌握自行入睡的技巧呢?
向來乖順的廷廷突然哭鬧不休,餵奶不吸、抱也沒用,無計可施的媽媽只好唱起歌來。怎知4個月大的廷廷,竟然就此停止哭鬧,還專心聽起媽媽唱歌,一首,兩首…,讓媽媽覺得自己彷彿是萬人演唱會的巨星,忍不住感動得熱淚盈眶。
什麼是原創圖畫書?為什麼我們要鼓勵孩子多多閱讀原創圖畫書呢?我們都知道,圖畫書是最適合幼兒閱讀和學習的媒介,從我們的文化土壤中長出來的作品,最可能貼近我們的共同生活和經驗,也最能走向幼兒,成為涵養他們生命質地的資糧。讓我們一起陪孩子共享原創圖畫書的好滋味。
新冠肺炎造成的居家新生活裡,用螢幕接軌學習已是每個家庭都要面對的現象,然而長時間面對螢幕,學生線上上課時間平均每日約3至4小時,每次上課時間約30至40分鐘,停課不停學的狀態下,孩子的眼睛容易感到疲勞甚至引發頭痛,當看螢幕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孩子的眼睛該怎麼辦?
吸吮奶嘴是否對寶寶是OK的呢?對寶寶來說,最好的安撫是來自與媽媽的互動。但許多寶寶具有很強烈的吸吮反射,有些甚至在出生前的產前超音波就看到吸吮拇指或手指的動作。這個舉動除了有助於學習吸奶以獲取營養之外,確實也有安撫的作用。您想清楚了嗎?
台灣疫情進入與病毒共存,各縣市學校實體課程因地制宜,時而停課改為線上學習,何時才能完全恢復正常返校尚無定論。旅美任教的林欣慧老師分享美國因新冠肺炎的衝擊,學校從全部停課,在家上網學習,再逐漸的讓學生回校上課,經歷了哪些過程、做了什麼準備,才能保持學生的學習不中斷呢?
研究指出,適當的睡眠不但能幫助孩子「充電」,讓孩子長高變壯、不易生病,而且也能讓孩子情緒穩定、專注力提升、學習力增強。不過,寶寶到底怎麼睡才算足夠呢?我們可以從日常行為的反應以及孩子年齡的睡眠長度與型態,來觀察孩子到底睡得夠不夠。
即使疫情起伏不定,全世界都希望朝著解封前進,恢復常態生活。一項國際合作的研究調查了13個國家,2,200名8-36個月大的嬰幼兒,在新冠肺炎COVID-19隔離期間,對語言學習和使用螢幕時間的影響,值得關注。
其實早在為小嬰兒換尿布開始,父母就開始幫忙孩子進行如廁的學習了。因為換尿布時,我們總是會跟孩子說:「小屁屁臭臭了,媽媽幫你洗乾淨、換尿布」,不僅讓孩子體會到父母的關愛,更讓孩子感受到更換尿布後截然不同的舒適感。
孩子無法正確地說出某些語音時,家長可以透過孩子喜歡的遊戲,讓孩子在聽、模仿以及學習中去體驗正確構音的技巧。
不久之前恬恬只對自己想要講的事情感興趣,開始上學後,媽媽發現,她聽和說的能力似乎都變強了,不但會注意媽媽跟他講的話,也會回答媽媽的問題。跟幼兒園的小朋友相處時,也很享受交談的樂趣呢!從「單向講述」進入「雙向溝通」從3歲開始,孩子逐漸能夠瞭解比較長和比較複雜的句子,並且能夠正確地回答或做出反應。雖
四至六歲的孩子正是在幼兒園學習的年齡,孩子離開家要去面對另一個社會生活,父母需了解孩子在各方面的發展,以此當基礎提供孩子一個適切的學習環境與引導。
剛出生的嬰兒,從不經意的反射動作、觸碰,到能夠有意識的尋求資源,漸漸學習到自己可以經由肢體動作及感官探索,對週遭環境做出更多自主的反應。此時,爸媽的擁抱、撫摸,對寶寶來說會有極大的幫助!
究竟什麼樣的教育,才是看到孩子的教育呢?鄭同僚老師指出「可以同時顧到孩子現在和未來需要的,就是記住孩子、重視孩子的教育。」
幼兒園的用餐、午睡、律動到遊戲活動,對孩子而言都有其學習意義與價值。從事幼兒教育多年的盧明老師提醒家長,不要小看日常生活與作息,孩子就是在這些作息與活動中涵養各種重要的能力。
無論大人或孩子,面對困難時都要需要學習轉換才有新契機。孩子小的時候,爸媽會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讓孩子暫時不「卡」在當下情境;面對逆境時要有轉化的能力,除了好的教養,大腦的鍛鍊不可少,才能有好的「認知彈性」面對挑戰。
動作技巧和語言能力可以相輔相成嗎?一項新的研究顯示,使用機械工具和語言技能所依賴的是相同的腦神經元以及相同的大腦區域;使用工具進行動作訓練,有助增進對複雜語言句法的理解,反之亦然,句法訓練可以提高使用工具的熟練程度。兩者之間能相互增強學習效果。
年紀小的孩子,遊戲時經常不按牌理出牌,但是在接近大班年紀之後,孩子們對遊戲規則開始有了不同的態度,同伴之間還會商量自己的規則。遊戲規則從模仿學習而來不論是下棋或玩大富翁這類有規則性的遊戲時,常見到孩子們賴皮、不照規定玩;就連球類活動時,也可能有人不照規矩、亂搶球或做出「犯規」舉動,例如:踩線、偷
幼兒看電視及接觸平板、手機的時間越來越多也越長,已經有許多研究顯示會阻礙學習,尤其對學齡前低收入家庭的幼兒更是明顯。父母該如何協助孩子減少螢幕時間的危害呢?
禮貌,不只是教會孩子說「請、對不起、謝謝你」就好;禮貌,是一種生活態度,要順著孩子的學習方式,讓他沈浸在禮貌的環境氛圍中,點滴累積。
爸媽在教養孩子時,要常常反思什麼才是孩子需要的,針對孩子的需求來回應、提供他所需的環境或刺激。要做到這點,除了需要瞭解孩子的發展,爸媽本身的敏感度是很重要的,而爸媽抱持著正向心態看待孩子或處理生活難題,對孩子更是直接的典範。
五、六歲孩子常常玩著、玩著,就起了爭吵,男孩常「動手」,女孩子常「動口」,然而,心理學家卻認為這時期的孩子具有攻擊性是正常的...。讓我們來了解這個年齡層孩子情緒、社會的發展,餵什麼他們會有這樣的行為出現呢?
三到六歲的孩子正是自我中心意識強烈的階段,很多事情都是以自己的觀點來看待,因此會顧不得別人的感受,而嫉妒的情緒也是因此而產生的。面對孩子嫉妒的情緒千萬不可以責罵的方式解決,站在孩子的角度來看待事情,就能理解孩子的心理,並引導孩子學習用一個正向的態度來面對讓自己不平衡的人事物。
文/張偉萍老師(資深國小老師、前臺北市大附小老師)詩歌被認為是文學最初的起源,尚未有文字的人類社會,以口語的形式流傳,並與音樂、舞蹈結合。古典詩詞承襲詩歌,同樣富有節奏和韻律,再加上平仄聲調的分別,使得古典詩詞格外朗朗上口,直至今日,更有不少父母以孩子能背誦詩詞作品為榮、為樂。詩詞真的需要背誦?
文/林欣慧∣美國休士頓大學維多利亞校區人類發展與教育學院教授當一個人在做選擇的時候,個性在不知不覺中就顯露出來。有的人從不思前顧後,端看當時的心情而定;有的人考慮再三,難下決定;更有的人害怕做決定,老是要別人幫他拿主意。你的孩子是怎麼做選擇呢?在每一天中,我們要做無數的選擇。做選擇是件容易的事嗎
如果品德是天生的,為什麼孩子不會自動自發作出對的行為來呢?這是因為品德雖然是先天就有的,但是還需要內化的歷程,就像人類雖然天生有學習語言的機制,但是還需要後天的啟動,孩子必須暴露在語言環境中才會說話。
文/秦榮華美國辛辛那提幼兒發展中心專業顧問科技的發達,讓我們的生活帶來許多便利;電腦、平板和各式遊戲App,看似為下一代提供了多元的學習機會。但幼兒的認知發展與身心成熟度,不同於學齡兒童和成人,幼兒對知識的探索,仍需要仰賴實物和具體的學習經驗。多年前,我任教的學區為學前班購置第一台電腦,開啟電腦
全球疫情反反覆覆,大家都在學習如何在疫情無法完全停歇的情況下安頓好生活,維持一定程度的學習活動、維護生計和休閒品質。除了過去將近兩年的衛教資訊,讓我們看看其他國家建議如何和孩子討論這個話題。
習慣使用電腦打字以後,是不是有些字都忘了怎麼寫?研究發現,面對新字的學習,手寫的學習效果不但最快,正確率也最高。千萬不要小看紙筆學習的功效。
獨處對於孩子發展有重大助益,在安全無虞的情況下,應該培養孩子獨處的能力,放心的讓孩子自己玩。
9月在萬般期待下,孩子們終於重返校園。開學後,初入學的新生或是升上二年級的孩子,跟以前開學時有哪些差別呢?
闊別近四個月的居家防疫期,孩子終於重返幼兒園所。開學當下許多父母是忐忑不安的,一則為孩子重回團體生活學習而歡喜,一則為入園後的防疫保健而擔憂。信誼實驗幼兒園總園長陳澤佩提醒家長,焦慮和病毒一樣是會傳染的,只有爸媽放心,孩子才能安心上學。
雖然covid-19疫情影響全球許多孩子上學,造成學習落差,但即使是在疫情期間,美國俄亥俄州部分低收入家庭的幼兒園小孩還是能有進步地學習,這是怎麼辦到的?
疫情讓孩子的身體減少很多活動機會,但為了有更好的身體抵抗力,在家仍要有身體體能的訓練,第八屆信誼兒童發展國際研討會,在2019年曾以「運動與兒童全人發展」為題邀請義大利與美國兩位專家Dr. Caterina Pesce、Dr. Spyridoula Vazou分享示範教學,以下提供數個Dr. Vazou的活動示範,爸爸媽媽可以帶孩子在家練習,讓運動不只是運動,還能動學習,在體能遊戲中讓孩子的全人發展持續進步。
你的孩子喜歡將老師偶像化,他好像特別喜歡年輕、漂亮又大方的老師,有時常常帶東西去給老師。對於家中有9-10歲孩子的家長,你可以由一些成長指標看看孩子學習能力和情緒發展是否達到均衡。
開學一陣子了,看著小小新鮮人可以開心地去幼兒園上學,父母對孩子「入學適應」的掛慮,終於可以稍稍卸下;不過,當與學校老師初步溝通後,發現孩子常將「隨性」的態度從家中帶到幼稚園去,而出現了因分心而無法完成活動,或三不五時忘了老師交代的事情。此時,父母又開始產生另一個焦慮了:「」家長對孩子專心與否的關注心情,是可以理解的。由於就認知發展來看,孩子的專注力間接表示孩子的學習能力強度,也會影響學習成果,因此「專注能力」是具有某種指標意義。所謂治病必先求病因,因此,與其焦急盲目地尋找各種提昇注意力的方法,還不如先去了解影響專心度的原因,如此必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當孩子蹦蹦跳跳、摔摔丟丟,我們可能會有困擾;可是,當碰到孩子是悶悶靜靜、不吵不鬧時,心裡也會覺得很毛!因為,不免會去猜測孩子是不是有學習發展上的障礙!
由於孩子的專注力會直接影響學習成果,因此提升孩子的「專注能力」一直是相當受重視的教養話題。但是,親愛的父母,你們是否曾認真想過:您真的了解孩子分心的原因嗎?
三、四歲的孩子,常喜歡模仿大人看錶的動作,言語中也不時會出現「昨天」、「後天」、「下次」等用語,不過,其實大人往往高估了孩子的時間認知能力。時間觀念,是需要慢慢學習的,爸媽該用什麼方法幫助孩子學習呢?
暑假期間,相信有很多家長還是不太敢把孩子送到安親班或夏令營,家庭又得持續面臨維持工作同時,還要照顧孩子的起居和學習,怎麼做才能陪孩子快樂過暑假呢?
居家學習時有許多爸爸媽媽會給孩子看線上的運動課程,信誼在2019年以「運動與兒童全人發展」為題邀請義大利與美國兩位專家Dr. Caterina Pesce、Dr. Spyridoula Vazou分享研究成果與示範教學,專家們認為過去的身體活動設計多落在單科線性教學,因為環境、文化和孩子的技能限制了教學的方式。
居家期間,體力旺盛的孩子活動空間變小了,許多爸爸媽媽可能認為可以讓孩子跑跑跳跳做些運動就好,但其實好的體能遊戲可以在過程中訓練和增加孩子一生都用得到的能力。
孩子在該上課的時間瞞著老師另闢群組聊天,並在下課後繼續玩手機,對於家長這樣的求助問題,前國語實小校長、現任教於清華大學竹師教育學院的林玫伶建議,爸媽碰到這樣的問題千萬別動氣.......
「收拾」是孩子最基本的自理能力之一,學習打點自己身邊的東西、學習物歸原處,其實也蘊含了許多生活處事的概念或態度。爸媽要怎樣幫助孩子從小養成基本的責任感、學習到有效率整理的好方法呢?
新冠肺炎猛然的社區感染,在這幾周讓台灣家庭經歷前所未有的居家學習體驗。以前可以送孩子到學校交給老師、下課去安親班交給補習班,這下突然變成家長要自己參與每一天作息的安排,到底該怎麼做?
疫情升級,居家上課成為必需的選項。孩子、家長和老師都在學習適應這樣的日常。美國歷經一年多的COVID-19疫情,上學情形有很大的改變。信誼邀請在德州任教的林欣慧老師分享美國學生和家長面臨了哪些挑戰,克服了哪些困難?
疫情持續延燒,19日起全台各級學校已停課,許多企業也相繼啟動居家工作模式。緊張、繁忙居家工作的父母們,既要保己衛家、還要趕自己和孩子的工作與學習進度,紛紛出現「不用上課的小孩比病毒更可怕」、互勉「為了兩周後要把小孩送回學校,我們都要認真防疫」的同溫層貼文。居家辦公,爸媽怎樣安排孩子的作息?掌握這五個要訣,育兒、工作,得心應手。
文/陳豐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博士後研究員、張育愷|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研究講座教授在各個學校將體育課時間縮減的狀況下,父母親如何有效安排孩童的運動計畫變得格外重要。建立在提升學業表現的基礎下,本文嘗試提供一些科學研究來探討「到底需要運動多久?」、「運動對任何年齡都有效嗎?」等問題。&
學習與不同的人溝通和表達,是孩子適應團體生活的重要課題;儘管孩子可能在和同儕磨合的過程中受到挫折,他也能因此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獲得成長。爸媽與其受到霸凌事件頻傳的影響而終日擔憂,不如在平時教導孩子合宜的應對方式。
照顧小小孩的人是怎麼餵他們吃東西?小小孩又是怎麼拿湯匙學習自己吃呢?
1~3歲孩子非常喜歡唱兒歌、跟著兒歌做律動,因此,爸媽可以運用兒歌引起孩子嘗試的動機,培養孩子建立生活自理的好習慣。 噗通!噗通!詞/一二曲/張多多屁股坐上小圈圈,噗通!噗通!什麼掉到馬桶裡面?※歌曲及影片選自《小太陽1~3歲幼兒雜誌》「小屁股坐在小馬桶上,猜猜看什麼掉到馬桶裡面呢?」
許多人將自主學習視為不需要老師引導,只要靠著在家學習、利用電腦或自助式學習中心來自修就足夠,這些固然是可行的自學方法,但自學的意義並不在於單打獨鬥,有許多學習在群體生活中透過老師和同儕的互動,會更有成效。
孩子的空間概念是從經驗與成人的教導中學習,並慢慢建立起來。雖然說右腦較發達的孩子對空間會比較有概念,學的比較快,但是一般孩子的學習主要還是在於經驗的累積,所以,父母在平時可多多與孩子「說空間」,帶孩子去體會累積空間經驗喔。
現在的孩子從小就被大人們帶著到處玩,旅遊經驗比起大人有過之無不及,但是能跟友伴們一起從蒐集資料、規劃路線,到付諸實行的完成一趟旅程,是無可取代的。一起來看看信誼實驗幼兒園如何讓大班孩子完成他們人生中的第一趟「半自助旅行」!
1分鐘、5分鐘,差不多?星期一、星期三,沒感覺?讓學齡前孩子學習時間觀念,還有更有趣的方法唷!試試自己動手做些勞作吧!這些小工具對孩子建立時間觀念也很有幫助呢~沙漏計時器材料:透明的洗髮精或洗潔劑空瓶4個、1杯沙子、1根鐵釘、透明膠帶。做法&玩法一:把沙分別裝入2個瓶子裡,然後用鐵釘在瓶底各戳幾
小一數學課其實很有趣,建議家長將引導重點放在「具體操作」和「視覺思考」,過快的數學知識灌輸模式,很容易讓孩子形成迷思,反而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澄清錯誤,甚至會影響到孩子未來中高年級的數學學習。
小一數學課其實很有趣,建議家長將引導重點放在「具體操作」和「視覺思考」,過快的數學知識灌輸模式,很容易讓孩子形成迷思,反而需要更多的時間來澄清錯誤,甚至會影響到孩子未來中高年級的數學學習。
數理型學習風格的孩子,也許不一定是科學天才,但至少是數學奇才與愛好者。他們喜愛各種益智遊戲。透過邏輯推理、因果關係、數字、格律排列,他們的學習動機很容易被引發,並且藉此快速的獲得知識。也因此,這些孩子從小便對數數、分類以及腦力激盪遊戲感興趣,從中建立學習的信心與樂趣。屬於這類學習風格的孩子,同時
生活裡,處處都有可供幼兒學習「數」概念的內容。但是從日常生活中學習的方式,有一個缺點,那就是:相同的學習內容會大量地重複,而某些幼兒需要學習的內容,生活中不見得會出現。同時,學習內容也未必是有系統且合理的層次。
數字、數量、形狀、時間,都是數學的概念,孩子最初的數學體驗,就是從生活中點滴累積出來的。其實,不需等到學校老師刻意的教學,爸媽就可以利用許多生活中實際的例子,引導孩子學習數學。
讓小小孩在學校專心一整天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美國研究指出,孩子每天課前做體操運動,上課的注意力都變得更好,大腦的運作更佳,數學和閱讀能力也紛紛提高,連行為偏差的問題都減輕了……
寶寶有O型腿,有沒有問題?跟太早學習走路,有沒有關係?
幫助孩子在生活上養成好習慣與規律的生活,學習面對不熟悉的人時能夠不失禮儀又懂得保護自己,這是孩子社會化過程不可缺少的一環,同時也養成他面臨問題或危機時的應變能力。
一到假日,小凱就動個不停,一會兒拜託媽媽讓他去溜直排輪,一會兒要求爸爸帶他去攀岩、爬樹,看著精力充沛的小凱,媽媽心裡嘀咕:這孩子未免太愛冒險、太愛玩了吧!喜歡挑戰極限,但不見得控制得宜當孩子會跑、會跳,肢體動作愈來愈靈活,大小肌肉運用更協調時,他們開始喜歡挑戰自己身體能力的極限,嘗試許多新動作。
您的孩子有自言自語的現象嗎?別擔心,這只是孩子自我中心語言的一種表現。孩子的自言自語不見得是要確實的表達什麼意思,然而這個過程對他的語言學習是很重要的,孩子的小腦袋中正在建構他的一些想法並試著自己用語言連貫起來喔。
當孩子大肌肉發展漸漸成熟,開始能翻身,有爬行的傾向時,爸媽可以放一些能吸引孩子興趣的玩具,讓孩子伸展身體去玩,藉此過程,孩子會學習控制自己的身體,也能藉此擴展自己的生活領域而獲得成就感。
帶著年幼又好動的孩子出門,爸媽懂得把握機會引導,將安全觀念融入活動中,不僅能讓孩子學會安全知識,同時也讓外出成為愉快的生活學習旅程。
過年,對孩子來說,最值得期待的莫過於領壓歲錢了。趁著孩子手上有比較大筆的金錢收入,正是讓導引孩子學習正確消費、理財的好時機。
爸媽們,一起來擔任「居家安全糾察隊」!仔細檢視家中各區域可能會傷及嬰幼兒的「NG」家具擺設與生活習慣,看看自己的家是否夠安全。如果發現問題,請立即改善,才能讓孩子在家更安全、更自在地遊戲、生活與學習。
爸媽們,一起來擔任「居家安全糾察隊」!仔細檢視家中各區域可能會傷及嬰幼兒的「NG」家具擺設與生活習慣,看看自己的家是否夠安全。如果發現問題,請立即改善,才能讓孩子在家更安全、更自在地遊戲、生活與學習。
爸媽們,一起來擔任「居家安全糾察隊」!仔細檢視家中各區域可能會傷及嬰幼兒的「NG」家具擺設與生活習慣,看看自己的家是否夠安全。如果發現問題,請立即改善,才能讓孩子在家更安全、更自在地遊戲、生活與學習。
爸媽們,一起來擔任「居家安全糾察隊」!仔細檢視家中各區域可能會傷及嬰幼兒的「NG」家具擺設與生活習慣,看看自己的家是否夠安全。如果發現問題,請立即改善,才能讓孩子在家更安全、更自在地遊戲、生活與學習。
爸媽們,一起來擔任「居家安全糾察隊」!仔細檢視家中各區域可能會傷及嬰幼兒的「NG」家具擺設與生活習慣,看看自己的家是否夠安全。如果發現問題,請立即改善,才能讓孩子在家更安全、更自在地遊戲、生活與學習。
當年齡相近的孩子聚在一起玩樂時,通常可以發現有的孩子特別會發號施令,總有一群孩子樂意跟在他身邊。研究發現,這類有領導特質的孩子,不但主動、好奇心強,而且也很有自控力。領導型孩子的共同特質在幼兒園老師的眼中,領導型的孩子有某些共同特質,他們的主動性和好奇心強,喜歡創新遊戲,也會擔任活動的帶領人。而
文/柯華葳我有個學生常把「不會做家事」掛嘴邊,起先我以為她想學,但後來幾次聽她說「不會做家事」時,發現她有點「炫耀」的意味。因為她說:「不會做家事,還不是有很多人追,而且他們都知道我不會做家事。」還說:「男朋友幫我切水果,不像媽媽切的樣子,我就不吃。」聽到這些說法,我有點挫折。什麼時候,生活智慧
在被抱、被觸摸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較不會出現情緒或學習方面的障礙。父母應多觸摸嬰兒的身體,讓孩子獲得充分的觸覺刺激。
如果你的孩子班上有過動兒,你會如何帶領孩子面對呢?在融合教育的理念下,有特殊需求的孩子雖能進入普通班,但常遭受異樣眼光。唯有大人心態正確,特殊孩子與一般孩子才能一起快樂成長。
文/柯華葳(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教授)行動設計/柯華葳、編輯部到我辦公室之前,6歲的小寶已經在校園內逛了一圈,撿了一些樹枝和雜物。一進我的辦公室,那在校園玩耍而有的愉悅神情馬上消失,變得落寞,我猜,他知道要來我這裡「做他不喜歡的事」。我以最親切的表情、姿勢與聲音和他打招呼,卻喚不回小寶那
近年來許多研究指出幼兒體能年年衰退的現象,我們的孩子從小缺乏各種動作和姿勢的刺激,身體的機能缺乏主動運動的機會,長大後便缺乏克服困難、適應環境的能力。而這些發展上的問題,都可以透過適當的運動獲得顯著的改善。走路、奔跑、跳躍、翻滾……這些看似簡單的運動,功效其實並不簡單
人生的任何時期都有可能出現戀物情結,最明顯者為嬰兒期(0~1歲)的奶嘴、前幼兒期(1~3歲)的玩偶、後幼兒期(3~6歲)的卡通偶像玩具。這種戀物情結可幫助孩子渡過階段性的發展任務,學會自我安撫,減少對父母分分秒秒的依賴;適應陌生環境,擴大接觸領域;效法偶像的精神,提升學習的動機與意志等。
美感教育不單是知識,也不只是技術的學習,而是一種素養,一種合宜的生活態度。以生活為核心,隨著融入生活的設計構想逐漸增多,人們的感覺越來越敏銳,發現生活中微不足道的細節,原來多一點變化,就可以讓周遭人們感到愉快,重新發現審美的趣味。
洗手是最基本的衛生習慣,也是孩子必須學習的自理能力之一。孩子1歲多到2歲這個階段,是開始學習自己洗手的好時機。
在孩子的世界裡,進食、玩耍和睡覺就是他們生活的一切,其中花掉孩子最多時間的便是睡眠了。光是在生命中的前3年,孩子的睡眠時間就長達一年半!然而,孩子在這1年半的時間裡不僅是在休息而已。事實上,已有許多研究證實,世界上並沒有其他活動能媲美睡眠所帶來的好處,只有睡眠可以讓孩子達到既能休息,又能學習的效果。
文╱柯華葳|清華大學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榮譽講座教授我有個學生常把「不會做家事」掛嘴邊,起先我以為她想學,但後來幾次聽她說「不會做家事」時,發現她有點「炫耀」的意味。因為她說:「不會做家事,還不是有很多人追,而且他們都知道我不會做家事。」還說:「男朋友幫我切水果,不像媽媽切的樣子,我就不吃。」聽到
小一英文需要一開始就到外補習嗎?我們本來打算第一年讓孩子上完課就回家寫功課,孩子也能自己完成不需要催促。但發現幾乎每個同學都在安親班或英文班上課,沒上英文班的非常少數,不知道這樣會影響孩子的英文學習嗎?看到班上補習的比例有點擔心……問過學校老師,但沒有得到準確地回覆。
許多爸媽發現孩子走一小段路或爬個樓梯就喊累,勞動一下就說沒力氣,甚至上課時坐不住、學習不專心。這一代的孩子看起來長高也長壯,但活力、耐力卻不足,難道孩子的體能變差了嗎?
「孩子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學著自己大小便呢?」、「是不是越早學,就學得越快呢?」其實如廁學習沒有一定的起點,要看孩子身心發展的成熟度而定。
小朋友剛滿3歲,適合學習游泳或直排輪嗎?
整理報導∕林瑞丹心理學家弗洛姆說:「父親是教育孩子、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的人。」不僅要養育孩子,更要負起重要的學習引導角色。在信誼2020「新世代爸爸育兒參與度」網路大調查中,我們發現爸爸常做、喜歡做的大多是熟悉的經驗、知識或自己較為擅長的部分,需要重新學習的項目,如關於孩子的學習、照顧孩子的
一般說來,教小女孩自己大小便會比教小男孩輕鬆一點,不過訓練孩子大小便的過程,男生、女生會遇到的問題有些不同,像是當小男孩學不會站著尿尿時,卻常會遇見小女孩硬是要學爸爸、哥哥「站著尿」。
人際型學習風格的孩子,當然不是交際花,但通常是熱心公益的最佳實踐者。他們喜歡人群,透過與人互動交流,認識外在的世界。喜歡參與團體活動,以及加入團體的討論,這些也是他們能量的補給站。他們很喜歡幫助別人,與人合作,交換生活意見,人緣極佳。此學習風格的孩子,在與人共同處事的經驗中,他們能知道如何聆聽表
您知道嗎?孩子也跟大人一樣,也有比較會交朋友的社交風格呢!而且,您的交友風格,也是會影響孩子對於「人群」的看法呦!
一個善意的問候,不僅能打破人與人之間的疏離感,也是孩子發展社會化能力時,比較容易學習的課題。爸媽該如何創造學習的機會,並且有效地引導孩子呢?
孩子需要在團體中長大,在遊戲中培養人際關係的基本能力。雖然在群體中難免會遇上他人的不良行為,只要爸媽在孩子年幼的時候注重身教,建立起孩子的好習慣,這種內隱的學習會導引孩子保有正確的行為。
孩子的行為問題需要學校與家庭兩方面,統一態度雙管齊下來面對,讓孩子學習處理問題的方法與態度。
現在的孩子一有任何需求,爸媽都會立刻滿足,所以孩子從不必等待,也無須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孩子一旦離開舒適的家,與爸媽以外的人互動,難免會感到無所適從、做出失禮的行為。在這種情況下,爸媽該如何幫助孩子體會禮貌的內涵呢?
小嬰兒大多只對爸媽有興趣,必須再好幾個月才能對別人表現出更多好奇。但是在這一年當中,嬰兒和爸媽、兄姐以及其他親人的互動關係,是他學習一些重要的社交技巧的最好機會。等到社交圈擴大,加上瞭解約束行為的規範,漸漸地,寶寶就會把這些技巧用到新的情境上。但對孩子來說,結交朋友並不簡單,過程也並不一定都很順利。那麼該如何培養一個容易與人親近的寶寶呢?
我兒子現在2歲1個月,還需要包尿布。鄰居們都給我壓力,叫我須及早幫他訓練大小便,否則就來不及了。其實,我也曾試過,只是一拿掉尿片,兒子馬上就哇哇叫。現在我都不太敢帶兒子去附近公園玩,以免別人指指點點的。究竟這時候訓練大小便是不是適當?我要如何做呢?
孩子什麼時候可以開始學著自己大小便呢?是不是越早學,就學得越快呢?事實上,大小便自理能力的學習過程,年齡不是主要的關鍵,最重要的還是孩子身體和心理的成熟度。孩子準備好了嗎?在決定訓練孩子大小便之前,我們必須先檢查一下孩子是否真的已經準備好了?請依據孩子的現有能力,看看孩子是否吻合下列的六個項目:
過早或太嚴格的如廁訓練,將對孩子造成壓力。掌握恰當時機、適時鼓勵,將有助於孩子快樂地學習如廁。
如果爸媽發現,親朋好友的女兒已經會自己在小馬桶上大小便,自己差不多年紀的兒子卻還是怎麼樣也不肯學習如廁,一定是越教越生氣、也越擔心吧!
人體重要的「排泄」功能,隨著生理的發展和後天學習,才逐漸控制自如。這個過程中,不同年齡層的孩子發生的問題,需要父母深入了解、耐心陪伴喔!
人們使用3C的時間不斷增加,開始接觸的年齡也年輕化。有些爸媽覺得針對兒童學習設計的程式會有助智育發展,讓孩子更聰明;爸媽擔心的只是玩太久會傷害視力。但新近研究發現,過度使用3C產品,不但重挫孩子的健康和智力,更影響情緒。
有些父母以為孩子去上幼稚園只是玩玩唱唱,因此對孩子是否準時上學這件事情並不特別在意。然而,上幼稚園是孩子開始學習團體生活,建立人際互動與社會價值觀的關鍵期,是要特別用心去培養孩子生活習慣的時期。
女兒已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最近帶她去參觀附近一家新開的幼兒園,標榜的是「角落教學」,園裡的布置和一般幼兒園很不一樣,一個個小角落擺了很多玩具和書籍。教室的隔間不太清楚,園裡甚至還有玩具廚房和臥室。去參觀的時候,女兒是玩得挺開心的,我一方面覺得新鮮有趣,一方面卻又不太習慣,總覺得教室裡應該有老師在黑板前上課才像是個學校啊!那個幼兒園強調「在遊戲中學習」,我擔心只有遊戲夠嗎?孩子難道不需要學一些規矩,不需要一些強制的學習嗎?孩子會不會只知道玩,變成調皮又任性呢?
大女兒目前是由阿嬤協助照顧白天,平常有學習數字1~100,認識簡單的注音國字,九月即將要上大班,想請教在學習上要注意些什麼?我本身是職業媽媽,還要照顧8個月的妹妹,因為老大沒有上過幼兒園,不曉得會不會讓她覺得跟不上同學而氣餒?
請問多大開始上幼兒園啊?在幼兒園的小朋友會有學習壓力嗎?
現在很多幼兒園都強調蒙特梭利教學法、七田真教學法、美語幼兒園之類的,對於小朋友的成長,不同教學法到底哪種會比較好? 我是希望小孩能發展綜合的能力,不要只是在幼兒園訓練學科方面,而是希望他能在團體生活中培養出獨立的能力,還有學習社會化等等,讓他長大後能夠獨立自主,不要成為被寵壞的小孩。
當孩子聽得懂別人的意思,可以靜下來一段時間投入活動,並且有一些基礎的認知概念,都會讓孩子在幼兒園進行學習活動時更加順利。
成功的學習需要一些基本的行為條件,父母不妨先為孩子作好學前準備,以便孩子將來能夠快快樂樂而順利地學習。
「蒙特梭利教學法」是最常被學前教育界引進的教學方法之一,但針對此教學法究竟精神何在、目的何在,或許家長們在選擇的時候,並不非常的清楚;因此孩子在進入幼兒園後,所接受的學習教育是否為蒙氏教學法,自然也就不得而知了。
蒙特梭利教學方法的目的,是希望兒童的潛在能力,能夠自由、開放的在一處是預備性的環境中做自我發展。這一預備性環境的蒙特梭利教室,所具備的像是一個小型的社會,讓孩子在這樣的空間中學習生活。
福祿貝爾的教育是屬於宇宙的,是屬於社會的,是屬於整個大環境的;因此,人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學習,不論是關於自然,或是關於人與人都會是重要課題。
想為孩子選個理想的幼稚園,可是幼稚園那麼多,還標榜著五花八門的理念與教學法,實在教人難以選擇。其實,不論是哪門哪派,最重要的原則都是一樣的唷!在師生比例、師資、學習情境等方面,爸媽必須注意什麼?
幼兒園不單只是一個爸媽上班時可以寄放孩子的場所,最重要的,它應該要能符合孩子的發展需要,幫助孩子學習、成長。爸媽在選擇幼稚園時,最好實地探訪;在這裡,我們將告訴您如何觀察。
為孩子選擇幼兒園時,一定會發現各園所都有其特色的教學法。選擇適合孩子特質的教學模式,對孩子的學習將有加分的效果。以下將現今較為盛行的幼兒園教學法進行個別探討,做為爸媽挑選幼兒園的參考。
以後一定要人陪不能獨處呢?與孩子相處方式的拿捏沒有一定的標準,與孩子的個性有關,不過大致而言,要不要抱孩子這件事情是不需要考慮太多的,敏感的滿足孩子的需求,並漸漸引導孩子學習獨處的安全感,這都是成長中必要的過程。
日本小學的暑假作業,是由學生自己確定主題、發現問題、尋找解決方法的開放性作業,以鼓勵學生走出校園自主學習。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要培養孩子自主學習的能力,首先要改變觀念,從自我本身做起。
採訪整理/秦嘉彌投入兒童科學教育三十多年,阿德老師的科學課現場幾乎毫無冷場,孩子的發言、發問此起彼落,專注又好奇的眼神讓人不禁想問:「是什麼讓孩子如此投入學習?」廖進德(阿德老師)教過無數大小孩子玩科學,更教老師怎麼帶孩子玩科學,擔任過大學自然科學系講師、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科書主編,現任信誼基
數學並非只是認數字或學習運算而已,對幼兒來說,數學概念需要從生活中演練,才能進一步發展出更高層次的能力,並用數學來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問題。
幼兒不管學習什麼,都是在瞭解「這個世界為什麼這樣運作?」因此,讓孩子保持好奇心,自發性的去探究這個世界,孩子會學習到「怎麼學習」,就是幼兒階段數學素養的核心能力。
「注音符號」的學習一直是家長所關注的話題,本文將進一步探討注音符號在語文教學中的定位為何?學習注音符號需具備什麼樣的能力?
二至三歲的孩子具有爆發式的強大學習能力,不管是語言學習、物歸定位或桌上進食等習慣的養成,都有如順水推舟般容易;然而,他們也有性情捉摸不定的一面,讓我們來了解二歲小孩在情緒方面的發展。
一個獨立的孩子,會在能力允許的範圍內,自己一個人完成一件事,而不需要依靠別人。該怎麼幫助孩子學習「獨立」?
我們都是孩子的社會參照,我們的情緒緊緊地揪著孩子。當我們因為擔心武漢肺炎疫情而亂了頭緒,他們也將學習到,未知是恐怖的。人生倘若因為害怕風險,而不去面對,那麼,我們也將無法養育出勇敢的孩子。
從寶貝誕生的那一刻起,他的學習旅程就已經展開。身為新手爸媽,在日常生活中該如何提供豐富的環境與互動,幫助孩子快樂學習、滋養他的心靈與智慧呢?
《我的妹妹小桃子》是日本教育廳選定推薦的最優良動畫電影,扣人心弦的生命故事,加上生動自然的中文配音,相當適合進行情緒智能的討論與學習。家長不妨趁寒假期間,和孩子一起感受生命的愛與關懷!
孩子如果覺得自己能力不足,對自我產生消極信念的時候,在學校的表現往往會低於他們的潛力,一項新研究指出,透過激勵的自我對話有利於孩子的數學表現。
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中,爸媽對子女的教育問題格外重視,總希望能早一點「教」孩子什麼,或是讓他們去「學」些什麼。但是,如果能把握住孩子好奇、探索的天性,引發孩子主動學習的習慣,豈不是更加理想?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自私的傾向,自私、小氣都是孩子發展過程中的一種自然現象,幼兒都是自我中心的。然而學習分享卻是可以由後天環境養成,只是成人對於小氣或慷慨衡量的尺度不一樣,孩子的習性也會在不知不覺中被塑造。
關於幼兒全美語學習的問題,大部分家長主張越早學習越好,以免以後說英語有口音。有些家長雖不見得贊同,但是看到別人都這樣做了,怕自己孩子輸在起跑點上,也不得不跟進。究竟什麼時候學英語最好?
據醫師指出,「許多聘請菲傭的家長,抱怨孩子有語言發展遲緩的現象」,認為若孩子在學習辨音,以及牙牙學語的階段,長期處在中文與非標準英語的雙重刺激下,可能會造成混淆。此外,還會產生發音不正確的問題。在此了解孩子語言發展的特質,可以讓自己在孩子的語言教育上有幫助。
許多研究指出,孩子的學習成就及自信,與家長對孩子學業的參與程度有極密切的關係。要孩子學業表現良好,不只需要學校的努力,爸媽的配合亦是重要因素。陪孩子作功課,就是爸媽可以參與的層面之一。
以「閱讀和學習」為題,洪蘭老師把最新的腦科學研究實證,佐以生動有趣的育兒故事,深入淺出的演說,期盼父母親能用對的方式愛孩子、教養孩子。
以「閱讀和學習」為題,洪蘭老師把最新的腦科學研究實證,佐以生動有趣的育兒故事,深入淺出的演說,期盼父母親能用對的方式愛孩子、教養孩子。
爸媽不要覺得讓孩子擁有3C產品,才算是跟得上時代或擁有豐富的學習環境,其實,幼兒階段還是需要以感官經驗、具體操作為主,日常生活中取之不盡的素材,才是最佳的學習資源。
想讓上幼兒園的孩子在生活中學英語,第一個目標是先培養興趣,運用聽、看、摸、玩方式,才不會壞了孩子的學習胃口。
雖說寶寶天生下來,就有一雙好耳力,但還是需要爸爸媽媽的協助,促進他的聽覺發展,引導他透過聲音特質認識世界,進而學習語言溝通...
研究證實,過早、過多的學習,只會帶來反效果,更破壞學習的情緒和動機。
「快樂學習」一直是林麗英老師面對發展遲緩或特殊幼兒家長常說的一句話,他以多年早療工作者的體悟再三強調,對任何一個孩子來說,「快樂中學習」是非常重要的。
唯有成為自主閱讀者,才算真正具備了閱讀的能力。然而,與書對話的能力、自閱讀中延伸思維,都是需要學習的;孩子不是從一出生,就有這樣自主閱讀的能力。閱讀能力的發展,有其歷程,也要有方法。
整理報導/黃美湄(信誼「運動與兒童全人發展」國際研討會摘錄)為期三天的第八屆信誼兒童發展國際研討會,以「運動與兒童全人發展」為題邀請義大利與美國兩位專家Dr.CaterinaPesce、Dr.SpyridoulaVazou分享研究成果與示範教學,台灣學界由師大體育系研究講座教授張育愷綜合分享相關
當別人騎腳踏車,從你眼前呼嘯而過的時候,你是否也羨慕那種風馳電掣的快感,而興起學車的念頭呢?然而,不論學習任何事物,皆需經過重重的失敗和考驗,最後才能成功。請同學將學習的酸甜苦辣,以及事後的感想,好好地描述一番。
3~6歲的孩子在社交上已經不是生手,在幼兒園裡總是會有一兩個好朋友,會遵守教室裡的規則,也會跟著大孩子玩團體遊戲。在禮貌方面,5歲是「孺子可教」的年齡。但父母要了解,禮貌屬於一種「社會約定俗成的規範」,不教不會、教了才會。它不像身體動作發展會隨著成長自然漸趨成熟,也不像其他事,孩子會基於好奇心和需要在嘗試錯誤中學習。5歲的孩子無法體會到禮貌的必要性,「禮貌」是在幼兒園或家中,經由大人日復一日親身示範學習來的。
我們一直認為,可以用一首詩帶孩子進行對話和討論。經過幾次教學實驗,我們發現,以孩子現有的生活經驗為起點,利用有技巧的提問,就可以佈一個局,慢慢把孩子的思維,跟詩的情境搭上線。這個過程富含教與學的趣味,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不但可以有效引導孩子的思考,還可以在看似零碎的學習片段中,不斷從孩子的回饋中得到驚喜。
「老師,我的小孩總是不專心,怎麼樣可以讓他好好專心做功課呢?」 相信這是很多爸媽共同的苦惱。事實上,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問題,不過孩子不專心其實有很多原因呢!例如說因為對所做的事情沒興趣、沒有學習動機、周圍干擾太多等,只有少部分是真的注意力不能集中的關係...
現在很多人都說孩子不好教,校園也動輒傳出老師學生衝突的事件,老師有委屈,學生有話要說。到底什麼樣的老師,什麼樣的學生,才能持續激發出教學的熱誠與學習的熱情,讓校園綻放出智慧的芳香?
在幼兒認知能力的發展上,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的理論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他強調︰幼兒的學習並不只是透過語言,而是要透過實際的感官和動作經驗。也就是說,要主動去接觸環境,而不是被動的接受外界的影響。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營養師麥素英指出,營養攝取不足可能會造成幼兒神經發育上的缺損,並可能導致幼兒在學習上及表達上的障礙。另外,根據華盛頓特區「國立兒童醫學中心」與喬治華盛頓大學出版一份針對嬰兒飲食與智力發展關聯的研究報告指出,八十八名受測的十二到三十三個月大的嬰兒中,健康飲食組的智能發展指數(MDI)顯著地高於挑食組。MDI分數是國際醫學界用來評估嬰幼兒智能發展的標準,研究統計,挑食寶寶的MDI指數比沒有偏食問題的寶寶,低了足足十四分之多。以上皆顯示,偏食對於嬰幼兒學習能力、行為、智力發展有顯著影響。
文/沈佳霓(台南市海佃國小低年級導師) 看著孩子作業簿上的字跡,我實在很難相信這是孩子自己完成的,因為拿起孩子另一本在學校完成的習作本,兩相比對,字跡相差很多,我忍不住問了問孩子的安親班老師,這是用了什麼方法來幫助孩子寫出非常工整漂亮的字?安親班老師告訴我,寫不好就擦掉直到寫好。&nb
我的女兒6歲多,去年原在一所教會幼兒園讀中班。那時,她很活潑,學習興致高,老師同學都很喜歡她,但是園方有一些教育理念和方法我不很贊同,所以我就幫她轉到一所採用皮亞傑式教材,有較多遊戲設備,氣氛較自由的幼兒園。但開學幾星期後,女兒已不如過去活潑,她常告訴我,小朋友會唱的歌她都不會,又不認識他們,都沒有好朋友。與園長連絡後,這些情況已有些改善,但卻發覺她現在不愛跟人打招呼,鄰居、甚至與她最親密的阿姨跟她說話,她都不回答,說是不好意思。她未轉學前並不會如此啊!不知道她現在的害羞、沒自信是幼兒成長中必然的現象,還是因後來這所幼兒園的教學與過去不同,老師的關懷不如過去多(現每班幼兒40人)的關係?下學期要不要再幫她轉回原來的幼兒園?若是轉回,孩子是不是又得再承受一次適應新環境的壓力?我該怎麼做才好呢?
有人說學外語要趁早、也有人說要先學好母語,到底外語學習的時間和要把握的關鍵是什麼?在家又該如何教孩子呢?
孩子於今年剛上小一,課餘的時段比幼兒園多了一些,學校有辦理一些社團,像是:越南語/跆拳道/合唱團等,可是女兒都沒有興趣。請問有需要讓孩子從小一就上安親課輔班嗎?或是學習其它才藝?還是讓他們自由發展,等到幾年級再開始安排呢?
我的兒子今年4歲,最近我看見有全日托的幼兒美語學校,標榜讓孩子在自然情境下接觸美語。我知道學習美語很重要,但美語學校的教育會不會有所偏頗呢?不過有人告訴我,年幼的孩子學習能力最強,不要錯失良機。我到底應如何抉擇才好?
兒子滿2歲半,我發現他對數字很有概念,所以買了一大套數學教材;初期他還很有興趣,但是近來任憑威脅利誘,只要一看到教材他馬上就跑開,這是怎麼一回事?
暑假有許多有趣、好玩的夏令營,想讓升小一的女兒去參加,例如:畫畫營、體育營、正音班、珠心算班等。但詢問她的意見,她都說不想參加、想在家就好。如何可以引起她的學習興趣,願意多方學習各類科,以啟發她的多元發展呢?
我有一個未滿5歲的小男孩,從小就記性不錯,週歲就認得10個阿拉伯字(他很早就會說話),到現在認得的字大約有800字左右,已經可以自己閱讀國小四年級的國語課本,他每天晚上都要看我們買給他的書,連續達2~3個小時,要強迫熄燈才肯睡;我在書房掛了三張大地圖,分別是世界、中國大陸及台灣省,不到2個月,只要告訴他任何一個國家或較大城市他都能迅速指出;雖然我們對他的能力感到滿意,但總覺得似乎是在閉門造車,他很怕生害羞,只願在家學習,不願出去補習,我們怕這樣會限制了他的發展;他的資質似乎不錯,非常希望您能引導我們,給我們一些意見和方針來教育這個孩子。
老大現在滿4歲,上幼稚園中班,活潑好動,專注力不夠,譬如:看電視時,手上還拿著玩具玩,或是跑來跑去,請他關電視專心玩,他就說他要用聽的。在學校老師說話時,他就在底下東張西望或和同學說話,老師請他唸剛教過的,他卻能朗朗上口。他如此不專心,我擔心會影響日後的學習,請問應該如何加強他的專注力?
我的女兒剛滿2歲,一直是給保母帶。我覺得女兒的學習能力相當不錯,學習慾望也很強,可是保母年紀較大,也不怎麼教她。我擔心給她的刺激不夠,錯失這段絕佳的學習時機,因此考慮把孩子送到托兒所,又擔心她年齡太小會不適應,這真令我左右為難,我究竟該選擇哪一種方式呢?
我真是苦惱極了,我的大女兒已經5歲多了,從小我就非常重視她的教養與學習狀況,從3歲起她不但上幼稚園,還利用下午的時間帶她參與各種才藝班,而每天晚上我更是一定撥出一個半小時的時間單獨的教她、陪她;我這麼努力,卻在孩子身上看不出明顯的進步,甚至在班上她還被列為「不受歡迎」的孩子,這種情形真令我心寒,我真不知道以後我該怎麼做才對呢?
我女兒從小時候一睡醒就會哭鬧,而且是近乎歇斯底里的哭。她這種現象已經讓要趕上班的我們受不了,常會控制不住吼她。我們怕這種情況會影響她在學校的學習,可是又不知如何制止減少她的行為,怎麼辦才好?
我的老大5歲半,學習能力很不錯,唯獨上英文課令他苦惱,而我也覺得十分矛盾。我看過一些書上提到,太早學英文會干擾母語;但有些書又說,小時候學,發音比較正確。我們家爸爸認為其他才藝都不重要,但英文與電腦是未來生活必備的工具,一定要學好,而且先學先贏。可是,孩子面對英文老師時無奈的樣子,真叫人心疼!
我的孩子經醫生診斷為「高功能自閉症」。為了給他比較豐富的學習刺激,兩歲十個月的他已經開始上學。我覺得他一天天在進步,但是在團體中他常表現出很固執的行為,情緒不易掌控。我該怎麼做,才能幫助孩子,又不致讓老師太為難呢?
我的小孩現在3歲4個月,中文達表能力雖不好,但特別喜愛英文及數學,他已會寫ABC和數字,也會個位數加法。他對學習很有興趣,但似乎沒有很大的興趣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我的孩子有沒有可能是資優?我該如何教導呢?
我有二個小孩,大的3歲半,小的才1歲半。哥哥雖已3歲多,但語言能力很差,目前只會鸚鵡式學語,醫生診斷他只有1歲8個月的心智年齡,所以我教他教得很辛苦;妹妹的年齡雖小,但說話及學習的能力好像已超過哥哥。請問我該怎麼同時幫助他們呢?
我兒子1歲9個月大,只會說幾個簡單的單字,這幾個月以來,一直沒進步,我刻意教他說話時總相應不理,或胡亂發幾個音應付一下;相對地,小女兒才8個月大就顯得對學說話有興趣得多,我該如何引導兒子開口學習呢?
寶寶目前1歲11個月,是家中獨生子,褓姆家也只帶他一個,十分缺乏與同齡孩子互動的機會。他學說話的速度相當慢,到現在只會叫人,和一些貓貓、花花之類的名詞,而且學習時注意力很不集中。不曉得早點送他到托兒所,對他是否有幫助?
孩子在去年剛上小一時,初期的學習情況尚佳,之後便有些拒絕學習,諸如:粗心、易衝動的行為出現。於是前往北市療求醫,經幾項測驗後,發現有注意力過動症現象,追蹤迄今四個月,現象並未改善,反而有退化的情形。我很無助,也很沮喪,真的好希望能幫助他。我該怎麼辦呢?
我的孩子已經5歲了,最近我常考慮是否該讓他上才藝班,鄰居、幼稚園的小朋友都在學才藝,不去上的話,從園裡回來,成天在家晃,沒有什麼學習刺激,我擔心他會跟不上別人,可是我又懷疑有必要一定要去上才藝班嗎?
我有3歲的獨生女,剛開始上幼兒園小班,有幾次我送她上學,見到了學校老師,老師好像很沈靜,都沒和我說些孩子在校的狀況,倒是中班老師常會熱切地告訴我:「小玲很會唱歌!」「小玲很乖哦!」一直誇她、稱讚她。孩子回來說大班老師比較好,她喜歡大班老師,唯獨沒提起過小班老師。孩子正要適應一個新環境,我覺得老師的主動性很重要,若不加以引導,她是否會無法吸收、學習?身為家長,我該如何和老師溝通呢?
我的孩子脾氣不好,當事情不順他心意時,總是大聲吼叫,或者摔東西。這可能是從大人的行為學習來的,我該怎樣改變他呢?
小女兒現在2歲2個月,學習語文的天分不錯,會許多童歌、童謠,也常適當的使用大人生活上的用語,大家都誇她聰明,結果卻造成她驕縱、自以為是的性子。她要的東西,哥哥一定要讓她;她想做的事,別人不能代勞,否則會要求從頭來過,例如:抱她坐上摩托車,她必哭著爬下來,從頭爬過;我要哥哥做事,她搶著做(口中還念著哥哥不會),卻將事情弄得一塌糊塗。她的哭鬧,使我招架不住,只好要哥哥順著她,又怕這樣會使哥哥凡事退讓、懦弱,我應該如何改善她的行為及觀念?
我家小寶貝現在4歲10個月,想讓她在自然環境中學習英文,我選用看影片聽CD的方法,但小寶貝一聽到英文就直接快轉或跳過,不敢逼她或強迫她一定要聽,怕以後對英文有抗拒,我該如何讓她自然而然喜歡上英文,進而學習英文呢?
女兒今年9月就滿2歲了,目前只會說大概10組疊字,可是還不會叫媽媽、阿公、阿嬤,婆婆總是當我們的面說她就憨慢,所以我有帶去做語言評估,結論是說疑似語言發展遲緩。我是全職媽帶一個寶寶,先生下班後也很少和小孩子互動,所以等於是只有我們母女倆朝夕相處,我會陪她玩、唱歌跳舞唸手指謠、看書,也會去公園或親子館,我想不出來還應該要怎麼做,才能讓她願意多開口學習?另外女兒很好動,看書沒耐心聽我慢慢念,一直想急著翻下頁,翻完了書就想玩,而且她很愛撕紙張,怎麼教她都沒有用,家裡很少有沒有破的書。很多人建議我早點送她去上幼兒園,說每天跟很多人一起相處就會學習較快想請教老師早點上幼兒園會有助語言發展嗎?若太晚上幼兒園,也會對此有影響嗎?
孩子們一起玩,難免發生衝突,有些孩子會哭泣,有些會嘗試溝通,但因為爭執時爸媽常不在場,很難認定對錯,因此,提升孩子自我的衝突解決力,便成為重要的任務之一。爸媽的態度影響孩子的能力發生衝突後,有些孩子會沉浸在自己的生氣或難過情緒裡,不知如何表達自己的立場、和他人溝通,或以告狀的方式來處理;有些孩子
遊戲在兒童生活中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對年紀較小的孩子而言,遊戲幾乎就是生活的全部。它是孩子學習的泉源,透過遊戲,孩子在為未來的生活做準備,學習將來人生中必須具備的重要技能。親愛的爸比和媽咪,您知道寶寶遊戲的主要功能有哪些嗎?
孩子的學校開始小考,但考的應該都還算簡單,比如考注音聽寫,但因為他沒學過,成績公布後當然就很淒慘;但她自尊心強、在班上被同學笑說她考很差、也被老師提醒要加油,就鬧著說她不喜歡國語,也不喜歡上學。以前她對新東西都很有學習興趣,但小一的考試好像有打擊到她了,要怎麼幫孩子調整心態?
剛上小一,可能同學間對注音符號學習程度有差距,老師在講解的時候,需要多一點時間理解,但是進度一下子跟不上,心理很緊張,因為擔心,再加上來不及理解,小朋友開始害怕上學,該如何引導呢?
我女兒就讀大班,今年9月即上小一,幼兒園是強調讓小朋友快樂學習,屬雙語教學,現有課程包含英語、數學,認及寫國字、注音符號,可是出的功課都不多,有時一張4大行練寫拼音及國字或寫自己的姓名、MPM數學、讀詩,總覺得學習寫太少,因小女的幼兒園不像傳統幼兒園,會為了銜接小一教很多,像學校鄰近的幼兒園,就已教到小二的課程,我會擔憂如沒先學,將來孩子進小一時會跟不上。請問多學真的比較好嗎?
兒子今年5歲,明年就要上小學了。我和他媽媽都不曉得他各方面的能力是否已準備齊全,我們很擔心兒子將來在學習上會落後,你們有沒有什麼參考資料,可以幫助了解孩子的發展情形?
在小小孩的世界裡,體能活動原本就是他生活的一部分,這個階段的身體教育,如果能讓孩子經驗到身體能放也能收,學習處在什麼情境該讓肢體發揮什麼功能,並讓孩子學會與身體友好,才是根本。
家裡空間足夠孩子活動,假日也會去戶外走動,但感覺他的大肌肉發展稍慢,如何幫助他學習跳及大步跑的動作能力?
嬰兒的生命力及活動力,是時時刻刻都在進步的。尤其二歲內幼兒的成長速度最為明顯,學習力也開始萌芽,因此這時期將是孩子最為重要的學習奠基期。
我有一個三歲的小孩,他在家很好動,但外出與陌生人交談卻十分害羞。我聽說這是嬰兒時期爬行時間太短就會走路,造成腦子某個部份激發不足造成的,此外還有固執、學習遇到困難會退縮等現象。不知道這樣的論點正確嗎?
我家的大寶3歲半,對每一件事情都充滿了好奇心,可是都3分鐘熱度,對於學習畫畫,玩黏土堆積木等,幾乎都是這樣,怎樣可以讓他更專注呢?
小孩目前是三歲,正是活潑好動與充滿好奇心的年齡,由於我跟爸爸都是一般上班族,平日是由祖母來照顧,等我下班回家常常已經是晚上八點,忙完吃飯洗澡等雜事,帶小朋友上床已經是晚上九點半以後了。我很珍惜晚上睡覺前與小朋友的親子閱讀時間,小朋友也很喜歡跟我們一起學習或閱讀繪本,但常常一講就超過上床時間,小朋友跟我都欲罷不能。到底是先讓他們獲得足夠睡眠比較重要,還是要滿足他們對閱讀的喜愛而可以晚一點睡覺呢?
"兒子現在6歲7個月,學習能力很好,平時行為表現也還不錯,但就是不愛睡覺和愛說謊。我常常和他溝通早睡的重要性,知道打罵沒用,也試著用各種鼓勵的方式,吸引他早睡,但他就算9點洗好澡,還是會想各種理由不睡,例如:還想再多看一本童書,要尿尿,要喝水,要和妹妹再玩一下,各種理由都有,總是把入睡時間搞很長;再來是說謊的問題,兒子常常會為了達到目的而說謊,例如,我為鼓勵他早睡或在學校早點睡午覺,而提供一些「胡蘿蔔」給他,他可能明明沒睡「長」,但會自己勾長。再來,他也會因喜歡別人的東西,而想盡辦法拿回家,老師說他有未經當事人同意而拿走同學或學校玩具的狀況,多次就這問題和他道德勸說、罵他、說故事的方式讓他理解,但偶爾還是會再發生,真不知該如何是好? "
"小孩剛滿三歲,現在面臨是否要上幼稚園的考慮,我是一個全職的家庭主婦,平常在家帶小孩會儘量提供玩具和書籍,我們都會和小孩共讀共玩,也幾乎天天帶小孩出去親近大自然,或去公共及私人的親子館或遊樂區、博物館等等。因為之前看了一些文章,建議小孩上幼稚園前需要具備一些能力,但是因為我的小孩常常不知道如何適當地表達情緒,譬如他高興或生氣或想睡覺的時候會去咬或捏小朋友、如廁也還在訓練中,考慮這些因素,因此我比較傾向慢點將小孩送去幼稚園,但爸爸和很多上班朋友,卻認為小孩進幼稚園透過老師的教導,更容易學習團體相處,這些問題馬上就可以解決,他們覺得媽媽我太過杞人憂天;我覺得每個小孩的個性都大不同,引導的方法可能有急有緩,幼稚園老師真的那麼專業可以個別引導嗎?"
小孩3歲了,每次吃飯都像打戰,老一輩的總說小孩吃飯要配電視吃,才會乖乖的坐好一口接一口,但我不希望小孩一直是配著電視在吃飯,有時候會以吃完了飯給你吃冰,或是吃完飯帶你買養樂多之類的來吸引孩子吃;可是這餐吃完了,下一餐又不管用了。有時候小孩也會要求看故事書,但媽媽我很難有時間餐餐唸著餵食,也覺得吃飯唸著故事書,書很難保持乾淨;也有給小孩用學習筷來自己夾著吃,但卻是夾來夾去也沒認真吃,該怎麼辦呢?
小一的英文需要一開始就到外補習嗎?因為家中長輩可以接送孩子,所以我們本來打算第一年讓孩子上完課回家寫功課,孩子也能自己完成不需要催促。但家長日後發現幾乎每個同學都在安親班或英文班上課,沒上英文班的非常少數,不知道這樣會影響孩子的英文學習嗎?因為英文課都沒有作業、我們也無法知道孩子學習的狀況,看到班上補習的比例有點擔心...
孩子五個月大了,我聽說要先從聽覺開始學習,目前我準備了布書、固齒器和會發出聲音的玩具等。想問會不會太早準備了呢?或是還可以準備什麼玩具呢?
如果小孩慣用左手要改嗎?畫畫時都用左手,如果叫他拿右手,一下子又會換回左手他現在3歲半而已,須要強制訂正他的左撇子習慣嗎?如果不改會影響將來國字的學習嗎?
我兒子三歲半,已經上幼兒園了,在學校看到其他大哥哥溜直排輪他也要求要溜,買了之後他卻說好困難,要放棄了;學習直排輪的場所也有很多年紀相仿的小朋友,但是他們都會按照教練的指示學習,只有我兒子跌倒了就ㄧ直趴在地上,威脅利誘也不肯起來,我不想讓他放棄,該怎麼辦呢?
我家小孩2歲3個月開始念蒙特梭利的幼兒園,剛開始都還不錯,但到了中班開始,常會有負面的想法出現,舉個最近的例子:有一次因為他沒有乖乖坐好,老師請他坐在一旁休息,因為那天是慶生會,但因為這樣他就沒有吃到蛋糕,回家後,跟我說了這件事,我安慰他,並跟他說那下一次你好好坐好,就可以吃到蛋糕啦!他卻說:不可能,就算他坐好,老師一定不會原諒他,也一定不會再給他機會,諸如此類的想法;也常會情緒激動,一點小事就會發脾氣,如果念他,他也會認為爸媽不愛他了?該怎麼跟他說道理,讓他可以靜下心來接受呢?並請問我是不是該讓他換一個學習的環境呢?
我想讓大班的女兒學鋼琴,但是鋼琴不便宜,且不確定孩子是否真的有興趣一直學下去,假如玩一下就不想學了會很麻煩。有媽媽說可以先買電子琴或電鋼琴,學習一兩年後確定喜歡再買鋼琴,這樣好嗎?
孩子之前看別人學直排輪,非常有興趣,所以滿3歲時就讓他去學了,但是爸爸認為會影響骨骼發育。請問是真的會影響嗎?
我家寶寶兩歲了,語言發展仍多在單詞及疊字階段,且詞彙量少,因此常發生他無法正確表達、我們也未能瞭解,寶寶因此情緒爆走的狀況。近日發現,他會從兒歌或反複聽的歌曲中,學著哼歌或學到新詞彙,也會跟著節奏擺動身體,想請老師推薦適合兩歲寶寶學習語言的歌曲或音樂專輯。另外,現階段能如何開發寶寶的肢體發展呢?需要上律動課程嗎?
我家寶貝目前快三歲,已上幼兒園,在學校有唱歌時間時,老師反應一開始會跟著唱,但到了第二次可能就開始放空,在家也是一樣,有買小鐵琴讓他亂敲,但敲一下子就跑去玩汽車。想請問他年紀這麼小,會適合去外面學習音樂課程嗎?怕他沒定性。謝謝!
讓孩子學音樂的目的是希望小孩有個抒發壓力的管道,請問學習哪些音樂課程較能讓小孩快樂接觸音樂呢?
現在有好多地方都標榜教授幼兒音樂,如何為自己的小孩選擇適合的老師或學習機構?
請問購買聲光玩具,讓小孩聽著音樂旋律,跟著節奏哼唱,對啟發孩子的音樂學習機能有幫助嗎?請老師幫忙回答,謝謝。
我家小孩從嬰兒時期就讓他多聽多接觸音樂,三歲開始就讓他去聽各種類型的音樂表演,小孩常常比我們大人有熱情與耐心聽完。我想讓他六歲開始學樂器,他對弦樂器,如:大提琴、中提琴、小提琴特別有興趣,但我聽其他媽媽說,最好一開始先學鋼琴,之後再學其他樂器。不知這樣的建議是否正確?再麻煩老師幫忙解答。謝謝您的幫忙。
我們並沒有打算讓孩子學習樂器,卻想讓音樂成為孩子的一種興趣,培養音感、養成音樂細胞,至少可以聆聽、陶冶性情,但想請問老師該怎麼做呢?謝謝。
我是一個未曾受過音樂課程訓練的媽咪,因為覺得有過基礎音樂訓練的孩子,對於日後音感、樂器的學習等,都會比較快上手。我的孩子現在兩歲三個月,請問您: 1) 孩子音樂學習的時程表,應如何安排? 2) 孩子下課後,我又應如何與他同樂(複習)呢?(不知道目前市面上的課程,家長是否都可以一同上課?)
我的孩子很喜歡唱歌,學習快、音準也不錯,是否表示他有唱歌的天分,可以培養他往歌唱方面發展呢?如果太早讓他進行歌唱方面的訓練,對他的成長會不會有什麼不良的影響?
Yoyo三歲半,平時都會與他看中文或英文圖畫書,但最近他都會自己隨便亂說一通,不知所云。請問同時學習中∕英文會造成小朋友學習上的混淆嗎?
最近遇到「幼兒閱讀」有關的問題,為什麼小孩看書會念出一、二、三,但如果放三隻鴨在他面前請他數數看有幾隻,他數完後會回答不知道?
孩子快4歲了,會因不熟悉的領域而不敢嘗試,引導之後也容易依賴大人,要給予他協助。雖然知道自主學習的重要性,但不願勉強孩子的意願,該如何培養孩子主動學習的動機呢?
玩,是每一個孩子與生俱來的能力,從兒童發展來說,孩子需要透過感官認識世界,需要透過具體操作的經驗和反覆練習來建構抽象的概念,因此,玩也是孩子最好、最自然的學習方式。
「功課寫了沒?書包收了沒?」很多爸媽會感嘆家裡的小孩都已經上小學了,還是整天要爸爸媽媽在後面盯著。但其實曾經有個例子,孩子抱怨:「我媽媽總是管東管西的,都不相信我。」媽媽則說:「我不幫他收,他也不會自己收呀!」在爸媽的眼中,似乎孩子永遠是需要呵護的心肝寶貝!但是孩子隨著年齡增長,其實他們能做的事
由於爸爸愛跳舞、媽媽喜歡唱歌,2歲4個月的兒子在日常遊戲中,自然會有很多唱唱跳跳的機會,包含謝博士的幾張專輯都如數家珍。我們發現他的音感和節奏感都很不錯,又聽說學音樂對孩子的發展很有幫助,希望有機會讓他學習音樂,但又不知該如何為他選擇合適的樂器,請問謝博士有什麼建議?
兒子現在2歲3個月,很喜歡聽音樂跟唱歌,接下來我該如何引導他學樂器呢?讓他多方發展,或是幾歲的時候,小肌肉會比較適合開始練習?有時參觀幼兒園老師會說學校課程有小提琴、直笛等等的課程,真的適合學齡前幼兒學習嗎?會不會很有挫敗感呢?
1歲多的千千,手眼協調能力愈來愈好,媽媽餵他吃東西時,他常常搶著自己拿湯匙、拿叉子,同時伸出五爪小手和餐具並用,即使吃得滿臉都是,卻開心極了。用餐具前先學抓握食物放入口中對大人來說,吃飯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但對寶寶而言,要他學會將食物順利地送進口中,可是一件大工程。寶寶從添加副食品開始,不僅是在學
在生活與學習的歷程中,挫折的發生是無可避免的,不同年齡層的孩子有不同的挫折經驗,也會有不同處理挫折的表現。如果父母能夠從小培養孩子勇於面對挫折的能力,增加孩子接受挑戰的自信,那麼孩子未來必定能更具有適應力與競爭力。
身為爸爸媽媽,你並不需要具備「科學專家」的能力,但你需要了解孩子對什麼好奇、喜歡做什麼,以及什麼才是最好的學習方式。
我有二個小孩,哥哥三歲半,妹妹才一歲。而妹妹雖然年齡小,但說話及學習能力好像都已經超過了哥哥。請問,我該怎麼樣同時幫助他們呢?
現在的小孩還沒上幼稚園,一些作父母的就開始教育孩子一些簡單日常生活中用的英文單字。在台灣提倡人本教育的森林小學,也不得不開始教起英語。然而他們強調他們所教導的是「發音的原理與方法」、「語言的內在邏輯」與「語法的心理基礎」。
學語言真的要趁早嗎?如果爸媽自己的英文不好,怎麼帶孩子學習呢?親子共讀英文故事書,是否應中英文穿插?爸媽工作忙碌,沒空陪孩子聽讀英文,怎麼辦?......
許多人可能會覺得不可思議?為何在子宮內的未成熟胎兒,具有學習的能力呢?因為胎兒在16、18、30週就分別具有觸覺、聽覺及記憶能力,若我們能夠藉由各種外面的刺激與學習,去激發胎兒的潛能,則胎兒的智能與心理就能早一步受到啟發。
現在是講究終生學習的時代。但要怎麼學呢?假如剛剛踏入學習階段的時候,學習的胃口就被弄壞了,或對自己的學習能力失去信心,將來要扭轉回來就難了。
最近有部電影,描述熱愛芭蕾舞的男孩經歷父親的強烈反對、親朋好友的眼光,仍堅持自己的興趣,最後成為一位傑出舞蹈者的故事。人們理性上都知道男孩女孩一樣好,但性別刻板印象畢竟根深蒂固很難改變。究竟怎樣讓兩性學習互相敬重呢?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照理說錢滾錢應該是愈滾愈大,怎麼會三代就沒了呢?就是大部分的人都不懂理財,即便是懂理財,也不知如何教導孩子理財,不妨給孩子一段時間學習,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金錢觀,比常常搶在前面干預要有用得多了!
你知道你的孩子是如何學習的嗎?他的學習風格是什麼?所謂的學習風格,是指一個人在獲得知識的歷程中,所傾向使用的方式與途徑。這不是指學習的內容本身,而是個人如何運用自己所偏好的方法、習慣,做最有效率的學習。
我的小孩夠不夠聰明?學習能力夠不夠強?他的性向是什麼?能不能成為科學天才或音樂神童?是不是可以用什麼方式「啟發」他的智能?什麼是多元智能?
週末放假了,孩子的心情是歡喜、期待,還是更鬱悶沉重呢?許多爸媽幫孩子安排在周末假日上才藝班,認為小孩子的任務就是要學習,應該利用假日多學一些,哪還有時間玩?
雖然大多數家長都明白──兩性交往對孩子將來人際關係很重要,但仍難免剝奪孩子學習與異性相處的機會。原因是家長們不知道如何教導這個難題,於是乾脆就用最簡單的「隔離」政策,以免傷腦筋。其實爸爸媽媽只要掌握好孩子與異性相處的原則,就不需要因噎廢食了。
你知道如何和孩子用音樂遊戲嗎? 這裡提供幾個小小的點子,和小小孩唱唱兒歌,玩玩遊戲,還能寓教於樂,讓爸媽體會透過「唱兒歌也能引導孩子學習」是怎麼一回事!
面對琳瑯滿目的美語教材,及大街小巷的美語補習班、雙語幼稚園,父母一定很心動吧!但是,究竟該何時讓孩子學美語呢?「學習美語,及早開始」這樣的廣告詞,是真有道理的嗎?
為什麼不能和老師爭辯?為什麼不能在阿伯面前發飆?為什麼有些話對著大人說就是沒大沒小?此類人與人互動的準則,正是初進學校的孩子們學習的重要內容。
寶寶嗅覺的敏銳度從出生就展現了喔!嗅覺不只是最原始的求生工具,可幫助尋求食物或是逃避危險,小寶寶還會透過他所熟悉的氣味,學習與照顧者建立親密關係。
小安在家裡是個乖巧的孩子,但是上學的時候似乎變得很強悍,無論玩遊戲或幫老師做事都想搶第一,如果輸了或沒輪到他就悶悶不樂,甚至發脾氣,媽媽擔心他得失心太重了。
擁有兩個寶貝的藍子媽,孩子雖然才十一歲和八歲,但從兩年前開始,每個禮拜即分別固定領有100塊的零用錢,從小就培養孩子認識金錢、知道如何花費,在面對物質慾望時,學會區別「需要」與「想要」之間的差異,學習正確的理財知識。
教導孩子理財知識,就從學習控制消費慾望,了解、練習各種消費的優先順序,協助孩子從小建立正確的金錢觀。聰明的父母要清楚分辨什麼是廣告商的促銷手法,什麼是的的確確的減價,價廉物美的日常生活所需,這些,更是必須和孩子說清楚、講明白。
西洋俗諺有句話:「你的垃圾是別人的寶藏。」在協助孩子奠定理財知識的道路上,很多時候,要讓他知道投資管道眾多,如何從不起眼中,譬如股票,尋找「明日之星」,有賴平時的知識累積、勤於學習等基本功。不要小看一些看似枝微末節,事實上,它就猶如跳蚤市場中的珍寶,只有「識貨者」才知道,也才能創造出真正的價值。
隨著孩子愈來愈大,從尿布、奶粉等生活必需品到將來長大的養成教育,林林種種的花費,保守估計到國立大學畢業,一個人至少需要500萬左右。更遑論這中間還有許多額外的開銷,譬如就讀私立學校、學習才藝、參加活動等,因此,一個家庭除了在開源之外,學習如何將小錢變大錢更是重要。
爸媽教導孩子任何事情,希望他做得對、學得好,必須用正面方式引導,才能奏效。如果不自覺或喜歡用嘲諷的方式,只會損傷親子關係。
當孩子慢慢長大之後,父母就開始煩惱零用錢的問題。零用錢,給多了,怕孩子不懂節制亂花;給少了,又怕孩子不夠用。其實,孩子都很希望可以有更多的「零用錢」來自由支配,「小言與小圖」一書以零用錢為例,用幽默的方式來表達孩子內心的期望,透過共讀,親子可以更深入瞭解彼此的對金錢的看法,藉由討論,還可以延伸成教孩子學習記帳理財的概念。
身為爸爸媽媽,總會希望給孩子最好的,不論是最好的教育,還是最好的生活環境!不過,我們所居住的地球,近年來因為污染變得氣候異常,許多珍貴的動物也因此正面臨著生存的威脅。為了讓我們的子子孫孫,以及各種美麗的動物,都能繼續快樂的在這片土地上生活,保護環境是生活在現代的每個人都必須負起的責任;而孩子,更是可以從小就開始學習,如何愛護與珍惜他唯一的家──地球。現在跟著102年3月號的《小太陽4-7歲幼兒雜誌》一起來做環保,讓各種動植物和我們的子孫一起生生不息的生活在這美麗的地球上吧!
小智在百貨公司哭鬧著,一旁的行人投以好奇的眼光。爸媽站在一邊等著小智停止哭鬧。終於,有個媽媽忍不住的開口問原因。小智媽媽說「我們不同意他買東西。讓他哭一下,這是個學習,讓他知道不是想要就有。」
為了更了解台灣的幼兒教育,麗敏跟姊姊參加了幼兒園的家長日活動。一推開門,園長趕緊過來介紹,強調校園裡採用全美語教學,讓孩子完全處在美語環境中學習。同時,也不住介紹其他附設的音樂、美術才藝課程,一心一意想要吸引姐妹的好感頻。頻點頭的麗敏,也開始盤算著得花多少錢才能把孩子送到這裡……
猜猜看,股神巴菲特從什麼時候開始累積財富?答案是6歲。6歲的巴菲特從祖父的店裡批發口香糖,然後賣給社區的鄰居。靠著一包口香糖賺2美分的速度,開始累積第一桶金,邁向財富之路。
很多人在討論幼兒的金錢觀時,多半著重在數概念的發展,或教導孩子有效地運用金錢,購買物美價廉的東西,長大成為一個精明的消費者。這些的確都是很重要的學習方向,不過,有一點更是爸媽應該關心的:引導孩子認清廣告,並能控制欲望,學習管理自己的消費行為。
嬰兒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開始不斷地探索與發現。在寶寶3歲前,他們瞭解四周環境的方法,就是利用眼睛所見、耳朵所聞、嘴巴所嚐、手指手掌及腳掌的觸摸感受一切,爸媽在此時期,應在安全的範圍內滿足寶寶的探索慾望,將有助於孩子建立日後認知學習的基礎。
幼稚園是幼兒脫離家庭走出人生改變的第一步,跨出家庭呵護的大傘,邁向群體與學習性活動的門檻,選擇理想的幼稚園是父母的重責大任。
國家要富強,社會要安定,最重要的是每個人要謹守自己的本份。軍人的本是捍衛國家;商人的本份是促進經濟;老師的本份就是盡心教學;學生的本份是什麼?好學生不僅要功課好,更該要有值得學習的地方喔!小朋友,你認為如何才能成為好學生呢?
就跟學步兒幾天前還不會走,今天就突然向前走了4、5步一樣,學齡前的寶寶成長相當迅速,但因為爸媽看不見幼兒園的學習,有些改變會令父母擔憂,譬如上學後變得安靜、愛頂嘴、講髒話或是多了一堆「壞」習慣。
5歲孩子大腦新陳代謝的活化程度已高達成人的兩倍半,提供他們好的學習環境是當務之急,父母和教育單位必需看重童年階段的教育投資。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也是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神經科的教授紐森(Eric Knudsen)與諾貝爾經濟學得主海克曼(James Heckman)等四人共同寫了一篇論文,討論國家投資教育時,投在哪一個階段報酬回收率最高,經濟學者所畫的曲線到小學三年級就達到收支平衡點(break-even point),三年級以後的投資就是負回收了,等到了出社會,就業訓練的回收,那幾乎是谷底,很低了。
我們知道,當寶寶在媽媽肚子裡時,他會伸懶腰、轉身,而他的感官知覺也勤奮的在處理所有送進來的訊息。但是,他是不是已有記憶能力?如果有,這些記憶會不會影響寶寶的行為;也就是說,這是不是代表一種早期的學習型式呢? 本次的懷孕期特別企劃,將摘錄「好書大家讀」推薦書籍:《艾蜜莉,點蠟燭:腦科學啟動A+寶寶》之內容,讓準父母們對於小生命的學習歷程,能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
不論是醫學或科學的觀點,沒有證據證實胎兒時期的學習有任何具體成效。那麼,胎教是什麼?對孩子將來有何影響?其實,有身心健康的媽媽才有身心健康的寶寶,若媽媽情緒強烈起伏、沒有安全感、憤怒,體內會分泌不同的荷爾蒙,影響媽媽血壓的穩定及內分泌的平衡,間接影響到胎兒。由這個角度來看,胎教確能穩定媽媽的情緒,提供胎兒比較好的成長環境。
近年來,在資訊爆炸和教育改革的壓力下,父母想讓孩子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孩子分身乏術,只好特別著力於某些學科的培養。然而,孩子在自然課程中會接觸到的經驗,比如觀察樹葉、養蠶、紀錄天氣等,看來不起眼,卻是相當重要的唷!因為自然科學的學習過程,正是建立孩子的科學態度!
假如有一批孩子經常利用假日外出走路,將可以直接接觸大自然,體驗山川大澤,減少在屋子裡接受間接經驗、虛擬媒體訊息的機會,這就當代孩子的成長會是很值得努力的事!質言之,做為陪伴孩子成長的我們,該試著邀孩子走到戶外,讓孩子習慣在走路中學習知識、欣賞風景、相互聯誼,也思考生命意義,沈澱人生經歷……
當寶寶學會說話前,是否可能嘗試用手勢表達他的意思呢?國外學者發展出的「嬰兒手語」,提供了親子互動的另一種可能性。但「嬰兒手語」究竟是什麼?每個孩子都能學嗎?對親子互動又能有什麼幫助?本文將藉由一位醫生爸爸親身學習「嬰兒手語」的歷程及育兒經驗,與您一起分享另一種親子互動的樂趣!
過中秋節,一代一代的父母會給孩子講嫦娥的故事、會想到搗藥的兔子和八月飄香的桂花。這樣的生活情調讓我們在國際社會中有自己文化的認同,讓我們的孩子可以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家的歸屬,也學習從簡單的過節儀式中感受生活的趣味。 今年中秋節,您打算和孩子如何度過呢?請跟著信誼基金會--張執行長的秋節短文,一起走入充滿幸福味道的兒時回憶,學習將文化養分注入生活中,陪孩子寫下不同的童年故事吧!
父母是孩子最佳的語言啟蒙老師!若是父母自我評估英文能力還不錯,其實就能試著在家中與孩子一起學習英語。而在家學習英語的好處,就是希望孩子能夠輕輕鬆鬆、沒有壓力的學習,進而能夠喜愛英語、活用英語。因此,只要父母多用點心,在生活中運用一些遊戲技巧,就能讓孩子達到快樂學習語言的目的。 您已經躍躍欲試,想要準備自己教孩子英文了嗎?來吧!試試本次特別企畫提供的遊戲方式,和孩子一起來「玩」英語吧!
四歲到六歲這段時間,孩子慢慢能夠知道小女生長大還是女生,小男孩長大還是男孩。即使六歲孩子還是偏好用長頭髮、穿裙子等外型分辨女生或男生,而不是以性別特質或角色作為判斷根據,他也將逐漸地知道自己的性別不會因為時間、空間場所、衣著而改變。 隨著幼兒在生理、認知等各方面的快速發展,他對自己的性別角色認同,會加入社會價值對性別的想法和詮釋。並且孩子也將進一步學習到以一個人的角色、行為來說明男女之間的差異。 此時,對身為孩子行為重要模範的爸媽來說,思考如何引導孩子建立健康的性別角色,就十分重要了...
正常嬰兒從出世的第一個哭聲起,就具備了發展語言的先決條件。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開始建立認知發展和語言理解的雛形,也開始模仿環境中的聲音,發展出富於變化的語音和語調,漸漸學到口語的技巧。語言發展遲緩是指兒童之語言發展明顯落後其同年齡者。語言發展遲緩的孩子應儘早接受語言治療,並配合醫師的治療。父母必須了解,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父母耐心而趣味化的引導,以及關愛、支持的態度,不但可以幫助孩子順利發展語言能力,也將帶動孩子身心健全發展。
在學習的歷程中,父母不須計較孩子現在多背了什麼,人生要學的東西很多,是學不完的,只要肯學、有動機,哪裡都可以學到知識。
小小孩記憶的方式和大人不太一樣,父母可別因為孩子記不住或忘得快,就責備他。孩子需要父母多費點心幫忙,才能在記憶上有好表現,在此提供增進孩子記憶力的妙方,讓他快樂地學習和記憶。
想增強孩子記憶力,不是靠死背或恐嚇,而是瞭解大腦的運作,用正確的方法學習。正向情緒可以幫助記憶,基本的認知能力改善了,孩子就會有好表現。
其實第二語言的學習跟大腦的關係因為現在有了最新的腦造影技術,觀念已有很大的改變。
~令人驚奇的小生命~小小嬰兒從出生的開始,面對新奇的世界,就會迫不及待的運用吸吮、抓握的本能反應去探索世界,這時期他們在感官知覺及生理發育兩方面,都有非常迅速的發展與進步。所以,搖籃裡的小嬰兒,並非如我們所認為的那麼稚嫩無知,更不是一張白紙,而是一個充滿學習能力的小人兒,他們所具有的學習能量,尚待父母親予以協助,並充分予以開啟。
您希望孩子將來是什麼樣的人呢?需不需要為幼兒做生涯規劃呢?父母親總是對孩子的未來有許多的期許,因此從幼兒時期就會給予不同方面的學習與教導,期望孩子好好長大在各方面有所表現。你給孩子做了什麼樣的生涯規劃嗎?
認知方面的學習,有些父母會擔憂是不是會增加孩子學習的壓力,而有些父母是偏向讓孩子在這方面多一些的學習,覺得不能輸在起跑點上,然而,孩子在學齡前的認知發展有一定的發展階段,父母需以了解孩子為基礎,再選擇適合的玩具與陪伴孩子一起玩一起成長,讓認知方面的學習不是一種無形的壓力而是個快樂的過程。
手部小肌肉的發展較大肌肉的發展時間晚,二到三歲的孩子父母要開始培養她的自理能力,例如吃飯、穿衣、刷牙等,如果此時能搭配一些操作性的玩具讓孩子學習使用自己的雙手,不但能增加樂趣,也能讓能力的學習更快熟練。
學者艾瑞克森將人生從嬰兒到老年分成八個階段,但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家中的寶寶才開始玩躲貓貓的遊戲,學習信任感及安全感?這些都是孩子日後發展人際關係很重要的一環。
五、六歲的孩子在情緒的表達上還不是很穩定,父母若能協助他從小學習紓解情緒的方法,那將會是他一生很重要的財富。
當發現孩子說謊時,請先不要過於苛責自己沒能「教好」孩子,事實上,他需要更多的時間學習與成熟!
「在遊戲中學習」,這句話大家耳熟能詳,但父母應該如何扮演積極的助長者呢?支持孩子並給他一個安全豐富的遊玩空間,是陪孩子成長的兩個重要的因素。
「遊戲」是孩子學習的主要途徑,而「玩具」是孩子遊戲時不可少的用具,然而,更重要的一個因素是父母的陪伴與引導。玩具就是可以節省自己育兒的時間嗎?孩子自己玩就可以了嗎?親子共玩的技巧是什麼呢?家長要介入多少才好呢?
孩子在這期間喜歡玩扮演遊戲,他模仿成人的行為、動作、說話的方式,常讓人看了啼笑皆非。給孩子一個獨處遊戲的時空是很重要的,他要學習自處與探索,而成人的陪伴與適切的引導,也是必要的,引發孩子有不同的玩法與創意,可帶領他玩的豐富。
孩子的遊戲,本該由孩子自訂規則,而孩子們也有更改規則的權力。遵守自己所參與決定的遊戲規則,正是孩子們學習自治與民主的開始。家長們在想要介入孩子遊戲行為之前,先了解一下遊戲行為的發展,如此不但能夠給孩子自由的空間,也能適時的參與與給予適切的引導。
寶寶的一些動作,你是否有似曾相識的感覺?沒錯,他正是模仿你的呢!孩子許多的學習,都是由模仿成人而來的,在教導孩子時,多給正向積極的態度,正確的做法對孩子而言是很重要的喔。
我說,寶寶也跟著說,學姊姊講電話、學哥哥背包包上學校。模仿,可是寶寶學習的一種重要方法呢。
一歲多的孩子常喜歡模仿大人做一些事,有時候看來可愛,有時令人頭痛,其實正是他們學習、成長的好機會呢﹗
你是否曾經被孩子的口出惡言嚇一跳呢?納悶著,小小孩怎麼會講出那樣的話或做出不合宜的動作呢?在責備之前可以先想一想,家人是否有這樣的行為或言語喔,因為小小孩的語言與動作是因模仿而學習的喔,所以,身教重於言教是一點也沒錯的。
嬰兒很早就具備了模仿的能力,透過循序誘導,寓教於樂的方式,寶寶可以學習很多事。家長可以透過寶寶這階段的模仿能力,多與寶寶互動促進他的發展。
透過同理能力的培養,以及助人所需的技巧和知識的學習,孩子利社會的行為就會慢慢形成。
嬰兒出生的最初幾個月,對自己是什麼樣子,其實並不清楚!必須經過往後與環境人事物的互動,「自我概念」的發展才會開始逐漸成熟。換句話說,這種區分自己,區分自己與別人、與其他物體關係的能力,是從嬰兒一出生,就要開始學習的。
「我」是很抽象的概念,幼兒自我概念的建立,就跟幼兒學習其他事物的過程一樣,是需要透過具體經驗來學習的。對幼兒來說,「乖寶寶」、「小可愛」、「寶貝」是很容易了解其意思的,透過這樣的稱呼也容易感受到鼓勵與溫暖。
許多家長總認為自己的孩子注意力不夠,所以無法專心學習,本文將為您探討這個話題,並提供提昇注意力的方法。
幼兒在一歲以後,注意力和認知能力的發展神速,除了逐步學習看圖畫書、聽音樂之外,也會開始看電視了!表示對事物的注意力時間變長囉!
語言的發展,可說是幼兒除了感覺動作外,進步最快速 、最明顯的發展。在這一段時期,家庭是最早、最重要的學習場所,而父母則是深具影響力的啟蒙老師。給孩子一個豐富的語言學習環境是很重要的。
面對市場上琳瑯滿目的玩具、圖書,依循包裝上的年齡及學習成效標示做選擇是不是最好的方法?廠商又是根據什麼來做標示?瞭解標示的玄機後,您會更得心應手。
很多爸爸媽媽都會問學校老師──面對孩子考試在即,父母該怎麼督促他?正如俗語說,「給他魚吃,不如教他怎麼釣魚」,掌握有效的溫習方式,更能幫助孩子讀得快、讀得多、讀得懂。從學習與記憶心理學的角度,我們歸納了以下四大建議原則
學齡前,行為舉止、生活常規的建立是小小孩一個重要的學習成長焦點。常常,我們會對一個說「阿姨午安」的孩子稱讚「嗯,長大懂事囉,會問候人家囉。」此時,是不是有什麼樣的方法建議....
人腦總共是由二千億腦細胞、一百兆個交錯的神經傳遞路線組成,支持全腦學習的學者認為,目前人類思考能力有限的原因,就是大部分的人都只使用左腦;如果能夠激發右腦的思考,加強整個腦部細胞之間的神經連結,就有機會大大增加記憶力、學習效率
也許,你已經在手上的兒童發展的書籍中,熟見皮亞傑這個名字,或是有些時候,和幼稚園老師討論孩子的學習狀況時,老師也會偶爾提起「孩子的認知發展階段…」。皮亞傑到底是怎麼看孩子的?
現今學齡前的家長與幼兒園,不斷地在孩子學習ㄅㄆㄇ上費盡心思,只為了讓孩子做好入小學的準備。難道,入小學的準備只有把ㄅㄆㄇ學會就好了嗎?
哺餵母乳的上班族媽媽因上班時無法餵奶,所以常會漲奶,有必要學習漲奶時的處理方法,待下班後將擠出的乳汁帶回家給寶寶吃。
在美國的小學裡,某些剛進一年級的小朋友已有三年級的讀寫能力,而有些小朋友卻還無法認出所有的字母。然而,每個老師需要面對超過20個小朋友,他要如何整合這麼多不同程度的小朋友呢?
東方人內斂的個性,明顯地表現在語言學習上:英文文法弄得一清二楚,英文作文如行雲流水,但遇到說英文的人,卻往往目瞪口呆,欲言又止。這種現象雖然隨著初學英語的年齡下降而有改善的跡象,但不可否認的,這是許多學外語的人一生的陰影。如何向English說Yes,其實並不難呢!
請問,唸故事給孩子聽,孩子也有聽,但要怎麼樣才能了解這本書有沒有帶給孩子真正的學習效果呢?還是說,單純享受親子時光就可以了?
小女三歲八個月,幼兒園每個月都會要求孩子認讀十張識字卡,小女在家對閱讀,聽故事很有興趣,有時也能看圖說故事,但是都以識圖為主,所以她在學校的識字表現較其他同學弱,也不感興趣。請問這階段的幼兒若不能識字,也未表現出強烈興趣,是否有需要加強其識字能力呢?幼兒何時應出現較強的識字學習慾望呢?
由於本身具備四國語言,也希望寶寶能同時學會幾種語言。嬸嬸建議的做法是早上學A、下午學B、晚上學C語言,而我的做法是固定每週一天教寶寶韓語,但最近我發現,如果唸「新的」韓語故事書,寶寶變得興趣缺缺,必須多用引導、對話他才願意學。平常和寶寶對話時,我則多用臺語;英語因為有很多管道接觸,所以比較不擔心。請問,這樣的學語言方式是對的嗎?
「重複」與「模仿」是兩歲孩子學習語言的重要方式。提供孩子各種生活經驗與不同的聲音,將有助於孩子語言的吸收與瞭解。
當孩子開始有自己拿湯匙吃東西的欲望,吃飯技巧卻還不純熟時,如何讓孩子學習自己進食的技巧,與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呢?
一歲多的孩子,既好奇又容易分心,成天這裡、那裡的動個不停,讓大人不得不整天盯著他。這是一歲多孩子的特質,體力旺盛又喜新厭舊,不過也是學習力很強的時候喔,來看看怎麼陪伴他度過這一時期吧。
從出生至六歲,孩子的行為總是在合作和反抗之間徘徊。假如父母能了解這一點,充分利用孩子的合作時期,運用各種積極方法來教孩子學習禮節,將會獲得相當的效果;而在孩子進入反抗期時,則不妨放鬆一下,寄望於平時所樹立的榜樣,耐心等待。
孩子的自主能力與獨立的行為是需要學習與培養的。放手給孩子機會,並給予適當的引導與鼓勵,是幫助孩子建立獨立性格的基本原則。
你是否發現家中的孩子們的個性、氣質與行為表現的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孩子們雖然在一個外在相當的環境中成長,但是會因為個別的天生特質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現。家長應協助個別的孩子了解並接受自己個性的優點,並且不與其他孩子做比較,讓孩子們學習各司其職,也相互合作、分享。
幼兒階段的孩子都是自我中心的,但是,有時候會發現孩子會隨意就將玩具送給別人,毫不在意的樣子,這樣的行為讓人憂心孩子是慷慨大方還是不知珍惜呢?家長可以利用不同的機會讓孩子了解大方與浪費的不同。在這個物資充足的社會中,孩子要學習珍惜,是需要周圍成人特別用心的以身作則來引導的。
有感覺統合障礙的孩子,會有哪些徵兆?如何早期篩檢、評量,以儘早改善孩子的情緒、行為和學習問題?又如何幫助孩子的感覺統合發展呢?
人的內耳在胎兒約五個月時就已發育完成,所以,在胎兒期就已經能「聽到」聲音,那麼,要到多大才能「聽懂」聲音的含意?
孩子怕生的表現,有時候是因為先天的個性就傾向於較安靜、較沉穩的特質,父母須先了解自己孩子的個別差異,並在日常生活中,增加並引導孩子與人的接觸,擴展孩子的生活範圍,並累積愉快的社交經驗,會有助於孩子漸漸主動走入人群中。
在嬰幼兒的成長過程中,玩伴可以豐富他的生活、開拓他的視野。在他尚未具備成熟的選擇能力時,父母需要參與、了解他的交友世界,甚至在必要的時候協助他選擇良朋益友。當幼兒接觸不同個性、興趣及家庭背景的玩伴,除了能擴展他生活的領域及經驗外,還能讓他學習用適當的方法與人建立友誼,知道如何施與受、進與退,體會平等的關係,也學習如何選擇朋友。
孩子的世界是單純而美麗的,他的行為習慣都是學習而來的。我們應該怎樣教導孩子,幫助他建立所有權的概念呢?
孩子講話的用詞、語氣和腔調多半是模仿周圍的成人。他開始學會說髒話,通常也是在進入幼稚園或接觸到家庭以外的人之後。在這些社會性的接觸中,當孩子聽到別人用一些粗話、髒話來表達情緒反應時,常常會模仿。其實他並不確知這些話的意義,只是想學習團體中其他同伴或藉此引起別人的注意。
父母看待孩子的行為,應該先反省一下自己對「好」、「壞」的觀念,是否很清楚?例如︰孩子有所謂的「壞」行為出現時,我們是否能確定,他是不是真的學壞了(也許他並不是在學習,只是很單純的模仿而已);我們又是否能夠避開個人的情緒和好惡的影響,先去分辨孩子的行為是「暫時性的表現」,還是「永久性的行為」?判斷一下孩子是否真的是「壞」,然後再決定是否要採取制止的行動。要知道,如果孩子的行為只是一種暫時性的表現,稱不上所謂的「壞」,而我們卻一口認定他壞,那麼很可能會造成反效果。
「發問」可以促進智力的發展,使孩子更聰明;「發問」和「學習」是交互影響的,所以面對愛發問的孩子時,應先分辨、了解孩子發問的動機。例如︰有的孩子由於缺乏成人的關注,因此喜歡緊隨成人亦步亦趨地追問個不停;有些孩子則是由於求知慾強烈的緣故。成人宜在明瞭孩子發問的動機後,再決定處理的方式。
教育部再三申令「不可以教學前兒童寫字」,然而有些幼稚園仍然有「教寫字」的課程。學寫字既然經討論後被歸結為對幼兒身心有害的一種學習活動,為什麼又有幼稚園要教呢?對幼兒來說,是「能不能」寫字?還是「需不需要」寫字的問題呢?而家長和幼教老師的看法與期望又如何呢?
現代父母對孩子的學習問題總是十分關切,學前階段的孩子最應把握的是「學習如何去學」、「學習基本的學習方法、態度和行為習慣」。如果父母希望孩子以後在小學中有良好的表現,能按部就班去學習,那麼,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特徵,幫助他建立良好的學習行為和習慣是很必要的。
注意力是學習過程中很重要的一環,如果孩子在學前階段不能集中注意力,日後的學習就會比別人遲緩。而每個小孩天生的氣質不同,注意力集中度的高低就是九個氣質項目之一(註)。
對許多沒有和新生兒相處過的大人來說,很難相信新生兒是具有充分心智功能、有智慧的一個人;而如果你有機會的話,就會發現︰在最初的十二個月裡,在每天的餵奶與換尿布之間,嬰兒簡直就像是神奇魔術師,把自己從一個睡美人變成小探索家。
主動學習、吸收懷孕資訊,是女性成為母親前最重要的任務。因此,本週特別企畫挑選了懷孕期間最重要的十大議題,為準媽媽解惑,內容包括:「懷孕第一個徵兆?」、「母血篩檢唐氏症多精確?」、「超音波掃瞄重要嗎?」、「第一次胎動的時間?」、「子宮裡很安靜?」、「預防妊娠紋?」、「為什麼不能吃肝臟?」、「適合孕婦的運動?」、「分娩的過程?」、「新生兒長得什麼樣?」,藉此希望每位準媽媽都能平安順利地度過懷孕的每一天。
「媽咪,我可以養一隻『可魯』嗎?」「爸比,阿姨家的毛毛兔好-可-愛喔!」相信很多爸媽都有同樣的經驗,當孩子在路上或別人家看到可愛的小動物,或是隨著動物電影發燒,看完後也會吵著想養一隻電影中的寵物主角。有些孩子可能只是三分鐘熱度,一會兒就忘了,但有些孩子,卻會一直認真的編織和小寵物相處的種種情景… 看著孩子那麼熱切的表情,你是不是也在考慮,就來養一隻吧! 養寵物,需要考慮的事情還真不少,但如果事先想清楚,事後又能善盡責任,那麼養寵物對全家和對孩子,都會是一個不錯的經驗和學習機會。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孩子會那麼愛小動物?家裡養寵物,對孩子會有什麼正面的影響?在決定要養寵物之前,爸媽應該考慮些什麼呢?先問問自己和孩子本文提供的一些問題,或許你會更清楚你家到底適不適合養寵物...
面對長假的來臨,遊學業者紛紛打出誘人的廣告吸引家長,縱觀今年市場上各色各樣的遊學團,可以發現幾個有趣的趨勢。首先,隨著英語學習的年齡層往下降,針對小學低年級甚至幼稚園孩子設計的親子遊學團紛紛出籠,抓住家長希望幫孩子奠定英語基礎的心態,在加上結合了旅遊與學習,比一般觀光團來得經濟實惠,讓不少家長十分心動。 此外,打著「哈利波特」招牌的英國遊學團,是今年最炫酷的遊學營,除了可以在具傳統貴族氣息的校園上課之外,課餘時間還可一遊哈利波特電影場景,如倫敦王十字車站的9又3/4月台等,非常能夠引起小遊學生參與的動機。再加上受到911的影響,許多人對美國團持保留的態度,轉而赴歐洲或紐澳。 不過,今年最新興、最熱門的主流則是大陸團。地點近、團費低廉、沒有太大的文化隔閡是大陸夏令營的優勢,包括救國團、世新大學等舉辦遊學行之有年的官方及民間團體,都紛紛推出了大陸團。那麼大家到大陸都學些什麼呢?主要以文化活動為主,從武術、電影、攝影到中醫、書法等都有,另外還有兩岸交流的營隊,讓兩岸四地的青年共同交流。 感覺上,遊學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多元,主辦單位也越來越五花八門,究竟家長該如何從中做選擇呢?
電腦的使用已經愈來愈普遍,可以想見,操作電腦必然是未來社會必要的生存技能。許多爸媽急著讓孩子學電腦,希望及早掌握優勢,以便孩子在下一波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可是,關於是否該讓年幼的孩子用電腦、以及何時應該開始學電腦,其實一直有爭議。無可否認,電腦有相當強大的功能,可以成為引導孩子學習的重要管道,但是,如果爸媽沒有抱持正確的理念與態度,將會造成電腦的誤用與過度使用,對孩子反而是有害無利的。
隨著SARS疫情的節節升高,全體國民的生活不免受到衝擊,尤其家有孩子的父母,為了安全考量,大多選擇待在家中,不敢輕易嘗試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但是,遊戲是孩子主要的學習方式,在只能待在家裡的日子裡,究竟要如何讓孩子的學習機會不中斷呢?其實,巧妙利用家裡的環境或現成素材,父母就能輕鬆為孩子打造家中的親子互動遊戲場喔!
最常聽到老師或家長對有閱讀障礙孩子的描述是:「這個孩子明明很聰明,但不曉得為什麼就是認字很差,理解力有問題,國語科的成績特別不好。」一般而言,閱讀障礙孩子的行為特徵有:唸字的速度比同年級的學生慢;認字量少;每個字都要複習多次才記得住,但轉眼又會忘記;默字、斷詞有問題;閱讀理解能力差;閱讀時會跳行或漏字;對注音符號、文字符號等符號的學習與繪畫、空間等其他類的學習,也會有顯著的差異。
孩子在學校由老師負責傳授知識,而回到家裡,就靠爸媽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延續學習的心情,以從事更進一步的學習。所謂良好的學習環境,除了光線、學習用品、室內擺設等物理因素外,當然還包括爸媽對孩子學習所抱持的態度、親子間的互動方式等人為因素。究竟爸媽要如何做,才能提供好的人為環境呢?
當您發現孩子面對書桌愁眉苦臉、對書本沒有興趣的樣子,或是好像很努力、可是成績總是不理想,可先別急著找家教幫他補習唷!如果沒有對症下藥,搞不好越補越大洞呢! 孩子的學業成績不好,其實除了不認真之外,還有許多其他的可能性,例如:身體健康因素、情緒或壓力影響、讀書環境、學習習慣、人際關係等。所以當您發現孩子成績低落、對學習興趣缺缺時,應該先跟老師好好溝通,了解孩子平日在學校的行為表現;如果有必要的話,也可以請老師安排孩子接受客觀的心理衡鑑。找出真正的問題所在,才能真正幫孩子解決問題唷!
你家的周末假日,通常都做些什麼活動呢?是出去走走,還是窩在家裡看電視?如果你懶得出門,而孩子又吵著無聊時,是不是有什麼好點子,既好玩又有意義? 那就試試吆喝全家、一起來個點心DIY吧!這個新奇的活動,相信一定令孩子眼睛一亮,但問題也許在於你自己--你是不是覺得平常做菜已經夠辛苦了,何必自找麻煩? 其實,親子一起做點心,可是好處多多的假日休閒活動喔!不但能增進親子感情,又能吃到自己製作的衛生點心;而且,從這樣的家庭活動中,孩子還可以學習到許多重要的知識與生活大道理唷!試試看吧!孩子會很喜歡的...
懷孕期間,準媽媽如果能夠充分的休息,不但可以抒解累積的壓力,保持情緒的穩定,對寶寶的發育也有所幫助。但是,並非坐著或躺著就算是休息了,準媽媽必須讓自己的身心完全放鬆,才能達到休息的效果。 因此,從懷孕開始,每位準媽媽都應該學習放鬆的技巧,並且經常的練習。這樣可以幫助準媽媽更有效率地處理壓力,紓解緊張的情緒,而在夜晚睡覺時,也能更容易入睡,得到充分的休息。
又是一張學習單! 雖然小朋友寫生字詞語簿或是測驗卷的機會少了,但面對學校老師發下的一張張學習單,家長們常常不知所措,因為學習單不像習作或評量,有解答本可以參考。那怎麼辦呢?爸媽們該如何處理這張學習單呢? 先別急著寫,不如來看看這張學習單的內容,是希望孩子學什麼呢?是要小朋友......‧收集資料‧弄清楚一個小概念‧學會某個重要的知識技能‧體驗不同的學習途徑‧幫小朋友重點整理‧複習、整合課程單元中不同面向的內容‧還是,引導孩子觀察並紀錄心得呢?
不論哪一類知識的書,喜歡讀書的孩子,他們的學習動機通常也會較高,而且由於具備較豐富的知識,使得他們的學習成就也會比較高。這是一種良性循環。閱讀本身,是一種工具方法,而不是什麼特別要去學習的知識。
上次曾經訪問國立體育學院的謝智謀老師,何謂正確的休閒觀念與態度,得到許多專業的建議;這回,我們邀請謝老師來談談,什麼樣的休閒適合孩子呢?怎樣才能獲得良好的休閒效果呢?
許多寶寶之所以不講話,是偷懶不願意學習發音...
小寶寶還在「呀!呀!呀!」學說話的同時,很多家長也同步讓寶寶開始學美語;究竟在學習效果上,會是加分還是減分呢?
寶寶開始要從完全對父母依賴,進入到要學習自我獨立,所造成的分離焦慮,往往會讓他們吸吮需求密集,而且速度也會跟著加快。
老師設計學習單之前,都一定會有一個完整的主題教學架構及目標,再根據手邊現有的資源、加上孩子已經擁有的知識能力,擬出這張學習單所要扮演的功能,做完整的一份設計。因此,較好的學習單,不論單元主題是大是小,份量是重是輕,都會有清楚的學習重點及網絡。
今日的兒童究竟處在怎樣的壓力?他們需要父母怎樣的協助呢?本書作者從近800名兒童的調查出發,鉅細靡遺的剖析孩子在各種處境下所面臨的壓力及建設性的處置,是一本很值得父母參考的好書。
準媽媽們從容的走過產痛的洗禮,是我們衷心的期望。所以,讓準媽媽們一起來動動,學習拉梅茲呼吸法,專心呼吸,減少體力 消耗,快樂的走過待產,讓這段時期成為人生最美麗精彩的回憶。
現在的小朋友發育都相當快;尤其女孩,可能國小四五年級就開始出現第二性徵,外表、身體外部明顯地改變,使她們產生許多困擾與煩惱。牙齒比別人黃、或排列不整齊,頭髮毛黃、不柔順,長得稍胖,沒有雙眼皮等等,對她們而言都是天大地大的事情。
很多家長寧願孩子早早開始學習英文、電腦等有利於「啟發心智」的學科,以便提早適應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未來社會。至於學音樂嘛,好像沒什麼用。果真如此,那麼許多曾經接受音樂教育,後來卻不是音樂家或音樂老師的,是不是白白浪費了那段習樂、愛樂的人生呢?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龍成鳳,由於不願孩子輸在起跑點上,許多人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安排他學習才藝,而音樂,就是頗受爸媽青睞的一項。其實,給孩子學音樂,不單只是讓他不輸別人而已,它還有許多積極的意義喔!只不過,爸媽的態度,卻是這些功能能否發揮的主要因素。
許多現代父母,對自己孩子學才藝,是抱持輕鬆自然學習的心態來看待。於是各式學派,都標榜著「開放、啟發」。然而,快樂學習真是萬靈丹嗎?以遊戲方式吸引孩子喜歡學琴,然後呢?接踵而來的技法、熟練度,卻需要一番錘鍊工夫,遠非開始時的趣味所能比擬...
廚房是你家小朋友的禁地嗎?可是,當你在廚房忙、而孩子又一直纏著你的時候,你怎麼辦?是急著趕快把事完成,還是暫時放下手邊的事去陪孩子?其實,對已經可以幫忙的小小孩來說,只要注意安全,廚房也可以是極佳的學習教室唷...
遊戲在兒童生活中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尤其對年紀較小的孩子而言,遊戲幾乎就是生活的全部。它是孩子學習的泉源,透過遊戲,孩子在為未來的生活做準備,學習將來人生中必須具備的重要技能。
新聞中播放的盡是老師和家長之間的衝突、不滿。您和孩子的老師之間,相處愉快嗎?親師關係,可不可能也是相互支援的朋友關係呢?爸媽應該擺出什麼樣的姿態,對孩子的學習、對老師才最好呢?
創造力,是孩子適應未來快速變化社會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知識可以慢慢的累積學習,但思考的方式如能從小培養,孩子的一生將會受用無窮...
孩子學音樂,是否「起初興致勃勃,後來就懶得練習」或是「功課太忙,只好放棄」?這是將學音樂侷限在「學會哪一項才藝」的死胡同裏。其實,學音樂可以很輕鬆、很自然,只要爸媽「陪」著孩子學習...
在歐美國家見面打招呼是很自然的,並不是為了要跟你有進一步的交往,只是一種生活禮儀形式。在西方國家旅遊的時候,如果迎面而來的人對我們說哈囉,別露出一付莫名其妙的表情,甚至置之不理唷!
在學習經驗的過程中,科學,因為乍聽之下有些深奧複雜,所以,往往不太被主動用來當作跟小小孩玩的遊戲。這其實是可惜的事。
您或許聽過「心智繪圖」、「心像圖」、「心智地圖」等,強調可以幫助他們學習;這種看起來有點像樹枝狀的怪圖到底有什麼用呢?事實上,這樣的概念是來自於英文Mind map 或Mind mapping,也就是說用類似地圖的方式,將腦中的概念結構表現出來。
學習風格,如何影響孩子的學習呢?
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興趣?
寶寶目前六個月大,因為我們忙於工作,無法一直跟他說話,這樣會影響他的語言發展嗎?一天要陪他說多少話比較適當呢?我現在每天會講一篇故事給他聽,但我還沒教他其他遊戲和互動學習,怎樣教比較好呢?還是給他很多玩具靜靜地玩也可以呢?
我家妹妹兩歲六個月大,至今仍不願學習坐馬桶上廁所。先前有讓她熟悉幼兒馬桶,但正式訓練時,她卻很排斥坐在馬桶上。試過請姐姐和大人示範上廁所給她看,但她還是不願意嘗試,好不容易她願意坐上馬桶,但坐很久還是上不出來,最後還是得包尿布才願意尿出來或便便。該如何教導才好呢?
寶寶已經一歲一個月了,共長出四顆門牙,但現在還是只吃絞肉或是小塊肉片,如果太大塊,常常含一下就直接吐出來,有時也會不咀嚼、直接吞嚥食物。要怎麼讓寶寶學習咀嚼後再吞嚥呢?
Q1:幼兒園處處皆是,我該如何判斷哪一家才是適合我的小寶貝? Q2:有必要幫孩子選擇全美語或雙語幼兒園嗎? Q3:選擇公立幼兒園還是私立幼兒園比較好? Q4:上幼兒園前,我該幫寶貝準備什麼? Q5:孩子不願上幼兒園,每天早上都哭哭啼啼的,該怎麼改善呢? Q6:孩子已經念了兩年幼兒園,若轉換幼兒園,會不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 Q7:公立幼兒園都沒教孩子寫ㄅㄆㄇ、123,孩子到了國小,學習上會不會特別吃力?
Q1:幼兒園處處皆是,我該如何判斷哪一家才是適合我的小寶貝? Q2:有必要幫孩子選擇全美語或雙語幼兒園嗎? Q3:選擇公立幼兒園還是私立幼兒園比較好? Q4:上幼兒園前,我該幫寶貝準備什麼? Q5:孩子不願上幼兒園,每天早上都哭哭啼啼的,該怎麼改善呢? Q6:孩子已經念了兩年幼兒園,若轉換幼兒園,會不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 Q7:公立幼兒園都沒教孩子寫ㄅㄆㄇ、123,孩子到了國小,學習上會不會特別吃力?
Q1:幼兒園處處皆是,我該如何判斷哪一家才是適合我的小寶貝? Q2:有必要幫孩子選擇全美語或雙語幼兒園嗎? Q3:選擇公立幼兒園還是私立幼兒園比較好? Q4:上幼兒園前,我該幫寶貝準備什麼? Q5:孩子不願上幼兒園,每天早上都哭哭啼啼的,該怎麼改善呢? Q6:孩子已經念了兩年幼兒園,若轉換幼兒園,會不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 Q7:公立幼兒園都沒教孩子寫ㄅㄆㄇ、123,孩子到了國小,學習上會不會特別吃力?
我兒子剛上小班兩個月,學校老師就說他有躁動的傾向,建議我帶孩子去看醫生;我也發現,只要我要求孩子學習新事物,他總是推說「我不會」,他的學習意願這麼差,我是不是需要帶他去看醫生呢?
我的孩子雖然才1歲10個月,但我希望能從小培養他的學習習慣。最近,我買了簡單的圖卡想教他一些東西,孩子卻不感興趣,有時他自己會拿書看,不過只是亂翻一下而已,請問我應該如何引導他學會該學的事?
我的小兒子五歲半,他最令我頭痛的是對任何事似乎都沒什麼興趣,也提不起勁來學習。不論是我教他學東西,或是要他玩玩具,他都是這副德性。我該怎麼提昇他的學習興趣呢?
我有兩個兒子:老大五歲三個月、老二兩歲三個月,每當和老大玩或說故事時,老二太小而不懂,如果配合老二的程度,老大又索然無味,請問如何是好? 又老大已上幼稚園,上課時一有聲音就往外看,請問如何幫助他注意力集中?另外,放學後問他老師教些什麼,他老答「不知道」,請問如何「問」才能喚起他學習的記憶?
我是個職業婦女,平日工作非常忙碌。孩子出生後,請住在南部的公婆代為照顧,只在假日才去看看他。一直等到孩子滿三歲後,才把他帶回台北,與我們夫妻同住、讀幼兒園。可是,他來台北已經快一年了,我發現他適應環境的能力很差,幼兒園老師也告訴我,孩子學習的步調慢了一些,我覺得這一定是從小我太忽略他的緣故。現在我該如何做,才能加速孩子的學習能力呢?
我的女兒上一年級,學期末的時候,我才發現她連二十以下的加減都搞不清楚,她說是因為口訣忘了,所以不會算。她在四、五歲時曾上過心算班,起初還不錯,後來跟不上,我就沒讓她再繼續學,沒想到她因為口訣長久沒練習,影響了一年級功課的學習,我該如何補救才好呢?
我有一對可愛的雙胞胎,已經四歲多了,從出生以來我一直當專職媽媽照顧他們,他們也都很聽話、乖巧。到現在,我想孩子成天在家,學習刺激可能不夠,該是上幼稚園的時候了。於是我選擇了一家實施「角落教學」的幼稚園,讓他們試讀。去了兩個星期,卻發現孩子變得較不守規矩,很愛亂碰東西,不該拿的也拿去玩,像杯子、掃把等。我原本以為上學會讓孩子學到更多,怎麼孩子變得不乖了呢?角落教學到底是什麼?
我結婚將近一年,最近正準備生個孩子。雖然距離教養問題還那麼遠,但我和先生蠻重視孩子的教育,所以已開始注意這方面的問題。 我詳讀了《學前教育》中「揠苗助長的危機讀後感」文章後,再和鄰人的教育方式比較,總覺相當不解而陷入矛盾中。鄰居告訴我一旦啟蒙教育做不好,孩子以後會討厭唸書;上小學之後若跟不上同學及老師的腳步,孩子的挫折感會使他更排斥上學;而且以目前社會及教育上的趨勢來看,孩子若不提早做啟蒙教育,只怕將來上學會很困難。 我們總是希望孩子有快樂童年,但處於現實環境中,為了讓孩子不比人差,自信心不因挫折而磨滅,卻得將孩子往才藝班、語文班、學前教育班送,真是叫做父母的難以抉擇呀!
我是一個新手媽媽,女兒現在才六個月大。別人都告訴我學習要趁早,千萬不要輸在起跑點上。那麼,在這個年齡,她該學些什麼,而我又該教她些什麼呢?還有,「三歲定終身」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我兒子上幼稚園一直很順利,他三歲半就上中班,老師都說他很聰明、學習能力強,唸了兩年,表現很好。大班畢業後,我趁著空閒帶他出國玩了一陣子,回來後發現情況不對;他在家整天閒晃,不知做什麼才好,我只好幫他再找一所幼稚園唸大班,他又嫌老師教早就會了,覺得沒趣,而小學又不接受寄讀;我該如何安排這一年,才不會讓兒子白白浪費了時光?
我家小朋友目前上幼稚園小班,老師說一切表現良好,只是上課的規矩須加強,常常上課到一半便起來走動,真是令人很傷腦筋,我很擔心這樣的壞習慣會影響到他的學習,請教教我如何讓小朋友靜下心來,謝謝!
剛滿二歲的女兒很會講話又很聰明,學習力很好,因此家中長輩一直鼓吹我送女兒去幼兒園,覺得可以多學一些東西。但我覺得她還太小,而且家裡也經常購書給她看。請問若不送她上托兒所,以後她可能會跟不上別人嗎?
女兒現齡週歲八個多月,已能講簡單短句,只是自幼喜歡用高頻率的噪音尖叫,為免她藉此吸引大眾注意,也曾嘗試用平常心面對,卻無法改正。我了解她屬於比較急性子型,請問如何才能減低一點她的急躁並且改用言語取代尖叫?另外,她對事情的堅持度蠻高,對學習卻又表現得很沒耐性,我實在很困擾她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
兒子已滿四歲,尚未上幼兒園,所以我利用認知活動書冊和孩子學習用的月刊自己教。每次剛開始寫,他都很有興趣,也學得蠻快,但寫二、三頁後就沒耐心,此時若叫他不要寫,他又哭鬧不依。另外,他有「摸你一下,拉你一把」的小動作,常惹得二歲多的妹妹哇哇叫。請問如何改變他呢? 我的女兒一歲十個月,攻擊性很強,情緒一不好,就會打人或捏人,喜歡訴諸武力。我告誡過她也打過她,但效果不彰。另外,她就寢時間通常較晚,若要她早點睡覺,她便哭鬧不肯,有時還會打人。我該怎麼辦呢?
我買了很多×××的卡通錄影帶給孩子,大兒子(三足歲)特別喜歡看,一天要看好幾遍。但是,我發現他只喜歡卡通_的壞人角色,而且常常學習他們的動作。為什麼他只喜歡壞人,而不喜歡好人呢?這正常嗎?我應該買什麼樣的錄影帶給他看呢?
我有個滿三歲的大女兒(老二男孩五個月大),有親朋來訪,從不叫人,除非很熟的一兩位,若人家問她問題,她不是低頭不語就是發脾氣、摔東西。帶她到郊外,總跟在媽媽身邊或吵著要回家,一有挫折就哭,不會想辦法,很想讓她進幼兒園學習合群、獨立,不知是否可行? 另外,她上、下樓梯還需兩手平衡才能走好(小時不曾爬過,滿周歲即會走路),且無法一腳踩一個階梯,須兩腳併攏再往上走,請問該怎麼辦?
我有二個兒子,老大四歲半,老二才一歲多,平時二兄弟相處都還不錯,可是老大只要一組合好一個造型玩具後,就誰都不許碰;偏偏弟弟好奇心強,每次都想去碰碰看,常惹得老大又吼又叫,甚至動手打弟弟。老二個性本來就柔弱些,這陣子由於哥哥的禁止他玩,他對玩具的探索退縮許多。我常氣惱哥哥的行徑影響了弟弟的學習機會,用了各種方式來教導老大,效果還是不彰,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內省型學習風格的孩子,很享受獨行俠的角色,有時卻是我們眼中害羞的孩子。這些孩子其實不是害怕人群或反社會,而是在自己能夠控制掌握的環境裡,最能夠自得其樂。
肢體動作型學習風格的孩子,是個精通踢踏舞步搖手擺腦,精力充沛的運動健將。也許你會認為,那些活潑好動的孩子,總是靜不下來好好看書,一有空就往外跑,到處玩球、追逐,如此怎麼能學到東西呢?但事實上,有些孩子確實可以透過肢體活動或是運動練習,進行更有效率的學習。
音樂型學習風格的孩子,或許不是偉大音樂家,但似乎天生就是樂音聽覺辨識家。
視覺型學習風格的孩子,也許還稱不上畢卡索第二,但是個超級塗鴉王。
語文型學習風格的孩子,通常是標準書蟲,還是聰明的文字鑄造家。
學習是一個過程,在幼兒階段,如果爸媽不求速成,讓孩子能愉快地經歷各種建立新知的方式,打好基礎、享受學習,孩子才能終身保有學習的熱情。
懷孕第25至28週之間,寶寶的腦部與神經系統持續發展,學習的能力突飛猛進,而且十分地好動,從外頭就可以看出寶寶在媽媽肚子裡動來動去,真是十分有趣喔!
小朋友是2歲8個月的男生,外出常常自己走一段路,就想抱抱,什麼方法讓他可以自己努力學習多走路?
孩子上了小學,您也許開始計劃給他零用錢,讓他靈活運用,買買自己喜歡的小文具,並想藉此引導孩子學習儲蓄、消費等金錢觀念。
學習困難的就醫及治療原則為何?
學習困難的臨床症狀為何?
學習困難的病因為何?
我的孩子已經五歲了,最近我常考慮是否該讓他上才藝班,鄰居、幼稚園的小朋友都在學才藝,不去上的話,從園_回來,成天在家晃,沒有什麼學習刺激,我擔心他會跟不上別人,可是我又懷疑有必要一定要去上才藝班嗎?
與孩子共讀英文故事書,中英文穿插是否會干擾學習?需要把故事逐字逐句翻譯成中文嗎?如果翻譯錯誤呢?